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妙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11:33

读书之

    诚若庄子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尝谓读书之妙,首在熟读经典,增长知识。大凡所读之书,同属文化之要,可于去伪存真之,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历史因缘,时命多舛,大政纲要,久读诵,眼看心记,自然于中烂熟。知识渐增长,眼界随之开阔,自是世事明。

  亦云读书之妙,次在融通经旨,撰写己作。杜工部有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如斯哉。宁神展卷而揣摩,则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窥其精髓。甚或悉其良苦用心,续其文中未尽之意,补之展述所言不足。于字斟句酌之中,可从容检视,臻至佳境。事实陈述得张其目,逻辑推绎可循其轨,音韵跌宕可合其。长此以往,笔耕不缀,自然佳作频出。

    又言读书之妙,犹在安神养心。安神者,书中一,时光千年,动则风起云涌,壮怀越,静则流年似,草长莺飞。若无声映画,动静相宜,自有静谧调适。养者,展卷之余,全然忘却自,卷中事相溶,虽凡夫俗子,然一入书境,是非恩怨、多烦恼,功名利禄等尽过往云烟。于是乎,臆畅而心神静,意正而节操存。是故,心静自悠远,自强则坚实,操存若循,内省而不浮。

    古云,“立功立言立德”。功者,为为民,建功立业,言者,教益后世,著书立说;德者,经邦济世,引为己任。纵观史乘,凡古今中外,大事者无不以读书为基。尝言,民族之无文化则无希望,之不读书便无大。若是,读书足以怡,足以博才,足以立。多读书,读好书,则远离平庸、狭隘和张狂,提升涵养、质和素质。此何其之妙,必拥有广阔之生机。

    古今中外,有不少学问家用形象的比拟和生动的妙喻,论述了求学攻读的道理和方法,给人以深刻启迪。

    读书如铸钱。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把读书和著书喻为“铸钱”。他说:“我曾说今人著书之说正如今人铸铜造钱,古人从矿山中开采铜,而今人却靠收买旧铜钱做原料,前者铸的钱数量少,但品质精良;而后者不仅新铸造出来的铜钱质量粗劣,而且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了。我一年多来,尽管从早到晚读书,反复研讨,只不过考虑清楚几个问题,数量虽少,但却算得上是直接从矿山中采铜吧!”

    读书如蓄货。清代诗人法式善认为读书要像蓄积宝物一样,应当应有尽有多多益善,甚至不惜长途跋涉求得。当然,有了珍宝也不要炫耀于人,同时又不能闲置不用。读书如树木。法式善认为读书要像植树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在日月来往中,树木不知不觉地就会长大,拔苗助长,欲速反而不达。最初可能感到“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但坚持不懈地读下去,“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自然就会融会贯通,收获不小。

    读书如行踟。法式善认为读书如行远路,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种时候,要勇敢地挺住,坚强地走下去,“半途勿休息”,“要从实地行,直造阳光城”。这样就一定能够达到很高的境界。

    读书如将兵。法式善认为有了严明的纪律,军队打起仗来才能势若疾风暴扫灭敌寇。他借《易经》中的话说:“师贞丈人吉。”贞,就是正,正义之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特别强调读书要“树义”,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树义不制胜,不如不开帙”。读书若无正确的思想作指导,若不能用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还不如不读。

    读书如捡粪。捡粪似乎是粗俗之事,攻书乃高雅之举,两者有何相通之处?著名杂文家邓拓在谈到治学读书时,用农民捡粪积肥的形象比拟,讲透了知识在于积累的道理。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农民捡粪有两个特点,一是勤,二是广。”邓拓把这两个特点用在攻书学习上,使他的《燕山夜话》等杂文博大精深,知识面极广,深受人们所喜爱。

    读书如打洞。美籍中国学者杜维明教授读书有方,采取的是:“打洞法”。他说:“英国学者柏林说过,作学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狐狸打洞式,接触面广;另一种是穿山甲打洞式,钻得深。这也可以用来说明读书的方式,而我采用的是穿山甲方式。”他系统反复地读四书五经、程朱理学著作,手不释卷,百读不厌。他说:“当然,我也不只读一类书,为了吸取更多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我也读其他各种对我有用的书,只不过是采用一目十行的连读法,狐狸式和穿山甲式两种方法并不相斥。”

    读书如碎骨。把看书求学当作“碎骨”吸收、消化,是美国大作家杰克·伦敦所创。他对自己精选的书籍,读起来异常仔细。读完后,常把书中的重要观点和名句佳辞写在纸条上,并插在各处,便于阅读记忆;他还将读书卡片装在口袋里,这样,刮脸、穿衣、上床和外出时,都可以随时阅读。评论界在谈到他读书时说:“他读书不是用小巧的撬子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狠地舔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读书之妙,妙在可以修身,虽三十刚过,职业病全身都有,工作家事,一天下来,腰酸腿痛,吃罢晚餐,一人躲进书斋,没有公差烦你,少了家事扰你,捧一卷经书在手,一杯茶、几中烟卷,通读流览,精咀细嚼,全凭自己的兴致,没有牌场上的烟味臭味,没有麻将桌上的喧哗、喧闹,可以站、可以坐,也可以半躺,在那种环境、那份心境中,紧绷的心弦松驰,敏感的神经懈怠,劳累离我而去,疲倦对我挥手,书是灵泉,止我干渴,书是圣果,充我饥腹,书是灵丹,替我活血化瘀。

  读书之妙还妙在犹如旅游。虽渴慕名川大山,却因袋中羞涩,而难能如愿。书却能把我带进山水之间,天南海北、国内海外、天堂地狱、现代的都市,、古老的遗迹,只要摊开书本,皆可深入其中,一饱眼福。我去过紫禁城,看看摆设、听听介绍,太没意思了。而翻开书,老佛爷又复活了,一言行,历历在目,那不是读书,那是在看一部大戏,而且尽可反复欣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清规戒律约束。这怕是身临其境中,永不能体悟出的快乐,永不能享受的从容。

  读书之妙,更妙在可以养性。关上了门,就断绝了红尘世俗,不是有想不通的抱怨、解不开的疙瘩吗,翻开书吧,听伟人们的侃侃而谈,那些美丽的灵魂、高尚的品德,染我儒我,不知不觉地点化我。多少年历史的总结,多少人生命的代价,教我悟解了生命中的道道玄机,让我看透了爱和恨、有和无、得和失、生和死。人生苦短,不要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能活得洒脱快乐。是书,让我心平气顺,让我日趋完善,日趋闪出光泽,做到是非恩怨随风付诸一笑。

  就因这种种妙处,我才爱书疼书,和书形影不离,离开了书,怕就不会有那平平凡凡却实实在在的的我了。愿余生以书为友,只要书不嫌我一身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