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被收藏的古堡与流拍的四合院(新京报 2006-10-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7:08:06
被收藏的古堡与流拍的四合院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16 1:00:11 · 来源: 新京报

刚刚从罗马参加国际绿色媒体论坛回北京,在飞机上我还在想,回来要写篇文章,和北京的四合院越来越少比起来,欧洲古建筑保护的真是让人羡慕。没想到回到家中就看到昨天《新京报》上的消息:首届四合院拍卖,北京“17座四合院全部流拍”。
这次国际绿色媒体论坛在意大利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记者开会的地方,是在离罗马城不远的山上的一座古堡中。古堡掩映在大树参天的树林里,自然、古朴。正值八月十五,一轮明月挂在古堡上空那深蓝、深蓝的天上,那么圆,那么透亮,让人遐想。去年,国际绿色媒体论坛也是在这个古堡中召开的。会议期间和古堡管理人员聊天,她说古堡大小会议每年差不多都安排满了。古堡中只有那些桌椅、电脑显示着今天的文明。而壁画、吊灯、雕塑、花园,都是17世纪留下来的,今人在欣赏,也在使用。而大小会议交的租金,则用于古堡修缮。去年我在古堡花园一侧中看到的脚手架,今年搭到了另一侧。
会议结束后,我应邀到荷兰海牙社会学院讲学,途经巴黎时从在法国广播电台工作的朋友茅青那得知,法国现在的一些古堡由私人收藏了。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钱去修缮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于是有钱,有身份,喜欢的人,就花钱把古堡买下来。当然,买下这些古堡是有严格的手续的,且绝对不能对它们有任何改变。茅青说,古堡的价值也不是那么吓人,买下他们的人,也不是只把它们当做私人财产,不少是可以参观甚至是免费参观。有钱的人当然应该做些这样的事,在法国,这是人们普遍的共识。茅青说。
在荷兰海牙,刚刚去留学的中国学生于音住的地方,是1885年建的老房子。巴洛克式的建筑颜色,棱角都还是那么分明。而在这栋宿舍附近的一幢更加古老漂亮的建筑里走出的全是中学生。如今。那历经了300多年寒来暑往的老房子是他们的课堂。早几年去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说,她到的第一年相机整天不离手,看到老房子就想拍。时间久了,发现到处都是,也就不觉得新鲜了。
要说在北京,别说300年的历史,从元大都建城到现在多少年了,可作为一个北京人,半个世纪里我亲眼见到许多老房子被拆掉。故宫、天坛是中国人的骄傲,可那是皇家的建筑。在欧洲,耀眼的有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而平民享受的也不乏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产,住在里面的有收藏得起的富人,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穷学生。
我没有研究过这些老房子的保护及使用规则,仅能从表面看到它们让一座城市充满的文化气息,以及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悠然,平和。
这次北京四合院流拍,人们最多的分析是买的人心里不踏实。比如有些四合院有好几位家族式主人,房屋产权难明晰,有的买主担心以后会不会被拆掉,或者产权是不是规范可靠等问题。其实,据说不仅在巴黎,在纽约,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我们的国人在那里收藏古堡。这里面的原由,我想不光是收藏者有钱,还有他们花钱购置这类私人财产有法可依,能得到有效保护。踏实和不踏实,掏私人腰包时,怎么能一样呢?
这几年,围绕拆除和保护北京的四合院已经引起了太多的争议,拍卖似乎是为四合院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没想到却又没有走通。看人家欧洲的古堡都在开国际会,学生都住在印满了岁月沧桑的老宅子里,我们这个让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文明古国的首都,为留住而拍卖的17座四合院,竟然一个也没拍卖出去。看来是到了我们应该思考,应该较真人家是怎么留住、怎么还在使用老房子的时候了。
收藏古堡不仅需要钱。收藏四合院,我们都需要什么?
□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845/2006/10-16/014@010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