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依靠标准化发掘新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9:05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为发展现代农业,湖南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涌现出安化黑茶、君山银针、石门柑橘、湘潭湘莲等一批种植业名牌,打造了新晃牛肉、东湖胖头鱼、攸县生猪、临武鸭等一批养殖水产业的“明星”,做强了唐人神、金健米业、隆平高科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越来越多湖南农产品因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走出湖南,享誉全国。

  标准覆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

  有“世外仙境”之称的桃源县,大叶茶生产历史悠久。以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只能进行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品质不高。2005年起,桃源制定并实施《桃源大叶茶综合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叶茶单产由示范前的3200千克/公顷增加到目前的5143千克/公顷,平均每年新增产量100万公斤,产值过亿元,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

  近年来,湖南狠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共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788项、农业标准规范268项、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1000多项。标准的范围发展到了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标准的内容延伸到了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了生产力的提升。

  170个示范区形成规模化带动

  隆回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金银花就是当地一大特色。进入新世纪,隆回金银花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再上台阶?隆回县的答案是大力实施金银花生产标准化示范。通过示范,该县金银花产量每年递增60%以上,产值增加70%以上,总产值达到了3.6亿元,农民年收入递增1500余元,示范区所在的小沙江地区6万农民全部脱贫。

  标准化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995年,湖南开始示范区建设工作,至今共建立了17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02个,省级示范区51个,市(州)县级示范区17个。这些示范区的建设内容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领域,包含了粮食、油料以及水果、蔬菜、棉麻、畜禽、水产、食用菌、茶叶、花卉、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

  通过示范,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的典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岳阳市屈原管理区以正虹科技为龙头,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供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培训、统一收购,使养猪业由原来的家庭副业变为集约化生产,目前生猪存栏达百万头,年产值5.95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

  质量监督员遍布各示范乡镇

  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该省着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每个示范乡镇配备2~3名质量监督员。

  按照质量可追溯原则,要求示范基地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全面推行农业生产经营档案制度,对示范区农业投入品经营、农户农产品生产和企业加工销售实行档案管理;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监督管理,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违禁兽药和添加剂进入示范区;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诚信活动,督促和引导农户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生产行为;把好加工过程的质量关,督促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搞好GAP认证,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收购原料、加工辅助原料的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生产打开出口之门

  为破除农产品出口贸易壁垒,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全过程强化标准化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使出口量稳步增长,提高了农业效益。

  湘阴藠头标准化示范区收集实施了3个进口国食品标准和15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实施了2个农业标准规程,正着手制定《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向广大农民宣贯标准。统一良种布局、生产技术、原料收购、品牌销售和病虫害防治,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示范区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监测体系。产品90%以上出口日本。

  为打破茶叶贸易壁垒,湖南省引入并推行欧盟“IMO”、美国“NOP”、日本“JOS”等茶叶标准。2005年一季度名优茶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成。湖南省茶业公司实施欧盟“IMO”标准,大大提高出口创汇量。如今,像益华水产、熙可食品、永顺猕猴桃等一大批湖南龙头企业、地方特色农产品都以标准化为“钥匙”,打开了出口之门。作者:汤电云 王珊 张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