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世界误读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9:26
在西方人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似乎永远是神秘的。越是神秘就越有去了解、研究甚至试图诠释它的渴望。在诠释过程中,有些人,一般是带有西方主流强势价值观的人经常会误读,尤其在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的今天。
这里所要探讨的2005年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其实也是建立在这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不了解又企图了解的长期误读的基础上的。其内容则主要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的种种担心和猜测。
中国学生反日游行
误读
中国国内举行了多起抗议日本的示威游行,使得日本整个社会感到恐慌。
———美国《国家新闻》
北京针对日本采取的诸多行动,可以看出来北京要做亚洲霸主已经十分明显。北京很长时间来都是在暗地谋划取得亚洲霸主以实行他的所谓泛中国经济圈战略,因此,白宫就应该支持扶植日本继续抵抗中国。
———美国《每周邮报》
正读
对于今年春天发生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反日游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说:“第一,它是自发的;第二,原因是由于日本近来在对其侵略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引起中国公众的强烈不满;第三,中国政府一直在要求公众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第四,有关部门包括警方采取了大量措施,来确保日本驻华机构和在华日本公民的安全,也使事态很快得到了平息。很多在华外国人也都表示,游行是因为日本做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
“亚洲霸主”是“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延伸。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的亚太室主任晋林波表示:“西方有的人不了解我们和日本的历史纠葛,所以产生误读。”
协防马六甲
误读
一些分析家还说,(中国)的目标是扩展其在马六甲海峡的存在。马来西亚沿岸的这个瓶颈地带常有海盗出没,但它是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石油进口的航线。
———美国《洛杉矶时报》
印尼防长尤沃诺称,中国计划为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提供帮助。他对中国的提议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述,但坚称印尼不欢迎外国军队进入海峡。
———美联社
正读
2005年9月,西方媒体曾有“中国表示愿意协助加强马六甲海峡安全”的报道,引发了海峡周边国家甚至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猜忌。
事实上,这纯粹是西方媒体引申报道的所谓“新闻”。印尼国防部长在含糊地表达“总的来说,所有经马六甲海峡运输石油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有意帮助维护马六甲海峡航运的安全”后,美联社却首先发布了上面的报道,随后路透社也有类似报道跟进。这无疑在暗示中国要主动协防马六甲。
其实,中国历来秉持的尊重别国主权的外交原则赢得了别人的信赖和国际声誉,而咄咄逼人的做法已被证明在东南亚的市场越来越少。在马六甲问题上继续维持低调,保持与有关国家积极和真诚合作的态度,是现实而且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
而西方一些媒体这次释放的烟幕弹,一方面是有意干扰中国在东南亚和平崛起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真正想在马六甲建立军事存在力量的大国制造口实。
纪念“郑和下西洋”
误读
好战的中国辛巴德被重塑为好邻居……中国正在改写历史,试图淡化该国最著名的航海家的战斗经历。在南京,这位船队首领的铜像经过了改动,手中的长剑被换成了一卷世界地图。
———英国《独立报》
正读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推崇儒教文化的汉族向来没有称霸以及侵略别国的野心,更别说漂洋过海去搞征服。即便明朝皇帝朱棣真有征服之野心,也断断不会派一个宦官来执行这个任务。如果非要撕开“和平、贸易”的漂亮外衣,最多有向西洋小国显显大明皇朝的“派”的虚荣心而已。至于中国及海外华人社会为什么要在今年大张旗鼓地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说得好:“现代人对郑和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和平全球化的强烈渴望。”法国《回声报》记者阿德里安孔博说:“郑和更像一位和平的使者,而不是探险家。他既不杀戮也不征服,也不刻意传播思想。他的船队所到之处,留下的是中国的石碑、雕刻、瓷器、古籍和年历,而不是殖民地。”这才是对“郑和下西洋”的正读。
中国“殖民”津巴布韦
误读
在穆加贝政府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之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英国等津巴布韦传统的援助国和贸易伙伴,成为新的经济殖民主义者。
———美国之音援引“观察人士”的话。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穆加贝开始出卖自己的政党,讨好中国人。
———美国企业研究所常任研究员贝特所言。
正读
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是导致西方与津巴布韦“翻脸”的重要起因。自1980年4月独立后,四千五百名白人农场主占据着津巴布韦全国百分之七十五的沃土良田,而七百万黑人仅占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土地。
近年来干旱使本来就没有土地的黑人生活更加艰难,一半人口缺少粮食。2000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不得不启动“快车道”土改计划,规定白人农场主只能拥有一个农场,其余的没收后用于重新分配,安置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土改导致了西方的制裁。2002年3月19日,津巴布韦被暂时中止英联邦成员国资格一年。
与西方国家近年来与津巴布韦关系恶化的情况相比,中国则与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近年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有了长足进展,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一百零八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近三百亿美元。
在津华商王宵对津巴布韦政府取缔街头小摊贩的行为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些行动过于偏激,但绝对不是出于中国商人的压力。他说:“清理小商小贩,只是在首都哈拉雷。我觉得就是为了让首都的市容变得好起来,不像以前那么破落。”
对于“讨好”一说,中国商人认为是无稽之谈。津巴布韦政府“表面上很友好,欢迎你来做生意”,但又要为他本国利益着想,“排斥你,用法律手段来限制你,像涨关税,限制中国人生意的规模、进出口和外汇等”。
李宇春与超级女声
误读
虽然用手机短信为选手投票带有很强的商业色彩,但这依然是一个有大量民众参与的选拔活动。李宇春,毋庸置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受欢迎的竞选胜利者。
———英国《卫报》
“超级女声”是以民主的方式运作。
———美国《时代》周刊
正读
作为2005年中国最火暴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成功的原因很多:零门槛“海选”、充满娱乐性和戏剧性的节目设置、与观众的充分互动,当然,还有李宇春等超人气选手的横空出世。
但是,在西方媒体眼中,他们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毫不相关的词汇:民主。
正如香港《信报》所指出:“‘超级女声’最搞笑的一种说法是将‘超女’的票选称为民主的类比实验。”因为用手机发短信投票的规则决定了节目的商业本质。另外,在投票结束三个月后的超女南京演唱会上,粉丝们热情不减,从全国各地赶来为偶像的“毕业演出”助威———这显然是用“中国人参与民主的热情”无法解释的。
现在,用Google搜索“Li Yu Chun”,可以找到一百一十二万个相关英文网页,但与这个名字关联的词汇,却多数是“竞选”、“叛逆”、“中性”和“颠覆”。
在习惯于将中国的一切事物泛政治化的西方媒体的眼中,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而这一切,与她本人毫不相关。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心怀敌意”
误读
“美国不应该向‘心怀敌意的外国人’出售石油公司。”
———美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乔巴顿
正读
中海油对优尼科的竞购因为美国政治化的渲染而最终告吹。事实上,中国企业收购优尼科公司并不是想获得对美国的影响力,而是在设法使本国经济不会由于今后的油价上涨而受影响,这种做法没有错误。
建立石油储备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国家的通行做法,无可厚非。即便中国把优尼科公司的所有产量都输送给本国的消费者,也不意味着剥夺美国的一个石油来源,这也只是意味着中国在公开市场购买的石油会减少。
中国并不想以控制石油生产来抬高油价。相反,如果中国获得了对优尼科公司的控制权,它会尽可能地增加石油产量,这会压低世界油价,因此也有助于美国。
2005年,世界对中国的误读还有许多:对中国的军力报告、神六上天、汇率不公导致失衡、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作用……我们无法消灭谣言,但我们相信“谣言止于智者”,中国会用自己的坦荡让更多人成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