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是靠不住的(十五)----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54:05
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
卢兄:你好!
从美国上一次的中期选举到这次大选,经历了两年时间。在这
两年中最叹为观止的就是民意的变化了。几乎要使我回想起中国有
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老话。
两年前,民众对于克林顿白宫的行事作风的不信任达到了最高
点,而这种不信任主要还是质疑克林顿的白宫对于宪法的尊重。因
为,正是在宪法的契约作用下,人民委托这样一些人,代为管理和
处理公共事务。如果一个总统表现出对于权力的轻率,就是对于双
方契约的不尊重,这样,就必然导致契约的另一方质疑总统的履约
诚意和能力。在美国总统可能遇到的信任危机中,这样的危机是最
本质性的,也是最危险的。
因为,我们在以前已经谈到过,在对美国人来讲最根本的出发
点上,这两个政党都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的。也就是说,这两个政
党都是承认宪法,并且表示愿意服从宪法的。所以尽管在具体问题
上纲领不同,可是,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换一个政党执政,也许好
一些,也许差一些,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变化。
所以,如果大家普遍对现任总统产生不信任的话,那么,自然
的结果就是大家决定“换”。“换”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对我来讲,感到非常有意思的,就是看到这种判断和决定都是每一
个个人自己作出来的。这样的“个人”,相对于政府和权威来说,
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在美国,看上去大家都在那里辛苦地工作,憧
憬着自己的一个小小的梦。在普通美国人中间,政治绝不是什么热
门话题。然而,就是这样的普通个人所形成的“民意”,成了一个
份量最重的制约力量。
两年前,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和党顺利地乘虚而入。结果在
中期选举中,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议席,甚至多数州的州长位置都
成了共和党的胜利成果。当时共和党觉得,克林顿这个“婴儿潮”
总统真是果然不出所料,两年一过,已经险险乎要被送出什么“门”
去,不管怎么样,已经大势已去矣。两年后的大选共和党一定可以
稳操胜券了。
可是,曾几何时,在真的大选帷幕拉开以后,民意测验的指标
越来越让共和党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出了什么
岔子了。在不知不觉中,形势已经大转。美国的“民意”居然在又
一个两年的观察之后,决定暂时“不换了”。
对于这样一个变化,什么样的评论都有,因为原因确实很多也
很复杂。克林顿又是美国历史上这样一个颇受争议的总统。所以,
要探究一番的话,虽不容易可是也很有意思。你知道我不是这方面
的学者,但是我想,能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谈谈我们所看到的民意
变化,也很有意思。本来嘛,别看美国大选风风光光的是那些候选
人,可是实际上,大选真正的主角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因此,
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
在克林顿这次寻求连任的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是非常运气的。
在政府赤字有计划下降的同时,经济的增长非常稳定。这里所说的
经济状况,并不仅仅是指的经济状况的实际好转,而是民众要有比
较明显的感觉。就是老百姓要确实相信一切开始有希望。如果民众
的生活没希望,总统也同样“没希望”。
经济的好转和克林顿总统的行政分支所做的大量工作当然是分
不开的。可是,我之所以提到运气,是因为这里还有布什总统的努
力在内,布什当初能把一个往下走的经济调转头来往上推,并且送
上一程,想来花的力气也不小。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这样的经济
形势已经持续了几年,只是开头的时候并不那么明显罢了。当年,
克林顿这样一个非常平民化的来自底层的“婴儿潮”总统候选人,
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新形象。当初他的第一次当选,美国民众是冒
了一些风险的。但是,既然在布什总统期间,人们对于经济的感觉
不好,那么,“换一个试试”的念头自然就会冒出来。同时,人们
也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样一个风险。所以,前总统布什相对来讲,
就不那么运气。
尽管经济因素是美国总统在寻求连任时的重要一环,但是,并
不是绝对的。这次大选民意的转向,与共和党本身的一些问题以及
克林顿在近两年里的转变作风,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美国在竞选开始的时候,各党派先在各州举行“党团会议”。
由“党团会议”投票决定,这个党推出谁作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
克林顿总统寻求连任的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在民主党内一开始就没
有什么强有力的对手出来向他挑战。所以民主党的在这一初选阶段
是相当平静的。报纸上几乎没有什么民主党“党团会议”和党内竞
选的报道。但是,共和党对于推出怎样的候选人,却有过一番颇为
激烈的竞争。这一方面大概和共和党在开始的时候,对于今年大选
还是抱有很大期望有关。另一方面,共和党党内也并没有出现一个
压倒一切的人物。
在这场竞争中,共和党的极端保守派候选人有了宣扬他们观点
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提到过,一般来讲,美国社会上的两大
派的观点,反映到政党和竞选中,会温和得多。但是,这一次的情
况有些不同。一是共和党受到中期选举的鼓舞,二是在某些方面,
民众对一些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政策,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要求修正的
倾向。例如,我们提到过的,对于长期以来宽松的移民政策,要求
反思;对“平权法案” 三十年来对少数族裔的照顾,要求考虑调整;
对于福利制度是否过度,要求进行修正。
这些民间呼声不仅反映上来,而且一部分已经在新的立法中有
所表现。这些都使得共和党内以及社会上的极端保守派都受到刺激,
觉得他们所一向坚持的真理,终于被民众所理解了。
于是,在这样的刺激下,共和党的初选竞选人布肯南,以相当
极端的保守派观点作为他的竞选纲领,风靡一时。他的许多“保守”
得非常彻底的言论,使得美国社会上持保守观点的民众,感到耳目
一新。
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和党的主流对于民意的判断,一直
是比较谨慎的,因此作为政纲提出的论点也就不敢过激。这样,保
守派的民众也就很久没有机会在听竞选者演说时,有这么“痛快”
过。因为布肯南的一些言论,他们以前只可能在保守派电台的“谈
论节目”中听到,现在居然公然出现在竞选演说中,尤其令一些极
端保守派感到欢欣鼓舞。
布肯南提出许多极端的主张。他有十分出色的辩论才能,言论
不仅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还具有挑衅意味和攻击性。二十多年前,
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是尼克松总统演讲稿的撰稿人。他反对堕胎,
并且自称为一个基本教义派的信徒,这个教派主张相信圣经上的每
一个字,同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嗤之以鼻。布肯南在回答一个专栏
作家的问题时说,“你可以相信你是猴子的后代。我可不相信,我
认为你是神的创造物。”他因此而赢得右翼宗教团体的极大支持。
他反对环境保护,表现出带有明显的种族偏见和乡土排外情绪的“人
民至上”的民粹主义。把极端保守派的“爱国主义”发挥到贸易保
护主义和绝对的美国利益为上。反对自由贸易,宣称对日本商品都
要课以百分之十的关税,等等。
布肯南多次攻击邻国墨西哥,并宣称他当政以后要在墨西哥边
境动用军队和筑起高墙,以阻止非法移民。同时,他对合法移民的
态度也非常苛严。他主张在五年内禁止合法移民和彻底取缔非法移
民。甚至在他的讲话中,时时露出种族偏见的倾向。后来新闻界报
道,在布肯南竞选总部的一名副主席,曾多次参加白人至上主义组
织和右翼民兵领袖的集会,结果这名副主席迅速辞职。
布肯南在共和党初选中,获得了极端保守派的热烈拥护。一开
始,杜尔都似乎有败在布肯南手中的可能性。我的自由派朋友曾经
对我说,要是让布肯南当美国总统的话,他可就要考虑离开美国了。
最终,共和党初选的结果,还是比较温和的杜尔占了上风。但是,
这场初选给美国民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共和党带来了很
大的冲击。
曾经有人评论说,共和党初选阶段的激烈竞争和互相攻击,使
得克林顿坐收渔利。但是,实际上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通过共和党
初选的无数场演说和辩论,共和党所坚持的理念,在现在这一历史
阶段的观点,对美国人来讲就认识得比较全面了。当然布肯南的观
点并不是主流共和党的观点。但是,人们可以找到他们在理论根源
上息脉相通的地方。通过共和党和保守派的民众对于布肯南不算太
低的支持率,人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类似移民浪潮过于凶猛这样
的社会问题的触动下,保守派的观点是很容易被推向极端的。
我们曾经说过,美国人选总统实际上是在选一个理念。那么,
在今天的美国,人们在向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在走呢?我想,今天的
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不是封闭孤立的,更何况美国这样一个从来
就开放的国家。因此,美国人的走向和世界潮流是分不开的。这样
来看的话,也许更容易一些。
共和党的杜尔在竞选的时候,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我们需要
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很能够代表共和党的理念的。
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在来美国以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这样曾经有过封闭历史
的国家,一下子开放,才会产生对于变化太快的世界无所适从的感
觉。印象中的美国,是一个多么眼花缭乱的地方。
记得我到美国的这一天,正是这里的“万圣节”,也有称为“鬼
节”的。这是一个非常美国化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孩子们可以四
出去要糖果,如果你不给的话,他们有权利给你制造一点淘气的小
麻烦。但是,这并不仅仅是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戴上
面具,化妆成各种人物甚至可怕的魔鬼等等,可谓是“牛鬼蛇神纷
纷出笼”。总之,可以搏人一笑,也可以吓人一跳。前两年,记得
我们这个城市里,“万圣节”晚上众多出来游荡的化妆人群中,得
到大家一致公认的最佳构思,是一个女孩子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怀
了孕的修女”。
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节日夜晚到达美国。可是,当我还没出机
场大厅,就迎面遇上了几个“万圣节”的“孤魂野鬼”。问题在于,
我看到他们之后,竟然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意外。我的意思是说,
并不是我不觉得他们“奇怪”,而是我想象中的美国人本来就都是
十足“先锋前卫”,奇形怪状的。
可是后来我才发现,平时,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出乎我意料之
外地正常。和老一辈的美国人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小时候,要是不
好好读书,一样要挨老师打手心,哪象现在的美国孩子,碰也碰不
得。他们对于这个新世界新美国的困惑,比我还要深重得多。他们
会痛苦地举杯邀我为“失去的美国”干杯,老泪纵横。
我终于发现,我们都大大上了美国传统歌舞剧的当,在那一排
排高高踢起大腿的女孩子的滑稽表演中,我们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
十足把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统统解读成了“厚颜无耻”。实际上,
尽管保守的内涵与我们不同,过去的美国也是属于一个非常“保守”
的地方。
美国的变化产生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和中国文化革命的时
代恰巧吻合。中国“革命”的各种信息跨千山越万水地传到美国,
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美国“革命”的种种消息再反馈回去,听上
去好象也已经和中国革命的模样差不多,好象他们正在努力向中国
靠拢。这种阴差阳错等我以后有了机会,一定要好好和你聊聊,实
在是很有趣。
不管怎么说,在美国那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当风暴席卷
而去,雨过天晴,许许多多已经在原来的安静生活中习惯了的美国
人,期待着能够恢复往日世界的平静。但是,他们发现,美国已经
不再是原来的美国,世界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他们也面临着
无可奈何亦无所适从的痛苦,这种痛苦至今未消。因此,才会有杜
尔在竞选时的口号,“我们需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因为在大量的跨越了两个时代的保守派民众来说,过去和现在之间
是断裂的,中间有着一条被生生拉开的峡谷。
有许许多多观念似乎没有被延续,杜尔想宣传的理念,他想做
的事情,正是架起一座桥梁,把那些遗留在“过去的彼岸”的一切,
引回这个迷失了的“现实的此岸”。他们坚信他们自己不会有错,
错了的肯定是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一再强调的一句话是“对的就
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如果不是对“真理在自己一边”持有信
心,是不敢这样教育这个世界的。
我发现我的许多自由派的美国朋友,也赞同保守派的许多具体
观点。例如一些和过去的平静岁月紧紧相连的道德观念。例如,要
维护家庭,反对吸毒,要增强责任感,等等。他们无法接受的,是
保守派确认只有一种价值观。在他们的价值观内,就宣称“对就是
对的”,出了他们的价值观,就判定“错的就是错的”。不论你所
坚持的这种价值观是多么美好,当你要求这个世界只局限于一种价
值观的时候,当你的价值观不仅仅表现在严以律己,还发展成苛以
待人的时候。这种价值观就可能是禁锢思想的,也可能是危险的。
因为它很容易走向极端。
对于价值观的唯一认定,一走极端就是排斥异端甚至迫害异端。
这在过去和现在,在美国和其它地方,都屡见不鲜。道德观和宗教
信仰一旦走向净化,就可能发生迫害异教。北美洲从一开始移民,
就有过清教徒对于教友派的迫害。民族自豪感一旦走向极端,就可
能走向种族歧视甚至种族奴役。这在美国历史上,有过对印地安人
不公平和对黑人的奴役。政治理想一旦走向极端,就可能发生政治
迫害,比如美国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教训。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渐醒悟,并且逐渐从各种各样
的狭窄走向宽容的历史。只是有的地区醒悟得早一些,有的地区醒
悟得晚一些罢了。应该说,美国也不例外。只是,宽容是要支付代
价的。它的代价就是把价值评判交给每一个个人。它的限度是不得
伤害他人。这样,人们有了无穷尽的价值选择,也开始有了痛苦。
但是,这种痛苦是在本质上有别于一个“纯净”而狭窄的社会,强
加给某一个社会群体的痛苦的。
因此,这个世界仍然不完美,但是,这是世界发展的一个进步
潮流。在美国,保守派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留恋以往的平静,也不在
于他们宣传的种种道德价值观是否正确,而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
在美国这样从一开始就以“人生而平等”为自己基本出发点的国家,
居然也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在走向真正平等的道路上曾经走过许多
弯路。而这些弯路的根源正是某一些文化的文化优越感。这种优越
感之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正是它的基础仍然是不平等,它是以忽
视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来实现的。
美国的保守派竭力把美国在历史进程上所发生的,使人感到羞
耻的不平等现象视作偶发事件,而把这些事件和他们所追求的狭窄
的单一价值观割离开来。他们承认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是那与他
们所追求的道德高尚的社会无关。他们始终无法理解,哪怕追求的
是再完美目标,只要是具有排他性的,就会轻易走向极端,顺我者
昌,逆我者亡,一个事与愿违的黑影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所以,在美国的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执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
现象。就是保守派的电台节目中,总是在宣传自己的观点的同时,
对自由派的一切愤怒指责甚至破口大骂。但是,自由派的“谈论节
目”几乎没有什么义正词严的时刻,他们常常只是轻松地对保守派
的愤怒开一些玩笑,甚至作一些自嘲。
这种区别,保守派一直认为,这是因为自由派理屈词穷的缘故,
“他们根本就没有道理,他们根本就讲不出我们有什么不对”。在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就是,在自由派看
来,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他们无意去指责别人的选择。所
以,这场持续不断的争论一直在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进行。一方在说,
我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你的观点就是错的。而另一方却在说,你可
以相信你的观点,我也可以相信我的观点,这并没有什么矛盾。这
种出于观念性的不应战,却常常使得对方更为相信自己的正确以及
对方的怯弱。
而从更进一步来说,保守派的这种“坚持真理”的观念特征,
有一种我们掌了权,就要带领迷途的羔羊回到正道的劲头。而这种
劲头在自由派看来是危险的。因为,自由派的多元文化特征,更倾
向于由个人决定他的价值取向。也许有某些人,他们的价值取向是
会通向痛苦的,但是,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也许他继续走下去,也
许他会逐步转变,但是,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也许有一些人会走向
毁灭,这的确是一种社会代价。但是,如果动用政府的力量去号召
甚至规定人们的价值取向,这将是一种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倒退
行为。
我们以前就听说过,现在还时不时听说,有一些小教派,相信
世界末日将来临,然后组织集体自杀。近来最有名的是“太阳神殿
教”。看着好端端的年轻人走火入魔,有人叫起来,政府怎么不管
管。美国政府此时确实很为难。不要说行政分支管这事儿无法可依,
就是立法分支也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限制之下,“不得立法”干涉
民众宗教自由或提倡某一宗教。联邦调查局只能说,民众私下的宗
教活动,不管形式如何,只要不触犯法律,我们是不能管的。民众
在得知这种自杀教派的消息而震惊之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将来还
会有人走上这条路。政府不能管,民众也不想让政府管,或者说他
们不敢让政府管,因为这事儿一管开头就难有边际,民众担心宗教
自由没了保障。
这时我又不由地想到,美国两百年前的建国者之一,托玛斯.杰
弗逊。他当过两任的美国总统,但是,在他亲手撰写的墓碑上,却
对此一字未提。他在临死之前,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时候,他觉得只
有三件事,在他经历丰富的人生中是最有意义的,他希望他的同胞
能够记住。因此,这三件事刻在了杰弗逊家族墓园中简朴的墓碑上:
托玛斯.杰弗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州宗教自
由法"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奠基人。
“独立宣言”我们已经都很熟悉了,尽管美国的历史也走过种
种弯路,但是,之所以它还是能够相对平稳地走到今天,没有发生
大的偏离,和托玛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非常朴实地表达的"人生
而平等"的基本思想所指出的方向,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弗吉尼亚
宗教自由法"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因为,正是这个法案第一次明确政教分离的原则,使得美国在
西方国家成为政教分离的先驱。在当时,美国各州还是受到英国国
教的影响,而从这个法案开始,政治和宗教彻底脱离。而政教分离
的更进一步的意义,就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彻底脱离。政府的功能
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公众事务,而没有任何权力干预或者指导人民
的意识形态。这个法案的文字风格,有着十分鲜明的“美国风格”,
非常平实质朴,十足的“大白话”,使得普通平民都能够轻松理解。
这项法案是在1786年1月16日由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的。当
年通过这个法案的议会会址,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停车场。但是,
在停车场的两面巨大的墙上,整面墙壁做成广告,告诉人们这是著
名的"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被州议会通过的地方,有一段法案的摘录
和醒目的托玛斯.杰弗逊的名字。广告的色彩非常鲜明,使我在冬日
下午的阳光下,在那里站了很久。
两百多年前的托玛斯.杰弗逊,似乎就已经彻底领悟了在两百多
年之后还是有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平等思想,以及必须由立法的形式
确定下来的人的价值取向的自由和平等。这个法案是这个世界向着
宽容和多元迈进的一个里程碑。
对于一个迅速变化的多元社会所产生的问题,使得美国的保守
派产生困惑和不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类毕竟有许多本原的
东西是如金砂一般,在时代变化的水流冲刷下,会依然留在河床的
底部。因此,人类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重要的是
维持一个反思的功能,而不是在过去的时代抽象出一个“绝对的真
理”,更不是荒谬地相信,迫使大家遵从这个“绝对真理”,“过
去的美好”就能够在“现在”被复制。因此,保守派的积极意义应
该是从他们的角度和人们一起进行反思。
其实,不仅是美国的保守派,所有的人,包括美国的自由派在
内,都对于人类社会在技术刺激下的快速变化,都感到程度不同的
担忧。自由派在美国整个社会的多元和宽容局面形成以后,立即面
临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推波助澜。在这种情况下,能在发展的波澜
中不被冲走,亦不随波逐流,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对于人类
发展,包括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在内进行全面反思,也已经是这个世
界的一个重要潮流。尽管,发展的冲击力太大,人们显得没有充裕
的时间也不可能完全停下脚步来思索。但是,陶醉在发展之中,单
纯地为此叫好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因此,产生了人们对于超越民族,超越国家,超越近利的一些
思考。环境保护,世界和平,区域文化保存等等,都属此列。然而,
恰恰是在这样的问题上,美国的保守派暴露了他们在基本出发点上
的弱势,因此,他们还走不到这么远。正是一个过去的时代拖住了
他们太多的精力。因此克林顿在竞选中,聪明地回答杜尔说,“我
们不是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设桥梁,我们是要在今天和未来之间
架设一座桥梁。”
正因为美国产生大变化的年代,距离现在还不很远。因此,在
整个社会的人数比例中,还没有明显的哪一派一定占上风。因此,
在选举中,形势不明确也是常有的事。然而,已经逐渐产生这样的
趋势,就是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间,在大学里,在新闻界,在知识
界,在艺术和娱乐界等等,自由派的比例在迅速增高。
共和党最终推出的候选人杜尔已经七十二岁了,比克林顿整整
大了一辈。相比当年里根总统竞选连任时的年龄,也已经大了好几
岁。你也许会问到,两个候选人的年龄差异是否会对竞选有影响。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总统不是一个荣誉职位,而是一个工作
量非常大的事务性工作。年龄因素当然是有影响的。在竞选过程中,
克林顿和他的副总统高尔经常有意凸现这种反差,在电视上,大家
会在新闻里看到他们穿着牛仔布衬衫,爬高落下地为学校安装电脑,
或是挥锹种树,等等。当然,这带有极大的宣传表现的意味。
但是,共和党最终推出的是一名七十二岁的老人,而五十七岁
的布肯南却在极端保守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这样一种状况,确
实值得共和党对各个方面作一番检讨和调整。否则四年以后,面对
行事风格远比克林顿谨慎的高尔,共和党要夺回白宫,还是会感到
很吃力。
所以,如果说,美国人选总统主要是选一个理念的话,我不觉
得共和党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胜算就是盼着
克林顿自己出事了。这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克林顿行政分支的政
策失误,二是我们已经介绍过的,克林顿被困扰已久的各个事件的
进展对于民众的影响。当然,最好是在大选的当口上再有什么对克
林顿不利的事件发生。
然而,我们已经谈到过,在中期选举以后,克林顿明显改变作
风。在国内政策上,尽管面临一个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他依然能
够审慎地与国会合作,在必要时作一些让步,也尽可能坚持他的一
些原则,成功地和国会一起完成了一些重要的立法。白宫的幕僚有
了一些变化和调整,克林顿夫人希莱利也成功地淡出了主舞台。
至于国会调查委员会和司法系统正在调查的,与克林顿有关的
几个事件,直至今年大选并没有什么与克林顿直接有关的确切证据。
而在这些事件中影响最大的“白水案”,国会参院已经结束调查,
克林顿家乡小岩城的刑事审判也已经结束,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足以
对克林顿起诉的证据。因此,民众的基本反应也就是继续等待一个
调查结果。似乎并不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有必要影响他们的投票选
择。
但是,就在大选之前不久,克林顿的周围确实又发生了一些对
他十分不利的事件。先是他的又一个顾问被迫辞职。这个叫做莫理
斯的白宫顾问因招妓等性丑闻被迫离任。这样的个别事件总是有的,
按理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那名与他有关的应召女郎向新
闻界交出一份日记,里面有不少莫理斯向他谈到的白宫内幕,又有
不少对于第一夫人希莱利的不利评论。同时,身为顾问的莫理斯,
为克林顿写过不少讲稿,其中也包括大谈“家庭价值”的演讲,此
事一出,共和党当然不失时机地指责白宫虚伪。
此刻,克林顿才知道,他的这位心腹顾问早就以两百万美元的
高价,向出版社签下了一份出书的合同,内容是莫理斯本人如何帮
助克林顿重振他的政治地位。在这本书里,除了他对自己的作用作
出正面肯定之外,对克林顿总统也有一定的负面评价。在丑闻导致
他辞职以后,莫理斯干脆“恶名也卖钱”,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大
谈“白宫内幕”。
对美国的民众一般来讲,对此人的基本态度是不屑一顾,这样,
从他这里的出来的“内幕”也就很少有人当真了。但是在竞选的两
个月前发生的这一切,确实使白宫颇为难堪。对于克林顿频频发生
问题的那些“顾问”,相信也给了克林顿足够的教训。
在大选临近时,本来没有什么高潮的竞选,又出来了一个被称
之为“门”的事件,即“政治捐款门”。这一事件在大选决出胜负
的时候,才刚刚露出一小部分,但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自水门
案以来最大规模的竞选违法行为。谁也没有料到,一向在美国政治
舞台上不显山露水的亚裔,竟然在1996年的美国大选中,爆了一个
大冷门。
美国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但是这两百多年的令人目眩的发展
速度,却是全方位的,远不止是在经济方面。不仅政府在迅速扩大,
就连竞选经费也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在美国刚刚建立的那些
年里,竞选总统的经费低得叫今天的美国人难以相信。当时的总统
候选人,也就是花个几十美元买些啤酒之类,招待一下帮过忙的朋
友。
据估计,这次美国国会议员以及总统大选,用于候选人的经费
要高达十二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提供的竞选经费是十分有限的,
余下的就要各显神通,分头筹集了。于是,问题自然就出来了,既
然美国总统和议员在竞选过程中居然有人解囊相助,那么,人们当
然会问,我们的总统或者议员是不是被什么人收买了呢?
美国有一个专门的“联邦竞选委员会”负责这方面的监督。针
对这种水涨船高的迅速变化,“联邦竞选法”也几乎是几年就要修
订一次。在水门案件中,有许多违法行为都是利用政治捐款的钱。
所以,在此之后,美国厉行公款竞选,对私人捐款尤其控制严格。
私人对每一个候选人的捐款以两千美元为限,对政党捐款,则以五
千美元为限。
例如,1972年的"联邦选举法"规定,没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不得捐款。不得替他人捐款,也不得从第三捐款人手中接受助选捐
款。非法捐款者,"联邦竞选委员会"有权将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而
接受捐款者,委员会也有权罚款,其罚款金额可以高达违法捐款数
的三百倍。
又如,在1986年的"修正国税法"中规定,以宗教为目的机构,
不得参加和干涉任何政治竞选活动,以支持或反对任何竞选公职的
候选人。违者不仅会失去原来的免税资格,还将被追缴多年来的积
累税金,巨额利息以及罚金。
在美国,违法募款和捐款,都属于联邦刑事犯罪。都是归联邦
调查局管的。例如在今年,经过十七个月的刑事调查,有三名美国
农业部的官员在法庭认罪。他们在工作场所劝募了十八笔政治捐款。
并且许诺这些捐款人将给予职务上的特别照顾。这些捐款数额很小,
在二十五美元到五百美元不等。这是美国发生的第一起涉及联邦的
专业公务员在政府的办公场所,为选举募款,并且把募款和个人利
益联系在一起。可见,在法律的严格控制下,敢于这样知法犯法的
人还是很少的。
虽然金额很小,但是这样的刑事犯罪,最重可判一年徒刑以及
十万美元的罚款。这条联邦法律的目的,是彻底实行美国的政府公
职必须与政治分家的原则。正如上述案件中的联邦检察官所说的,
“知道联邦雇员可以在免于政治压力之下工作,这对美国大众很重
要。让美国人知道,他们的公仆是在为人民而不是在为政党工作,
这也很重要。”因此,只要是在联邦政府的建筑物内为政党募捐,
都是属于违法行为。
除了“联邦竞选委员会”之外,新闻界也是重要的监督力量。
今年大选的“政治捐款门”,就是从美国的新闻界开始披露,逐步
掀开重重帷幕,最终引发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国会的大规模调查
的。在“水门事件”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在美国,凡是有关政治
捐款的来龙去脉,只要一展开调查,一般总是能够查出眉目来。因
为在政治捐款中是不可能出现现金往来的。
同时,还有一些社会监督团体在那里盯着。
那么,这次大选,到底在捐款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呢?先是新闻
界揭露,说是民主党接受的一些亚裔捐款,实际上是来自国外的某
个商业集团。以此为线索,大选以后国会和司法部门都开始调查,
问题越牵越复杂。
我们先回到“收买总统”的话题。一些社会监督团体在这方面
进行了长期的工作,以防美国总统被什么人“买走”。这个工作的
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向全民宣传公开捐款的状况。这些资料在美国
是公众都可以查询的,可是,一般的人不会有兴趣去查。因此,这
些社会监督团体,就会搜集整理分析这些捐款材料之后,再向民众
进行宣传。这些材料里,除了捐款大户的名单,所捐金额之外,还
会告诉民众哪些捐款大户在它所支持的政纲执政中,得到了什么好
处。
例如,纽约时报的记者就撰文说,在美国有一个酿酒公司,在
1992年想把历史遗留下来的他们公司酒瓶标贴上的一句"大量制造"
的话,改成法语发音的"查尔马氏香槟制造法",以完成从当年的"大
众酒",向高档酒迈进的过程。于是他们开始给共和党的杜尔捐款,
并使得杜尔说服美国的烟酒火器管理局,作了一些对酿酒公司有利
的妥协。最后获准该为"瓶装前再次发酵"。
又例如有一个名叫“社会廉政中心”的社会团体,就在今年这
个大选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做“购买总统”的报告。警告民众“大
亨们”正在用钱收买美国总统。书中有大量的捐款资料和分析。例
如,排出了捐款给克林顿竞选的前五名“大金主”。名列第一的最
大捐款者,是纽约投资银行的一个公司,该银行的高级职员们总共
已经向克林顿捐了近十一万美元。排列第二名的是纽约州教师联盟,
捐款为约十万二千美元。再排下去的三名,捐款额就都分别在五万
美元左右。
看了这样的警告性的报告之后,我的感觉就是,实际上整个美
国社会对于这一类的行为还是相当大的限制,整个社会民众手里的
选票也是与大企业利益集团平衡的一个重要力量。为什么可以这样
说呢?
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是头一号“大金主”,相对整个竞选所需
要的经费来说,他所捐的数额实际上占的比例也还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很难说,总统候选人当选之后,就一定能够给出多少利益进行
回报。而在美国的竞选捐款透明度和新闻制度下,捐款的状况无法
瞒人,而挂了号的“大金主”又始终是众矢之的。总统想回报也会
很有顾忌,必须做到“师出有名”。否则,又如何向手里捏着选票
的美国民众交代。就象杜尔为烟草公司讲好话,只要略有勉强,效
果就会适得其反。
在美国,由于共和党反对政府干预大企业的施政纲领,因而一
向是大企业的主要捐款对象,相对来讲民主党要困难得多。当时选
票是在平民手里,除了共和党的施政纲领同时也能够吸引普通民众,
否则,民主党的克林顿照样上台,有钱的大企业也还是干瞪眼。
从德克萨斯州被推选出来的参议员格兰姆,长期来竞选顺利,
能够留在参议员的位置上。从1979年以来,美国的全国长枪协会十
七年来一共捐了四十四万美元的政治捐款,以帮助他竞选。这些捐
款都是公开的。在格兰姆担任参议员的这些年里,他发起,支持或
是投票同意的枪支法案,有十八项之多。他反对枪支管理的态度也
是公开的。
如果这一切就简单的理解为,格兰姆其人拿到这些捐款就可以
为所欲为地替这个利益集团说话,这肯定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之
所以格兰姆能够这样做,并且依然能够连连当选,在根子上还在于
大多数的德克萨斯州的民众是支持放松枪支管理的。所以,这些民
众根本不在乎这些政治捐款的来源。对于他们来说,这等于是长枪
协会在替大家出钱,支持一个代表他们声音的人进入国会。相反,
如果德克萨斯州的民众是坚决主张禁枪的,他们面对一个公开接受
长枪协会捐款并且公开反对禁枪的议员,早就在选举中请他下台了。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联邦竞选委员会”和不断在进行修正的
“联邦竞选法”,正是因为有了政治捐款的来源公开,新闻监督和
类似“社会廉政中心”这样的民间组织,更重要的是全民直选总统
这样的制度,才使得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的选举活动,在涉及金额
如此之大的活动经费的时候,还能够基本维持正常状态,而没有触
发普遍的民怨。
因此,虽然共和党候选人杜尔,在共和党接受烟草公司大量捐
款之后,曾经十分勉强地为香烟辩护。但是,在遇到民众的普遍反
感之后,终于在竞选后期,承认“抽烟也是有害的”。企图挽回民
众的影响,但是已经为时晚矣。
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平衡力量和制约,如果一切都成为私下操
作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总统被什么利益集团悄悄“买去”的可能
性,是完全存在的。
我们看到,如克林顿竞选时的捐款大户,他们的捐款金额与所
需要的资金相比,还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政治
捐款的来源必须是非常多的。这也就是这些党派会在全国范围广发
征集捐款的信件的缘故。就连我这样与任何政治活动都没有关系的
新移民,都会莫名其妙在信箱里找到一封征集捐款信。
于是,这些政党就出现了一些专职募款人。这些人完全可能自
己一分钱都不出,可是他们自有办法为政党和竞选活动募来成百上
千万美元的政治捐款。这些自己一毛不拔的募款人,可以因为他们
的募款能力,换取一些连出钱捐款的人,都根本得不到的利益。克
林顿的“政治捐款门”的问题,一开始就是出在几个华裔政治募款
人那里。
亚裔在美国人数比例很低,也一向没有作大量社会捐款的习惯。
但是,在今年克林顿竞选的时候,在民主党内却出现了几个亚裔的
政治募款明星。为此,华人在这里的报纸还一度作了正面报道,非
常欢欣鼓舞于亚裔开始“登上美国政治舞台”。也许正是这几个人
的突出表现,似乎超出了亚裔一般的捐款习惯和水平,才引起了一
些疑问,使得一些新闻记者进行深入调查,并且终于引发了一个“政
治捐款门”的事件。
这样的大案件,调查程序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从已经
暴露出来的部分看,确实有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事情一出来,
在美国的亚裔几乎是一片声援的声音,又一次开始提起与种族偏见
有关的话题。但是,随着新闻界揭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亚裔也
很少再表示声援,因为他们终于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这些人。尽管他
们口口声声宣称,他们的目标是在美国政坛为亚裔争得一席之地,
然而,似乎他们最先争得的是他们自己的一些商业和政治的利益。
更何况,他们的募款过程究竟是合法还是非法,确实大有可商榷之
处。
例如,一名在克林顿故乡的中餐馆华裔老板,由于克林顿去吃
过几次饭故而相识。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后,他就竭力利用这样一个
关系。当克林顿无力支付“白水案”的法律诉讼费用而成立了一个
“白水案法律辩护基金会”,向社会上的支持者募集捐款的时候,
他分两次向这个基金会送了近六十四万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什么
概念呢?如果这些钱被收下的话,它相当于这个基金会成立两年至
今总共募得款项的三分之一。
但是按照规定,所有的捐款人必须是美国公民,必须明确说明
自己的身份,每年不得捐款超过一千美元。这样,这六十四万美元
就必须至少来自六百四十个美国公民。但是,这位募款人送来的支
票和汇票虽然出自不同的姓名,但是,开票的笔迹却是一个人的。
结果被该基金会退回。
而另一位在这次大选中为民主党竞选募得五百多万美元的亚裔
募款人,又和一些国外的商业公司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
所募来的捐款,有很多说不出明确的来源,或者来源可疑。当正式
展开调查之后,民主党募款委员会开始一批批几十万,上百万美元
地退款。这些退回的款项大多数都来自那几名亚裔的“募款明星”。
象这样十分明显地违法募款,一般来说募款人应该是非常顾忌的。
因为涉及数量如此之大的违法募款和捐款,在刑事判决中如果
被确定有罪,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这次涉及的几名亚裔,之所以
会这样做,与他们的文化背景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们对于
总统的接近,使他们本能地在感觉上模糊了事情的严重性。然而在
美国,总统和权威在法律面前都不能成为什么人的保护伞。我们已
经从克林顿遇到的种种麻烦中看到,如果总统被法律找上门来,他
连自己都护不住。
这个政治捐款风波,到底会到什么程度,直至今年选举日的这
一天还很难说。因为这个事件出来得很晚,事情刚刚一露头,选举
已经要开始了。所以对今年的大选,影响也不是很大。
这次大选,越是接近选举日,形势越是清楚。尽管在募款能力
上,民主党远远逊于共和党,但是,在选民的支持上,情况却恰恰
相反。在1996年的竞选中,共和党所募到的捐给政党的政治捐款超
过民主党上亿美元。共和党拥有的捐款大户也要比民主党的多几乎
一倍。可是,这并不能保证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因此而进入白宫。
美国大选的主角毕竟不是少数的有钱人,而是普通民众。
共和党竞选人杜尔到了最后,提出的口号都是非常讨好选民的。
比如,大幅度的减税承诺,但是,民众依然无动于衷。自从经历了
里根时代,美国人吸取了不少教训。他们对于政府冗员浪费极为反
感,当然人人都希望减税。然而,他们也知道,突如其来的大幅度
减税,可能就是政府赤字大幅上升的前兆。最终还是要大家承担后
果。在美国,有一个小党,他们的党纲一直是根本不交税,但是支
持者寥寥。
越到后期,杜尔越使人有一种气急败坏的感觉。一开始,双方
基本上还是以正面竞选为主,尽量宣传自己的理念,而不是攻击对
方。但是在后来,杜尔这一方负面竞选的比重越来越大。宣称要对
克林顿“不客气”。可是,对于克林顿的攻击依然没有奏效。并不
是美国民众相信克林顿,而是他们相信这个制度。既然现在还没有
什么定论,他们依然把克林顿交给这个制度去继续调查。因此,他
们还是每个人根据两个政党的政纲所表现出来的理念,以及能够带
给他们的利益去作正常的选择。
为了竞选,杜尔辞去了参议员的职位。他已经七十二岁,之所
以作出这样一个决定,离开原来的国会职务全力投入一场总统竞选,
当然有过相当大的期望。在竞选的最后关头,杜尔似乎真的是乱了
章法,他先是暗中要求除了两大党之外的第三党退出竞选,以便集
中选票。结果遭到公开拒绝。然后,他开始指责新闻媒体,认为是
“自由派”的新闻记者帮了“自由派”的克林顿的忙。他大声呼吁,
“美国属于美国人民,不属于纽约时报”。他无论如何想不通,人
民何以有可能选择毛病百出的克林顿,却背弃他而去。因此,他甚
至开始指责美国人民是“盲目”地支持克林顿。苦口婆心地疾呼,
要人民“醒醒吧,醒醒吧”。可是,民意依然自有民意的逻辑。在
美国,这是最基本的认识,是人民在那里选公仆,你只能根据民意
反省和调整你自己,使自己适合选民的需要,而不是相反。
在竞选的最后96个小时,杜尔整整四天四夜不休不眠地连续奔
走于东西南北作最后的努力。最后,他过度疲劳,嗓子已经发不出
声音,只能由他的妻子代为演讲拉票。他最后对选民说的话是,"我
也许不能再发出声音,但是我将信守我的诺言"。在私下他终于对自
己的助手承认,他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在公众面前,直至最后一
秒钟,他依然保持一个必胜的乐观姿态。这个时候,我真是对72岁
的杜尔充满同情。
共和党实际上也早就承认了在总统竞选中的失败。在这种情况
下,他们已经开始把方向转向保住国会的多数议席。这个时候,对
于民众的最有效劝告,就是提醒他们“平衡和制约”的原则,共和
党开始在电视中打广告,呼吁民众千万不能在克林顿连任的时候,
再让他有一个以民主党为多数的国会。同时,在民意测验中,有相
当一部分民众表示,他们确实会在国会选举中考虑到这一点。
事实上,如我们以前已经提到过的,美国的政党是一种理念的
集合,在组织上是极为松散的。所以在这里,没有什么党纪处分,
更没有什么人被开除党籍的,因为进来也没有任何手续。每个人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只受法律约束。所以,即使是一个政党的人,也
只是相信一个基本理念,还是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在每个议员候选
人在各个州竞选的时候,也完全不必与他们所属的党步调完全一致。
因此,在今年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共和党候选人也是根据各
个州,以及各个选区的不同情况,宣扬不同的主张。在今年议员选
举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共和党国会议员竞选人,宣称他们和杜尔以
及人心尽失的众议院共和党议长金格里奇并不一样,甚至有人干脆
宣称他们的主张如克林顿那样,比较稳健。
在大选的那天,克林顿回到自己的家乡阿肯色州的小岩城投票。
他和家人留在那里等候选举结果。在那里,整个晚上一直在举行音
乐晚会。虽然选举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已经是一片喜气洋洋了。
而杜尔在家乡投完票之后,回到华盛顿。他知道,今天晚上他还有
最后一件事情必须完成,就是在克林顿当选之后,向他表示祝贺。
大选终于揭晓了。没有什么意外。克林顿总统顺利地得以连任。
在这一刻,杜尔表现得相当有风度。他说,“在选举中失败是会感
到痛苦的,然而,我应该继续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继续打漂亮仗”。
在向克林顿表示祝贺以后,他再一次宣布,“我在竞选时一再说过,
总统是我的对手,不是我的敌人,我祝福他诸事顺利。”他还针对
自己辞去参议员而一心投入选举的决策,自嘲地说,“在我走下台
阶的时候,我就在想,明天将是我这辈子第一天无事可做。”顿时
引起大家一阵哄堂大笑。就在这一阵笑声中,我觉得杜尔一下子放
松了。不再是政治旋涡中那个咄咄逼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而恢
复了一个普通老人的轻松心情。这个时候起,杜尔变得可爱得多了。
这次美国大选的投票率也如大家预料中一样,相当的低。尤其
是选情如此明确,大家在大选之前已经觉得大局已定,多自己一票,
少自己一票,都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那些打算选克林顿的选民,
更是有这样无所谓的想法。我的朋友克里斯就是一个典型。在选举
之前,我问他,你打算投谁的票呢?他说,如果克林顿有可能选不
上,他一定会投克林顿的票。如果看上去克林顿一定选上的话,他
会选择投一个小党候选人的票,以表示自己支持美国有多种“声音”。
最终,那天在繁忙之中,他还是错过了投票的时间。所以,一度克
林顿再三呼吁大家别忘了投票,他大概担心他的选民都这样想的话,
他倒反而要选不上了。
不管怎么说,投票率低总是让美国人觉得脸上无光。我只看到
一个刚从一个政局动乱的国家回到美国的人写文章说,他刚刚经历
了那个国家的大选,由于政局动荡,人人超乎常态地关心政治,故
而大选时投票率极高,可是整个社会非常紧张。回来再看到美国大
选,尽管投票率低,他反而感叹美国人是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平稳的
社会中。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今年大选,民众没有什么激
奋的心情,没有觉得他们要奋力去改变什么。没有一定要把什么人
拉下马,也没有一定要把什么人推上台。甚至连四年前经济黯淡的
刺激都没有。
在总统大选结果出来的同时,国会的选举结果也已经出来了。
共和党仍占微弱多数。正好在这个选举年步入五十岁的克林顿总统,
与他四年前获胜时那种兴高采烈的表现截然不同。通过四年的总统
经历,相信他对于这个职位,对于权力的含义,对于宪法,对于他
所领导的行政分支和政府其它两个分支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更深的
认识。
克林顿沉稳地对大家说,在面对一个仍然以共和党为多数的国
会,他深知自己仍然面临艰难前景。他说,美国人民再次选出这样
一个两党差距微小的国会,是向我们发出一个信息,要我们共同合
作,面对挑战。
克林顿总统对着数以千计支持他的民众,请他们一起向他的竞
选对手杜尔致敬,并要大家一起为这位“毕生为这个国家服务”的
前参院领袖鼓掌。克林顿告诉大家,他已经在当天晚上和杜尔通过
电话,在电话里,他感谢杜尔对美国的热爱,并且对杜尔勇敢奋战
到底的竞选精神表示赞叹。“我对我们为促进美国目标的共同努力,
向他道谢。”克林顿对着支持他的民众说,“我祝福他,也希望上
天保佑他。”
大选之后竞选对手的互相致贺和致意,在这儿是一种起码的礼
貌行为。但是,很少会有人怀疑杜尔和克林顿他们这种表达的诚意。
首先,这是公开的公平的竞争,双方都遵从一定的游戏规则,并没
有什么宫闱阴谋。不论是出发点还是目标,他们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从来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克林顿总统就任的那个星期,他邀请杜尔的一家来到白宫。
向他的竞选对手杜尔,颁发了象征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奖
章,表彰他多年来为美国公众的服务。行政分支的内阁官员和参议
员都参加了这个仪式。杜尔走上讲台,擦去一滴泪水,声音激动沙
哑地开始有意地念起了“总统就职誓词”,念了半句,他马上说,
对不起,我念错了演讲词。克林顿和在座所有的人,都爆发出一片
笑声。杜尔又说,“我有一个梦,就是在这个历史性的一个星期里,
得到总统给我的一样东西,可是,我原来以为,那会是一把白宫的
前门钥匙”。这番话引起了又一场哄堂大笑。杜尔不愧是以说话机
智幽默出名的老牌政治家,他在开过玩笑之后,庄重地感谢总统,
呼吁美国人以信念,勇气和品格,面对时代的挑战,并且呼吁总统
和国会的团结。
克林顿第二任的就职典礼在首都华盛顿举行时,完全是一派欢
庆景象。许多人从遥远的外地赶来,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体会一下“成
为历史的一部分”的感觉。他们并不都是支持民主党的,有许多人
宣称自己是共和党的,但是他们照样兴高采烈,因为选出来的总统
是大家的。在美国,基本上是有党派无“党派性”的。因为除了极
少数的极端分子,大量的民众都没有什么“派性”之类的概念。对
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已经在竞选阶段,在投票时充分表
达了他们的意见,现在,依照宪法程序,美国已经作出了选择,大
家于是放下一切,欢庆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的选择。
这和美国人已经习惯了对于宪法的绝对尊重也有很大关系。只
要是依照宪法选出来的总统,一般人不会在结果出来之后表示异议。
即使事后证明大家是看错人了,选出的总统显得平庸无能,美国人
依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容忍,因为他具有符合宪法的合法地位。人们
所能够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下一次选举,以选票表示大家对他的否
定。
就其个人风格来说,克林顿确实还是有很多美国人喜欢他的。
他已经有足够的总统风度,同时又有十分自然流露的平民作风。在
美国比较宽松的政治气氛下,在多数场合他都不必刻意故作姿态,
尽可以保持自己的本色。比起杜尔,他的风格使他与民众的亲和力
更强一些。记得他访问俄国的时候,逛商店时买了一个长面包,顺
手就夹在了腋下,使得俄国店员大吃一惊。有时候大家会说,克林
顿还是“蛮可爱的”。
在总统就职庆典的电视转播中,播音员还是提到了,克林顿总
统在他的第二任期,依然还面临着许多困扰,他的诸多正在调查中
的案件还没有结束,包括刚刚冒出来的“政治捐款门”和已经纠缠
很久的性骚扰案等等。在美国,电视播音员是没有什么顾忌的。他
没有什么哪一天只可以说什么和不可以说什么的概念。当克林顿出
现在摄影机前,播音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在民众兴致盎然,大家都举着一面小国旗的庆祝游行中,也有
一名男子举着一面“弹劾克林顿”的牌子,表达他的个人意见。除
了新闻记者,几乎没有人对此引起注意。因为在美国,这实在太正
常了。大概没有哪一个场合是没有人出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在游行中,只有几个年青人受到了警察的干涉。他们是“善待
动物”组织的一些成员,想借此热闹场合,不失时机地宣传他们反
对用动物毛皮制作服装的观点。平时,哪里找得到那么多人来看他
们宣传啊。他们高举着“宁可裸体也不穿皮草”,“美国无皮草”
等宣传牌。警察对他们的干涉,倒不是因为他们的宣传与今天的游
行内容不切题,而是因为他们的确在那里实践他们“宁可裸体也不
穿皮草”的口号。为了引人注目,大冷的冬天,他们不论男女,都
只穿了一条裤衩。
在全美国人民面前,克林顿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带领下,作
就职宣誓。总统的宣誓内容是由美国宪法所规定的,誓言非常简单,
事实上只有一句话,“我郑重宣誓我一定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
职务,并尽我最大的努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这也
是美国人民对于他们选出来的总统的唯一要求,忠于职守,维护与
人民的契约。宣誓之后,首席法官给了克林顿一句祝福,就像对任
何一个刚刚找到新工作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都会说的一句祝福:“好
运气!”
事后,所有的人都认为,首席大法官的这句祝词是“恰到好处”。
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他确实需要“好运气”。他还面临着一系
列未完成的对白宫和对他本人的调查。经过两百年来仅有一例的尼
克松的“水门事件”之后,不仅是整个机制变得更完善了,美国民
众也处变不惊,成熟多了。对待总统和白宫已经出现和有可能出现
的问题,他们显得十分沉得住气。在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之前,他
们正常地选举,正常地让整个系统继续运作。
他们选出了克林顿,但是这就说明他们完全信赖克林顿吗?我
想,他们相信的是这个制度。相信这个制度“平衡和制约”的机制,
会使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保持正常,会监督总统按照他对人民的许
诺正常工作。他们并没有放松警惕。
拖了很久的“白水案”依然在调查之中。在克林顿任职后不久,
调查“白水门”的独立检察官曾一度宣布他将在1997年的八月辞职
移交,然后去一个大学教书。顿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反应。一
个星期之后,在舆论压力之下,他随即在记者会上宣布,他决定留
任,直到此一调查和任何起诉行动都已经"实质上完成"。他说,"我
的承诺是对美国民众作出的,我要追查真相。""为了使民众继续对本
案持有信心,对于我的特别检察官的工作,设下任何中止期限的举
动,都是不恰当的。"
克林顿刚刚选上,今年最高法院一开庭,立即就按原定计划对
克林顿的性骚扰案,开始听证。总统能否在任期内免于民事诉讼,
在不久就会有一个结论。最高法院会怎么判,谁也没数。
对于大选前刚刚出来的“政治捐款门”,新一届国会一开始工
作,调查该案就成为
最热门国会议题,参院已经以九十票对零票,通过拨款435万
美元,对"政治捐款"问题进行调查。呼吁就此案指派独立检察官的呼
声此起彼伏。
克林顿总统的第二任期的前景,谁也不能预料。因为这些事件调
查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也许,我们只能象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那
样,对克林顿说一句,“好运气!”

好!
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