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功能与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19:08

 

 我们习惯称夫妻为“两口子”,可见两个“口”就代替夫妻两人。二、我们平常会说:“我家有三口人。”可见一个家庭中人的数量是用“口”来统计的。上升为官府术语,叫做“户口”。三、由此可见,社会学统计人的数量时,用的词叫做“人口”。在中国人眼中,“口”乃有三大重要功能:一是吃喝的功能,“民以食为天”,口是保证人基本生存的头等重要器官。这个功能可简称为“进口”的功能。二是说话的功能,人是一种有思想有语言的高等动物,思想通过语言表达,语言通过口传达出来。这个功能可简称为“出口”的功能。三是传情的功能,文言叫“接吻”

 

或许有人会说:“进口”是必要的功能,“出口”和“接口”则为非必要功能。比如,哑巴不需要“出口”,出家人则不需要“接口”,犯戒者除外。然而,哑巴不说话,并不等于他或她不想表达思想,以手势构成的哑语仍可以替代“出口”。

因此,除了特例之外,“进口”和“接口”功能可以说正与普通人的本性相对应,故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口”的三大功能既然与人的本性相关,那么也必然对应人的权利,这就是广义的人权。“进口”功能可理解为人的“生存权”,这是人最重要的权利,但也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权利。

“出口”和“接口”功能,则可理解为更进一步的“人权”,即人有言论自由和爱情自由的权利。“进口”是物质层面的权利,而“出口”和“接口”则是精神层面的权利。倘若人类只有“进口”的需求满足,而无“出口”、“接口”的自由选择,则“人口”的含义与“牲口”相去不远。

关于“口”的功能历来有两种意见。

(一) 刘梦得《口兵戒》:“可以多食,勿以多言。”本《鬼谷子》: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二) 范文正《灵乌赋》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第一种是唐人刘禹锡的看法,认为人的“口”只可用来吃喝,不可用来说话。无非是想警戒自己“语多怨刺”的毛病,避免一再以言获罪。

第二种是宋人范仲淹的看法,认为人的“口”应该用来说话,倘若不能说话,宁愿失去生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若沉默不鸣,那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两则格言产生于同样的社会体制,即家族王朝的专制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大夫往往面临两种选择:要“生存权”还是“言论权”?要为民请命还是要自己保命?二者往往只能选其一,

在专制的王朝里,统治者致力于钳制人的“出口”,“焚书坑儒”以及后来各色的文字狱,都是为了禁绝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利,让治下的“人口”成为只知进食的“牲口”。所以在古汉语词汇中,不仅有“牧羊”、“牧马”,也有“牧民”,州郡长官被称为“州牧”。

也有开明的君主,懂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给人说话议政的权利,所谓“小决以导”,使郁结的情绪得以宣泄,有益的建议得以通达。可惜的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君主如凤毛麟角。

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出口”、“接口”和“进口”一样成为每个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我们相信,诸如“勿以多言”、“祸从口出”之类的古老格言终将成为历史,因为“让人民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必定会成为这片古老大地未来的主旋律。

                
                                    ----- 文章节录自新民晚报《“口”的功能与权利》作者周裕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