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與「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7:56

「臟」與「腑」

四月 21st, 2009
天有五行,日、月為陽陰,自然跟隨金、木、水、火、土五星。地有五行,表、裡為陽陰,自然形成五大洲。人有五行,男、女為陽陰,自然生養五色人種。人體前、背為陽陰,以頭、雙手、雙腳為五形,面生五官,內結五臟,無處不五。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裡的「蘊」指的是「蘊藏」,「蘊藏」何物?為能量,也就是心經裡所指的「空」。而「五蘊」指的是五種「蘊藏」能量之物,即為「五臟」,也就是心經裡所指的「色」,為「色身」,即為物質。而「照見五蘊皆空」即指人體的臟腑百骸皆充滿了能量,人才有辦法健康的存活。 《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人體來分,上為「臟」,下為「腑」。「腑」屬於消化系統,將消化吸收轉換為能量,儲存於「臟」。「腑」裡的食物必須與「空氣」混合、生熱、發酵,才能完全被人體所吸收,靠的是後天呼吸的「氣」。而「臟」是儲存能量的地方,也就是「炁」。 「臟腑」與陰陽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人體裡,腑象「陽」,臟屬「陰」,太極體裡「陽發陰聚」,「陽」發有多廣,「陰」聚則有多深。是故「腑」能消泄多少,「臟」就能儲存多少能量。 「臟」之五藏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肺藏魄、腎藏精與志。
 
心主血脈和神志,為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臟通過血脈將氣血輸送至周身。心又為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中心(相當於現代認識的大腦的主要功能),在人體內處於最高主導地位。
 
肝主疏泄、藏血、藏魂和主筋。疏泄即疏通、調達之意,肝主疏泄能調暢氣機,使體內升降協調,並調節情志,協助脾胃消食運化。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靈樞?本神》指出:『肝藏血,血舍魂』,故肝又有藏魂的功能。肝血精氣還滋養聯絡關節、肌肉的筋膜,維持人體的運動,因此肝主筋且關係人體的運動。
 
脾主運化和統血,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穀精微的輸佈,並統攝血液不致溢出經脈之外。
 
肺主氣,司呼吸,為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且與宗氣的生成密切相關。肺又主宣發和肅降,宣發衛氣和津液輸佈全身,並通過肺的氣化將體內濁氣排出。通過肺的肅降將吸入的清氣以及由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向下佈散,並將代謝後的無用水液下輸膀胱。
 
腎主藏精,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腎又主水,在調節人體津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臟」之五行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腎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五行生剋裡,「生」指提供、取用之意,如水生木,為腎臟提供賀爾蒙原料供肝臟分泌賀爾蒙;而「剋」則為影響、傳導,如水剋火,腎臟的功能是排除血液中的雜質,若腎臟發生問題,尿酸會導致血液發生酸中毒,才需要洗腎來做血液透析。  by Cha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