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珠调查(《财经》 2003-7-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0:02
杨秀珠调查
共有0条点评

一、 出逃
4月20日,杨秀珠从上海浦东机场悄然出境,前往新加坡,从此告别她近20年纵横捭阖的权力生涯,前往一个虽早作精心安排但仍然渺不可知的未来。
杨秀珠,58岁,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人。早年曾为饮食店开票员,1984年起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1989年任规划局局长、1994年任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指挥部温州段总指挥兼温州市市长助理、1995年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1998年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
杨秀珠仕途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温州度过,正是这块土地——就此字面含义而言——成就了她巨大的权力,带来了至今尚不明晰其具体数字的财富。作为温州市城建长期以来的主持者,杨秀珠有一些具穿透力的说法被人们记住——“土地是第二收入”、“规划指标就是钱”,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句。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杨的出走显然经过精心安排。浙江省建设厅干部介绍说,杨秀珠于4月20日上午给浙江省建设厅领导打电话,说自己的母亲病了,要回家看望母亲,之后又给其下属打电话告知:"这两天不要打我的手机,有什么事情我会给你打电话的。”事后,有关部门向浙江省建设厅干部通报了杨秀珠出逃的经过:就在4月20日中午杨已经携同女儿、女婿、外孙女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
5月13日,在杨离开杭州20多天以后,浙江省纪委决定立案调查。中新社6月23日发出消息,称检察机关初步查明杨秀珠“涉嫌严重职务犯罪”,决定逮捕,同时,浙江省纪委给予杨秀珠开除党籍处分,以及行政开除处分。
此前一个多星期,6月14日至16日三天之内,原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高云光、原温州市安居工程指挥部副指挥林素华、温州市规划局财务科科长金建林、温州市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郑建光、会计李小燕、温州市规划局人事教育处处长张压西六人相继被浙江省检察院逮捕。这六人多为杨左右手,且均曾在温州市城建系统浸淫多年。
杨秀珠本人至今依然杳无踪迹。她目前是在新加坡?是已经从新加坡去往第三国?还是已经被捕,押解回杭州?种种说法中最常见的是,杨秀珠已经逃到美国——据上海《外滩画报》援引不具名的消息来源称,5月间便有温州人在美国看见杨秀珠,由于这一信息传回浙江省建设厅,有关部门方才正式启动对杨的调查。但是,《财经》记者并没有从浙江省建设厅得到证实,亦没有找到传说中的温州华侨。
杨秀珠离异多年,膝下惟一女,此次连同女儿、女婿、外孙全家出逃,所用的证件不明。一说是新加坡绿卡,另一说则为美国绿卡。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从一位熟知杨秀珠的美国华侨处得知,杨确有美国绿卡,但用的不是真名。
二、曼哈顿物业
如果杨此刻的确身在纽约,原因当是她在这里早已布下退路。7月2日,一家海外中文网络媒体报出消息,早在七年以前,杨秀珠已经在纽约曼哈顿商业区置业——当时,杨秀珠已经担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
按照这一报道所提供的线索,《财经》记者查询纽约市政厅房地产交易记录,发现曼哈顿中城西29街102号公寓楼为“Yang Xiuzhu"名下的产业。《财经》记者7月8日在现场发现,这是一座5层公寓。底下两层为两家中国人开的公司,三层以上看上去为住家。一位清洁工告诉记者,三层以上住着几位中国人。
记者查阅有关地产资料获知,该公寓楼于1996年8月22日由纽约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买下,经办人为该公司总裁缪德兴,并于当年12月10日转至杨秀珠名下。
根据市政厅房地产交易记录,“Yang Xiuzhu"所登记的地址的业主则为“Yang Haiyan”,与“杨海燕”的汉语拼音相符。据媒体报道,杨海燕为杨秀珠堂妹、纽约江浙工商总会名誉会长。2001年曾获得美国众议院亚裔杰出妇女奖,现在皇后区法拉盛商场开设一家“大纽约皮草店”。
杨海燕曾告诉媒体,102号公寓楼房产是1996年所购,资金来源一半来自银行贷款,一半来自杨秀珠几个兄弟姐妹和亲戚们的集资,当时总价是55万美元。这一价格亦被《财经》所查到的纽约市财政局有关文件所证实。杨海燕没有透露杨秀珠的出资比例,称其生意“与杨秀珠没有关系”。至于签署文件将房产转到杨秀珠名下的缪德兴,杨海燕则表示“知道这个人”。
根据记者在网上查询到的报道,杨海燕的确为纽约华侨,还曾于1998年参与纽约江浙工商会支援祖国水灾人民的义卖活动。央视国际网站于2000年9月6日播发《纽约通讯:风雨故人来》一文,其中提及杨海燕以纽约国际进出口公司总裁的身份,与众多其他纽约华侨一起,迎接参加新千年国际首脑会议的中国领导人。缪德兴既与杨相继为纽约国际进出口公司的总裁,其关系当远不止于“知道”而已。
7月7日,记者南下温州采访获知,缪德兴和杨海燕正是夫妇。杨海燕是杨秀珠堂妹,原为原西城区房管所职工;缪德兴原为小南门桥头菜场的烧鹅店老板,因小名三豹,又被称为“烧鹅豹”。两人于90年代赴美定居。
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一位在纽约的华侨曾对他说,杨海燕夫妇去美国之初,经济窘迫,到1996年也难称富有。所以,当年购置公寓楼一事在当地侨界引起沸沸扬扬。“当时就有人说是帮杨秀珠买的。”这位华侨称,中国驻纽约领事馆还为此专门向他了解过情况。
三、杨海燕的温州生意
杨海燕称其生意“与杨秀珠无关”,并非全为事实。杨海燕在纽约的生意如何不得而知;但她在国内的发展,却不能不借重杨秀珠的能量。
1998年,杨海燕夫妇衣锦还乡,购得温州市车站大道上一块面积为7亩的黄金宝地。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市新区,始建于1994年2月,位于温州市城市规划的中心区,是最重要的商业街。在温州市城建规划中,该地块标号为“车站大道2-2块地”,为温州电线厂原址所在地。杨氏夫妇出价为700万元,平均每亩价格为100万元。
早在1995年12月底,温州市政府即已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均须采用拍卖、招标的形式。杨海燕夫妇买下2-2号地的时间是在1998年,但并未经拍卖或招标,仍然是协议转让。
据了解,在一次会议上,当面对为何要将此地块协议出让的疑问时,杨秀珠称于1994年温州市首次赴港招商之时已经就此签订了出让意向书。但是,当时与杨同赴香港的招商班子的一位主要成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港签约的细节:时间是1994年5月;所签标的为相邻的六块土地,与杨海燕夫妇所购的2-2号地相距甚远。而且,1994年时温州电线厂依然在运转。“怎么可能把还在开工的厂的地拿去招商呢?”
一个1998年间达成的土地出让交易,结果按照1994年的规则处理,有多大好处?一位内行人士解释道,除了可规避掉土地出让招标的程序,地价亦可按1994年标准处理也是重要因素——前述与杨同赴香港的招商班子一位主要成员告诉记者,较该地块资质为劣的一个相邻地块早在1994年温州市赴港招商时就已经标价到每亩120万元。而到1998年,与其相邻的一个地块拍卖价则达到了每亩198万元。
以土地出让款支付动迁费用,是温州市城建的通常做法。但是,700万元的土地出让款过低,并不足以支付将原址的温州电线厂迁出所需支付的2000万元拆迁成本。这成为此宗土地交易需要解的另一个结。
在此前后,杨秀珠调至浙江省建设厅任副厅长。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胡里琛告诉记者,杨秀珠到建设厅报到的时间是在1998年二三月间。但是,杨秀珠匆匆报到后,随即返回温州。
纵使已然到省建设厅报到,至迟到1998年4月1日,杨秀珠仍然能以温州市副市长的身份主持有关温州电线厂拆迁安置的协调会。按照1998年第22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协调会议纪要》,该次协调会通过决定,“拆迁地块地价款收入往往会低于该地拆迁安置的资金支出,应在整条道路(指车站大道)上统一平衡。”至于温州电线厂拆迁安置问题,“决定由市机械发展总公司兼并温州电线厂,并由市财政局在车站大道项目收取的地价款中支付市机械发展总公司补偿费2000万元(包括拆迁安置和设备损失补偿等一切费用),温州电线厂必须在3个月时间内将车站大道旁的厂房设备拆迁完毕。”——做法绕了一个圈子,多了市机械发展总公司一个环节,但是拆迁费用由财政局支付这一节定下来了。
1998年五六月间,杨秀珠方才离开温州,正式赴任省建设厅副厅长一职。
四、杨秀珠、温州城建与“底细楼”
杨秀珠能量巨大,与其多年间掌控温州城建开发和土地出让直接相关。杨在温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个子较小,嗓音低沉,作风非常有特点,誉者称其雷厉风行,贬者则称其言语粗俗。自1961年初中毕业后,杨曾在温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一个小店做开票员。文革结束后当上了温州市西城区副区长,1984年成为新设立的规划局副局长;1989年升任规划局局长。
一位规划局老干部告诉记者,杨刚任副局长时已显现其能量之大。据说,当时杨曾有绰号“跳蚤”,形容其超强的活动能力——“什么别人进不去的部门,她都能跳进去!”
杨秀珠1989年接任规划局长之时,正是温州市城市建设启动之初。据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陆国杰介绍,温州城建开发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改建人民路为发端。1992年旧城八条主要街道改造,则是大规模启动的开始。在有偿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上,温州市领风气之先,是国家土地使用制度全面改革的试点城市。
1992年5月,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成立,杨秀珠为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项目洽谈办公室,统一管理温州市对外土地出让中的测算、谈判、出让。该办公室权力很大,成员有三个有关局的副局长,而由杨秀珠直接负责。该办公室约存在了三年左右,其间完成了16个地块的出让。
1994年,杨秀珠在其规划局局长即将任满之时,金温铁路的修建给了她跃上更高平台的契机。在市主要领导提议下,1994年5月,杨秀珠从规划局局长升为金温铁路温州段总指挥,并兼任市长助理,分管城市建设,完成了从市局级干部到副市级干部的重要一跃。次年,杨秀珠被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市长,继续分管城建。项目洽谈办公室此后即功成身退,土地出让工作转由温州市土地局用地处负责。
在规划局任上,杨秀珠即培植亲信,编织关系网。今年6月涉嫌杨秀珠案被捕的六人多有在规划局工作的经历。1995年到1998年,正值温州市城市建设兴盛之时,杨秀珠作为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集土地出让、城市规划等大权于一身,再加上其与省、市领导的关系和众多已培植起来的铁杆下属,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权势之大,甚至有人称其为当时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的“总导演”。一位温州当地记者曾亲眼见到杨当面训斥过一位市委书记:“以后土地政策这方面你不懂就不要乱讲。”
另一个例子也能够说明杨着力编织关系网的程度。据现温州市人大秘书长杜玉生回忆,1998年,他任温州市建委副主任时,根据群众举报,曾经调查过温州市儿路的违章建筑。经过调查,违章建筑为两栋楼房,由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出资100万元,由儿路房开公司建造。这两栋楼分别被称为“首长楼”和“底细楼”。“首长楼”的房子分给市政府和市委的高层领导,而杨秀珠最亲信、最得力的助手如高云光、林素华等则多有住进“底细楼”,该楼也因此得名。杨秀珠曾亲自出面要求杜玉生停止调查,未果。杜随后被调离。
五、华侨陈其跃
由于杨出逃之前并未有罪行曝光,而杨秀珠专案组成员表示案情尚在侦查过程中不能披露内情,所以,对于杨涉嫌何种具体罪行,尚未有确切的公开结论。
杨秀珠虽然作风泼辣,但在大事上心思周全而行事隐密,与其外表迥异。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杨秀珠主要与华侨背景的外商来往。“与内商几乎没有来往。”
杨秀珠与华侨的来往从1992年5月杨主持专责土地出让的项目洽谈办公室开始。原规划局局长娄式番介绍说,从1992年至1998年,温州城市改造项目的土地出让共批出了40多个地块,亦主要批给了华侨。多年间,与杨秀珠发展出亲密关系的侨商不乏其人,不止一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曾听闻数名与杨来往密切的侨商对杨的称呼,当面为“阿姨”,背后则为“老板”。
法国侨商陈其跃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陈其跃原籍温州永嘉,与杨同乡,后旅居法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回国创办了温州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在温州名噪一时。早期经营皮具,后经营房地产,其公司有米莉沙(中国)皮件有限公司、米莉沙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2001年年底,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行长叶征涉嫌受贿被温州市检察院逮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叶征供出陈其跃曾向其行贿48万元,后者因此成为司法机关的通缉对象。2002年底,本以为案件已了结的陈其跃从法国飞回中国,刚踏进深圳罗湖关,便被缉拿归案。
五年以前,陈其跃曾经在温州戏剧性地赢得过一次土地招标。1998年3月某日,杨秀珠即将离开温州副市长任上之时,温州雪山饭店举行了一场土地出让投标会。这次投标实行的是“封顶价”,即等于或低于但最接近封顶价者中标。竞标者先将自己定的标价投入箱内,然后由杨秀珠宣布“封顶价”,接着便逐一报出各家的投标价格。竟标的对象是车站大道“3-3号地块”,该地块位于车站大道与学院路交叉口繁华地段,封顶价为2880万元。
据当时参与投标的正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秀娥回忆,竞标者有几十家,竞标价逐一报出,与封顶价差距有高有低,当只剩四五家公司时,报出她公司的标价为2878万,与封顶价只相距2万元。全场掌声雷动,以为此地非她莫属。“身旁的同行都对我说,今天要请客!”赵秀娥回忆说,以为胜券在握的赵也愉快地同意了。但是,最后一个即陈其跃的标价使全场陷入更大的震动:2880万元。居然与封顶价齐平!
“全场一下子炸了。”赵秀娥回忆说,“大家都喊起来:‘漏标!’‘漏标!’”赵秀娥说:“投标本来应该是公平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却让人怀疑。”
与杨秀珠和陈其跃有关的另一桩更为有名的土地交易则是环城东路动物园地块的出让。温州市动物园原址位于温州市环城东路华盖山东麓,占地1.5公顷,被称为温州市的风水宝地。东晋诗人谢灵运曾在华盖山西麓建池上楼,留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
1996年1月10日,温州市政府公开拍卖市中心环城东路动物园地块。底价为1.008亿元,占地面积20.6亩,容积率为1.47,可建面积2.1万平方米。一家房地产公司以1.238亿元中标,但是,该公司对规划指标提出调整要求未果,后并未按合同支付地价,被取消了土地受让权。
半年之后,温州市政府决定该地块再度招标,出让底价调整为8888万元,要求由市土地局登报进行公开招标。但是,又过了三个月,1996年10月30日,当动物园地块第二次招标之时,并未进行公开招标,采用的是电话邀标形式,参加招标的仅三人,分别是法国华侨陈其跃和其他两位华侨。土地底价定为8888万,容积率调高至3.5,可建面积为5.3万平方米。
陈其跃以9000万元中标,该价格比1996年1月10日动物园拍卖地价低3380万元,由于容积率调高一倍以上,可建面积却增加了3.2万平方米。
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丰厚利润自然滚滚而来。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他事后曾向陈其跃祝贺其拿下如此好的项目,而陈叹道,“别看我好像赚了,其实我被人割得眼泪都出来了。”
以上两次招标均在杨秀珠的主持下进行,其一确定了封顶价,其二则采用了电话邀标方式。但是,按照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处工作人员黄晓忠的说法,这两种做法在温州市土地出让招标的过程中都应当“从未发生过”。
六、杨光荣、高云光、林素华及
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
尽管杨秀珠从来是争议人物,行事作风都颇招物议,对她的举报亦是时有所闻,但杨于4月20日的出逃,仍然显得突如其来。到目前为止,记者采访所得之材料,并没有表明在此之前杨秀珠已遭调查。事实上,直到5月13日,在杨秀珠离开杭州20多天以后,浙江省纪委才决定立案调查。
但是,弟弟杨光荣于今年初涉嫌受贿被逮捕,对杨秀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杨光荣是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因涉嫌在签订东南大厦电力设备供货合同过程中收受18万元贿赂,于2月26日被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反贪局刑事拘留,并于3月10日转捕。
杨秀珠此后往来杭州、温州,颇有活动,但显然未收效果。杨光荣被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带至杭州,并调走了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有账册。杨秀珠知道,担心了很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一位熟悉杨秀珠的人告诉记者,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是“杨秀珠惟一来往的内商”。其实,杨秀珠与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关系远不止此。
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3日。以“为金温铁路建设筹集资金”为由成立,归口金温铁路建设温州段指挥部。公司注册资金为588万元,其中温州市地方铁路公司出资353万元,温州市巨一皮鞋厂出资235万元。公司注册资本后扩至1280万元,而巨一皮鞋厂于1996年间退股,其256万元股权由温州市规划局工会、温州市工商事务所、温州审计培训中心接手。从1993年至1998年4月调离温州之前,杨秀珠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一份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94年8月19日的批复证实了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特殊地位。该批复结尾为:“对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投入的所得效益全部收归国有,直接由你公司用于支付金温铁路温州段工程建设所需款项。”
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到底享受了多少优惠政策,记者在采访中无从确知,所获得的一封举报信上称,由于铁路房开公司以筹集铁路建设资金的名义,以免地价的形式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土地。据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铁路房开在其成立之后所做的第一个项目水心北汇昌小区即获得成功,利润当在亿元以上。但是,到了三年之后,根据温州市审计事务所出具的1996年度审计报告,铁路房开的资产总额为3.055亿元,净资产为7250.17万元,而其中还有1996年度净利润6070.17万元。政策优惠带来的巨额利润到哪里去了?
6月14日后被捕的六名杨秀珠亲信中,高云光、林素华、郑建光、李小燕四人均有在铁路房开工作的经历。据《法制日报》报道:高云光现年40岁,曾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兼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因在1999年参与数额巨大的赌博活动,2001年11月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4月下旬杨秀珠出逃后,已辞职下海从商的高云光亦一度不见踪影。现年54岁的林素华曾任温州市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并兼任过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会计。1997年,在杨秀珠的推荐下出任温州市安居工程指挥部副指挥职务。1999年纪检部门调查证实其存在瞒报已分住房面积参与集资建房、兼职取酬重复领取工资等问题,林被免去职务,并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郑建光及李小燕则分别是铁路房开的总工程师和会计。
铁路房开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现在可能已经难于查探。记者辗转获得的一份举报信称,1998年杨秀珠临调动时,铁路房开的所有财本均被烧毁。举报信列举了毁账的地点和证人。
七、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
从温州铁路房开公司,还衍生出了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成立于1997年11月。公司登记申请书显示,成立之初的股东(发起人)仅有两家,一家为温州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琛),出资100万元,拥有20%的股份,另一家为温州市鹿城鸿运化工原料公司,出资30万元,拥有6%的股份。
但是,在温州会计师事务所1997年11月5日出具的验资报告之投入股本明细表上,发起股东为四家。除了上文所指的前两家,还有潘小林和林丐眉。其中潘小林为大股东,出资200万元,占40%;林丐眉为第二大股东,出资170万元,占34%。
据原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铁龙的两位大股东潘小林与林丐眉都为温州铁路房开员工,但非高层领导。潘小林原为温州某医院临时工,后被招入温州铁路房开,在站前指挥部(负责火车站前土地建设、出让等,直属市政府,由分管城建的杨秀珠直接管辖)工作,林丐眉为杨秀珠的表弟,原来也在站前指挥部工作,后任21号地块工地的现场办公室作管理工作。
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完全是一个项目公司。从1997年成立到2001年注销,四年间只做了车站大道21号地块一个项目的开发。根据温州浙南会计师事务所《关于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10月20日资产核实审计报告》所述: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潘小林、林丐眉、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和鹿城鸿运化工原料公司共同投资,于1997年11月13日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承建车站大道21号地块工程……今已全部销售完毕。新的工程不再承建、现正着手账务清理结算的扫尾工作。
这份报告在公司的发起人中,没有提及一个重要的人物——潘琛。他是占20%股份的温州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其股权少于潘小林,但却是公司成立之时的最重要人物,他的身份是当时的铁龙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以及经理,还是杨秀珠的外甥。
铁龙最初的两大发起人与主要股东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占20%股份的温州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五人出资共同组建的私营企业,股东有潘琛、李小燕、周真、周健、潘小林。潘琛任董事长、经理。
1999年3月铁龙发生股权变更,改由温州绿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温州铁路房开公司工会、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88万元、122万元、110万元、80万元,合计500万元。
新出现的大股东温州绿城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与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及规划局同样关系密切。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为绿化服务及建筑材料销售。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即为高云光,高当时亦兼任温州铁路房开副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
梳理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其股东公司的股东变更情况,可以看出,表面上铁龙从一家私人企业经过股权转换成为由几家公司共同控股的带有国有股份的公司,但真正的控制权并没有发生变化。无论在变更前后,杨秀珠及其亲密手下都可以实际影响并决定公司的业务。
要解释频繁的股权变化以及人事更迭,关键可能在于铁龙所作的惟一项目——车站大道21号地块。
车站大道21号地块为沿温迪路200米沿线地段,亦属温州繁华地带,原来用于安置车站大道南塘村拆迁户。但在1998年2月,该地被协议出让给铁龙公司。出让土地面积为14680平方米(约22亩),土地出让金为每亩110万元。但是,土地的出让遭到拆迁户的强烈抵制。社会上议论纷纷,称“村民的安身之所被卖给一个私人公司了”。
最终,南塘村的村民没有要回21号地块,取而代之的是13号地块。与21号地块相比,13号地块地段较差,但面积远大于前者。据记者得到的一封举报信称:杨虽已调职,但仍指挥手下成倍虚增拆迁面积,将原拆迁面积2万平方米虚报成8万平方米。以拆迁安置的名义将车站大道13号地块(可建8万平方米)划给开发商林某。林某承诺,在安置拆迁户之外,以低价购进剩下的用地开发商住楼,并将开发利润直接支付给拆迁户作补偿。如此一来,林某、铁龙皆大欢喜。据温州浙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铁龙公司21号地块项目于2000年销售完毕,截至2000年10月20日,累计收入9602.7万元,实现利润3019.9万元。但是,13号地块原预计可产生的30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亦付诸东流。
铁龙的股权变化以及人事更迭正是在拆迁户闹得最厉害之时发生的。工商资料显示,1999年3月,陈绍圣取代高云光成为铁龙的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而股东名称中,两位自然人林丐眉、潘小林以及鹿城鸿运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的名字也消失了。
《财经》记者采访陈绍圣,对铁龙的变更有了更多的了解。陈绍圣为温州市城建系统的老干部。1979年至1982年任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处主任,后调至温州市建委政治处。1984年温州市规划局建设一级局后,陈进入规划局工作,历任人事科长、监察司主任。1993年4月退休。由于经济困难,陈绍圣退休后被局里照顾在规划局在中山大楼的招待所值班,月收入200元。直到1993年7月该层被辟为金温铁路温州段指挥部,陈也留下来帮忙,后又在温州铁路房开工作。
这位今年71岁的老人向记者述说了从温州铁路房开的普通办事员一跃而为铁龙公司董事长的经过。1998年7月,当时的铁路房开总经理高云光让陈绍圣接一个电话。电话是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从杭州打来的。“在电话中,杨秀珠让我到铁龙当经理和法人代表。”陈说:“我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虽然当时陈同意,但是回家思前想后,还是拒绝了。
“1998年10月1日,突然来了一个通知,给我两张机票,让我和夫人去杭州。”陈单独出行。到了飞机上,发现周围坐着的全是杨秀珠的亲信,包括杨光荣、高云光、林素华、李小燕等人。
下飞机后,杨秀珠开了四辆轿车,将众人接到住宅开会。陈绍圣告诉记者,“会上交代我两条任务:第一,要我对外解释,铁龙房开不是私人公司。第二,财务批钱要我批,但是数目大的一定要高云光先用铅笔签字,然后我用永久性墨水笔签字,最后把铅笔字抹掉。”对陈的说法是,可以不当法人代表,可以只做副经理。陈同意了。陈不知道,1999年3月,铁龙变更工商登记,陈仍然成了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
陈告诉记者,有关的财务签字,后来变成了杨光荣用铅笔先签,陈绍圣用墨水笔签,到出纳那里,再将铅笔字划掉。而铁龙房开的实际控制人杨秀珠则很少出现。“我到铁龙一共两年多,见面只有2次,都是在会上,电话也只通了3次。”
在本文截稿之前了解到了新的情况:铁龙购得21号地块的总价约为2200万元,当时的合同规定铁龙须分二期在1998年12月31日前全部付清。但是,一位知情者却告诉记者,铁龙只是在1998年6月前向温州市土地局支付了1101万元;而铁龙的原股东之一鹿城化工则与铁龙公司另签有一份协议,称21号地块是鹿城鸿运化工早在1994年于香港招商投标所得,而当时鹿城已经付出土地费用1109万,而铁龙公司要还鹿城鸿运化工这笔费用。
一位1994年温州市赴港招商班子主要成员则告诉记者,在他所知范围内,当时卖出的6块土地并不包括21号地块。这样的话,鹿城鸿运化工与铁龙公司所签协议颇可质疑。
鹿城鸿运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是铁龙的创始股东,却于1999年3月退出。这家公司背景颇为神秘。记者获得的一份举报信称该公司为杨秀珠一亲属所有。但记者在鹿城区工商局查询该公司的资料时,被告知,“这家公司现在有问题,除非是政法系统来人,否则一律不得查询。”
八、“谁也保不住你”
据《财经》多方了解,目前杨秀珠案由浙江省检察院及鹿城区检察院联合调查,温州市检察院并未参与。据浙江省政法系统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同时,杨调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后任副总指挥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迁建工程也已有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进入,但具体案情进展无法从浙江省检察院得到确认。
出逃,显然是杨最后的选择。记者得知,杨在出逃之前曾多方活动。一位温州市高层领导告诉记者,杨在三四月间曾到浙江省主要领导处说情,称有人要“迫害”她,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你没有问题,谁也迫害不了你;如果你有问题,谁也保不住你。”
如果杨秀珠此刻身在美国,她正面临着两难。记者从纽约市财政局的税务记录中查得,至2003年7月1日,杨秀珠在曼哈顿中城西29街102号公寓楼产业目前欠各种税费14460.52美元。此外,还有6372.78美元陈年旧税费,因业主长期拖欠已被纽约市政厅将税款抵押转让给纽约银行,由其全权处理追缴。《财经》记者采访了纽约银行工作人员,得知业主必须在6月20日之前将所欠税款及利息向纽约银行付清,否则银行将有权拍卖该房产,然后首先偿付税款,然后是银行收取的高额利息和各种法律费用,“数目将非常巨大。”杨秀珠的另一个选择是在此之前交清税费,从而避免因小失大。
可是,此时此刻,她还能露面吗?■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ontent.jsp?infoid=2716&type=0&ptime=20030720
杨秀珠案余波
共有0条点评

2004年12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浓雾弥漫杭州城。冬日的凄冷中,作为前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温州市副市长杨秀珠最重要的同伙,高云光等四人被控共同贪污罪,在杭州市中级法院受审。此时,距杨秀珠外逃已届一年零八个月。
“今天本该是杨秀珠站在第一被告席上。”原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高云光在一天的审理结束后作最后陈述时说。
59岁的杨秀珠于2003年4月20日携女儿一家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境,至今不见踪影(参见本刊2003年7月20日《杨秀珠调查》)。期间检察机关曾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依然无果。海外华侨界甚至传闻杨已整容,令杨案之前景更显扑朔迷离。
就在高云光案开庭前一周,温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刘陆彪向温州市政协常委会作通报称:温州市纪委自2003年11月始抽调四十余人,组成五个专案小组彻查“杨秀珠案”,迄今共对19人立案,其中移送司法机关九人,初步查清涉案金额高达2.53亿元。
另据《财经》获悉,目前凡与杨秀珠本人密切相关的案子,均由浙江省检察院直接调查,中纪委亦有人常驻杭州。而凡涉及杨秀珠在温州的相关案件,则由当地纪委查办。
温州民间有俗语:“近杨者腐,近珠者败。”如今,杨秀珠在温州的党羽几近覆灭。但因杨本人依然在逃,且杨案在上层关联甚广,浙江各界谈及杨案查处进展,多谓其“仅触及皮毛”。
而在杨秀珠案发之后,温州仍在饱尝其当年大举批租土地、肆意规划城建之苦果。若杨秀珠案查处至今仅只触及皮毛,则其深层罪责,究竟由谁来负?
高云光案背后
“只这一个案子就贪污过千万,她到底贪污了多少钱,真是让人无法想像。”2004年12月14日,在审理高云光案的法庭上,旁听者议论纷纷。
与高云光同时站到被告席上的还有温州市规划局原会计金建林,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铁路房开公司)原会计李小燕、原副总经理沙少华等三人。他们被控采用虚报冒领手段,协助杨秀珠贪污温州铁路房开公司1100余万元公款。
《财经》获悉,此案是与杨秀珠关联最密的案件之一,由浙江省检察院直接侦查。但杨秀珠系列案最重要的线索人——号称杨秀珠“财务总管”的原温州规划局办公室主任、温州铁路房开公司财务负责人林素华,已于2003年8月在杭州市看守所拘押期间用一把剪刀自杀身亡。
检方指控,1996年底的一天,时任温州市副市长、铁路房开公司董事长的杨秀珠,将高云光、金建林、林素华三人叫至其市政府办公室,以其弟杨进军须还银行贷款为由,要求从铁路房开公司抽取1000万元公款,并对三人进行了分工。
其实为拿这笔钱,杨早有预谋。早在1993年底、1994年初铁路房开公司开发当地水心汇昌小区时,杨就亲自批准减免本应当上交市规划局的土地配套费。之后,杨指使高云光测算出本应上交的土地配套费金额,同时指使金建林用规划局已经作废的配套费发票,开出11045155元的发票,在铁路房开公司入账报销。
为掩盖此笔款的真实去向,杨指使金建林在入账的支票回执联上填写温州市规划局,但银行转账支票上的“收款单位”却填写由杨控制的温州市火车站站前指挥部。1997年1月,这笔款被转到由杨直接控制的两家公司的账户。就这样,1000多万元尽入杨的囊中。
此案中,高、金、林三人都是温州规划局公务员,却同时兼任铁路房开公司的职务,帮助杨秀珠贪污可谓便利之极。
“我们只是杨秀珠的一枚棋子。”法庭上,四名被告都表现得非常委屈。
尽管四人仅是帮助杨秀珠贪污,自身并未获取分文,但检方认为,其行为亦已构成共同贪污罪,理应追究刑事责任。
温州市一位前任官员告诉《财经》,杨秀珠城府极深,向来只与外资公司做生意,除了自己完全控制的铁路房开公司等公司,她从不与内资公司往来,但未料最终还是在铁路房开公司翻了船。
而杨秀珠胞弟、铁路房开公司副总经理杨光荣受贿案案发,正是引发杨秀珠出逃的“导火线”。
导火线
2003年2月,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在侦查当地经销商周道听行贿案及市电力系统受贿案时,发现周不仅向电力系统推销变压器,也向铁路房开公司推销。周供认曾经行贿数十万元,受贿者包括杨光荣。
3月,杨光荣被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人员带至杭州,后者并调走了铁路房开公司的所有账册。而上述1000多万元贪污款的线索正是从这些账册中查出,而后又从林素华处打开突破口。
4月20日,自感难保的杨秀珠仓皇出逃。高云光等人也一度不见踪影,直至同年6月被检查机关从兰州等地逮捕归案。
2004年11月23日,杨光荣在温州受审,以受贿18万元,一审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据查,杨不仅在铁路房开公司任职,还运作温州双龙塑料厂,并以该厂名义在七年前获得一块位于温州市过境公路旁的黄金地块,面积17亩。
该地块曾为当地双桥村水田,由杨秀珠亲自批给杨光荣。土地出让合同上写明,该地块的用途是“建设工业厂房项目”,土地使用金每平方米仅为1元人民币。
据了解,杨光荣近乎无偿地获得上述17亩地块后,转手出租给个体运输户办托运部。当地租户称,该地块的租金一直由人代收后交给杨光荣,而在杨被捕后,租金一度不知向谁缴纳。
杨光荣被判刑后,浙江省国土厅执法局副局长钟天明曾对外表示,国土部门将按法定程序对这17亩土地进行调查处理。
杨秀珠党羽图
杨光荣之外,铁路房开公司的几乎所有高管均被立案,并被陆续审判。
铁路房开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以“为金温铁路建设筹集资金”为由成立,归口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温州段指挥部。杨秀珠自1993年起担任金温铁路副总指挥,直至1998年4月调离温州之前,一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杨秀珠素有安插亲信、亲戚的“喜好”。在铁路房开公司中,就由其亲信高云光任副董事长,其弟杨光荣任副总经理。
而在杨秀珠部署的精密棋局中,铁路房开公司之外,温州铁路房开物业公司、温州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温州市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温州绿城环境建设公司等,均是帮助其捞钱的项目公司,公司的重要职位均由杨的亲信或亲戚担任。其中,高云光为铁路房开物业公司、绿城环境建设公司法人代表;杨的外甥潘琛(在逃)为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和法人;李小燕也曾在建设配套市政工程公司中担任股东。
杨秀珠对其亲戚的安排尤其富有“深意”。其弟杨龙光被安排在温州市建设局任房地产开发处处长,手掌实权。杨还一度欲将其另一个弟弟杨龙翔安排至温州市纪检部门高位,但终因反对声音太大,最后仅安排了后勤处处长的职位。
目前,杨龙光、杨龙翔二人均已被捕。案件仍在侦查中,尚未提起公诉。
杨着力安插的另一干将,是温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腾德寿。杨秀珠任职温州期间,腾曾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市政公用局局长等职。1998年杨秀珠调任浙江省建设厅后,仍欲将整个温州城建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在当年温州市委换届之时,杨专门从杭州回温州,在温州饭店建立了“地下竞选指挥部”,欲将腾德寿推向主管建设的副市长一职。
此前,为达致上述最终目标,自1996年至1998年间,腾德寿的职务调动了四次,从一名规划局的中层干部拔擢为正局级干部。虽经精心布置,但杨的算盘还是落空,腾德寿最终落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温州百姓曾如此形容杨秀珠及其亲信、亲戚。而今,当年杨秀珠提拔起来的人纷纷入狱。
2004年11月1日,原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腾德寿受贿案在杭州市下城区法院开庭,腾被控受贿总计14万元。11月中旬,腾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11月29日,原铁路房开公司总经理林国权在温州市鹿城区法院受审。之后不久,林以受贿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与高云光等人一样,身为温州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的林国权亦在杨秀珠安排下,进入“杨系公司”担当要职,先后任温州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金温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温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等职。
检方指控,1994年至2003年,林国权在铁路房开公司等公司任职期间,先后受贿合人民币46.2万余元,美元6000元。
据了解,林收受的最大一笔贿赂正是由杨秀珠牵的线。
上述人等之外,迄今被立案调查者,尚有温州市市政园林局两名前任局长吴长柳和杨邦祯、原副局长叶小青、原总工程师虞建华,温州市建设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余小唐,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征地处处长王守法、原土地开发公司经理庄耀光等人。
温州市监察局一位人士告诉《财经》,现在只能说杨秀珠系列案在温州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查清的2.53亿元的涉案金额都是上述人等的贪污受贿金额。但根据目前掌握的线索,“这可能只是触及皮毛而已。”
与此同时,与杨秀珠本人相关的案件都由浙江省检察院直接侦查。省检刑侦处官员不肯透露调查进展,仅表示对杨秀珠在海外的资产他们至今无法清查。一位办案人员称,媒体如果要写杨秀珠,还是先画一个问号在那里。
升官路
《财经》记者在温州、杭州采访期间,当地各界人士均对杨秀珠案义愤填膺。事实上,杨秀珠自1989年任温州市规划局局长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议不断的人物,在温州更是堪称民怨沸腾,但这并未影响杨的步步升迁。
杨秀珠是温州永嘉县人,早年曾为饮食店开票员。1984年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从此平步青云。
1989年,杨由规划局副局长升任局长时,即有争议。曾有部门调查发现,杨升任时所用学历为温州师范学院的毕业证,而实际上杨仅在该院参加过一段培训,其学历本是初中毕业。当时,调查人员在向上汇报情况时,却被告知杨的实际水平已经达到了,所以不用追究。
之后,杨于1994年调任金温铁路指挥部温州段总指挥兼温州市市长助理,次年出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1998年调任省城任建设厅副厅长。
近十年间,杨由副处级累迁至副厅级,学历亦越来越高,最高学历为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堪称争议越大,升迁越快。原温州市一位领导干部告诉《财经》,杨为求升迁,使用了“三找”手段,即上面找个靠山(省、市领导干部)、下面找批铁杆(市、局实权干部)、社会上找批势力,在当地缜密布局,几乎密不透风。
浙江省人大一位领导告诉《财经》,正是由于杨秀珠多方编织关系网,其在温州可谓一手遮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温州人戏称杨为“跳蚤”,意为被她咬上一口,你就逃不掉。
多位温州市的老干部都向《财经》谈到了充满蹊跷的杨秀珠升官路——
杨秀珠任温州市规划局局长之后,规划局即被百姓称为“鬼划局”,杨几乎无法立足。1993年,经寻找“靠山”,杨得以调任金温铁路温州段总指挥,不久又任温州市市长助理。据称,温州市之前从未有市长助理一职,这一职务是为杨专设的。而专设这一职务,也是为翌年杨秀珠升任副市长做铺垫。
1994年,杨向温州市副市长一职迈进。按程序,副市长一职须经市人代会选举产生,但当时杨在温州已是声名狼藉,欲通过人代会选举几乎无望。于是,便有上层变换手法,先提拔杨当市长助理,而后避开人代会选举,转以人大常委会表决方式,将杨提拔为副市长。
而为获得人大常委会的通过,杨秀珠向四十多名人大常委们挨个做工作,为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并为市人大盖了一栋新楼。此举深得“人心”,以前反对她的常委们纷纷投了赞成票。
1998年,深知自己绝无可能通过人大选举连任副市长一职,杨秀珠便通过省里的关系,调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
《财经》采访的多位老干部都反映,多年来,杨秀珠的问题一直都有人举报,民间也有大小字报,但她一直安然无恙。例如,2000年就有干部向浙江省纪委反映杨在美国买房子的问题,但因有高层干预,最后不了了之。2001年,温州市人大一位领导曾在省人大的读书班上公开提出杨的若干问题,当即遭到省里一位领导的驳斥,表示杨绝无问题。
早在几年前,杨案已经出现突破口。其中一个突破口,是杨的一个弟弟曾因偷漏税被抓,但之后很快被放出来。另一个突破口则是在2000年,杨的财务总管林素华(已经自杀)曾因同时领七份工资、分六套住房而被市监察局拘留,但同样有人干预,此事也不了了之。
杨任职温州期间,省里曾派一个考察组到温州对其进行考察,但考察组还未到,杨已经知道考察组成员中有一名官员可能对己不利,遂打电话给省里某领导。之后,这名官员就被换掉了。
另据反映,温州市历年来的机构改革,都是精简机构和人员,而在杨担任副市长期间,其所分管的建设口却增加了三个局,分别为市政园林局、市政公用局和城管局,并安插亲信在其中担任要职。
原温州市委副秘书长宋文光向《财经》表示,杨秀珠案发展到今天,引起思考的应是“根”的问题,对干部任用程序问题尤其应作反省。
“华侨开发商”
杨秀珠于1984年任规划局副局长,直至1998年从副市长任上调离,一直掌控温州土地、规划、城建大权。
至今,杨秀珠的一些“名言”至今仍被人们记起:“土地就是钱,规划审批就是钱,容积率就是钱!”
浙江省一位官员介绍说,早在1992年,温州市委即已通过了新城计划,欲将市政府和城区东移,但自1993年杨主管城建之后,这个计划就被无限期搁置。因为温州市本来就小,在如此有限的范围内,土地愈显稀缺,杨和她的那些“华侨开发商”们一起,把老城的地皮炒了又炒。在杨秀珠时期,温州市的房价堪称全国最高。
所谓“华侨开发商”,在温州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知情人称,与杨秀珠做生意的大多是华侨,有美籍、法籍、奥地利籍等。这些人大多以极低的价格从杨秀珠手里拿到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牟取暴利,同时“回报”杨秀珠。
据《财经》了解,只和华侨做生意,也是杨秀珠精密算盘之一招——杨的大部分财产都在国外,仅其在美国的房产,目前已知的就多达五处。
知情人称,杨秀珠每年要出国几次,这些华侨便将“佣金”直接汇入杨在国外的银行账户。杨秀珠出逃以后,这些华侨都不再回国。
有法籍身份的原温州商人陈其跃的被捕,是导致杨出逃的重要因素之一。陈于2002年12月被捕,2004年11月初被杭州中院判刑四年。陈被控单位行贿罪、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两项罪名,后者则与杨秀珠密切相关。
1998年2月,温州市政府举行土地招标会,招标会由杨秀珠主持,结果陈其跃以2280万元的价格中标,获取市区车站大道某地块的使用权,此次招标被公认为作弊之举。
1998年3月,陈在未做任何投资的情况下,直接将该地块转让给温州市职工住房建设开发公司实际负责人侯某。1998年7月,侯支付给陈400万元“转让费”。
为掩盖上述土地使用权的非法买卖,陈、侯二人商定合资注册成立温州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该地块,但陈实际上并无出资,投资皆由侯负责。由此,陈以“空手道”轻易赚取400万元。
除了“华侨开发商”,杨秀珠掌控的铁路房开公司和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也纷纷以低价获得土地,然后转手以市价出售,牟取暴利。其中,铁路房开公司成立的本意,是为金温铁路建设筹集资金。
为此,温州市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给予铁路房开公司大量优惠,甚至减免地价和配套费等。但这些优惠政策都被杨秀珠等人所利用,收益皆落入个人囊中。高云光案中暴露出来的通过配套费减免骗取1000多万元资金,正是其中一例。
知情人表示,在杨秀珠掌管温州城建十余年间,温州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超常规发展。在这块土地上,所谓“华侨开发商”及杨的众多党羽皆获取了暴利,但整个城市和百姓却为此付出了高额代价。
杨秀珠后遗症
“温州虽是个小城市,但它的房价却和上海相当,而且因为乱规划,老城区景观破坏严重,这些都是杨秀珠时期给温州房地产市场留下的后遗症。”温州市一位现任官员告诉《财经》。
宋文光则对《财经》说,杨秀珠案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土地出让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但在杨秀珠时期,这些资源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年,温州市的土地均以行政审批的形式协议出让,成为杨秀珠等人主要的权力寻租场。
据了解,在杨秀珠当权期间,温州老城区里的土地几乎全被批租出去,土地批租数量达400余块。到本届政府手中,老城内几乎已经无地可批、无地可进行规划,这拉动目前温州市房价进一步上涨,并为温州市未来数十年的城市规划和开发带来种种隐患。
温州本是水乡,旧城区内原有众多小桥流水景观,但知情人说,在杨秀珠主管城建时期,不曾考虑保护这些景观,导致不少河流被填,许多景观被毁。
除了填河盖楼,由杨秀珠主持的温州市环城东路动物园地块的出让,更是令温州市民非常痛惜的一件事。动物园地块向来是温州市的“风水宝地”,但该地块现为陈其跃开发的“米莉莎花苑”占据,目之所及,一片水泥森林。对此,温州市一些老干部称之为对“历史的亵渎和犯罪”。
《财经》获得的一份举报材料显示,1998年,杨秀珠调离温州前,突击出让了旧城区的八个拆迁地块,其中四块以协议转让方式,低价出让给四名华侨,另四块则以假投标的手法,低价出让到杨既定的几名开发商手中。
杨秀珠案发后,2004年以来,温州市纪委组织有关部门清查了市区自1992年以来230个地块的出让情况。目前查出五个地块涉及漏交、少交、欠交地价款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此外,还查处了滨海大道、南塘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违法违纪案件,查处了串标案件七起,涉案金额2亿多元。
2004年11月8日,温州市土地招投标中心举行了一次土地招标会,以7.7亿元起拍的江滨路原东方造船厂地块最终以15.3333亿元成交。
招标会后,温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产权处瞿处长曾向当地媒体表示,温州本地土地资源稀缺,东方造船厂地块之后,可能今后再也拿不出一块像样的地块了。
温州市一位现任官员对《财经》表示,温州市新城开发计划业已启动,2005年初市政府将搬迁至新城。温州市规划局也已着力实现“阳光规划”,实施公开招投标,并实行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市民意见。■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ontent.jsp?infoid=3438&type=1&ptime=200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