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趣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47:41

读书之趣

  读书之趣,趣在读。不读怎识趣?

        读书之趣,趣在快乐。读书读出快乐来,应该是真正领会了读书的本质。读书的快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只有感到了快乐,才能如饥似渴的寻寻觅觅去借书、抄书、淘书、买书。借书读得最认真,有点空就读,一丝不苟,一行不拉,一字不放,唯恐还了书后悔没有细读;抄书读得最扎实,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抄完之后,几乎背熟,眼睛红肿,心里快乐,就像自己完成了一件杰作;淘书读得最辛苦,一本本的看,一册册的选,虽读得不仔细,但大致也要过过目,书山书海,攀登一次遨游一次,累得可以,但淘到好书,感到满足;买书读得最长远,反正是买的,什么时候读自己安排,不时翻翻,有空看看,有时从尾页向前看,有时翻到哪里读那里,好书读得快一些,认为不对心思的看的时间就会长一些。

        读书之趣,趣在收获。除了在社会上获取感性的知识外,人的理性知识应该大部从书中取得。当你读书有所收获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当你读书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全身心的轻松愉快。体会到读书快乐的人,不可须臾无书读,就是如厕也是手不释卷。宋朝诗人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思想的“活水”从何而来?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补充营养,思想源头才能不腐不臭。想想看,如果“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还怎么在社会中混日子?自己也会羞于混迹其中。

        读书之趣,趣在追求。读书可以知道自己的无知。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发虚,社会发展之快,知识更新之速,令人眼花缭乱。越读书越觉得提不起底气来。如果泄气了,甘于“无知者无畏”,那也毫无办法。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自己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自己最清楚。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进步。读书是弥补无知的最好渠道。与高等学府无缘,在社会大学深造。读书使我慢慢攀登在“十八盘”上,仰望“南天门”,梦想登临“玉皇顶”。有追求,才有动力,读书就产生动力。

读书之趣,趣在气质。我们说有的人气质高雅,令人见之肃然起敬。这就是读书修养的必然表现。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谈吐文雅,气宇轩昂;衣着朴素,自然得体。虽不穿金戴银,但那隐隐透出的一种高贵气质,是没有知识的人也学不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减少冲动,克服浮躁,读书使人的品质日臻完善,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爱书的人,读在其中,趣乐无穷。

  第一趣可用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这是一种苦趣。读书是一件苦事,对于那些刚刚接受启蒙教育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吃苦的开始。除少数天生与书有缘的读书种子会主动亲近书外,多数人都是在老师父母的压迫下,把读书当任务来完成的。因为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中便充满了种种痛苦。我读书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那是个饥饿贫穷的年代,除了忍受冬天赤脚上学的痛苦外,还要忍受饥饿的折磨。然而苦中有趣,不说上学路上采花扑蝶掏鸟蛋,单是小小的课本上就有无限的乐趣。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我们使用硬币在课本上“印钞票”,或者用蜡笔给书中的人物“添姿加彩”,三涂两抹,书中那些年轻的帅哥靓妹便成了红发蓝眼的外国老爷爷老婆婆了。

  第二趣则可借秦观《好事近》中的“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来形容,这是一种乐趣。读书犹如在山道上行走,正当寂寞冷清时,突然进入一个优美的境界。无论内容怎样博大精深的书,初读时,由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空交错变换,情节跌宕起伏,表现手法怪诞诡谲等原因,常常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眼前的景象渐渐分明起来,我们不仅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熟悉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音容笑貌,还心系书中的主人公。读书的乐趣就在沉醉书中,我们可与老庄一起坐而论道,与孙悟空一起大闹天空;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与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与铁道游击队员扒鬼子的火车……当我们神游书中,物我两忘时,那是怎样的一种超脱快乐啊。

第三趣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形容最恰当,这是一种志趣。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一点浩然正气,如果说,人有灵魂的话,正气就是人的灵魂。中外古今,凡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作品都散发着浩然正气。明人归昌世说:“画竹不惟有气,亦兼有声”。他认为明代画家朱鹭画竹“奋袖而成,勃勃有气,观其画”,则有“怪石危干,飒飒欲动”之感。人品从何而来?从书中来,读书不只是消遣,还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书中不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浩然正气,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文天祥要“留取丹心照汗青”,郑板桥、苏轼诗、书、画三绝,多才多艺。读书人就是要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升华自己的人格。

读书是一种乐趣,此趣犹如饮芳醇甘冽之酒。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将启。正如林语堂所说:“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也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趣字有关。”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日夜身处于图书室,一边啃干冷馒头,一边全神贯注,查阅书籍,不以为苦!这有趣故事在国人中已传为佳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机是趣之内在强大动力,趣之浓使人生发了痴,痴心读书比比皆是,如巴金在《我的幼年》中所言:“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我只有在书本上去寻找朋友。”再如画家王冕,在少年时一边放牛,一边坐在柳荫下看书。

        兴趣不分时空。一个虔诚有趣的读书人,不论在校内校外都可以读,也不论春夏秋冬。曾国藩在家书中答复他弟弟想到京师读书以求深造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承皆可读书。”欧阳修自承最佳的读书时候乃是“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两脚踏东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所说:“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与地点而言,简直是等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能读书的充分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

        兴趣因人因阶段而异。宋代某大儒在提到《论语》时所说,读《论语》的人很多,有的人读了之后,一无所有,无趣;有些人对其中某一、二句略感兴趣,但有些人则会在读了之后,手舞足蹈。一个人不同人生阶段读同一本书,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在三十而立读《易经》所得到的滋味淡,在不惑之年所得到的滋味浓,在知天命之时人生阅历更丰富时所得滋味如原汁原味,十分纯真。

读书之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是创新的强大生命力,是精神生命的源泉,因此,我时时处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不释卷,津津有味,坚持不懈地读书。

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迷上了读书。我爱读书,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蓦然发现,读书之趣千千万……

        读诗之趣,在其意蕴之美,音律之妙。我爱婉约之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我爱豪迈之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诗之韵,让人感到了人生之情调。

        读散文之趣,在其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喜欢散文,是因为它能磨练我的意志,舒展我的胸怀,启迪我的神志,能激发我的追求……在那轻柔委婉的柔波里,徜徉其间,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读小说之趣,在其悬念之美,人情之美。喜欢小说,是因为它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让人惊叹不已。不知不觉中,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而哀伤,为有情人历经艰辛而终能花好月圆而喜悦。在小说的世界里,有着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心灵,这些都扣动着我的心弦。

        置身一方有书的天地,可以让你暂时摆脱世俗的纷扰。把你的灵魂浸入其中,尽情享受。在这里,你会读到种种神气,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事哲理,读懂世间奥妙……   

        快乐的日子里,和着乐曲低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哀伤的日子里,“花自飘零水自流”会在日记中留下一页,夹起那段时日的无尽泪水和优美伤痛;落雨的日子,细细品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甘美的文句扣动着我的心扉;夜晚时分,静静地与冰心一起品味《人生的感觉》,与罗兰交流《寂寞的感觉》,或许泰戈尔的“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创造人间的天堂;只有留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唱”会激起你明天的斗志,昂首挺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起点……

        读书的日子不会无聊,不会惆怅,不会迷茫。在这里,就像蝴蝶拥有花丛,白鸽拥有蓝天,海燕拥有大海,你会拥有璀璨般的明珠,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园。

        读书,读许许多多的人生,在只有一次的生命中,解决了那么多的困惑,迎接了那么多的挑战,进行了那么多的尝试,这正是读书的力量。伴着心静如水的自我,在平淡中品味出人生的精致。

        漫步于书的园圃,徜徉于书的殿阁,发现了书的千千万万的趣味。

        愿你我都常置身一方有书的天地,常常沐浴书的灵光;让我们在得到寄托的同时,也得到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