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会议讲话2009-06-01 17:21 张新实讲话 再次提到人民利益高于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11:07
乡镇工作会议讲话
2009-06-01 17:2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乡镇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的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三化”化“三农”为举措,以提高乡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扎实苦干,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乡镇综合实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乡镇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宿迁更大突破作出新的贡献。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各县区、各乡镇能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乡镇干部的精神状态明显提升。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发生了深刻变化,抓招商、上项目、求发展的劲头越来越足,思进思富、图变图强的动力越来越大。二是乡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0.4%,比2004年提高5.0个百分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各类中介合作组织总数达810个,农民经纪人超过15万人,有10个农副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6个农副产品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三是乡镇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大力实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640公里,改造草危房54651户,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98万人,改造中低产田80万亩。全面实施“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12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111个乡镇卫生院,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实施,2005年全市农民参保率达到88%。四是乡镇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在全省率先全部免征农业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转变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乡村区划调整、乡村债务化解等综合配套措施,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全方位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并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一是综合实力弱。从总量来看,2005年,全市乡镇财政平均一般预算收入297万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9.3%,分别是淮安的91.9%、连云港的48.9%、徐州的33.7%、盐城的31.5%;有32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100万元,占乡镇总数的30.8%;剔除城关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高的乡镇也只有976万元,仅相当于全省百强乡镇平均水平的2.1%。从均量来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83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2.8%,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2%;与2000年相比,年均仅增长5.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6个百分点。二是不平衡性大。据统计,2005年,全市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00万元以上的乡镇有13个,低于100万元的乡镇有32个。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50个。三是后备人才缺。当前,乡村两级普遍存在着干部、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且青黄不接的现象。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占11%,60岁以上的则占31.5%,年龄整体偏于老化,基层组织建设后继乏人。四是债务负担重。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债务总额高达14.5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为1397万元,最高负债达6350万元。
乡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乡镇政权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乡镇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内容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处于一个加快调整、加快转变、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顺时应势,在四个方面实现转变。
一、在乡镇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由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向以“三化”化“三农”转变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本就困难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财政转移支付,但很难满足债务化解、工资发放,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基本建设等正常需要。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转换工作指导思想,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之外找出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乡镇收入的来源由靠涉农税收为主向靠工业税收为主转变。
在新的形势下,要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和高效农业收入,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实现富民强镇作为工作指导思想,按照“繁荣农村必须逐步缩小农村,富裕农民必须切实减少农民,发展农业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的理念,坚持以“三化”化“三农”,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尽快走出一条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这“三化”中,工业化为主导、为核心,推动着三化互动并进。坚持以工业化“化”农业。各乡镇要实行以工促农、以工哺农、以工兴农,始终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抓农业,用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来改造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前,对各个乡镇而言,要按照“大项目进县区经济开发区,小项目进乡镇工业集中区,零散项目进家庭作坊”的原则,大力度、多形式地开展招商引资,乡镇再困难、再边远、再薄弱,都可以通过把项目引进到县区开发区,不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这是异地工业化战略。同时,充分利用闲置的厂房,废置的库房等场所发展“三来一加”产业,扩张乡镇工业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壮大乡镇实力。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农业,进一步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让龙头企业成为“加工车间”。坚持以城市化“化”农村。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城市就业市场向农村开放、城市优质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业向农村拓展、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使各类资源在集约化整合中实现高效利用,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市场化“化”农民。坚持把工业化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的“主业”,进一步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农民经纪人队伍和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加大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冲破落后思想的束缚,自觉确立市场观念、商品意识,主动走出田头、走向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经营实体,不断增强创业致富能力。总之,我们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全市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速约32%),到2008年全市一档15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低达到600万元,大多数乡镇达千万元以上,平均水平突破2000万元;二档24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低达到300万元,平均水平突破500万元,少数乡镇迈上千万元台阶;三档32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低200万元,平均水平接近350万元,少数乡镇突破500万元;四档31个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低达到百万元,平均突破200万元。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在不减少转移支付的前提下,基本实现财政自求平衡,70%以上的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突破500万元,其中有30个乡镇跨上1000万元台阶,亿元乡镇实现零的突破。
二、在乡镇工作重点内容上,由催收催种、收费收税向培育发展主体、营造发展环境转变
一要重抓工业突破,全面加快富民强镇步伐。各乡镇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乡镇工业经济的第一抓手、第一政绩、第一载体,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围绕经济开发区落户项目的配套,采取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集中主要精力,集聚优势力量,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创业。特别是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带头行动,争当招商书记、招商乡长,主动奔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开放意识,利用企业现有的厂房、设备等存量资产,积极对外招商,寻求合资合作,做大做强,着力培植一批在同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技术水平领先、发展前景广阔的“小巨人”。乡镇工业集中区是县区经济开发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发展乡镇工业的重要载体。要遵循规划优先、集约发展、市场配置的原则,坚持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十边隙地,绝不能到处冒烟、遍地开花和厂区绿化。加快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集聚程度,提升集中区的综合实力,使工业集中区真正成为“乡镇财富增长的集聚区、农民收入提高的示范区、推动思想观念转变的先导区”。
二要重抓高效外向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各乡镇要围绕像娃哈哈、千仞岗服饰这样的企业,引导农民加大对奶牛、畜禽、林业、花卉、蚕桑、水产、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培育,加快特色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同行业有影响、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特色经济板块。力争到2010年,全市高效农业比重由现在的13.8%增加到33%,高效水产养殖比重由现在的10%增加到28%,形成1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高效外向型农业产业带。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活动,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发展高效外向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引导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参与农业产业化服务,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深入开展创三级名品、三名商标的“双创”活动,集中推出一批代表宿迁特色农业发展水产的名牌农产品,以品牌、名牌效应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真正把宿迁的生态优势变为市场竞争优势。
三要重抓“1+4”工程,全力建强乡镇发展载体。围绕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要用发展城市的眼光、城市的管理、城市的文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小城镇综合开发“1+4”工程,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使小城镇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辐射力较强的区域中心。
充分利用商业街区和集贸市场的建设,对小城镇实行“组团式”、“小区式”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土地资源,坚决不搞“剥皮式”开发,加快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辐射的良好机制。立足本地的人口规模、资源承载、产业发展,交通组织等实际,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编制各类规划,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特别要按照“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认真做好104个康居示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规划的编制既要出新,又要立足现有村庄的填平补齐、拆旧翻新,绝不铺新摊子,不强求整体划一。
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加快推进县乡、乡村道路建设,加大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要重抓社会和谐,强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各乡镇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坚持“一保三放开’,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提高宿迁青少年受教育的年限。巩固和提高乡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果,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的医疗服务。统筹乡镇医疗卫生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指导站合并。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切实增强“守土有责”意识,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夯实社会稳定根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群众利益诉求的平台,优化“大调解”机制,完善“大信访”格局,健全“大防控”体系,努力把问题处理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提高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四全”工程,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成为守法、遵规、文明的劳动者,真正打响我市劳动力输出品牌。
三、在乡镇工作机制方法上,由发号施令、依靠行政推动向示范引导、服务带动转变
一要发挥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天的理念,正确把握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关系,始终从解决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大力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加快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步伐。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构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四道保障线,完善特殊困难人群的生活救助制度,保证所有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二要发挥示范带动机制的作用。坚持把开展“双学双创”活动作为推进农村“强基工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加强农村创业型人才、“双带”型党员和“双强”型村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带头创业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强的党员干部,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广大乡镇干部也可以参与和职务无关的经营活动,尤其要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大潮中,领办、创办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化种养加,真正做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利用组织培训、专家授课、外出参观、重点扶持等形式,培养更多的种养加大户、专业技术能手和农民经纪人,以他们鲜活的事例,让周围农民所接受;用他们成功的事实,吸引广大农民效仿,真正产生一户致富几户跟,几户致富带一村,一村致富带一片的“滚雪球”效应。
三要发挥内生动力机制的作用。各乡镇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全面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创业的积极性和勇于创业的主动性,使创业文化成为创业行动,落实到具体的创业项目上,真正让创业、效益、收入成为全社会使用最多的社会用语。要教育引导农民摒弃懒惰思想,树立苦干致富的观念,激发他们开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要在全市大力推广“三来一加”发展模式,广泛开展创建专业特色村、“三来一加”工业示范小区活动,激发全民创业活力,挖掘全民创业潜能,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
四、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上,由单一思维、能力不足向素质全面、引领潮流转变
一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广大乡镇干部要主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重点要适应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技能转型培训,着力培育以“素质全面、引领潮流”为核心的第三种鲜明特质,切实提高指导农民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二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广大乡镇党员干部要坚决破除“基础差难起步,条件差难发展”的唯条件论思想,坚决消除“包袱重翻身难,资金缺发展难”的畏难情绪,坚决克服“前任如此,我又何能”的悲观消极思想,自觉摒弃弱势心里,勇于树立强势心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敢于争先进位,敢于和强者对话,敢于向高手叫板。要善于在比较中发现自身优势,善于在发展大势中激发自身动力,善于在后发典型中吸取经验和力量,善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捕捉发展机遇,树立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和敢于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三要转变作风,为民务实。大力弘扬“精神充实、作风务实、工作求实、干事扎实”的“四实”新风,坚持做到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创实绩。坚持从小处着眼、细微处入手,抓好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环节,以细节的成功,谋取整体工作突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从思想上贴近群众,带着感情做好农村工作,不颐指气使;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不以权谋私;十分注重工作艺术,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不简单粗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盲目压制,从而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要廉洁自律,树好形象。在各种诱惑面前做到“五官”端正:眼不红、嘴不馋、耳不塞、心不动、手不伸,并且管住家属、下属和班子其他成员。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狠刹吃喝玩乐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对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切实做到明明白白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兢兢业业为政,自觉树立和维护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张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