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异端与正统——《异端思想的背后》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9:14
吴思:异端与正统——《异端思想的背后》序时间:2010-08-09 11:37 作者:吴思点击:396次
  这本书所描述的思潮和人物,从魏晋玄学、禅宗、心学,到欧阳修、李贽、顾炎武,或多或少,都有些异端色彩。
  所谓异端,总是相对正统而言。秦汉以来,什么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正统?一般都认为是孔孟之道。但这本书提到一个故事:万历七年,皇帝下诏禁止士人聚徒讲学及私设书院--这种政策我们早就熟悉到麻木不仁的程度了,偏偏有一个叫何心隐的不服,以孔孟聚徒讲学为例,反对这个规定。经此提醒,我们才意识到,帝国政府竟然禁止儒生模仿孔孟。那么,孔孟之道真是正统吗?
  我想在更加深广的背景上讨论这个问题。
  我认为,自秦汉以来,在中国当家作主的社会集团,始终是官家集团。所谓官家,在古汉语里有三个涵义,一是指皇帝,二是指衙门,三是对官员个人的尊称。这三个主体在各自的地盘上立法定规:皇帝设立王法,衙门设立地方或部门法规,官员个人设立潜规则。无论官家内部如何争夺地盘,作为一个整体,官家集团主宰了法规和道义。这样的社会,主宰者不是封建贵族,不好叫封建主义,又不是地主和资本家,也不好叫地主主义或资本主义,我姑妄称之为官家主义。
  官家与儒家的合作最为密切长久。儒家的主张,既尊重了统治集团的地位,又适当照顾了被统治集团的利益,实行起来不像法家那样动辄走偏,而且论证周详,各方容易认账。孔孟之道近似一套官民协议和君臣协议,尽管协议明显有利于官大的一方。
  不过,官家并非无条件接受儒家主张。最醒目的证据,就是朱元璋删掉孟子主张臣民反抗权的段落。再往前追,汉儒各家对经典的解释不同,皇帝多次出面“称制临决”,统一认识,强调三纲六纪。如此一统的儒家,已经不是原教旨的儒家,而是修正主义儒家了。
  总而言之,儒家教义是一个大套子,但这个套子是官家选择并修正的。官家主义是一个更大的套子,里边搀杂了儒、道、法各家的东西,还有一些流氓无赖和强盗的独门秘籍。儒家法家道家兵家佛家等等,或者匍匐在官家脚下,或者趋附于官家左右,构成官家大套子里边的大大小小的套子,至少获得了官家的支持或认可。这些次级套子里又有更次一级的套子。例如儒家里边有程朱理学,又有陆王心学。相对理学的小套子,心学也算异端。
  前边说了,官家集团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官家集团的整体利益,皇帝、衙门、官员,各自还有特殊利益,这些未必明说的东西,在特定的圈子和时段之内,也形成了一套传统,谁不懂事,不尊重这套传统,很可能要碰个头破血流。
  如此说来,到底什么是异端呢?第一,只要触犯了官家主义这个三头六臂的家伙,便是官家眼里的异端。第二,大大小小各级各路套子的出格者,便是各种套中人眼里的异端。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历史上到处都有异端。重新解释经典的自不必说,就连那些倡导新文风的,不肯拍马屁的,弃官当和尚的,也有几分异端色彩。不过,从根本上说,真正的异端,反对并顶替官家主义的异端,在西学传入之前,真可谓踪影难觅。最卓越者,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贬低君主,赞美工商,重新界说匹夫百姓的名分和责任,但这些调整的幅度,不过十之二三,远未到另起炉灶的水平,更谈不上破旧立新了。改编本书所引黄仁宇的话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我国历史上的异端,“只能长成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在西方现代主流观点看来,正当的套子只有一种,就是禁止以暴力欺诈的手段伤害他人。只要不损害他人的自由,一个人的自由就是不受限制的。这种自由体现为平等的公民权利,政府则是自由的保护者。这套说法,是否依然属于异端?
  本书作者施亮是我的老朋友。受朋友之托,为本书读者提供一种背景参照。是为序。
  (《异端思想的背后》,施亮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来源:《异端思想的背后》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0809152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