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婚嫁/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0:15
过门  女子出嫁称过门,指女孩子从娘家的“门”过到婆家的“门”。古时亦称男子赘至女家为“过门”。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可知元时就有“过门”的俗称。
  明史玄《旧京遗事旧京琐记·义制》载:“婚礼为不近情,新妇过门三日不下炕,并便旋亦不许,谓有则不吉。故婚期将届,则女先减食,将及期,即断炊啖,日但用鸡卵一二枚度日,可谓恶剧。”近代个别地区的新妇过门以后,亦要受此折磨。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六《甘肃·宁夏的婚俗》:“新妇过门三日不下炕,不食,不排泄,恐污神明也。奇矣。”这种习俗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过门俗称常见于古代小说中。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七回述及葛家小姐出嫁时写道:“阴阳生择在六月初八日,准娶过门。春梅先问薛嫂,他家里有陪床使女没有。薛嫂儿道:‘床帐妆奁,描金厢厨都有,只没有使女陪床。”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顾佥回家,闻说田氏先期离异,与他无于,写了一封书贴,和休书送与县官,求他免提,转回察院。又见田氏贤而有智,好生敬重,依了夫人收为义女。夫人又说起女儿阿秀附魂一事,他千叮万嘱,休绝了鲁家一脉姻亲。如今田氏少艾,何不就招鲁公予为婿?以续前姻。顾佥事见鲁学曾无辜受害,甚是懊悔。今番大人说活自理,如何不依?只怕鲁公子生疑,亲到其家,谢罪过了,又说续亲一事。鲁公子再三推辞不过,只得允从。就把金钗钿为聘,择日过门成亲。”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张福娘一心贞守,朱天锡万里符名》:“张福娘道:‘当初不要我时,凭得你家。今既娶了进门,我没有得罪,须赶我去不得。便做讨大娘来时,我只是尽礼奉事他罢了,何必要得我去?’公子道:‘我怎么舍得你去?只是当初娶你时节,原对爹爹说过,待成正婚之日,先行送还。今爹爹把前言责我,范家丈人又带了女儿住在境上,要等送了你去,然后把女儿过门。我也处在两难之地,没奈何了。”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五卷《大树坡义虎送亲》:林潮音被骗成婚之日,未婚夫勤之励从前线归来,急来岳丈家讨人。途中闻有呻吟之声,“勤之励就月光上前看时,那呻吟的却是个女子。勤之励扶起,细叩来历。那女子半晌方言,说道:‘奴家林氏之女潮音也。’勤之励记得妻子的小名,未知是否,问道:‘你可有丈夫么?’潮音道:‘丈夫勤之励虽曾聘定,尚未过门。只为他十年前应婚嫁募从军,久无音信。爹妈要将奴改适他姓,奴家誓死不从。爹妈背地将奴家许聘与谁家,只说舅舅家来接,骗奴上轿,中路方知。正待寻死,忽然一阵狂风,火光之下,看见个吊睛白额虎,冲人而来,径向轿中,将奴衔出,撇在此地。虎已去了,幸不损伤。官人不知尊姓何名?若得送奴还归父母家,家中必有厚报。”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次日,备了一席酒请媒。鲍廷玺有生意,领着班子出去做戏了,就是姑爷作陪客。老太家里拿出四样金首饰,四样银首饰来——还是他前头王氏娘子的,——交与沈天孚去下插定。沈天孚又赚了他四样,只拿四样首饰,叫沈大脚去下插定。那里接了,择定十月十三日过门。到十二日,把那四箱、四橱,和盆桶、锡器、两张大床先搬了来。”
  《女才子书》女才子卷六《陈霞如》:“生虽无意应试,而文字自佳,竟以优等人泮。其父甚喜,即央媒氏,以秦晋恳于玄洲。玄洲许可,立拟赘生为婿。虽婚期尚远,而崔生已选吉过门,仍下榻于堂侧之小斋。其时以甥兼婿,玄洲夫妇款待之殷,比前倍加亲密。”(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