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世界对中国的误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04:53

在西方人眼中,社会主义中国似乎永远是神秘的。越是神秘就越有这种去了解、研究甚至试图诠释它的渴望。在诠释过程中,有些人,一般是带有西方主流强势价值观的人则经常会误读,尤其在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日俱增的今天。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由来已久。这一点在文艺作品中早有体现。好莱坞电影展示上海时永远脱离不了暧昧的、神秘的情色形象;张艺谋的早期电影之所以在老外那里有共鸣得益于外国人对中国民俗的“理解”,于是与黄土地有关的中国农民社会形象也长期停留在西方人脑海中,把它定位为中国;西方旅游者来中国总试图在那些破旧的胡同、累坐在稻田边的农民和旧时故宫皇帝的影子中寻求自己关于中国的答案。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一面被误读的中国。《花木兰》公映后我们终于明白这样的误读可以有多严重,尽管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知道《霸王别姬》被翻译成“再见了,我的小老婆”是如何搞笑。
这里所要探讨的2005年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其实也是建立在这种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不了解又企图了解的长期误读的基础上的。其内容则主要关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以超级大国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平崛起产生的种种担心和猜测。
2005年,中国影响世界的事件众多。中俄联合军演、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跨国收购等一系列事件都是中国国力逐日增强的一种必然表现,它势必对旧有的国际秩序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国际既得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挑战。
但对于神秘东方巨龙的这种苏醒,国际社会的部分人士却总将事情扩大化、泛政治化,最终都推到“中国威胁论”的核心中,甚至娱乐运动“超女”现象都被冠上“民主”的大帽,实在让人惊讶。我们想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独特文化、特殊国情的国家而言,旁观者未必清。>>详细
  误读之一:李宇春与“超级女声”
误读指数:★★★★
误读:“虽然用手机短信为选手投票带有很强的商业色彩,但这依然是一个有大量民众参与的选拔活动。 李宇春,毋庸置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受欢迎的竞选胜利者。”  ——英国《卫报》
“‘超级女声’是以民主的方式运作。”
“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美国《时代》周刊
正读:在习惯于将中国的一切事物泛政治化的西方媒体的眼中,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而这一切,与她本人,毫不相关。至于《超级女声》,也就是《美国偶像》的一个成功翻版而已。>>详细
误读之二:神六上天
误读指数:★★★★★
误读:“中国进入太空,加入了由立志探索宇宙的国家组成的精英俱乐部,也对美国构成了重大挑战,可能具有军事意义。”
“一直密切关注中国航天计划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安东尼柯蒂斯说:‘假以足够的研发时间,中国的计划就没有理由达不到美国计划的实力和水平。如果一项技术能够让一个国家精确地发射足以载人进入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的火箭,那么这项技术也可以用来精确地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路透社
“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分离并返回地球之后,其轨道舱将在太空飞行半年,不可否认这也可能包含着基于侦察目的的试验意图。” ——日本《产经新闻》
“中国的航天活动将引发类似上世纪60年代美苏竞争登月那样的太空竞赛,并可能使太空开发军事化。美国计划在2015年到2020年间再度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这其实显示,美国担忧在中国挑战下会失去太空霸主的地位。” ——美国航天员安迪托马斯
“中国利用我国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俄罗斯《独立报》
正读:中国多次向世人昭示和平利用空间资源的坚强决心。中国发展航天技术,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太空奥秘,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造福人类。>>详细

误读之三:中国军事触角延伸?
误读指数:★★★★★
误读:“中国有将其军事触角延伸到整个亚洲大陆的长期野心,未来的中国领导人在寻求外交优势、促进安全利益以及解决争端之时,可能更快地考虑诉诸武力或者采用高压方式。”——美国国防部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正读: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中国军力报告》自相矛盾、具有很大的主观武断,是在向世界推销的“中国威胁论”的一种隐性产品。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认为美国人的这份报告“误导”世界。他说,该报告缺少地区“均衡军事势力”的信息,没谈美日,明显是故意夸大中国。>>详细
误读之四:协防马六甲
误读指数:★★★★★
误读:“一些分析家还说,(中国)的目标是扩展其在马六甲海峡的存在。马来西亚沿岸的这个瓶颈地带常有海盗出没,但它是中国60%以上的石油进口的航线。”——美国《洛杉矶时报》
“印尼防长尤沃诺称,中国计划为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提供帮助,他对中国的提议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述,但坚称印尼不欢迎外国军队进入海峡。”——美联社
正读:今年9月,西方媒体盛传“中国表示愿意协助加强马六甲海峡安全”的报道,引发了海峡周边国家甚至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猜忌。事实上,这纯粹是西方媒体引申报道的所谓“新闻”。西方一些媒体这次释放的烟幕弹,一方面是有意干扰中国在东南亚和平崛起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真正想在马六甲建立军事存在的大国制造口实。>>详细

误读之五:纪念“郑和下西洋”
误读指数:★★★★
误读:“好战的中国辛巴德被重塑为好邻居……中国正在改写历史,试图淡化该国最著名的航海家的战斗经历。在南京,这位船队首领的铜像经过了改动,手中的长剑被换成了一卷世界地图。”——英国《独立报》
正读: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推崇儒教文化的汉族向来没有称霸以及侵略别国的野心,更别说飘洋过海去搞征服。 法国《回声报》记者阿德里安孔博说:“郑和更像一位和平的使者,而不是探险家。他既不杀戮也不征服,也不刻意传播思想。他的船队所到之处,留下的是中国的石碑、雕刻、瓷器、古籍和年历,而不是殖民地。”>>详细

误读之六:中国“殖民”津巴布韦
误读指数:★★★★
误读:“在穆加贝政府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之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英国等津巴布韦传统的援助国和贸易伙伴,成为新的经济殖民主义者。”——美国之音援引“观察人士”的话
“津巴布韦已经为中国所拥有。”——南非约翰内斯堡《商业日报》援引“非洲观察人士”的话
正读: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是导致西方与津巴布韦“翻脸”的重要起因。自1980年4月独立后,4500名白人农场主占据着津巴布韦全国75%的沃土良田,而700万黑人仅占有25%的土地。与西方国家近年来与津巴布韦关系恶化的情况相比,中国则与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详细
误读之七:汇率不公导致失衡
误读指数:★★★
误读:由金属贸易集团、汽车集团、纺织集团等80多名行业成员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指称中国政府“人为地维持人民币低汇率”,这种做法再不制止“将对全球贸易伙伴造成极大打击”。为此,该联盟曾计划讨论针对中国的“货币操纵”政策提起301条款案。欧盟财长称,“汇率不公平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关键”。
正读:类似的关于人民币的误读还有很多,都围绕在汇率和贸易之间。 但历史最能够说明问题。2005年,格林斯潘以汇改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为由,再次敦促中国放弃固定汇率制,格老甚至十分肯定地表示,他确信中国将很快进行汇改。但是他同时指出,即使人民币升值,也不会对缩小美国贸易逆差发挥大的作用。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表明了自己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负责的态度和决心:中国不想也不可能操纵人民币汇率牟利。>>详细

  误读之八:中国纺织品在国外倾销?
误读指数:★★★★
误读:2005年,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今年,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势头特别猛,涉案金额已达9亿美元,超过所有反倾销涉案金额的60%;美国则通过对贸易规则的修改增大中国的应对难度;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也占中国此类调查总数的60%。2005年,我国将可能第11年位居全球贸易摩擦目标国榜首,作为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的反补贴也开始被滥用。
正读: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何亚非指出:“中美贸易逆差不能单纯从数字来看,还有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转移的原因,也有两国的经济性质所决定。中国已经为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作出很多努力。”>>详细
误读之九:中海油竟购优尼科“心怀敌意”
误读指数:★★★★★
误读:“美国不应该向‘心怀敌意的外国人""出售石油公司。” ——美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乔巴顿
“让中国获得一家重要的美国能源公司会产生严重的国家安全后果,因为中国建立石油储备的行为将使优尼科公司所产的原油不再能供应全球市场,这一收购交易将提高中国政府在对美国十分重要的一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达马托
正读:中海油对优尼科的竞购因为美国政治化的渲染而最终告吹。事实上,中国企业收购优尼科公司并不是想获得对美国的影响力,而是在设法使本国经济不会由于今后的油价上涨而受影响,这种做法没有错误。>>详细

误读之十: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作用
误读指数:★★★★
误读: “世界石油储备很少如现在这般引起世人关注。当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中国石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之相关的是世界油价的暴涨——却令人担忧:世界石油供应是否会出现危机?有一点可以肯定:对石油储备的争夺将再起波澜。” ——法国《费加罗报》
“中国晃动着现金并以准入其巨大的市场为诱饵,向全球派出一批批的外交官、调查员和工程师,以解它对能源‘贪得无厌""之渴。”——美国《洛杉矶时报》
正读:“为什么别国进口石油名正言顺,中国进口石油就被说成‘威胁""?”今年5月,主管能源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一次会议上厉声回应西方媒体对中国进口原油掀起油价高涨和威胁世界石油供应的不实之辞。 俄《劳动报》撰文指出,新石油危机是由美国促成,利用油价急升,打压欧盟、遏制中国。中国明知亏本,也被迫跟进高价储油。美国石油专家甚至直言:“控制原油价格就等于控制了中国这台世界经济发动机的‘油箱""”。>>详细

误读之十一:北大、中欧商学院排名亚洲第一
误读指数:★★★
误读: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我国的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15位,并且超过日本的东京大学而名列亚洲第一。
权威的英国商业媒体《金融时报》2005年度全球MBA排行榜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居第22位,蝉联亚洲第一。
正读: 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各项指标中,北京大学的得分点差距“极为悬殊”,在占总分比重最大的各国学者评价这一栏,北京大学单项高居第8位,但在科研论文被引用方面,北大的得分仅为0。一个在科研方面薄弱到如此地步的学校,被高高捧起,实在让人不知道怎么面对。中国是个爱面子的民族。外国人说我们坏话时,反击如潮;说好话时一般就不言语了,哪怕有些好话不切实际。大学排名问题就是一例。>>详细
如何面对唱强与唱衰?
误读,实际上并不可怕。只需要一番讲解或诚意表达,便尽可消解;可怕的,是自以为是地曲解对方。事实上,最糟糕的误读,也强于最美好的曲解;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则是出于自身目的和利益驱使而进行的恶意曲解。
2005年,当“好战的中国辛巴德”“要做亚洲霸主”、“非洲新的经济殖民主义者”、“心怀敌意的外国人”这些语句被一些西方媒体用来描述中国时,相当多的中国人从心底里感到窝囊和愤懑。
先是“中国威胁论”的回潮。美国政府一些官员不负责任的言论,在美国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点燃了“威胁论”的支支火烛。这些言论,已经不是布什初上台时的口无遮拦式“井喷”,而是美国政客内心担忧的真实反映。但同时,部分美国人,包括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甚至对“中国将更加繁荣”这一判断还心存怀疑。于是,美国政坛学界开始上演一出出“唱强”和“唱衰”中国的对台戏。
复苏中——这可能是对中国目前发展态势一个比较准确的描述。毕竟,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比例还没有达到20世纪中叶以来的历史峰值。因此,尽管中国发展迅速,但仍然不会对美国等构成真正的威胁,“中国威胁论”实质上仍是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一个幌子。也许到这一比例创造新高的时刻,“和平崛起”的中国将更令世界刮目相看。>>详细
出品:和讯新闻部  制作:王爱玲 2005.12.14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