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4:31
 由美国医学协会发起的一项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3.8万人的调查显示,平均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有25岁至30岁之间.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这项调查的主持人─美国纽约精神病研究协会的莫斯曼博士据此认为,抑郁症更容易困扰青年女性,我国90年代对7个主要省市的调查表明,约有27%的女性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位居首位),一半的女性病人在20-29岁发病.抑郁症是造成全球残疾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按WHO的统计,世界范围内20年患病率为3%-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从每年11.3%的速度增加.目前,全世界已有2亿至2.5亿抑郁症患者,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已与冠心症持平,甚至高于癌症,已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据统计,自杀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抑郁症所致,因此,抑郁症被称为"生命的隐型杀手"。

一 抑郁症的临床解释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抑郁的起因是生理,遗传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近来某某人的死亡或丢失了什么东西,悲痛的感觉,家庭冲突或离婚,财政困难,生活上发生很大的变化,和其他的紧张刺激都能引起抑郁症加剧,还应该强调一下,有些抑郁没有确切的原因,一些研究表明,吸毒和饮酒可以导致某些抑郁症,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饮酒和吸毒可以“掩盖”抑郁症的症状,这妨碍了他们寻找恰当的治疗,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抑郁症都是可以医治的疾病,抑郁症不是懒惰,虚弱,个人失败或没有意志力的结果。

    抑郁症在临床上有几种类型,如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失眠,食欲不振,乏力,还有朋友,家人关系冷漠,工作或学习难以进行,郁闷的心情持续几天或几周,这在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人们也不一定深究其原因,虽然这些感受也经常被认为是“抑郁”但是它们并不是临床上典型的抑郁症,因为这些症状相对轻微且持续时间短,而且,轻微的郁闷往往与日常生活比较紧张,压力较大有关,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常常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临床抑郁症患者在情绪,思考,举止,行动和自我感受方面则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他们常常在做决定上有困难。例如,每天都要面对的支付帐单,上课,阅读和回电话等事情,对他们而言似乎是无法承担的负担。

    抑郁症患者还经常祥述消极的想法,把精力集中在不愉快的精力上,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失败者,总说事情是毫无希望的,觉得自己好象是别人的负担,这种由频繁的抑郁引起的情绪上的变化导致了悲伤,急噪,愤怒,空虚或焦虑,还有一些类型的抑郁症,包括糟狂抑郁症在内,有这种表现,狂躁和轻度狂躁的症状轮流出现,还可能包括兴奋和异常愉快的感觉,严重的或长时间的抑郁症能极大的侵蚀患者的自尊,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死亡和自杀的念头,下面的列表包括了临床抑郁症的许多典型临床症状:

1、心情特别沮丧或者情绪极其低落。

2、没有能力体验快乐或对日常生活感到无趣。

3、莫名其妙地哭一阵子,悲伤或烦躁不安。

4、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5、食欲,进餐方式或体重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6、疲劳或能量损耗。

7、不能集中精力。

8、做决定有困难。

9、感觉毫无希望或毫无价值。

10、有不适当的负罪感或自我批评的感觉。

11、性欲低下。

12、有自杀的念头,意识或行为。

二 抑郁症案例

    有个女孩来找我,“老师我想咨询一下”。“好的,不过......”我今天一天课,讲下来很累了,本来想给她安排到下周的某个时间,可是看到她的眼睛,那么忧郁的眼神,心立刻软了。“那下午下了课你去心理咨询室找我吧,我在那等你。”

    上课的时候留心观察了她一下,当我讲笑话的时候,别的学生都哈哈大笑,只有她脸上的笑容疏忽而过,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什么心事让她如此忧郁?她要咨询什么呢?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她依约而去,仔细看她,衣着整洁,很清秀的脸,只是漂亮的大眼睛没有什么神采。我拿了一张表让她填,她看着“主要问题”一栏,说“老师,我不想填,我是抑郁症”。

    我立刻恍然大悟,怪不得她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抑郁!我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讲到了抑郁症,所以促使女孩来找我。“你怎么知道你是抑郁症”。

    “是医院诊断的,从2004年7月就开始了。”

    “那你采用什么治疗措施了?”

    “就是06年的时候吃了半个月的药,也没有别的治疗”。

    “和老师说说你发病的开始和你有什么症状吗?”和医学院校的学生说话不怕用术语。

    女孩告诉我初中的时候犯了好多错误,那些错误是自己无法原谅的,当时就觉得非常恨自己,然后就开始不愿说话,自闭起来,接着出现头疼失眠,情绪低落,总想哭,甚至有想死的念头。现在那些错误的记忆已经淡化,但想起来仍会觉得难受,晚上仍睡不好觉,白天会困,头昏沉沉的,记忆力也开始下降。

    女孩拒绝讲出初中的错误,她说自己会慢慢着把那些事情完全忘掉,没有勉强她,现在已经学会了一些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但躯体症状,仍无法驱除。

    根据她的情况,又给她介绍了一些方法抑郁情绪调节的方法:

1.交一两个活泼的知心的朋友,让她们的好情绪感染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和她们交流一下。

2.每天坚持锻炼,可以和同学打打球,不但调节情绪,也有助于调节睡眠。

3.周末和同学去逛逛街,刚上一年级,不需要在学习上给自己太大压力。

4.发展自己的爱好(她告诉我她喜欢画画,说好了下次上课,给我看她画的画,不只是想鼓励她的兴趣,我也想从她的画里多了解一些她的内心。)

5.我每周都会去给他们上课,有什么事情及时和我说。

6.这样再调节段时间(大约一个月),如果躯体症状仍很明显,就需要借助药物或电针治疗了。

    这是一个很坚强很乖巧很聪明的女孩,今天的咨询有些浮于表面,没有了解她的症结所在,手头也没有量表测一下她现在的抑郁程度,好在可以经常和她接触,下一步如何看情况而定。

    对于抑郁症,我实在不陌生,为了毕业论文,和它打了2年交道,现在从网上搜了一些抑郁的资料,放在这儿: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情绪症状: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他的心情,他往往会说:“悲哀、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抑郁症状在早晨最明显,患者往往觉得几乎没有力量从床上起来,随着一天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好转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对最好。几乎和抑郁一样普遍的另外一个情绪症状是兴趣的消失:抑郁症患者往往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的丧失往往是从某一些活动开始的,比如,工作。但是,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慢慢病人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2、认知症状:认知症状是抑郁症的另外一大症状。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思维,为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某些极度抑郁的患者,甚至相信他们应该为世上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负责,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罪恶”而受到惩罚。

3、动机症状:抑郁症病人的动机症状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水平。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早晨按时起床,按时去工作或上学,能够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我们自己以及他人。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他们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作巨大自我斗争。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即使他们有所动作,动作也明显缓慢。

4、躯体症状:隐藏得最深的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一切生物的、心理的快感都遗失殆尽。抑郁症病人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的食欲。抑郁症病人常常会变得消瘦。睡眠也出现各种问题,晚上难入睡、早上又早早就醒了,即使睡着了,睡眠的质量也很差。胃口不佳,睡眠不好,渐渐病人就会变得虚弱、疲劳。抑郁症病人的性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男性的勃起障碍和女性的性冷淡都是常见的现象。

    其实,对于一般人,没有必要去做这么详细的区分。在这里,我们将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作一个归纳:

    躯体症状  病例(%)       心理症状         病例(%)
    头痛    90          烦躁不安(不愉快、愁苦) 100 
    失眠     78         注意力不集中       84
    头晕    73          思维缓慢         62
    疼痛(一般性) 48          缺乏兴致         61
    记忆力丧失 43          自信心不足        60
    焦虑    39         多疑           51
    虚弱    35          绝望           50
    精力丧失  30

三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对抑郁症的看法,过去只看重情感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中的抑郁症,一般多以住院药物治疗为主。而现代人更看重自己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各种抑郁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常问自己:“我快乐吗?”“不快乐”。心理医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心理治疗在治疗形式和种类,参加或从事治疗的医生人数和治疗流派以及大众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国内外近年都有很大发展。美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统计的结果已有400余种。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等。使用心理治疗的人选一般为精神科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工作者、咨询心理工作者、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婚姻和家庭咨询工作者。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性咨询和支持心理治疗

    这是目前进行最多,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1)倾听:临床医生与抑郁症患者接触,首先要倾听患者的问题,当好患者的倾诉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则患者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胸中压积的郁闷会产生一种轻松感,二则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倾听了解病史,使患者感到工作人员是在关心和理解他。这时,医生在倾听过程中的非语言性集中注意的姿势和重复、回述、归纳患者所讲的内容会有助于提高倾听的效果。倾听本身也是所有治疗的核心。

(2)解释指导:通过倾诉对患者有关躯体和精神问题给予解释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矫正有关不正确知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病人明白自己疾病的性质,对治疗康复的前景心中有数。

(3)减轻逆遇和痛苦:通过患者的情绪表达或疏泄来减轻其心理痛苦或逆遇。如:人们遇到棘手问题或挫折时感到悲观、伤心、失望,但同时又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等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感到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比忍受生理上的痛苦还要艰难。鼓励其将有关问题或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

(4)提高信心: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悲观,缺乏自信的特点,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提高应付危机的信心,对患者仍存在的长处和优点以坚定的语言、肯定的态度令其固定下来。对生活帮助其学会“知足者常乐”。对抑郁症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5)强调自助:鼓励患者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病人常常在医生面前失去主见,产生依赖,事事要医生或别人来做主,这就需要医生做好心理治疗的善后工作,让病人不依靠“拐杖”走路,这也是所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

(二)、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精神科医生为抑郁症治疗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效果肯定。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帮助病人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概念,纠正其认知偏差或不恰当的思考方法,使得病人在症状和行为方面得到改善。

    认知行为治疗学家说:心理的紊乱,总是以对现实歪曲理解为基础,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判断现实与推测未来,就会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所以,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是重返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只有健康的心理,导致健康的行为,才有幸福的人道的生活,生命才能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辉。

    认知治疗以贝克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其三条基本原理:

第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

第二、认知和情感行为相互联系,互相影响。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第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缓解。

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模型

早年经验

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

重大生活事件

假设被激活

负性自动想法

认知曲解

抑郁的症状

身体 行为 动机 情感 认知

    在治疗中矫正功能失调性假设是认知的关键,纠正负性自动想法同样重要,二者是治疗的重点。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对世界的假设。以特定的形式贮存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由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性失调态度。

    功能性失调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类:

(1) 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2) 吸引/排斥,如:“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就不会幸福”。

(3) 完美主义,如:“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就很难高兴起来。”

(4) 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

(5) 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

(6) 依赖性,如“假设你没有人可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

(7) 自主性,如“我的心情是由于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

(8) 认知哲学,如:“你的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

    贝克总结为三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等)。

    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激活,一旦假设被激活,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导致情绪障碍的症状,情绪障碍的发展,又使负性自动想法更加频繁和强烈,形成恶性循环。不同的心理障碍中,负性自动想法有不同的主题或特殊的认知内容。

    贝克在考察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改变和纠正不良认知,情绪障碍就会好转和消失。

负性自动想法有以下特点:

(1) 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2) 它的内容是消极的,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3) 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点,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4) 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出来的。

(5) 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6) 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7) 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应注意有两点不要误解:

第一、 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曲解和我们正常人的情况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他们认知曲解的程度更大,认识这一点对形成医患之间平等协作关系是重要的。

第二、 认知作为情绪反应的中介,这一点不应理解为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仅仅是负性想法所引起,这些情绪障碍应看成是生物、发育、心理、社会的素质性和诱发性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由于认知因素在发生情绪障碍时起着激发、增强和维持情绪障碍症状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干预成了治疗的关键。

    贝克在考察了抑郁病人的负性自动想法中发现当病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想法是认知曲解的表现,那么,改变认知的过程随之开始,新的比较现实的积极认知将取代原先的不良认知,病人的情绪将相应好转,态度与行为将有显著变化。因此,帮助病人认识这些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贝克将负性自动想法中蕴含的逻辑错误归纳为十种认知曲解类型:

(1) “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患者坚持一种不现实的标准,认为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一个教师因为上课讲错一句话,就认为“这下全完了,”“我已经一文不值了。”

(2) 任意推断。指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也可称为“主观臆测”。例如在街上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生我的气了?”实际上,他的同事心中有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罢了。

(3) 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如某青年向女同学提出一起去听音乐会的邀请,遭到婉言谢绝后,认定自己被女同学所讨厌,没有任何女青年会和自己交往了。这是一种:“以偏概全”。

(4) 过度引申。指在一个小小失误的基础上,得出关系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如一位母亲不慎打破了一个碗,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5) 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指夸大自己失误缺陷的严重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如拍照时手抖了一下,一张照片拍坏了,就觉得不得了了,认为别人要把自己看成无用的人,而做成一件事时,又说是微不足道,纯属侥幸。

(6) 个性化:指患者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担责任,将别人的一切不幸、事故或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生病去世,患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事务未能照顾好朋友的健康,为此内疚悔恨。

(7) 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节,而忽略其他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如一位学生考试时答错了两道题,于是对这两道题念念不忘,甚至想到学校可能会要她退学。事实上,她考试成绩优秀。由于这种选择性消极注视,使病人在某种情境中倾向于只让消极信息滤过,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8) 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定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如:“我觉得象一个失败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失败的人”,“我感到失望,所以我的问题一定不可能解决”,“我有内疚感,说明我一定做不了什么不好的事”。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性情况的了解,使人陷于情绪不良而不能自拔。

(9) “应该”倾向,指病人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要求自己和别人。如“我应该做到这个”,“我必须做好那个”。这意味着病人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这个标准,就会以“不该”这样的字眼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如果别人的言行不合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很失望或怨恨,认为“他不该那样”。

(10) 乱贴“标签”,这也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式,以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例如:“我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这样贪吃,丑陋可恨,简直象一头猪”,“我的神经天生脆弱,不堪一击”。这是把人的某些行为失误和对人的整体评价混同起来了。须知,“人不等于人的错误”。

    这十种认知曲解较多见,但不是全部。几种类型的认知曲解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识别认知错误以后,治疗医生同患者一起设计严格的真实性检验,即检验或验证患者的想法正确与否,这是治疗的核心,非此不足以改变患者的认知。贝克称之为“协同性检验”。让患者亲身体验到认知失真,对患者认知改变的作用远胜于一般的说服和解释。如我国古代“杯弓蛇影”的故事生动说明了认知曲解可以导致心理疾病,而一旦领悟了认知失真,病情将迅速好转。晋朝名士乐广的一个朋友到他家做客,饮酒时在酒杯中隐隐约约地看到好象有一条小蛇在蠕动,碍于情面,他的朋友迟疑了一下喝了这杯酒,回家后却一病数月不起。乐广上其家探视,询问其病缘由良久,他的朋友才说出起病原因:“前次到你家赴宴,突见酒杯有一蛇在蠕动,犹豫再三,端起酒杯喝下酒,谁知此后肚子一直不舒服,总觉得那条蛇还在腹中爬动,越想越怕,至今不愈”。乐广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后苦思良久,在客人坐的位置上坐下,倒了一杯酒,竟也在酒杯中见一蛇影,猛抬头见墙上挂了一张蛇形弓,遂恍然大悟。于是,乐广坚邀他的朋友再次上门,请他仍坐原位,面前置一酒杯,倒酒后其友急呼又见小蛇,乐广取下墙上蛇形弓,笑问小蛇还在否?其友再看杯中已无无蛇影,乃知是弓的影子,才豁然开朗,舒眉展笑,其病不治自愈。

    乐广并没有急于向他的朋友进行解释、说服,而是让事实对其想法进行检验,使对方亲身体会到其信念的错误,最后到达了豁然开朗,疾病自愈的效果。

    检验负性自动想法的方法有两种:

     一为言语盘问发(苏格拉底式诘问)通过系统而且敏锐的盘诘引导患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想法。向患者提问包括:(1)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2)有无不支持甚至相反的证据?(3)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可能性或其他不同的想法?(4)这样想有什么有利与不利之处?(5)这样想在逻辑上有无错误。通过提问促使病人思考,帮助病人发现自己的认知曲解和逻辑错误,随着认知改变的过程开始,情绪也跟着好转。

    另一种检验负性自动想法是行为实验法。做法上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需要检验的想法,回顾支持与反对的证据,然后共同设计一种行为作业,鼓励患者实施,以检验其负性自动想法的真实性。

    贝克认为负性自动想法是深层的功能失调的认知假设派生的。由于每个人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认知方式,它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对新信息的理解。抑郁症患者早年形成的这种潜在的认知结构,使他们倾向于过多地采取消极的评价和解释事物的方式,构成了抑郁的易患倾向。这种假设一旦被激活,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因此,识别和检验负性自动想法只是认知心理治疗的一半,虽然打破恶性循环,促进了情绪好转,但如不认识和改变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那么还不能预防抑郁复发的危险。

(三)、行为治疗

    早期对抑郁症的行为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强化不足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不仅与适应性、积极的行为减少有关,而且与适应不良性行为的增加也有关,在行为治疗中,主要是让病人学会如何改变或矫正不恰当的行为。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行为疗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1) 自控疗法。治疗主要分两步骤:

    (1)自我监察和评估。每天记录问题行为及其出现的有关场合、时间、人物及其自我感觉;安排做一些心情愉快的活动,达到能够支配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监察情绪,学会自控。

    (2)自我强化。指导病人需要的自我强化项目,从而提高和维持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的水平;当达到某一预定目标时,自我奖赏,如抑郁症病人完成预定的家务,可以买双袜子或看场电影。

   2)社交技巧和自信心训练,如让抑郁症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主张、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主动承担责任等。用于抑郁症病人的自卑和社交回避行为的处理,帮助病人用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可用集体心理治疗方式进行。如用心理剧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来了解或治疗疾病。(一般6——8,每周一次,持续三个月)。

  
  (1)社会学习疗法。治疗开始2周主要是进行行为诊断、监察记录每一天的情绪和活动,然后制定治疗计划,增加做一些高兴的事,改变环境,作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增加社会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社会技巧。

    抑郁症病人常用的学习干预技术有:

   (1) 坚持写日记。记录情感活动情况,包括一般性活动水平,尤其是娱乐活动。包括日常起居、想法、做了何事、见到何人等。(2)增加一般性活动水平,尤其是娱乐活动。3) 减少处理不愉快事件和活动。(4)建立新的自我强化方式。(5)放松或松弛训练。(6)提高社会技巧。(7)合理安排和计划时间。(8)认知技巧的训练。各自的治疗目标可能不完全相同,如放松训练可用来减轻病人对不愉快刺激的厌恶程度;自信心训练、角色扮演、示范和行为作业可强化病人的社交技巧和使病人更加乐观地去思考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据情选择,不可刻舟求剑。

(四)、人际心理治疗

    这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在长达15年之久的对抑郁症研究后建立起来的一种短程(12——16周)心理治疗方法。

    一系列研究发现,应激和生活事件、社会交往缺乏和缺少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紧张和婚姻危机等,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两者之间呈恶性循环的变化。

具体存在下述四类与抑郁发作有关的人际问题。

(1) 不正常的悲伤反应:指与亲人死亡有关的情绪抑郁反应。正常的悲伤反应一般是自限性的,很少超过6——9个月,可有暂时性的社会交际能力下降,但不需要专门的帮助。而抑郁症病人超出正常的悲伤,悲伤反应时间甚至持续数年,需要给予处理。

(2) 人际角色的困扰:指病人至少与某一个人之间缺乏相互满意的关系。如婚姻矛盾、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以及同事或朋友的矛盾等。临床上,人际角色困扰是人际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抑郁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女性。

(3) 角色转换:指随着生活的变化,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如中学生或大学毕业、离家上学、参军、参加工作、退休、职务变迁、生育子女等。大多数人能够适应这些角色的转换,但有些人往往在面临这些转折时发生抑郁表现。

(4) 人际关系缺乏:指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不能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交往。一般来说,伴有社交回避或封闭隔离的抑郁症病人较其他表现的抑郁症病人症状更为严重。
人际心理治疗所应用的技术并非专门的特殊技术,他们往往也是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所常采用的技术,如询问的技巧、情感的鼓励和疏导。可归纳为:

(1) 询问的技巧:应用直接或间接提问的方法来收集有关症状及存在问题的资料。注意:交谈中询问的语气应自然、温和;方式应循序渐进,先间接、一般性提问,然后对部分问题进行直接或针对性提问。

(2) 情感的鼓励和疏泄:帮助患者认识和接纳痛苦的情感、鼓励其表达出压抑的情感,同时帮助患者学会应用和处理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3) 澄清的技术:在治疗性会谈中,治疗医生不断地复述和反馈患者的讲话。有利于澄清一些问题和帮助患者疏泄被压抑的情感而且还可进一步增加患者对治疗医生的信任,以及引起患者的情感共鸣。

(4) 沟通和交往分析:帮助患者明确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存在不恰当的语言或言语沟通方式,学会用新的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人交往或建立人际关系,如社交技巧训练技术的应用。

(5) 改变行为的技术:人际心理治疗中行为干预技术的应用旨在帮助患者解决一般生活问题,让患者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解决。可以应用角色扮演技术来检查和了解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应用家庭行为作业来训练患者新的社交技巧或方式与他人建立交往。

(五)、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在经典弗洛伊得精神分析治疗方式上逐步改良和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一是短程疗法,每周一次,一般进行10——20次。在治疗过程中帮助病人认识其障碍的潜意识内容,从而能自我控制症状和异常行为,并能更好地处理一些应激性境遇。常用的技术为:建立治疗性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讲出其情绪苦恼的问题,明确焦点问题及其与既往经历的联系,积极的移情分析、良性忽视、不提倡压抑及用新的方式来思考等。二是长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其目的为重新塑造人格特征或改变病人长期存在的思维或行为方式。基本的技术除短程心理治疗中提及的之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技术来了解和检查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如自由联想、梦的回忆和解释、移情分析和神入,以及心理防御和应对机制分析等。一般认为长程动力学心理治疗或许可以用来治疗长期存在的情绪问题,如长期自卑和习惯于自责的人疗效尚难肯定。

四 心理治疗之我见

    心理治疗的定义因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牛津精神病学辞典》1996年认为:心理治疗是指“通过沟通来处理精神疾患,行为适应不良和其他情绪问题的各种形式治疗,即一名训练有素的治疗者与病人建立其工作关系,旨在减轻症状,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及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心理治疗的学派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五花八门,至于在心理治疗时采取的方法,应据病人的病情而定,当用什么办法就用什么办法,不必拘泥什么门派、什么定法。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哪里缺就那里补,缺多少就补多少。现代心理治疗有一种逐渐“整合”的倾向。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应成为心理治疗的主线。人格心理问题实际上可以看作心理治疗指导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各大心理流派异曲同工,“万治不离其宗”,不外乎围绕求医者的人格进行各种治疗。如精神分析法考虑的是人格形成的幼年经历,在分析幼年经历的基础上治疗求医者;行为理论则从学习原则的角度提供解决特殊行为障碍的方法,通过让病人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方法改变病人的人格;患者中心疗法,则认为人对外界的知觉决定于他的行为,注意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在治疗中给患者更多的信任,让患者负起主要的责任去改变自己的人格——“自己战胜自己”;认知一行为疗法则认为重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情感。其问题也自然消除,这本身也在改变病人的人格。

    所以 ,可以认为心理治疗的核心应该是人格治疗。在人格治疗中改变病人心理社会的适应水平,提高病人对生活感兴趣及感到满意和愉快的能力。病人的人格日益完善,显示出一种独立及开放的人格特征,则心理医生就逐渐成为一个多余的人。
其核心治疗是根本,各种行为思维表现是标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咨询及治疗的方式一般有危机处理,行为矫正、情绪经验的调整及自知力改变等。

    其核心治疗就是一种系统工程,难度大,时间长,故常常有人回避这一问题。俗话说:“江山易移,本性难改”。但高水平的治疗师看到这一点注重个体的差异,经过有效的治疗,的确看到人们在改变自己的“本性”(人格)。如在与病人交谈中病人说:“我小的时候,多么乐观、多么活泼、多么轻松、多么无忧无虑。可现在与童年时代截然相反。从中我们能看出病人的“本性”(人格)在变!且消极的被动的改变较容易,而积极的主动的有意识去雕塑自己的“本性”(人格)是比较艰难的。正应了那句话逃避现实比面对现实容易的多。如果一个人站起来,挺身勇敢地面对现实,情况就完全改变了。

    人格治疗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心理医生本身的人格塑造;二是病人自身人格的塑造。病人自身人格塑造关键是“悟”、“韧”。

一、是心理医生的人格具有不可抗拒的咨询及治疗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病人从心理医生那里吸取力量看到榜样、受到鼓舞。心理医生趋于完善的独特的人格,对病人是个强烈的感染。一个充满生气的乐观豁达的、顽强坚韧的、风趣随和的、坦率真诚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幽默诙谐机智的风格自然而又独特的心理医生,对病人本身就有自然治疗作用。因为这本身就是知识与人格的智囊库,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所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人常说老师默默的奉献,象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其实,心理医生也好,老师也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而且照的最亮的还是自己。只要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乐于助人,本身就能从中得到快乐。

    一位在韩国留学的大学生,因看了“鬼”电影而恐惧不安,担心处处有鬼的存在,情绪低落,以至影响到学习,回国后在其父母的伴同下来接受心理咨询。她问我:“你怕鬼吗?真的有鬼吗?”。我回答说:“我爱鬼。我不信鬼,但从内心深处希望真的有鬼。因为有鬼,我们还有后路——还有另一种生活——鬼的生活。从人的生活变成鬼的生活,还能继续存在,不过变换了形式,但还有意识。如果没有鬼,我们的生活只有一种。”姑娘说:“人有好人,鬼有好鬼,照这么说,我也不用再怕鬼了。其实真的有没鬼,她自己心里也清楚,不过是在吓自己。

二、是病人的人格塑造是一个长期、艰难、反复的过程。既需要“悟”性,也需要“韧”性。在病人人格塑造上要时刻围绕着病人的意志及毅力进行不懈的治疗,这里“韧”是重点。因为人格这种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形成后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要改变非得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否定有“顿悟”的时候。但是,这种“顿悟”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尤其是“江山易移,本性难改”。病人本身没有极大的决心及顽强坚韧的意志,是难以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另外,这类病人心情焦急,恨不得今天治疗明天痊愈。他们一是没有从时间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二是没有做好这些心理疾病容易反复的心理准备。而恰恰这种难改“本性”的疾病,就明显地标志着“时间长,反复较多”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求病人“把疾病的反复当成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因为他们认为是疾病的反复破坏了我的生活。于是焦虑、紧张、悔恨、自责、自罪等特点“故态复萌”,希望他们放下幻想,准备长期持久地治疗。有许多症状,特别是某些难以消除的症状,你接受了它的存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当你快快乐乐地生活、工作,这时机体的免疫能力是最强的,常常见到某些疾病、某些症状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在我们的看病的过程,不仅仅是看病,而更应看人,看人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人们常说治病要求除根,除根的根本应在人格的重新塑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