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期·婚嫁/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6:43
请期,古代结婚六礼之第五礼。男家在纳送聘礼于女家后,即占卜吉日以定婚期。得吉日后,男家派使者到女家征求婚日之期,以示谦和。女家按阳倡阴和原则,辞让一番,意即婚期由夫家决定,于是使者将婚期告知女家。行请期之礼,也须执礼物,古俗用雁。(《礼记·昏经》谓:“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后礼品从简,多用红纸写迎娶日期时辰,谓请期礼书,或口头通知,俗称送日子。也有在行纳征礼的同时,已将请期手续办完。
  最早的六礼为周人所制。《仪礼》说:“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不过古今六礼,殊不一致;自上古以至清末,部分的或存或废,历代都有变更。
  《白虎通》卷四《嫁娶》载:“礼曰:女子十五许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日玄纁。故不用雁贽。”所记大致与《仪礼》相同,不过在程序上把纳征列在末端了。东汉魏晋之际的“乱世”,因当时战乱环境的影响,人多仓卒成婚,而不备六礼。隋唐以后,官僚富商阶层中六礼亦盛行起来,但后来有人认为“六礼”的礼节过于繁缛,行之不便,主张从简,以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
  宋时,将请期礼并于纳征中。《宋史·礼志》规定宋朝礼制:“士庶人婚礼,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征。”明代请期又演变为“催妆”。吕坤《四礼疑》卷三载:“催妆,告亲迎也,……此可代请期之礼,近世用果酒二席,大红衣裳一套,脂粉一包,巾栉两面,先亲迎一日早,女宾二人以车往,先回。薄暮婿往。”吕坤所谓近世,大约是指明代,可知当时以“催妆”替代了请期礼。
  请期之礼在近代又叫“送日子”,即决定迎娶的“吉日良辰”。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下《江苏南京采风记》:“男家欲迎娶,先将男女八字,送星家诹吉,必使无冲犯,无刑克之良辰。以红全柬上记新人沐浴宜何时,水倾何方,新人上轿何时,合卺何时,避忌何人。谓之送日子。”
  凌濛初《拍案惊奇》卷之十《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薄》:“韩子文经过_了一番风波,恐怕又有什么变卦,便疾忙将这一百两银子备了些速装催嫁之类,择个吉日,就要成亲。仍旧是张、李二生请期通信。金朝奉见太守为他,不敢怠慢;欲待舅子到上司做些手脚,又少不得经由府县的,正所谓敢怒而不敢言,只得一一听从。
  《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梅香认合玉蟾蜍》:“这里金员外晓得外甥归来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冯家下那袍段钗环的大礼。他把一个白玉蟾蜍做压钗物事。这蟾蜍是一对,前日把一个送外甥了,今日又替他行礼,做个囫囵人情。”(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