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童 药 膳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4:23
  洛神洛书的收藏 收录于2010-12-26   6儿 童 药 膳    2.儿童的生理特点    我们这里所说的儿童年龄界限是指从出生到12岁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又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幼童期、儿童期这5个阶段。小儿发育的每个阶段不同,又有自己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指从出生到满月这段时间,生理上小儿要适应新的外界环境,开始呼吸和调整循环,依靠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摄取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形体上体重增长迅速,大脑皮质主要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低,思病后反应性差,故死亡率比其它时期高。中医认为,婴儿初生,犹如草木之嫩芽,形体、气血都是娇嫩的,对周围环境,气候寒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其饮食应尽可能保证母乳。因为母乳最适宜于新生儿的营养和消化。    婴儿期:从满月到一周岁为婴儿。在这个阶段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更加突出。    周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为1.5倍。但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较低,故易患病。    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可逐渐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缺乏营养时,易患佝偻病和贫血。    幼儿期:从1~3岁这段时间。体格增长虽较前减慢,但生理功能日趋完善。    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的发展迅速。    小儿若断奶后喂养不当、易致吐泻;但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12    儿 童 药 膳7    高。    幼童期: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亦称年龄前期。    此时期由体格的迅速生长转到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抗病能力较前增长,和外界接触广泛。中医认为,6岁以前为小,6岁以后为少。    6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界线。    儿童期:从7~12周岁为儿童,亦称学龄儿童期。体重增加快,更换乳牙,长出第一、二磨牙。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疾病过程接近成人,胃炎,哮喘等病较多见。由于发育进入新的高潮,营养必须全面跟上。    以上主要论述了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身体发育情况、归纳起来,其生理特点是:第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药证直决》里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育婴实秘》里云:“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神气怯弱”    ,这些都说明了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与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正由于此,古代医家把小儿比作“幼芽”    ,并高度概括为“稚阴稚阳”    ,这里的阴,一般是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这里的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年令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古代医家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儿素有“肺脏娇嫩”    、“脾常不足”    、“肾常不足”    、“肝常有余”    、“心火易炽”等观点,也只有真正认识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使用药膳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第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13    8儿 童 药 膳    这和上述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令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愈快,好比旭日初生,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古代医家把上述现象称为“纯阳”    ,如《颅囟经》首先提出:“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    《温病条辨·解儿难》更阐明所谓纯阳,并非有阳无阴的盛阳,是指小儿生机旺盛以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感到更加迫切而言。正如《黄帝内经》里指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阐明了人体精气全赖饮食的滋养,故必须保证小儿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促进生长发育。临床实践也证明,营养不足的小儿,可导致生长落后,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疳证患儿,主长可完全停止,而当合理补充足够的营养时,常有突然飞跃式生长,将以前的生长停顿阶段完全补上。    3、儿童的病理特点    其病理特点是和生理特点紧密相关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易于发病:这对新生儿和婴儿最为突出。原因是:小儿脏腑娇嫩、功能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若遭致病因素侵袭、较成人易于发病。    第二、易于传化:此指小儿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原因是:小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14    儿 童 药 膳9    统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发病之后,体内的代谢、免疫、神经兴奋性等等生理功能很容易紊乱,而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    ,若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    第三、康复较快:这是由于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    ,但能确得其本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    此外,这与小儿代谢旺盛,活力充沛,生机蓬勃也大有关系。--15    01儿 童 药 膳    第二篇 儿童药膳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由于药膳是用药物与食物配制而成,所以,在制作药膳时,必须对常用的食物和药物要有清楚地了解。    1.常用食物    粳米: 气味甘、平、无毒、功能益气,止烦、止渴、止泻、补中、壮筋骨、益肠胃、合芡实作粥食,有益精强志、聪耳明目作用,若是要儿吐奶时,可炒焦粳米,水煎服汁。    谷芽: 为稻谷初生之细芽,或以稻谷之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所得。其性味甘平,生用消食,炒则健脾开胃,但不可炒焦。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多用谷麦芽、焦查曲之类、酌加白术、炙草更佳。    黑米: 外表黑黑、蛋白质比一般大米高6.8%,脂肪比一般大米高20%、蛋白质中含有15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精氨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有“黑珍珠”    、“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李时珍认为、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胃、明目活血”之功效。长期食用黑米,或配以红枣、枸杞等做成粥食之、确可延年益寿。特别是老人,体弱者,病人及小--16    儿 童 药 膳11    孩食用后,能起健体强身的作用。    小米: 性味甘、咸、微寒,功能滋养肾气、健脾胃、清虚热《本草从新》载“有开脾健胃之效”    ,有助于提高智力。    小米熬粥浮在上面的一层米油,营养丰富,食之滋阴长力。    历代医家认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滋阴之功胜于熟地,“米油可代参汤”。    初生小儿哺以米油,有疏导肠胃的作用。    若小儿消化不良,可用小米同淮山药共研细末,煮糊加白糖适量哺喂之。    小麦: 味甘、性平、能养心安神、厚肠益脾,《本草纲目》说它“可止虚汗”。    《千金要方》说:“养心气、心病者宜食。    “若是小儿口腔炎,把小麦粉烧灰与冰片按2∶1混合研细,吹于患部疮面。日2~3次,3~5天可愈。小儿自汗者,用小麦一两,红枣10枚,黄芪6钱,生牡蛎6钱(先煎)    、水煎服,日一剂。    玉米: 性味甘平、功能调中开胃、降脂、若煮青玉米让小儿吃,能消积、治消化不良,对便秘者和老年人更是有益。若是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小儿慢性肾炎,用玉米须煮水,代茶常饮。    黄豆: 是“豆中之王”    ,在量和质上均可与动物蛋白比美,所以黄豆有“植物肉”及“绿色乳牛”之誉。每100克黄豆含钙约367毫克,磷571毫克,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及易患骨质脱钙的老年人很是相宜。每100克黄豆含铁11毫克,不仅量多并且易为人体吸收、所以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极有益。    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功--17    21儿 童 药 膳    效,可用来治疗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绿豆: 李时珍称其为“真济世之良谷也”    ,性味甘寒、有清暑解毒、利尿消肿、除烦止渴之功。绿豆常见的吃法是煮粥和烧汤,还制作传统节令食品——绿豆糕,来庆贺端午节。特别是绿豆汤,它是夏季解热毒、止渴、祛暑的妙品。    若是小儿丹毒,可用绿豆五钱、大黄二钱,为末,用生薄荷汁加蜜调涂。若是小儿下痢,可用绿豆三粒、胡椒三粒、巴豆十粒、捣碎、加枣肉二枚,再捣烂如泥,贴在脐眼上,痢止后去掉敷药。    扁豆: 性味甘、微寒。功能健脾和中、升清降浊、除湿止渴,若小儿患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者,可用白扁豆末12克、温水送下,每日服3~4次,若脾虚消化不良,症见腹泻、四肢无力者,可用扁豆5钱、淮山药一两、薏米一两,党参五钱、砂仁8分,水煎服,日一剂。    芝麻: 是滋补药膳中用得最多的食物,性味甘平、有补肾益脑、养阴润燥、止咳平喘之功。历来将芝麻作为长寿食品。每百克芝麻中,含蛋白质21.9克,脂肪61.7克,钙564毫克、磷368毫克,尤以铁质含量殊为惊人,每百克高达50毫克,这是任何食物无法与之比美的。特别是在较多脂肪中,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这对婴幼儿生长和老年人尤有重要意义。若是小儿下痢,用芝麻适量、捣细和蜜汤服;若患小儿瘰疠、用芝麻、连翘各等分、研末随意食。    花生: 被现代营养学家视为“植物肉”    ,富含蛋白质,每百克达27.6克左右,并具备八种必需氨基酸,比例也较适当。花生含脂肪约4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18    儿 童 药 膳31    它们和花生油脂中的甾醇,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使肌肤润洁细腻之妙用。每100克花生仁含钙最高可达124毫克,对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尤为必需。    祖国医学认为花生性味甘平、可润肠通便,常用于肠燥之便秘;可增乳,能用于产后乳汁不足;可润肺化痰,常用于咳嗽痰少,可补脾胃生血,能用于脾胃虚的反胃、白带多,贫血等症。若是久咳、小儿百日咳,将花生去咀尖,文火煎汤调服;若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可用生花生米5两,每日分三次吃,连用一周可见效。    葱: 既是蔬菜,又是调味品,性味辛温,无毒,为肺之菜、肺病人食之有益,有发表通阳的功效。现代科学证明,葱所含葱蒜辣素,也叫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流行病学还观察到,经常吃葱的人,虽有脂多体胖者,但胆固醇并元过高表现,并且体质强健。若是小儿感冒,用葱白适量,切碎,开水冲泡,乘热熏鼻;若是小儿遗尿,用葱白7~8根,硫黄一两,共捣出汁,睡前敷脐上、连续三夜。若为小儿蛔虫肠梗阻,可用生葱白捣烂取汁,与等量豆油一次服下。若是小儿秃疮,以羊角葱捣泥,用蜜调和,涂于患部。    大蒜: 历来以杀菌力强著名,被称为“杀菌的勇士”    、“地里长出的青霉素”。夏秋季节,每天吃几瓣生大蒜、可以予防痢疾和肠炎,治疗百日咳,民间用紫皮蒜捣碎,加白糖和冷开水浸泡两昼夜、每次取浸出液一汤匙,用温开水调服、日服三次。    治肺结核,将大蒜用醋浸泡半月,每次吃数瓣,日服2~3次。将大蒜捣烂,加入少许菜油,临睡前涂于肛门周--19  170    儿 童 药 膳561    服。每日1只,至愈为止。    本药膳补虚扶正,可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3)    .饭汤冰糖慈菇糊:原料:鲜慈菇4~5个,饭汤半碗,冰糖适量。    制作:鲜慈菇洗净去皮捣烂,与饭汤,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状服食。日一次,连服数日。    本药膳功能益气养阴,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    .萝卜蒸饴糖:原料:萝卜500克,饴糖15至30克。    制作:萝卜洗净,捣烂,绞取汁液,盛碗中,加饴糖,蒸化,乘热徐徐服。    本药膳润肺止咳,适用于小儿顿咳。    5)    .橄榄炖冰糖:生橄榄20颗,打碎,与冰糖50克同炖,分3次服。    本药膳清肺利咽,适用于百日咳。    百日咳除采用上述药膳分期调理外,平素在饮食上要忌食酸辣、油腻、鱼腥海货,不宜食煎炸、烤、烙之品,饮食也不宜过咸或过甜。发病期间,可饮用萝卜汁,梨汁,藕汁或其它果汁,若佐以蜂蜜,其效果更佳。此外,刀豆、扁豆、黄豆芽、茄子、大蒜、萝卜、芹菜、梨、桔子、红枣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适当吃一点。    发病后要让小儿注意充分的休息,避免外出,保证充足的睡眠,如因夜间咳重,影响睡眠者,可夜间加服药一次。    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直风吹入,胸背要保暖,按时增减衣服。--171    661儿 童 药 膳    28.小儿疳证    疳证,又称疳积,简称为“疳”    ,临床以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焦,神情烦躁或呆钝,甚则头大颈细、肚大青筋显露为主要证候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虚弱病证。因病久则影响生长发育,故前代医家将疳证与麻疹、天花、惊风称为损害儿童最严重的儿科四大证之一。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原因是由于乳食不节,喂养失宜,或因感染虫证,久病体弱以致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合精微化生成为气血津液的功能发生障碍所致。    (1)疳气及药膳    属病之初期,轻症,临床主要见症是:形体较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有厌食或食欲不振之现象、精神欠佳,性情烦躁,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苔薄或微黄,脉沉缓,宜用和脾健运之药膳:1)    .炒扁豆淮山粥:每次可用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    本药粥健脾益胃,对小儿疳积有效。    2)    .金鸡白糖饼:原料:生鸡内金90克、白糖适量,白面250克。--172    儿 童 药 膳761    制作:将鸡内全烘干,研成极细末;再将此末、白面、白糖混合,按常规做成极薄小饼,烙至黄熟,如饼干样。当饼干与小儿食之。    本药膳健脾消疳,主治小儿疳积面黄食少者。    3)    .鹌鹑大米粥:鹌鹑一只,去毛与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100克加水同煮,粥成后加调味品分次食用。    本药膳益气补脾,可治疗小儿疳积。    (2)疳积及药膳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色黄结穗,精神不振,睡眠不宁,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细滑。宜用消积理脾之药膳:1)    .枣黄面丸:原料:大枣肉100枚、大黄30克、白面100克。    制作:将大枣去核,再将大黄研末,做成如枣核大的丸,塞入大枣内,外面裹以面,在火中煅极熟,捣为丸,如枣核大即成。每次服七丸,1日2次。    本药膳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的脾虚夹积滞者。    2)    .二丑消积饼:原料:黑丑60克、白丑60克、面粉500克。    制作:先将二丑炒香脆,研成极细末,调和面粉,入白糖适量,焙制成饼干,每片3克,每次1~2片,日3次。    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食积。--173    861儿 童 药 膳    3)    .焦三仙方:麦芽30克、山楂、神曲各10克,将三味放锅中炒焦存性,研成细末,分成小包、每包三克,每次1~2包,日3次。    本药膳消食导滞,对小儿疳积有效。    4)    .健脾茶:原料:桔皮10克、荷叶15克、炒山楂3克、生麦芽15克、桔皮、荷叶切丝,与山楂、麦芽一起,加水煎半小时取汁。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健脾祛湿、消积化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3)干疳及药膳    此为疳证晚期,属疳之重候。    主要见症是:面色苍白、毛发枯黄、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骨瘦如柴、面部呈老人貌,精神萎靡,哭声无力,睡卧露睛、腹凹如舟、厌食纳呆、大便稀溏和便秘,舌质淡嫩光而无苔,脉细弱无力。宜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之药膳:1)    .蟾蜍砂仁散:原料:活蟾蜍一只,砂仁3克。    制作:取大蟾蜍一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研末,纳入腹中,缝口,黄泥封固,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每次0.5~1.5克,一日2~3次。    本药膳消积补脾健胃,适用于小儿疳积。    2)    .蟑螂方:原料:蟑螂五只、白酒、食油各适量。--174    儿 童 药 膳961    制作:将蟑螂放白酒内泡死,用食油炸焦食。每服一剂,日一次,连用至病愈。    本药膳功能消积补脾健胃,可用于小儿疳积。    3)    .五香散:炒芡实、炒扁豆、炒黄豆、炒玉米、焙鸡内金。前四味各100克、鸡内金130克、共研细末和匀,放干燥处贮藏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15~30克,温开水送服,连服1~2日。    本药膳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疳积。    4)    .瓦楞子蒸鸡肝:原料:煅瓦楞子10克、鸡肝一付,调料。    制作:瓦楞子研成细粉,鸡肝切片,二者与葱、姜、盐、黄酒、同置碗内拌匀,上笼蒸至鸡肝熟,加味精。    本药膳补肝养血,适用于小儿疳积。    5)    .在疳证的后期,常出现一些兼证,常用的药膳方法是:A.眼疳:兼见目赤干涩,畏光羞明,隐痛难睁,甚则目珠混浊,白膜遮睛。宜用养肝明目之药膳:a.鲜番薯叶汤:将鲜番薯(红薯、红苕)叶90~120克,水煮,取其汤当饮料,一日饮数次。    本药汤健脾养血,对目疳有效。    b.鸡肝粥:鸡肝适量,粳米15~30克,上二味共煮为粥,一日一料。    本药粥养肝明目,适用于目疳。--175    071儿 童 药 膳    B.肿胀:兼见形体消瘦,下肢足踝浮肿,重则延及面目四肢,小便不利,古称“疳肿”    、治宜健脾利水之药膳:a.蚕豆炖牛肉:原料: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    250克,精牛肉500克、调料适量。    制作:牛肉洗净,切成三厘米长,二厘米厚的块,放砂锅内,加适量水、葱、姜、盐、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肉六成熟时,加入蚕豆,共炖至烂熟。单食或佐餐,温热服食。    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湿,适用于小儿疳积肿胀之较明显者。    b.鳝鱼粥:原料:鳝鱼250克、苡仁、山药各30克、生姜3克。    制作:鳝鱼去内脏,洗净切段,与后3味煮粥,调入少许盐或糖。随意食,连用数日本药膳功能健脾利水,适用于小儿疳证水肿较甚者。    C.牙疳:兼见牙龈破溃流浓、口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为脾病及心,心脾蕴热,热毒上攻而致。宜用清热凉血解毒之药膳:a.生地石膏粥:原料: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    制作:生石膏煎煮一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    日一次,功能清心降火,适用于牙疳、牙龈破溃流脓。    b.竹叶茶:用淡竹叶10克、苦丁荼6克、甘草3克、水煎、加适量--176    儿 童 药 膳171    冰糖令溶。代茶饮。    本药茶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牙疳症。    D.骨疳:兼见骨骼发育障碍,齿迟,解颅(颅缝裂开、前面开大)    ,鸡胸、龟背。宜用培补脾肾之药膳:a.鹌鹑煲粥:每次可用鹌鹑一只,去毛和内脏,切成块状,加大米适量煲粥,调味服食。    本药粥健脾益气,对骨疳有效。    b.鹿角粥:原料:鹿角粉5~10克、粳米30~60克、食盐少许。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米汤煮沸后词入鹿角粉,加少许食盐,同煮为粥。日二次服。    本药膳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适用于小儿骨疳症。    小儿疳积除用药膳调理外,在饮食上还须定时定量,少食零食,冰制品。食物以稀,软、少渣、少油腻为原则,以少量多餐为适宜。    由于本病主要是喂养不当所引起,故合理喂养显得十分重要,在乳儿期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若母乳不足,应采取合理的人工喂养,动物乳类以牛乳为最佳。    不要单独用淀粉类喂养,因其缺乏蛋白质与脂肪等。喂养方法均应随小儿年令增长逐步增加各种辅食,适应一种加一种,不能操之过急,以防消化不良护理对疳症患儿极为重要,因其极度虚弱,抵抗力低下,--177    271儿 童 药 膳    故必须注意生活环境的舒适,清洁,室内阳光要充足,温度适宜,空气新鲜。若患儿四肢不温,则应注意保暖。    29.小儿惊风    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以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为特征。又可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    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年令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势凶险,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健康,亦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对急惊风,药膳只起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靠用清热疏风解毒镇静的药物。常用的药膳如下:    (1)鱼鳔黄酒煎:原料:鱼鳔15克;黄酒120克。    制作:将鱼鳔、黄酒同入锅中煎煮,取液汁,于抽搐间隙灌服。一日数次。    本药膳祛风解毒,对急惊风有效。    (2)    .蝉蚕白糖水:原料:蝉衣6克、僵蚕10克、白糖10克。    制作:先将蝉衣、僵蚕煎水;取滤液,加入白糖。于抽搐间隙时灌服,一日数次、重者可一日服二剂。    本药膳功能疏风热、解痉止惊。可用于急惊风。--178    儿 童 药 膳371    小儿在急惊风发作时,除用药膳辅助治疗外,必须采用简易急救法:牙关紧闭者,可先以乌梅擦牙、或配合掐合谷,以松牙关;壮热抽搐不止者,可于前额放置冷湿毛巾,更换冷敷;抽搐不止的乳儿,可用鲜地龙捣烂加入蜂蜜或白糖调匀,摊于纱布敷在囟门上,以缓解痉挛;采取十宣放血,或陷人中,涌泉穴亦有疗效。    在惊风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鸡蛋、鹌鹑蛋、牛乳等;同时宣多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蕃茄等;禁食肥腻肉食及姜、葱等辛温厚味或煎炸之品,以免动火生痰、影响惊风的康复。中医认为,惊风与肝关系密切,故宜服甘缓之品,如《黄帝内经》里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因此,以粳米、牛肉、大枣等甘缓食品为宜。惊风患儿的饮料,应以季节和功用的不同而选取,如夏季可饮菊花茶,以平肝清头目;或饮西瓜汁、柠檬汁、蕃茄汁等品,以解暑生津;冬季宜饮甘蔗浆,以益气生津;若痰多者,宜服白萝卜汁,荸荠汁或鲜藕汁等,以理气化痰。但切忌过饮,慢惊风者尤当注意,以防助湿生痰加重病情。    30.小儿汗证    所谓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静卧、睡眠等时,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或大汗淋漓不止为--179    471儿 童 药 膳    主的一种证候。    小儿汗证,多发生在2~6岁体质较虚弱的儿童,故又常称“虚汗”。其中睡中汗出,醒时止者,称为“盗汗”    ,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为“自汗”。    (1)表虚不固型汗证及药膳    以自汗为主,汗出以头额、肩背部明显,动则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平时易感冒,舌质淡红,或舌边齿印,苔薄嫩,脉象较弱,宜用益气固表之药膳:1)    .浮小麦羊肚汤:原料: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    制作:将上述二者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    本药膳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对虚汗均有效。    2)    .黄芪炖乳鸽:原料:黄芪、茯苓各30克、白术20克、乳鸽1只。    制作:将前3味洗净,切碎放入炖盅内;乳鸽溺死,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同一炖盅里,加水适量、置于蒸锅内,隔水炖至鸽熟,取出调入少许食盐、味精。酌量食用。每三日炖服一次。    本药膳功能益气补虚固表,适用于气虚自汗,倦怠乏力。    3)    .羊肚黄芪乌豆汤:原料:羊肚一具;黄芪30克,黑豆50克。--180    儿 童 药 膳571    制作:将羊肚洗净,切成数片,与黄芪黑豆同煮,肚熟后分次饮汤食肚。    本药膳功能益气强身,实表止汗,适用于身体虚弱、自汗等症。    (2)营卫不和型汗证及药膳    自汗为主。患儿遍身汗出,微畏风寒,不发热,或伴有抵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宜用调和营卫之药膳:1)枣姜汤:原料:红枣(焙干去核)    500克、生姜500克(切成片)    ,甘草60克(炒)    ,盐60克(炒)。    制作:将四物合为末,每日晨起空腹服6到10克,滚开水冲调。    本药膳能滋养胃气而又调和营卫,因此,对胃气不充、汗多、容易感昌的人,颇为相宜。    2)黑豆园肉大枣汤:取黑豆30克,桂园肉10克,红枣30克。均洗净后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煨一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食完,连吃15天为疗程。    本药膳对因营卫失调所致汗出有效。--181    671儿 童 药 膳    (3)气阴虚弱型汗证及药膳    以盗汗为主,也常兼自汗,汗出较多,形瘦神萎。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或伴潮热,气弱声微,口唇淡红,舌淡苔少,或见剥苔,脉象细弱或细数。宜用益气养阴之药膳:1)冬虫草炖胎盘:每次可用冬虫草10—15克,鲜胎盘半个到一个,隔水炖熟服用。一般吃1—2次可显效。    本药膳是滋养性较强的补品,可用于气阴不足所致之盗汗。    2)甘草小麦大枣汤:每次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五枚,清水二碗煎到一碗,去渣饮汤。    本药膳益气养心,对失眠盗汗有效。    3)泥鳅汤:每次可用泥鳅90—10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肠脏,用油煎至金黄,加水一碗半,煮汤到半碗,用盐调味。饮汤食鱼,每天一次(幼儿可分次饮汤不吃鱼)    ,连服三天。    本药膳益气补中,用治小儿盗汗效果显著。    4)贝母甲鱼:原料:甲鱼一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入贝母、盐、料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本药膳功能养阴清热,润肺,适用于小儿,用于小儿盗--182    儿 童 药 膳771    汗。    小儿汗证除用上述药膳分类治疗外,在饮食上还要避免辛辣、煎炒,灸煿食物,以免辛热助汗。对于常出汗的小儿,平素要慎用发汗药,以防腠理开泄,汗漏不已。由于汗出多易致津耗气伤,应注意多饮开水,可适当加入食盐。平素要勤换衣被,勤擦身洗澡、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在拭汗时不宜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感冒。    31.小儿夜啼    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1)脾脏虚寒型夜啼及药膳小儿脾常不足,若腹部中寒,或冷乳喂儿,均可使脾寒中生。    夜间属阴,脾为阳中之至阴、阴胜则脾脏之寒愈盛,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故入夜则腹痛而啼。兼见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脉弱、宜用温脾散寒之药膳:    1)    .干姜粥: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制作: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药膳温暖脾胃,散寒止痛,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之夜啼有效。--183    871儿 童 药 膳    2)    .花椒干姜葱熨法:原料: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    制作:3味同捣如泥,将锅烧热,将三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一次。    此药膳外敷法能温中散寒,于小儿夜啼有效。    (2)心经积热型夜啼及药膳    小儿五脏特点为心有余,若贪食温热或感受温热之邪,均可使心经积热,心主火属阳,阳为人生之正气,至夜阴盛而阳衰,阳衰无力与邪热相搏,邪热乘心,故入夜烦躁而啼。    兼见烦躁不安,见灯火则哭声更剧,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数。    宜用清心之药膳:1)    .莲子心茶: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之夜啼。    2)    .黄连乳:原料:川莲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制作: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药膳功能清心泻火,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3)    .淡竹叶粥:原料: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    早晚各一次,稍温顿服。--184    儿 童 药 膳971    本药膳可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3)惊骇啼哭型夜啼及药膳    心主惊而藏神,小儿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而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引起夜睡之时,阵发惊啼。兼见精神不安,面色青白,脉来急数。宜用镇惊安神之药膳:1)    .钩藤乳:原料: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    制作: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钩藤味甘,性凉,功能清心热,平肝风,定惊、合乳汁同用,可镇惊安神,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2)    .蝉金散:原料:蝉蜕9克、鸡内金15克。    制作:将二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蝉蜕清热,主治小儿夜啼,同鸡内金合用,对小儿夜惊啼哭有效。    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夜啼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调理,如脾寒夜啼者,要多吃些暖食;心经有火夜啼者,要少食辛辣厚味。平素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对于因惊恐夜啼者,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吓。--185    081儿 童 药 膳    32.小儿夏季热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证”    ,1~2岁的小儿发病最多。    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因此病发于夏季,故多称“小儿夏季热”。    (1)暑伤肺胃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口渴欲饮水,无汗或少汗,烦躁不安,小便频而清长、舌质红、脉滑数。宜用清暑益气、护阴泄热的药膳:1)    .冰糖玉竹膏:原料:玉竹500克,冰糖500克。    制作: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    、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药膳功能滋养肺胃,生津止渴,可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2)    .荷叶冬瓜汤:原料:鲜荷叶一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186    儿 童 药 膳181    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一剂,分二次吃瓜饮汤。    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暑伤肺胃之小儿夏季热。    (2)暑湿伤脾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或高或低,口渴欲饮,肢体倦怠,面色苍白,饮食不振,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舌苔薄腻,脉滑数。宜用健脾益气,清暑化湿之药膳:1)    .消暑扁豆粥:原料: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    制作:慢火煮粥,以豆熟透为度。    本药膳清暑祛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2)    .清暑茶:原料: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    制作: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一包,日二次。    本药膳清热利湿,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3)下虚上盛型小儿夏季热及药膳    发热、口渴多饮、汗闭或少汗,精神萎糜不振,虚烦不安,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下肢清冷、大便稀薄、舌质淡、脉--187    281儿 童 药 膳    沉数无力,宜用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之药膳:1)    .蚕茧大枣汤:用蚕茧、大枣各20枚,共煎汤代茶饮服。    本药膳益肾气、止渴生津液,对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有效。    除用上述药膳治疗小儿夏季热外,在饮食上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主素和碳水化合物,不宜油腻,以易于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患儿居室空气要流通,保持凉爽。平时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夏季注意避暑,亦可服用能清暑、益气、健脾的药物。--188
  160    儿 童 药 膳551    弱。宜用健脾化湿排脓之药膳:1)    .苡米山药粥:原料:苡仁米、山药各60克,粳米60克。    制作:先将苡仁米加水煮至烂熟,取山药捣碎,加米同煮糊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本药粥健脾利湿,适用于慢性中耳炎症属脾虚湿困型。    2)    .白术淮山煲扁豆:白术15克、淮山18克、扁豆20克、红糖适量。白术煎汤后去渣、加入其它3味煲烂服。    本药膳健脾益气利湿,亦能治疗脾虚湿困型中耳炎。    本病亦可采用外治法,如用韭菜洗净,捣烂取汁,每日滴耳3次。    (3)肾气亏虚型小儿中耳炎及药膳    耳内流脓清稀,日久不愈、或有耳呜、耳聋、或有头昏花、夜多小便、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细弱。宜用补肾去湿化浊之药膳:碎补腰子:原料:猪肾一个,骨碎补10克,蜂蜜适量。    制作:骨碎补去毛切碎,加蜂蜜拌匀、上笼蒸二小时后晒干、研细粉,放入猪肾内,蒸熟。每次一剂,早晚空腹服食。    本药膳补肾、适用于肾虚之中耳炎。    若采用外治法,可将核桃肉捣油,加入冰片少许,滴患--161    651儿 童 药 膳    耳,日1~2次。    除采用上述药膳法治疗外,在饮食上宜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忌油腻辛辣厚味酸腥,如辣椒、葱、蒜、韭菜、虾仁、黄鱼、羊肉等。    26.小儿流鼻血    鼻出血,中医学称为“鼻衄”    ,它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不能单独成为一种病。引起鼻出血的疾病,可能在鼻腔,也可能在其它器官或属于全身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鼻出血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或阴虚火旺,损伤脉络。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肝肾阴虚为常见,此外,中医学认为“脾统血”    ,若脾虚,同样造成鼻出血。    (1)肺热鼻血及药膳    因“肺开窍于鼻”    ,故肺里有热,能逼鼻血外溢,色鲜红,口干渴,脉数。宜用清肺热凉血止血的药膳:1)    .茅根竹蔗水:每次可用白茅根5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喝。    白茅根性寒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故能凉血止血;竹蔗,为甘蔗的一种,性味甘寒,功能清泻热火,二者合用清肺、凉血,对肺热引起的鼻出血有效;--162    儿 童 药 膳751    2)藕汁蜜糖露:用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一次,连服数天。    藕性味甘寒,生用清热,凉血,蜂蜜,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嗽,二者合用能清肺热、降火凉血,对由肺热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3)    .豆腐石膏汤:原料: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    制作:将2味加水500毫升同煮一小时。    加盐少许调味。    饮汤食豆腐。    本药膳功能清肺胃之热,对于肺胃部郁热产生的鼻衄有效。    (2)    .胃热鼻血及药膳    口干渴、喜冷饮、善饥、舌红、苔黄、脉滑数。宜用清胃泻火之药膳:1)    .旱莲茅根炖肉:原料:红旱莲、白茅根各30克,瘦肉少许。    制作:3味加水3碗炖至1.5碗,吃肉喝汤,分3次服用。    本药膳清热凉血、止血、对于各种血热出血症有效。    2)    .荷叶饮:原料:鲜荷叶半张、竹茹10克,鲜茅根30~60克,绿豆30克。--163    851儿 童 药 膳    制作:先将鲜荷叶等洗净,绿豆先加适量水煮,待绿豆煮开花后,下其余味,取汁去渣。日分2~3次服。    本药膳清胃热降火,可用于胃热之鼻出血。    (3)    .肝火鼻血及药膳    口苦,胁痛、烦躁易恕,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宜用清肺火之药膳:1)栀子仁粥: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1~2两。    制作: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末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    本药膳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火引起的鼻出血。    2)    .鲜藕柏叶汁:原料:鲜藕200~250克,生侧柏叶60克。    制作:鲜藕洗净,切薄片,放铝锅内,加水烧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再将侧柏叶捣汁兑入藕汁中,搅匀。酌加白糖代茶饮。    本药膳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衄血。    (4)阴虚鼻血及药膳    鼻血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鼻燥。    或兼见头晕耳呜,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宜用滋阴降火止血的药膳:--164    儿 童 药 膳951    1)    .生地黄粥:原料: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    、粳米2两,生姜2片。    制作:用薪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干地黄60克,煎取药汁,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后加入地黄汁和生姜,煮成稀粥食用。    本药膳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阴虚鼻出血。    2)    .白糖蛋清羹:鸡蛋清两个,白糖50克,调匀,以滚开沸水冲熟、待温顿食、每日2次。    本品蛋清润肺清热、白糖滋阴降火,对鼻出血有一定治疗作用。    (5)脾虚鼻血及药膳    鼻出血反复发作,色淡红、面色萎黄不华,饮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弱。宜用健脾益气止血之药膳:1)    .人参大枣粥:人参6克、大枣15枚、粳米30克。将枣去核,与另二味同煮为粥。日一剂,连用数日。    本药膳健脾益气,对因脾气虚所引起的鼻出血有效。    2)    .大枣汤:大枣15个。大枣洗净,浸泡一小时,用文火炖烂,每服一剂,日3次,7天为一疗程。--165    061儿 童 药 膳    本药膳功能健脾益气止血,适用于脾气虚所致鼻出血。    3)    .龙眼肉粥: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5枚、白糖参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取连壳桂园,剥去果皮,去核取肉,将白糖参单煎取汁,然后同红枣、粳米一并煮粥。亦可加少许白糖。    本药粥健脾益气止血,对鼻出血有效。    4)    .藕粉糕:将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同放盆中加适量水,揉成面团,上笼蒸15~20分钟。作早、午餐,温热服食。    本药膳补虚养胃止血,适用于体虚食少,或吐血衄血。    对于鼻出血除采用上述药膳疗法外,在饮食调理上还要加以注意,如须禁食一切辛辣煎炸等刺激物、虾、蟹、雄鸡等应忌食。在出血期间,饮食以偏凉或平性为好,忌用过温补。    除查清原因用饮食治疗外,当采用一些止血措施:若轻度出血,以手指压迫鼻翼(向鼻中隔方向)    5~10分钟,病儿可采用半坐半卧姿势,头向前倾,不要向后仰,以利于鼻腔内凝血块的形成,头面部还须冷敷,或同时用温水泡双脚。    亦可选用消毒棉球或明胶海、绵淀粉海绵,凡士林纱条任一种填塞鼻孔,或撒上止血粉填塞鼻孔。    针炎治疗效果也很好,常选用的穴位是:迎香、天府、合谷、少商、内庭。    或用鲜小蓟(三七也行)    、洗净、揉团填塞鼻孔:血余炭(干净头发烧存性)适量,研末,一部分涂布鼻孔,一部分冲--166    儿 童 药 膳161    服。    27.小儿百日咳    本病是小儿较常见的时疫性疾病之一,又叫顿咳,鹭鸶咳。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的1~2周,咳嗽是阵发性、痉挛性,当咳嗽剧烈时,一次发作完毕后。    伴有拖长的鸡鸣样吸气声,其发作时,有连续不断而紧接的短咳,没有吸气的余地,甚至发生呕吐、口鼻出血等症。    本病以冬末春初发病率较高,常为散发,但在儿童集体机构内可形成流行。    以5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病情大都愈重。    本病按照其发病过程,临床常分三期:    (1)初咳期(约1~2周)药膳    咳嗽初起,似伤风感冒,但有逐渐加重之势。痰稀,而多白痰,咳嗽以晚间为重,伴有微热、流涕、喷嚏。临床上又有风热和风寒之别,若偏于风热,咳痰粘稠,苔薄黄,脉浮数,若偏于风寒,咳痰稀白,多泡沫、苔薄白,脉浮紧。宜选用疏表清热,化痰降气或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的药膳治疗:1)    .风粟壳煲糖冬瓜:每次可用风栗壳20~40克,糖冬瓜30~60克,煎水代茶饮。味甘甜,儿童喜服,每天一剂,一般4~6剂即可。--167    261儿 童 药 膳    风栗壳,是壳斗科植物栗的有刺的外果皮,有去痰火之功效,冬瓜润肺消痰热,二者合用清肺热化痰止咳,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症属风热症者。    2)百部四味饮:原料:百部15克,紫苏叶10克,紫白皮10克,冰糖15克。    制作:前3味水煎去渣,入冰糖。每日一料,一周为一疗程。    方中百部具有止咳,抑制百日咳杆菌的功效,单味或在复方中使用均有显著效果。本药膳既散风寒,又可清肺里之热,寒热并用,对一般百日咳初期均有效果。    3)    .猪肺止咳汤:将猪肺,麻黄各适量、洗净,猪肺切片,加水共炖汤服食。    本药膳功能鲜表散寒,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久咳不愈。    4)    .大蒜糖溶液:大蒜15~30克,白糖适量。大蒜去皮、洗净、捣烂,开水浸泡4~5小时,或加水一碗煮1~2沸,滤其汁,调入白糖。分2~3次服用。    本药膳功能镇咳祛痰,适用于百日咳,感冒咳嗽。    5)    .百日咳腰片冻:原料:猪腰4个,番茄2个,琼脂10克,白糖400克,天冬9克,百部9克,桑叶8克,前胡8克,甘草8克,紫苑8克,冬花8克,枳壳8克,知母7克,杏仁8克,桔梗--168    儿 童 药 膳361    6克,鲜苇根20克,竹菇12克,葱结15克,姜块4克。    制作:鲜猪腰洗净,对剖开,去腰臊和白筋,切薄片;红番茄用开水烫一下撕去外膜,切薄片;琼脂洗净,中药淘净杂质,入砂罐清水煎取药汁,沥去沉淀。炒锅置中火上,倒入药汁,加姜、葱、下腰片煮熟,捞入方瓷盘,放入番茄片铺平。另将琼脂投入药汁中,小火溶化,放白糖溶化,淋入腰片面上。待晾凉,放入冰箱凝结成冻。划成三角形。    本药膳清肺热,化痰,降逆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2)痉咳期,(约4~6周)药膳    咳嗽频频阵作,涕泪交作,弯腰曲背,日轻夜重,咳时连声不断,咳至尾声时,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并咳吐出痰涎或食物后,痉咳方可暂停,不久又复发作,舌苔微黄,脉数有力,宜用清热泻肺、化痰降逆之药膳:1)    .蜂房豆腐汤:原料:露蜂房(有仔者)    10克、豆腐50克,白糖20克。    制作:蜂房加水1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入豆腐,白糖,再煮10分钟。饮汤吃豆腐,每服一剂,日二次。    本药膳功能清热生津,镇咳祛痰,适用于百日咳痉咳期偏热者。    2)    .万寿菊糖水:每次用万寿菊15克,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糖适量调味饮用。    万寿菊,又称金菊,性味微苦,辛凉,功能平肝、清热、--169    461儿 童 药 膳    祛风、化痰,和红糖合用,能清热,化痰,止咳,可治疗小儿百日咳。    3)    .地龙膏:原料:鲜地龙100克,白糖50克。    制作:地龙水煎去渣,加糖收膏。    本药膳功能清热、平喘、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4)    .冰糖鸭蛋羹:原料:冰糖50克、鸭蛋2个。    制作:冰糖加热水适量搅拌溶化,待冷,打入鸭蛋,调匀,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日一次。    本药膳功能润肺止咳,适用于百日咳。    (3)恢复期药膳    小儿咳嗽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必减少,咳嗽程度减轻,咳而无力,神怯气弱,困倦乏力,纳少而烦,舌质淡红,苔少或光剥无苔,脉象细数,重按无力。宜用益气育阴、补肺健脾之药膳:1)    .红枣胡萝卜:原料:红枣12枚,胡萝卜120克。    制作:将红枣,胡萝卜煎水,取汁液;药液可加入白糖,代茶频频饮之,连服十余剂本药膳健脾养阴润肺,可用于百日咳恢复期。    2)    .烤麻雀:用麻雀一只,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内脏,洗净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