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是历史的倒退么?-chw_wang | 宏观中国-经济学人-中评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1:52
金本位是历史的倒退么?
——戳穿现有的货币谎言
chw_wang
为什么“钱”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大多数国家印制的货币面值越来越大,小额货币却越来越少使用?
由于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金本位。因为金本位对大多数人更公平,不会被任意掠夺,可让通货膨胀消失。但是很多人对金本位提出了很多质疑,并认为金本位是历史的倒退,是不可能实现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先从现在全世界广泛存在的通货膨胀讲起。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即: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社会上的货币增加了,只要货币总量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
对应的货币总量的概念:
M1=流通中现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帐信用卡存款)
M2=M1+非交易用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只要M2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了。M1增加却未必是通货膨胀。
(二)几个误区:
1、是不是物价上涨了,就是通货膨胀?
不是。
物价最终由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需求是指有效需求,有购买力的需求,没有购买力的需求不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大于供给,那么物价就会上涨,使有效需求减少,直到有效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有效需求的增加一直大于供给,那么物价就会不断的上涨。例如供给有限的资源:繁华地段的土地。
通货膨胀可能会造成“物价上涨”这个结果,但“物价上涨”却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不是必然关系。
2、物价没有上涨,甚至下降了,那么是不是没有通货膨胀?
不是。
物价的下降也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例如:而多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在通货膨胀,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价格却是多年来一直在下降,为什么呢?因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单位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所以供应可以大大增加,而需求的增加没生产力提高的那么快,所以价格就不断下降。事实情况是,如果这些年没有通货膨胀,这些电子产品会便宜的更多。生产力的提高抵消了一部分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上涨压力。或者反过来,通货膨胀使生产力提高所产生的价格下降能力被部分抵消了,使本该降价50%的只降了20%,甚至本该降价的却没有降价或者反而涨价了。
二、通货膨胀的来源
M2增加了就是通货膨胀,那么M2是怎么增加的呢?有哪些单位和行为导致了M2的增加?
通货膨胀的三个制造者:
1、伪币制造者
2、政府和央行
3、储蓄银行
1、伪币制造者
伪币制造者制造了伪币,并进入流通领域,会造成社会货币总量的增加。
但是伪币制造者所能增加的货币跟后两者(政府和央行,银行)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忽略。
而且,这个问题属于技术和法律的问题,技术和法律会阻止伪币的制造和泛滥。
2、政府和央行
有人把这二者分开当作两个制造者,但其实这二者是一体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利益而使用特殊权力。而且通常这二者都是合谋共同制造通货膨胀的。所以这里把二者合而为一。
政府和央行增加货币增加M2的方法有:
A,央行的任何购买行为
央行应该是一个不持有任何资本的机构,它增加的任何资本,或任何购买行为都会增加M2,因为它的货币哪儿来的?都是直接印制出来的。
现在的央行通常的购买行为有:
购买黄金:购买黄金的钱也是印制出来的,本质上也是通货膨胀。但由于黄金的总量有限性和增加的速度限制,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是有限的。(这也是以“金”为本位的重要原因)
购买国债:购买了国债,按理说到期后再把国债卖出去,不就把增发的货币又收回来么了?虽然持有国债期间造成了通货膨胀,但货币收回来之后并销毁就不就又恢复了M2的总量?
可现实情况是,这种货币大部分是收不回来了,甚至越发越多。而且即使部分收回来,也没有被毁掉的,而是又会再通过各种借口和渠道发出去。增发的货币就像放出去的洪水,再也收不回了。
购买外汇:如果购买回来的外汇销毁掉,则对全球市场来说还是平衡的,不过对该国国内造成了通货膨胀。但是还从没听说哪个国家的央行把买来的外汇销毁的,反而是要花出去,甚至还要以此盈利。当它把外汇花出去的时候,就对全球市场造成了通货膨胀。
购买股权:主要指成立“国家财富基金”,本质上等于购买“国家财富基金”的股权。而央行投资给“国家财富基金”的钱大多是“外汇储备”,在央行当初购买这些外汇时,实际上已经印过等值的货币了,现在又把这些外汇释放到市场上,是增加M2的。
以上是目前各国央行通常的购买行为,以后央行如果还增加其他任何购买行为(即用货币兑换任何东西),也都同样必然是通货膨胀行为。
B,直接印制货币
政府和央行勾结起来直接印制货币,这就不用提了,更加是直接的通货膨胀行为。
3、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不直接印制和发行货币,怎么制造的通胀呢?(这里的特别强调:指的是靠利差来盈利的储蓄银行,投资银行不在此列。)
问题的根源在于储蓄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存款准备金”制度。因为现在的储蓄银行都是靠把存款放贷出去,然后利用利息之差来盈利的。把存款放贷出去本身也不会增加M2,何况之后银行还要把贷出去的钱收回来。
问题出在“收回来”这个环节。因为所有的银行都会产生“不良贷款”,并导致有些钱收不回来,不同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同,但或多或少一定会有。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会增加M2,会造成通货膨胀。
因为,这些收不回来的贷款已经流通到社会上,而储户的储蓄却并没有减少。哪个储蓄银行因为不良贷款而说某个储户的存款相应减少呢?所以,原来M2的中的储蓄总额没有减少,而收不回的贷款却增加了M1。所以M2总量增加了,造成了通货膨胀。
那么以上的通货膨胀来源难道不能避免或消灭么?在现有的货币体制下,“伪币制造者”这个通胀来源是可以控制的;“银行”这个通胀来源可通过修改银行体制和盈利模式,也是可以消灭的;但是只要以政府的信用为货币之锚这一点不改变,“政府和央行”这个通胀来源就无法消灭。
三、现在通行的货币体制
现在的货币体制,不管是用纸币、支票、电子货币等等,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体制。是用各国政府的信用作为该货币系统的锚的。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信用是不值一击的,即使是规模庞大的、被无数人监视的政府机构。
所以靠政府的信用作为货币的锚,是不可靠的,最终一定是这个锚越来越松动,为了利益而利用权力去制造通货膨胀。
有一种提议:不用政府信用做为锚了,把风险分散开,分散成每个个体的信用作为锚,也即每个个体都可以发行“货币”,用分散的信用作为货币之锚。
先不考虑此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来推理一下吧。政府这样的庞大而且被无数人监督的机构,都会不顾信用的丧失而追求利益,那些自利的个体能把握住自我么?一定会有更多的个体为了利益而放弃信用,造成货币体系的混乱。
每个人都是自利的,永远都是善变的,是不可靠的。
只有不会变(或者很难变)的物质才是可靠的和可信的,才可以作为货币之锚。那么只有黄金(其实包括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为了方便论述就只讲黄金了,以黄金来代表贵金属)。
四、对金本位的几个质疑
现在流行着一些对金本位的质疑,下面进行分析。
质疑1:金本位是不是恢复商品货币?带着沉重的商品货币交易岂不是一种倒退?
这个容易解答。金本位不是恢复商品货币,而是以黄金总量来确定货币总量,用于流通的仍然主要是纸币、支票、电子货币等易携带易流通的货币。
金本位不是商品货币,本质上其实还是信用货币。只不过其信用之锚是“黄金”这种物质的信用,而不是政府或任何人类的信用。
质疑2:黄金总量有限,货币总量不够流通,岂不是会限制了贸易的发展?
1、其实作为锚,它的数量的多少没关系。(现在以政府的信用为锚,而政府的信用谁有能说出有多少呢?政府的信用可是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只要不断把它对应的货币的单位面值一直缩小,那么货币数量(是数量不是金额)就可以足够多,就足够用于流通。所以,理论上即使全世界只有1克黄金,它也可以起到锚的作用。
2、既然货币之锚的数量多少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选择黄金而不是钻石作为货币之锚呢?虽然理论上即使全世界只有1克黄金也可以起到锚的作用,但是会增加人们计算货币价值的难度,该体系的效率会降低。而黄金(再加上白银)的数量虽然有限,但实际上数量也并不算少,足够人类去进行分解,以及兑换。
因此,黄金的数量够人类去进行分解和用于流通兑换,而且,可以通过缩小货币单位面值而使货币数量足够多。(至于更小面值的货币怎么进入流通领域,则属于技术性问题,在后面会另外提到)
质疑3:金本位下,物价的不断下降是可预期的,那么岂不会导致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消费,进而抑制投资与生产?
1、货币本身没有消费价值,它的唯一价值是购买力。人们持有货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2、当人有消费需求的时候,就会把货币花出去消费,而不会持有货币;如果人为了持有货币而不消费,说明该消费不是他(她)当前所需要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是会不断降价的,有人为此而一直持币不消费么?
质疑4:通货紧缩的担心
通货紧缩也跟通货膨胀一样有很多混乱的定义。如果通货紧缩这个概念存在,那么就是跟通货膨胀相对立的,那么定义就很清楚了:社会上的货币总量的减少,即M2的减少。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全球和国家。
1、全球
从全球来看,黄金总量并不会减少,那么造成通货紧缩的情况只有一种:
人们用手里的货币换掉央行(假定央行是货币发行机构,而央行只能进行黄金和货币的等值兑换,以及货币和货币的等值兑换,不能进行任何其他购买行为)的黄金,使社会上的货币总量减少。
那么人们把黄金换回来干什么呢?保值?增值?都不会,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都完全消失了。唯一可能的是人们把黄金用于其他用途,例如首饰、工业等。如果是这样,那么确实货币总量减少了,确实通货紧缩了。
但是,如果黄金作为货币的等价物,人们把它用于其他用途的数量一定会减少的,而不是增加,人们会想办法找别的替代物的(谁会跟钱过不去呢?)。而且即使非用黄金不可,那么也一定能达到某种基本平衡。
所以,从全球来看,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和幅度都是很小的。
2、国家
某个国家的央行黄金数量减少,而导致这个国家通货紧缩,可能的情况有两种:
A,跟全球角度分析的一样,把央行的黄金换出来用于其他用途,上面已经分析过了,可以不用担心。
B,该国一直贸易逆差,导致该国货币总量减少。如果一个国家一直贸易逆差,那么它的货币总量本来就应该减少,即该国的购买力本来就应该降低。它应该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出别国需要的商品并出口,以达到国际贸易平衡。
就像一个企业,一直采购(进口),却一直不卖产品或产品卖不出去(出口),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应该破产。对应个人、家庭、国家以及任何机构都是如此。
质疑5:货币总量应与商品总量相当
这也是现在货币发行者增发货币的一个理由。可是现在体制下二者就相当么?有谁能算清楚现在的商品总量应该是多少么?
以上针对金本位货币体制的质疑,正是现有信用货币体制的谎言——号称现有信用货币体制能够解决,而金本位不能解决。实际上,金本位货币体制完全不存在以上问题,而信用货币体制却是制造了很大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货膨胀。
五、金本位的几个设想
对金本位货币体制的几个要点的设想。
(一)发行机构
央行仍然存在,但是对央行的功能重新规定:
1、印制货币
2、进行等值金额的黄金和货币的兑换,货币与货币的兑换(用新货币换回残损货币,用新面值货币品种换回老面值货币品种)
央行仅仅拥有以上两个功能,不能拥有除此以外的任何功能。
对央行功能的补充说明:
1、印制多少货币,不由央行决定。
央行印制的货币数量只能由以下2个决定:
别人给它多少黄金,它就印制多少货币兑换给别人。
别人给它多少残损货币,它就印制多少货币兑换给别人。
因此,印制货币数量的决定权从央行剥离了。
2、央行购买行为的限定:除了用货币购买黄金之外,央行不能购买任何其他东西。国债、外汇、股权等等,任何东西都不能购买和持有。央行持有的只有黄金和完全不流通的货币(用黄金换回来的货币,或者用货币换回来的货币)。其实本质就是只能兑换黄金和货币,而不是购买。存在于央行的货币其实只是废纸,而不是可流通的货币。
3、任何单位不能改变央行的功能。
4、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央行只对银行提供黄金和货币的兑换服务,以及残损货币或不同面值单位的货币的兑换。个人和其他机构到银行进行黄金和货币的兑换,以及残损货币或不同面值单位的货币的兑换。
5、除了央行,任何个人和机构(包括政府)都不可以印制货币。
以上的规定可以制止政府和央行的通货膨胀行为。
以上规定中,有两个技术性问题没考虑好解决方法,但是相信会有好办法解决:
1、央行和印钞厂的运营成本从哪儿来?可否由政府承担这个费用?
2、怎么防止央行和银行相勾结?例如,央行和银行相勾结,央行偷偷给银行兑换大于黄金价值的货币。
(二)金本位体制下的防止通货膨胀
金本位体制下,造成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有:
1、伪币制造者
这个问题仍然不严重,并仍然由技术和法律来解决和控制。
2、央行所持有的黄金总量的增加
由于黄金储量和产量的特点,这个原因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很有限而且不可持续,可以不用担心。
3、银行
前面说了,储蓄银行靠赚取利息差值的盈利方式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要对银行重新做规定:储蓄银行的盈利方式要根本改变。
储蓄银行的功能就应是储蓄,是为储户提供便利性服务的,是靠向储户收取服务费来盈利的。储蓄银行不可以放贷。
或者储蓄银行如果放贷,坚决不能动储户的钱,只能把自己赚来的利润拿出去放贷。(但是如果允许储蓄银行放贷,怎么监控它不动储户的钱是一个问题。所以就规定它不能放贷,比较简单和彻底。)
这样的话有人会问:储蓄银行不放贷,那么岂不是影响了投资和生产?别担心,还有投资银行呢。
投资银行可以放贷(当然直接投资也可以,放贷本质上是投资的一种),任何个人和机构也都可以到投资银行存款。投资银行可以把存款拿去放贷—但是如果产生不良贷款,贷款收不回来,那么储户要承担损失,收不回的贷款要从储户的存款中扣掉。
这样,愿意承担风险希望存款产生收益的就把钱存到投资银行,不愿承担风险的就把钱存到储蓄银行。
这样,那种靠利息差盈利的储蓄银行就不存在了,也就制造不了通货膨胀了。(顺便说一句,银行的最初形态其实正是这样的,这也是回归?)
4、发行新面值的货币
当货币的最小面值不利于流通,需要发行更小面值的货币时,央行用等值金额的新面值货币品种换回老面值货币品种,并把收回的老面值货币品种销毁。(或者不销毁其实也一样,央行所持有的货币完全不能流通,跟废纸或被销毁是一样效果。)
六、结论
根据以上论述,金本位不是历史的倒退,是历史进步。金本位能否在产生更好的货币体制之前替代现有货币体制,或者什么时候替代,没人能知道。
但是以下几点是确信的:
1、现在通行的信用货币体制具有不可弥补的漏洞,必然会造成持续不断扩大的通货膨胀。
2、对金本位的质疑都是立不住脚,都是可以解决的。
3、金本位本身可以良好运行,并且不会对生产力的提高产生副作用。
2010-12-5
本文原载: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