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品格的读书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2:22
培养有品格的读书人
  经过长时间的论争,语文学科的性质终于被中庸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这样说,并没有讥讽的意思,相反,我认为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能被分割,任何试图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分割的做法都是愚蠢的。不过,我也认为不同的学习阶段,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又是各有侧重的,任何不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上对这两个方面平均使用气力的行为同样是不恰当的。
  估计不会有人反对这样的观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把侧重点在它的“工具性”上,而“人文性”只是依附于“工具性”之上的。那么,初中和高中阶段呢?初中阶段情况特殊,我们在此姑且不论。高中阶段的侧重点当然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上,而“工具性”同样又是依附于它之上的。
  现在,有的学校在每节语文课前,都要用相当的时间来让学生识记字音字形,辨析近义词,读背成语解释——我所在的学校即是如此——这说好听一点是瞄准高考,说难听一点就是在扫盲。需要申明的是,我并不反对在高中阶段教学此类东西,只是反对占用太多的时间,反对用死记硬背这种扫盲的方式。学生已经上高中了,我们在教字词的时候,是否可以用一种文化的方式?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有一个意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应把培养有品格的读书人作为重点。
   首先,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语文考试的机器。这一点,现在人们已经说得不少了,大家都明白,我也不再罗嗦。
   第二,我们要培养的是读书人。什么是读书人?我认为读书人的标志是有修养。俗语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有理为什么说不清?因为一个有修养,另一个没有。我们培养的读书人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培养道德修养的关键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是非善恶美丑。所谓的文化修养并不只是有一点知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有文化修养的人。我认为,有文化修养的人要有比较雅致的生活情趣,要有比较得体的言谈举止,要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正确态度。当然,我们对学生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而是要借助语文这个工具,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受到熏陶感染。
   第三,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品格的读书人。所谓的有品格的读书人,就是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他们有思考,有主见,他们的行为只接受自己大脑的支配,不盲从,不跟风,不媚俗,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也就是我们要培养的是有铮铮铁骨的中国读书人。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才能给中国带来希望。当然,要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并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做的是两点:一是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二是教会学生思考。要做到这两点,教师首先要常思考善思考,并要用自己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考,而且还要避免把课堂当成自己的一言堂。
   赋予高中语文教学如此神圣的使命,是不是自套枷锁?我认为不是。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说法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提升民族的文化品格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而提升民族文化品格的关键是提升每一个人的文化品格。这个使命主要靠谁去承担?我认为当然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当仁不让地在培育民族品格这个教育任务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尊严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