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与物业税真紧缩还是假紧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01:17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他指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抑制通货膨胀,必须在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出平衡点。在2007年1月,通货膨胀率(CPI)只有2?2%,到了2008年1月已经高达7?1%,上升了将近5个百分点。最近公布了2008年2月的CPI数据,通货膨胀率再度向上一跳,达到了8?7%。几乎没有人喜欢高通货膨胀,人们纷纷讨论,通货膨胀是否就此止步?2007年和2008年的部分CPI数据如表8?1所示。表8?1通货膨胀率(CPI)数据时间通货膨胀率(%)时间通货膨胀率(%)2007年1月2?22007年8月6?52007年2月2?72007年9月6?22007年3月3?32007年10月6?52007年4月3?02007年11月6?92007年5月3?42007年12月6?52007年6月4?42008年1月7?12007年7月5?62008年2月8?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J].2008(1).比较乐观的人说,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都是猪肉惹的祸。政府已经给农民发了补贴,鼓励农民多养猪,只要猪肉供应上去了,物价自然会降下来。
  这个理由是否充足?有点令人疑惑。前几年曾经爆发过禽流感,口蹄疫,杀了不少鸡和猪,怎么没有看见通货膨胀?再说,目前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城里人,农产品加点价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有人说,物价上涨是雪灾引起的,春暖花开就过去了。1998年华东大水,2003年闹非典,那些灾害并不比雪灾轻,怎么通货膨胀率就没起来?
  还有人说,目前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国际市场上石油涨价,每桶石油价格超过了100美元,几乎翻了一倍,粮食进口价格也涨,铁矿砂也涨,由于我国经济对外联系越来越紧密,海外的涨价自然会传导到国内市场来。这些话有些道理,但是还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们所面对的通货膨胀。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道理很简单,只要社会上的货币多了,物价一定上涨。我们常说近年来货币流动性过剩,说白了,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太多了,势必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是由于社会上货币流动性过剩,在2007年下半年,金融当局将执行了7年的稳健货币政策改为紧缩货币政策。
  众所周知,要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绝非易事。在执行紧缩政策之后,无论是贷款余额和货币供给还在继续上升。截至2008年1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8?67万亿元,同比增幅17?53%。2008年1月份贷款增加8036亿元,同比增加2373亿元。贷款余额增速16?74%,货币供给(M2)增速为18?94%,比2007年12月份高2?2个百分点。??参见"货币政策可选择更大强度从紧",《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2月18日。
  与此同时,2008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616亿美元,外贸顺差19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量中不能被消化的部分有309亿美元。这说明大量海外资金继续流入中国,增大了流动性过剩。??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3月11日。
  如同人们预料的那样,整个金融体系的惯性相当大,尽管踩了刹车,可是列车依然在高速前冲。
  毫无疑问,紧缩货币政策事关全局利益,是正确的。由于通货膨胀来势汹汹,公开反对紧缩货币的人不多,可是私下打小算盘,用各种方式来干扰紧缩货币政策的人不少。这就是货币政策面对的考验,是真紧缩还是假紧缩。真紧缩难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GDP增长速度会下降,某些企业贷款会遭遇制约。说千道万,真紧缩就会得罪人。假紧缩就是走个过场,嘴上喊喊,找几个脑袋软的捏捏,对嗓门大的、路子硬的,私下里还是把贷款送出去。货币政策对于通货紧缩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通货膨胀却很有效。怕就怕在利益集团的作用下,紧缩政策走过场,变成了被扭曲的假紧缩。
  紧缩货币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货币数量上紧缩,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一部分流动资金;第二,提高贷款成本,也就是提高利率。
  央行在近年来已经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6次上调利率。目前,存款准备金已经高达14?5%,基准利率为4?14%。下一步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还是提高利率?或者两项都提?无论提哪个都有利有弊,需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在执行紧缩政策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阻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展开一轮新的博弈。
  若问阻力来自何方?且看是谁拿走了大部分贷款,是谁受到紧缩政策的冲击?
  目前国有企业占用的贷款大约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70%,一旦提高利率,立刻加大了他们的资金成本。国有企业受到的冲击要大于民营企业。对于那些贷不到款或者只有很少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冲击不大。一些中小企业拿不到多少贷款,不得不在地下融资,利率比官方利率高多了。提高官方利率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有限。
  别看2007年国有企业上报的利润超过了1万亿元,那是在不上缴利润的情况下报的"虚数"。如果要求国有企业上缴利润,这个数字立刻就缩水。其次,国企的情况也存在着两极分化。有利润的不贷款,贷款的没有利润。那些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源性的国有企业,例如电信、石油、电力,手里很有钱,他们压根就用不着贷款。而大量贷款的国有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即使有点微薄的利润,也得益于低利率带来的低资金成本。如果利率上升,资金成本上升,恐怕很多国有企业就要亏损了。他们会强烈地反对上调贷款利率而主张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一些流动性,把冲击分摊给所有的人。
  从行业来看,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房地产业。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全国平均在25%左右。国务院、银监会三令五申,如果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低于项目投资额35%,一律不准贷款。可是,房地产老板神通广大,照样拿走了大量贷款。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 280亿元,增速高达30?2%。??参见"减速2008",《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月25日。投资资金中将近70%直接或者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有的开发商自有资金很少,空手套白狼,全凭东挪西揍来支撑房地产开发。由于他们的本钱很少,资本回报率极高,并在获取暴利的同时,将金融风险转嫁给银行和广大的储户。有些开发商在前几年盲目圈地,铺下很大的摊子,资金链极为紧张,一旦实行货币紧缩,受影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于是,出现了"假摔"场景,这边货币紧缩政策刚刚宣布,那边就说房价已经应声而落。世界上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灵验有效的货币政策。可是,各个统计部门得到的数据恰恰相反,全国的房价并没有下降。之所以出现这场闹剧,说到底还是因为货币紧缩政策。只要这些开发商拿到了贷款,在售楼的时候能要多少就要多少,绝对不会客气。他们散布房价下跌消息就是想扮演一个好孩子的角色,希望货币紧缩政策能够缓行。
  各级地方政府刚刚换届。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多人雄心勃勃要干几件大工程。货币紧缩之后,想贷款就贷不到了,阻碍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想门路来获取贷款。某些人的如意算盘是紧缩别人,而对自己网开一面。
  因此,认真执行货币紧缩政策绝非易事。要谨慎从事,既不能过度,又不能走过场,尤其不能搞一刀切。
  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二者之间,权衡利弊,在下一轮的紧缩政策中还是在利率调整上多放一些权重。
  在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之间,要侧重保护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虽然他们的声音比不上那些大国企和地方政府,但是他们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是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2月的通货膨胀率创造了11年来的新高。有关单位公布了2008年的目标是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8%左右。倘若要做到这一点,今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起码要压到3%左右才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能做到,但是难度很高。居安思危,高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浮现在我们面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能严格执行中央货币紧缩政策,那么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突破两位数。一旦形成了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再要治理就很难,代价也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