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阎崇年遭袭与异端的权利(新京报 2008-10-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0:39
阎崇年遭袭与异端的权利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0-8 3:41:18 · 来源: 新京报

比较通俗易懂的一句是,“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时,我只能发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眼里都是异端。”
学术明星、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10月5日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在短暂的惊愕之后,阎崇年随即恢复平静,继续为读者签名。(10月7日《新京报》)
作家签名售书遭遇不速之客砸场子,之前并不乏先例,于丹签售时也曾有男子身穿“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的T恤到场搅局,不过像阎崇年这样受到身体上的攻击,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阎崇年的处乱不惊体现了一位学者的涵养,打人者也将会为自己的行为蒙羞。
报纸上的报道只说打人者断断续续说了“活该”二字,现场不应如此,起码打人者应该高呼一声什么口号让阎崇年知道为什么挨打,如果没说,只能说这位鲁莽之士敏于行而讷于言,急火攻心只图痛快去了。事后网友分析事件应该源于阎崇年关于清朝历史的一些观点,比如某同行所说的“阎崇年将努尔哈赤这样的‘强盗头’赞作伟大君主,违反了人类发展进步规律。”
随着掌掴事件的发生,阎崇年其他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论也被媒体和网民整理了出来,如“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放在“以言获罪”的年代,这些话即便不算大逆不道耸人听闻,也足够发表者喝一壶的了。但在言论开放强调舆论自由的时代,每天都有五花八门的语录异彩纷呈,作为一位电视明星,偶尔放出几句和传统观点相悖的话,的确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何况,这些话还可以宽泛地局限在学术争议范畴之内。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些史实尚待经过漫长时间的冲刷方能显出真相,观点的不同而引发的争论,恰是帮助让人们客观认识历史的必经之路。再退一步说,阎崇年有行使自己“说话的权利”。比阎崇年的争议言论更值得探讨的是,是什么样的仇恨才导致打人者做出如此失控之事?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之下,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暴力因素在蠢蠢欲动?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此为题材撰写过《异端的权利》一书,这本书从头到尾讲的便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在书中,关于异端的评论有很多,比较通俗易懂的一句是,“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时,我只能发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眼里都是异端。”
那么,阎崇年算异端人物吗。他的节目收视率很高,他的书卖得很好,他在各地的粉丝众多,岂止不算异端,称之为主流一点也不为过。所以,这桩事件只能说是一位主流人物说了几句异端的话,所幸,冲上去以暴力方式表达看法的只有一个年轻人。如果对待一个哪怕说了几句错话的人,有更多的人冲上去拳打脚踢,甚至像加尔文那样以假信仰的名义对异端分子动以私刑,那才是一件真正恐怖的事情。
□韩浩月(北京 作家)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wenyu/1040/2008/10-08/008@034118.htm
哪些历史观惹了祸?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10-8 3:41:20 · 来源: 新京报

10月5日,北京满学会会长、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目前打人者已被拘留。打人者弟弟称哥哥因无法认同阎崇年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才动了手。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打人确实不对,这毋庸置疑。我们对于打人者必须予以谴责。
然后,让我们来看一看阎崇年引起争议的一些论断,其一,“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其二,“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剃发易服”是公认的民族歧视行为,被说成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也许就是这些观点引起了“暴力争论”。
□孟隋(天津 学生)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wenyu/1040/2008/10-08/008@034120.htm
韩浩月:阎崇年遭袭与异端的权利(新京报 2008-10-8) 社论:2008:从个体的权利与命运出发(新京报 2008-1-2) 舒圣祥:“生活在真实中”是无权者的权利(新京报 2008-10-2) 读<异端的权利>★悼念民盟 新京报:权利本身,何罪之有 对待细腻的权利,我们不能漠视(新京报 2006-10-28) 失败者的胜利——读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新京报:法律之外的权利值得尊重(2006-1-25) 王琳:尊重和保障代表要求总理的权利(新京报 2009-3-12) 苍蝇撼大象 思想的力量——读斯?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 吴思:异端与正统——《异端思想的背后》序 汪永晨:被收藏的古堡与流拍的四合院(新京报 2006-10-16) 曾嘉佳:日本人的“迂腐”与精细(新京报 2007-8-8) 数据与事实,揭露《新京报》谎言的利器(北京晚报 2009-8-7) 新京报:追求合乎正义与平等的户籍制度(2005-10-27) 颜开 “画王三剑客”的分与合 ----新京报 陈家琪:平庸的恶与根本恶新京报 “口”的功能与权利 毛飞:义务不确定权利就是特权(新京报 2005-12-14) 翟春阳:地域歧视首先是权利话题(新京报 2005-4-27) 社论: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新京报 2007-7-6) 杨支柱:强行入户查证侵犯个人权利(新京报 2007-12-9) 社论:加强税收,强调义务也要强调权利(新京报 2009-5-11) 新京报:“黑老大扶贫”与熟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