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才能防止极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2:35
  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才能防止极端   摘要:今年7月26日,在昆明市社保局一楼办公大厅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因认定该局工作人员王武帮刁难,致使自己的养老保险始终不能补缴,康志军携气体钢珠仿真手枪和匕首,向王武帮头部连开数枪,当王武帮跑到一张办公桌下躲避时,康志军又用匕首朝王武帮腰背部、右大腿、右上臂等部位连刺数刀,致其轻伤,至今头部还有一颗钢珠没有取出。

    今年7月26日,在昆明市社保局一楼办公大厅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因认定该局工作人员王武帮刁难,致使自己的养老保险始终不能补缴,康志军携气体钢珠仿真手枪和匕首,向王武帮头部连开数枪,当王武帮跑到一张办公桌下躲避时,康志军又用匕首朝王武帮腰背部、右大腿、右上臂等部位连刺数刀,致其轻伤,至今头部还有一颗钢珠没有取出。近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以康志军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并附带民事赔偿18万多元。

    对近年来类似热点事件比较熟悉的人很容易得出一个判断:这又是一起公民因心理失衡而导致的悲剧。但本案特殊的地方在于,主要当事人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康志军毕业于名牌高校,且有海外学习经历,英语良好,精通计算机,一度也有不错的工作。也就是说,康志军并非一个来自底层的无助者,而人们常常认为只有来自底层的无助者才会因绝望而走极端。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看上去应属社会精英的康志军选择了一条为法律所不容的道路?法庭上的康志军五次痛哭流涕,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第一刀见了血,我就不忍心了,后面一刀比一刀轻。”第二句是,“10年时间,我已经把所有合法的途径都走了个遍。”这两句话真让人歔欷不已。
    从报道看,康志军养老保险缴费的纠葛颇为复杂,但大致的脉络还是清楚的:首先是他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纠葛,原企业一度拒绝为康志军补缴养老金;其次是他和社保局的纠葛,让人困惑的地方在于,最初当原企业拒绝康志军,康本人要求自己补缴时,作为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王武帮为什么“一直不同意”?而最后当原企业答应为其补办,并派人一起到社保局办理时,社保局工作人员居然还是不同意;最后是他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法院的纠葛,仲裁机构认为“超过申诉时效”拒绝受理,当他提起诉讼时,法院也以同样理由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在诸多纠葛中,康志军最后选择了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作为自己实施伤害的对象——— 在他看来,后者最应为其缴费无望的困境负责。当事人的这种推断未必正确,但从已经披露的事实看,社保局工作人员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至少存在瑕疵,否则何以解释,为什么既不同意企业为职工缴费,又不同意职工个人补缴?尤其令康志军意外的是,在社保局的档案上,当年也是在原企业工作的两名员工,又成功补办了社保,正是“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刺激”。

    法院以“超过时效”判康志军败诉,自有其法理依据。然而,对败诉的康志军来说,是否还有一条申请权利救济的道路?正如媒体报道中引述一位网友对此案的评论,“法律以过了时效而判处康志军败诉,那么当初不为他办社会保险的单位就理所当然地逍遥法外?这个结果客观上造成的事实是,违法的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惩办,而心安理得地躲过了法律制裁。而想依法办事的人却因得不到支持而产生绝望,致使行为走向极端,导致犯罪。”

    可以看出,10年等待依然无望,康志军实际是陷入了如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解决他的诉求其实相当简单,只是因为置身无物之阵,看似谁都可以负责而谁都又有不负责的充足理由,才显得复杂而诡异,直至他耗去10年的光阴也看不到希望。整整10年的煎熬,对一个成年公民来说,除了生理的变化,心理上产生的阴影也许才是最可怕的,它足以使心智正常者焦躁不安,使一个曾经的意气风发者产生浓重的人生失败之感,知识、技能、高学历背景在这时已无法唤起自豪,而更像一种嘲讽。貌似“精英”的康志军就这样飞速向“弱势群体”坠落,仿佛只剩下了唯一伸张自己诉求的极端选择。

    有一项调查说当下社会“弱势心理”正在蔓延,康志军案也许是一个证明。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弱势?在无物之阵里,个体的权利和义务都含糊不清,凭借个人的力量无法打通这无物之阵,甚至个体对阻碍自己权利实现的具体对象只能若有所感却无法捕捉时,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弱势群体。

    回到康志军案本身,专家分析说应该注意消除公民权利诉求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障碍,这自有道理,但其前提条件应该是,先得让所有公民知道自己究竟有哪些具体而微的权利,知道权利受损会获得何种明确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