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7:15

1、名副其实的统治者

【原文】禹敷1土,随山刊2木,奠3高山大川。

冀州4;既56壶口7,治梁8及岐9。既修太原10,至于岳11阳。覃12怀131415,至于衡1617。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18,厥田惟中中。恒19卫既从,大陆既作20。岛夷212223,夹242526石入于河。

【译文】大禹分布了土地,沿着山脉砍伐树木,确定了高山大川作为疆界。

冀州:其施行于壶口,然后治理梁州和岐山山脉。其修治了太原,直延伸到霍太山南面。他深入包围达到了功绩,一直到达横流的漳水。这里的土地是白色的土壤,其赋税取上上等,但也夹杂其它等,其田土是中等。他长久护卫这里的顺从,大的陆地的兴起。岛上的少数民族穿着皮革服装,他让漳水左右挟持着竭石山而迂回弯曲进入黄河。

【说明】本节是描述大禹治理冀州的情形,冀,即今河北一带,是当时尧帝的政治中心。壶口在今山西省吉县南,岐山在今陕西省西安之南,故均属梁州。也就是说,大禹治理冀州,是从冀州的西边梁州开始的。梁州,含山西、陕西,也就是黄河的上游。

——————————————————

【注释】1.敷:(fū夫) 通“溥”。《书·舜典》:“敬敷五教,在宽。”《书·禹贡》:“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书·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诗·周颂·赍》:“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这里用为分布、散布之意。

2.刊:(kān勘)《书·益稷》:“随山刊木。”《周礼·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礼记·杂记》:“刊其柄与末。”《说文》:“刊,剟也。”《广雅》:“刊,削也。”这里用为砍削之意。

3.奠:(din电)《书·盘庚下》:“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书·顾命》:“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周礼•天官•职币》:“皆辨其物而奠其禄。”这里用为定、确定、规定之意。

4.冀州:地名。古九州之一。禹所划的九州之一,是尧帝时的政治中心。《书·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周礼·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说文》:“冀,北方州也。”

5.既:代词,相当于“其”之意。《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易·临·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孟子·告子上》:“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五:“既,犹其也。一为指事之词。”

6.载:《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诗·小雅·出车》:“召彼仆夫,谓之载矣。”《诗·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诗·周颂·载芟》:“有略其耜,俶载南亩。”《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荀子·仲尼》:“文王载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纣舍之。”《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从事之意。

7.壶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南。

8.梁:古九州之一。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9.岐:地名。《易•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诗•大雅•緜》:“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文王之治其岐也:耕者九一。”岐山:在宝鸡以东,西安之西面,原周国之都。

10.太原:地名。今山西省省会。位于省中部,汾河纵贯。

11.岳:《水经注•汾水注》:“《禹贡》所谓岳阳,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在今山西省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岳阳:山的南面。

12.覃:(tan谈)《诗•小雅••田》:“既备乃事,以我覃耜。”《汉书•叙传上》:“扬雄覃思。”《书•孔安国序》:“研精覃思。”这里用为深入之意。

13.怀:《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孔传:“怀,包。”《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淮南子•览冥》:“又况夫言天地,怀万物。”高诱注:“怀,犹囊也。”这里用为包围之意。

14.厎:(di纸)《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厎行?”《尔雅•释言》:“厎,致也。”《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玉篇•厂部》:“厎,致也。”这里用为致、达到之意。

15.绩:《书•尧典》:“庶绩咸熙。”《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国语•鲁语》:“男女效绩。”《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声类》:“勣,功也。”这里用为成就、功业之意。

16.衡:通横。与“纵”相对。《韩非子•五蠹》:“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忠。”《广雅》:“衡,横也。”贾谊《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

17.漳:(Zhāng章)水名。《说文》:“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衡漳:《书·禹贡》孔传:“漳水横流入河。”所以说横漳。

18.错:《易·系辞传》:“错综其数。”《仪礼·特牲礼》:“交错以辩。”《楚辞·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小尔雅》:“错,杂也。”这里用为杂乱、交错之意。

19.恒:《书·洛诰》:“和恒四方民,居师。”《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易·序卦传》:“恒者,久也。”《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韩非子·说林下》:“絜哉,民性有恒!”《说文》:“恒,常也。”这里用为长久之意。

20.作:《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孟子•公孙丑下》:“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论衡》:“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这里用为产生、兴起之意。

21.夷:(y移) 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亦指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之意。《书·尧典》:“宅喁夷。”《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玁狁于夷。”《诗·大雅·緜》:“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22.皮:动物毛皮和丝绸布帛。《书·禹贡》:“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孟子·梁惠王下》:“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

23.服:《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楚辞·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这里用为穿着之意。

24.夹:从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书•多方》:“尔曷不夹介又我周王。”《周礼•梓材》:“怀为夹。”《礼记•檀弓》:“使吾二婢子夹我。”《说文》:“夹,持也。从大挟二人。会意。”《穆天子传》:“左右夹佩。”

25.右:《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这里用为迂回弯曲之意。

26.碣:(ji节)东海有碣石山。《说文》:“碣,特立之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