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书人的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6:36

11、读书人的不同

【原文】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1上,不上同以疾2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3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4,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译文】有通达的读书人,有公正的读书人,有直朴的读书人,有厚道的读书人,也有智力象小孩一样的读书人。对上能尊重君主,对下能爱护人民,有外物来能应对,事情发生能辨别,象这样做就可称为是通达的读书人。不在下面相和同以遮蔽上级,不迎合上级而嫉妒残害下面的人,在利益纷争关系中,不以私利损害公益,象这样做就可称为是公正的读书人。自身有特长,上级虽然不知道,不因此而违背君主;自身有短处,上级虽然不知道,不以此骗取奖赏。长处和短处都不掩饰,以实情而竭力,象这样做就可称为是直朴的读书人。对很平常的话也能相信,对很平常的行为也必谨慎,不敢效法流行的习俗,也不敢凭自己所长而自以为是,象这样做的就可称为是厚道的读书人。说话经常不讲信用,行为经常不真诚,只要是利益所在,任何事情都可以使他动摇,象这样做就可称为是小人。

【说明】本节亦是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标准。在本节,荀子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几种士——也就是读书人的不同,其实,前四条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按照这样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行为,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就是好的读书人。最后一条是小人,即是智力如同小孩一样的成年人,这种人就是没有按照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行为,因此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就不是好的读书人。

——————————————————

【注释】1.暗:通“闇”。《荀子·天论》:“上暗则政险。”《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水经注·江水》:“桑麻闇日。”这里用为蒙蔽、遮蔽之意。

2.疾:通“嫉”。《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荀子·成相》:“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子疾由之为仁义乎?”《商君书·修权》:“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这里用为妒忌而残害之意。

3.庸:《诗·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尔雅》:“庸,常也。”《荀子·王制》:“中庸民不待政而化。”《战国策·魏策》:“此庸夫之怒也。”《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这里用为平常之意。

4.贞:《书·洛诰》:“我二人共贞。”《论语·卫灵公》:“君子贞而不谅。”《荀子·臣道》:“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荀子·子道》:“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韩非子·难三》:“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太玄·交》:“齐不以其贞。”范望注:“贞,精诚也。”这里用为真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