美国危机第三波:储蓄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9:16
美国危机第三波:储蓄荒   文章提供 于 2009-1-8 16:14:38 (北京时间: 2009-1-9 5:14:38)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三年前,就已经有一些人——比如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以及身价亿万的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向人们发出了警告:经济正在走向错误的发展轨道。他们主要担心三个方面:史无前例的房地产业泡沫、日益复杂却不稳定的金融体系以及储蓄短缺危机。终于,2007年,房地产业泡沫破灭;2008年,华尔街的悲剧上演。

  现在,我们已经迈入了2009年,最后一个冲击也即将到来——巨大的储蓄短缺,对本就不景气的经济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这十年来积累的几乎是“灾难性”的储蓄赤字,导致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消费疲软与信用危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想要经济复苏更是难上加难。

  据报道,目前美国的储蓄率终于开始有所攀升,而在过去的十年里储蓄率水平几乎低得与二战后相当。在其他任何时候,这或许是个好消息,但现在不是。因为如今储蓄率的上升,并非因为美国人开始变得节约了,而是在年复一年的恣意消费之后,人们手里突然没钱了,也没有更多的钱让大家去借贷了。

  还记得约瑟夫(Joseph)和法老(the pharaoh)的故事吗?(《圣经·旧约》记载:一位极有远见的投机家约瑟夫为埃及法老解梦,告诉他梦到7头壮牛和7头瘦牛分别预示着7年的丰收和7年的灾荒)而这个故事的当代版本是:法老从约瑟夫(现实中即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联储前主席)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别担心,如果年景真的不好了,你可以利用在金字塔中既得的权益再开发市场嘛。没必要太在意储蓄。”而事实证明,储蓄很有必要。

  一直以来,我总是很讨厌看那些宣扬储蓄的文章,感觉就如同放学后被强制留下来在黑板上罚抄100遍所谓的至理名言。有些人——突然想到沃伦·巴菲特 ——确实颇有兴致地撰文告诉过大家储蓄的种种好处,但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类似的文章似乎总是缺少那种催人立即行动的急迫性,听起来都是些老生常谈,告诉我们明天应该怎么做。

  而今,了解储蓄的价值将远比你想象的要大。过去的数周里,关于财政支出的消息不绝于耳,每个月都会有一项新的经济刺激方案出台,投入巨款以期刺激经济。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钱包也鼓不起来。大家越是捉襟见肘,消费行为就会越少,经济就愈加低迷,衰退更加严重。所谓经济刺激,就是要让人们积极地消费以遏制住经济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看到了布什政府向银行业投入35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即将走马上任的奥巴马也意欲实施紧急的减税计划。

  但是,如此这般地投钱,就好像把一群鸽子放出来,却让它们冒着强劲的顶头风前行。它们拼命地飞,但是风实在是太大,又把它们吹了回来。因为即使政府再努力刺激人们去积极消费,仍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迫使人们收紧钱囊——这种力量我们从未在其他的经济衰退中遇到过。若要解释这是怎么样一种力量以及其强大的程度,就需要先了解“储蓄赤字”和它将带来的后果。

  战后的许多年里,美国人的储蓄比例大致占其收入的9%到10%左右。然而,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比例在稳步下降。直到2005年的某个时候(具体时间要看你衡量的标准了),美国的个人储蓄率降至零点。换句话说,美国人几乎是挣多少花多少,一分不留。这说明了两点,一方面是在20世纪历史上第一次有工业国家在经济增长时储蓄率降低,另一方面,这也是美国储蓄率首次因大萧条而触零。

  为什么在“大萧条”时储蓄率会跌至零点?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只能拿之前存的钱去消费,而无力储蓄,这点我们都明白。储蓄其实是一种金融资产,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拥有存款(你可以随时取回或拿去消费)对人们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天然的“经济刺激良方”,它能使经济循环更加平稳。

  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开始明白我们最近数年里的零储蓄率是多么的非同寻常了。因为如果美国的消费者在经济景气时一分钱也不存,那么到经济不景气时该怎么办?当储蓄率为零时,想要刺激人们积极消费是极其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的处境比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还糟糕。当时日本开始面临着长期的经济放缓甚至停滞,但他们的储蓄率却普遍不低于10%。因此,日本人有很大的余地去削减储蓄并积极消费,而且他们确实也这样做了,接着日本的经济有所好转。现在日本的储蓄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2%左右。日本的消费者当时有“少存多花”的选择,但现在我们没有。

  在经济理论中,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储蓄率跌至零以下,但是在实践(即真实的生活)中,美国面临的状况并非如此。如今,银行不再愿意放贷,住房贷款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了,从每年大约7000亿美元到现在几乎以“零”告终。尽管政府正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从降低利率到给高层施压——让银行借出更多的钱,但这些大银行不愿重蹈去年的覆辙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政府已经将银行的借款利率降到了不能再低的水平,但那些提供给新借款人信用卡的利率几乎没有改变,而对现有持卡人的资金使用额度也降低了。如果正如大多数人所预期的那样,出借方接着会在其投资组合中受到一波违约贷款的打击,那么无疑他们将会变得更加保守谨慎,情况也会越来越糟。

  在正常的经济衰退中,我们看到储蓄率会降低,同时这也对消费者受到的冲击有所缓解。但是,眼下我们正遭遇着一种不寻常的经济衰退。随着更少的人愿意将钱借出,储蓄率正不降反升。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去杠杆化”过程(de-leveraging,即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在经济学的意义上, “储蓄”增加是因为借款行为的减少。这里的“储蓄”不是你日常理解的那个概念。这是一种强加给我们的“节约简朴”,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负债消费之后,我们已经无处再继续借钱消费。

  会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不愿再把钱借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努里尔·鲁比尼认为借贷萎缩导致储蓄率上升,将导致今年的消费支出下降4个百分点,而明年的下降程度则会翻倍——总计1.2万亿美元,比政府减税和实施经济刺激投入的数额还多。情况好的话,也许消费下降的比率会低些。只是目前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途径去了解或预测。

  可以确定的是,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在过去十年中所忽视的“储蓄危机”将给经济带来猛烈的冲击。目前的情况来看,就好像本来我们正考虑如何安置美国退伍军人这历时已久的问题,但现在的燃眉之急则是如何尽量筹款早日摆脱正深陷的困境。我们正直面着经济衰退——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为糟糕的事情,而且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减少储蓄”这一通常应对经济衰退最直接的选择。我们都明白,存款可以降低未来某些不确定性的风险。但是,就连那些警告 “储蓄危机”的人也没料到,这场风暴来得如此迅疾。
来源: 21世纪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