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央行再度加息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33:19
2010年12月27日 07:43 AM

分析:中国央行再度加息的影响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12月10日,市场强烈预期的加息并未如约而至,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时间,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开始受到各方质疑。但两周之后,中国央行终于再度动用利率工具。25日,中国央行决定,自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做了相应调整。至此,中国央行完成了年内的第二次加息。

在我们看来,此次加息虽然来得略晚了些,也还算得上及时,基本在预期之内。近期外汇占款的回落给了中国央行更多的腾挪空间。数据显示,11月新增外汇占款虽然仍处于3196亿元的高位,但比起10月的5301亿元明显回落,说明11月对“热钱”的严打有一定的效果,这可能部分减轻了中国央行对加息后跨境货币套利活动加剧的担忧。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此次加息主要可起到以下的一些效果:

第一,明确政策意图,削弱通胀预期。今年以来,央行已陆续采取了一些收紧货币政策的措施,中央也将明年的货币政策基调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然而,由于今年的货币供应量依然巨大,消费价格指数(CPI)从9月起急速上行,通胀预期不断强化,央行的数量型调控渐渐力不从心。近一个月来,一级市场上过低的收益率使央票的发行维持在地量水平,央票回收流动性的功能基本上丧失殆尽,央行只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另一方面,在通胀率攀上高位之时,央行必须做出实际的政策反应才能阻遏消费者对通胀预期的高涨,此时任何隔空喊话都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有效果。如果说第一次加息之后尚有人对加息是否会持续表示怀疑的话,此次加息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开启。随着利率的提升,公开市场操作的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消费者对央行是否会力抗通胀的疑虑也会减轻,有利于防止通胀预期的自我强化。

第二,降低信贷杠杆,抑制楼市投机。从4月开始至今的房地产调控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楼市似乎已逐渐消化了调控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三季度开始悄然回暖。行至年末,大中型开发商纷纷完成了销售计划,安然度过了“调控年”。许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也在各路资金的捧场下再创新高。一度萎靡的楼市交易也再度火热起来。不但二三线城市依旧保持强劲,连重点城市的成交量也开始环比大增,价格蠢蠢欲动。考虑到保障房建设形成气候尚需时日,想要防止房地产价格再次飙升,当务之急是要抑制投机性需求。由于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大多采用浮动利率,贷款基准利率的上浮,将提高杠杆型炒房者购买和持有成本,迫使部分资金紧张的炒房者抛售手中的房产,同时震慑观望中的投机性购房者,稳定楼市价格。

第三,提升资金成本,助力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然而,由于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官员考核体系尚未有明显改变,地方政府在“十二五”首年可能还会大干快上,进行盲目的投资扩张。不过,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面临资金瓶颈的制约,而银行信贷正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资金来源。在此次利率调整中,三年以下的贷款基准利率都上调了0.25个百分点,三年期以上的则上调了0.2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借款成本随之上升,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在上马项目前,政府和企业恐怕会更慎重一些了。

总之,此次央行在刚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再度加息,显示货币政策在加速回归常态。央行超前在2011年上半年物价高点到来之前进行紧缩,是要加大抑制明年的通胀预期。此次加息后,虽然负利率现象没有消除,但差距在缩小,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接近正利率,这符合我们过去的分析,明年追求的利率目标是中长期利率为正。此前市场一直争议货币政策紧缩是在明年中物价高点推出,还是在明年初推出?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中央倾向于提前干预。安邦特约经济学家巴曙松预期,明年一季度可能呈现“三率齐发”(准备金率、利率、汇率)调整格局,这将减小对明年物价过份上涨的担心。此外,预期加息之后还可能加强投资性资本的流入管制,鼓励资本流出来平衡升值及货币多发的压力。

安邦认为,在通胀压力加大,消费者疑虑加深之际,中国央行再度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确认了加息周期的到来。再度站到台前的利率工具不但肩负起了对抗通胀的重任,也将对楼市调控、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