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症结的解决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5:25
相关文章(136)来源以文找文
中国的教育自恢复高考制度近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05年初中毛入学率有95%,高中阶段入学率已经达到50%,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但中国教育目前也存在了许多问题,并已经开始阻碍其健康发展。
正如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的,中国教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十大失误: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2、产业思想导向错误;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4、教师待遇明显偏低; 5、义务教育名不副实; 6、高等教育过快增长; 7、职业教育徘徊不前; 8、素质教育纸上谈兵; 9、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10、高考改革裹足不前 。而这里面的每一个失误都能够在教育领域中翻江倒海,这也难怪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在2005年中国教育满意度的调查中表明,77.8%的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总体满意度分值仅为35.28分(60分为合格),仅4.1%的公众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中,作为直接受教育者的学生,对于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最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上述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与失误的评析是合理的,对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结论也是可信的。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中国教育症结并不在于上述的十大失误,症结并不仅仅在于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意识形态。因此从哲学上看中国教育的症结,就不应局限于教育本身,而应该从更广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入手对教育进行考察。
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十多年,但它自始至终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密切联系。从五十年代的“全盘苏化”,到文革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高考制度”,始终与中国的经济基础密切相联系。中国教育领域中许多症结问题恰恰也是中国经济领域中的症结问题,如:中国教育领域中人才选拔问题与中国经济领域中用人问题如同一辙。实质上,中国教育的症结就在于没有解决好两个问题,即什么是人才、如何选拔人才。当然什么是人才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但这个定义却不好下,也许我们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人才,但叫你说出个所以然来,恐怕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如何选拔人才,因为在选拔人才之前,你首先要定义好什么是人才。而综观当今的教育,我们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就在于我们在人才的定义上,即在教育者的眼里,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是综合考试成绩,导致所谓的人才就是综合考试成绩优异的人。而这一切又来源于我们的经济基础,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其主要由国家宏观调控,人才的流动由国家来分配;而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其主要由市场来调控,人才的流动自然就由市场来安排。由此产生的用人标准就不一样,由国家来分配的是有没有资格的问题;而由市场来安排的是你够不够格的问题。两者的细微差别就在于一个只要考进大学你就高枕无忧,而另一个你即使考进大学还要优胜劣汰。
中国经济改革还处在探索之中,很多体制问题还没有理顺,这使教育与市场之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而企业与人才之间也存在信息的严重不对称现象,而这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企业无法正确识别人才,只能以学历论英雄、以学校分优劣。而社会的这一用人现象导致更多的学生与家长为了考重点、进名校而不惜拼时间、耗精力甚至是洒重金。而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又是一个亲情经济、关系经济,导致中国的社会关系中人情是一个永远绕不过的弯,这也导致教育的人情现象,如在中考时,基本上都有一种政策性的倾向,市优秀学生干部可以降10分,烈士子女可以降10分,独生子女也可以降5分等现象,但这些政策的倾向往往被中国特有的人情世故所扭曲。
与此同时,教育症结解决还应从中国的上层建筑入手。教育是培养人的场所,它可以为某一阶级所服务利用,具有阶级性;但不能因为其具有阶级性,教育主管部门就对教育事无巨细、事必亲躬、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而这一全面管理用在教育领域极大地扼杀了教育的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精神。管理之道,就在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而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放弃,才会有所收获,“无为而无不为”,让教育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这才是教育管理的辩证法。数学大师陈省身谈到当年他当美国数学研究所所长时说道:“办这个所最要紧的是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在一起,找来之后就不要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现在你要政府拨款或跟机关要经费的话,动不动就要你的计划,可是根据计划能够做出来的东西大概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最好没有计划。”
因此,在解决中国教育症结时,我们不仅从教育自身出发,也应该从经济层面和上层建筑出发。如何让市场转变用人观念,让政府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让政府、教育、人才、市场四者信息共享,如何让教育建立适应市场的人才标准与选拔机制,真正实现以能力为用人的唯一标准,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症结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