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决策”为何变成“集体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9:18
湖南省耒阳市矿产品税费征收管理办公室770多名干部职工超过百人涉嫌贪污受贿,55人被立案调查。这里的领导采取“集体决策”方式,为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干部捞取巨额奖金。从主任到8名副主任、党组成员,以及下属各站点站长、班长,高、中层干部几乎“全军覆没”。(11月22日新华网)
一个小小的科级事业单位,居然出现集体腐败窝案,高、中层干部全军覆没,堪称可怕。导致腐败的诱因,依然是不受监管的权力。而这起腐败窝案,再次证明了,只要权力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就存在着腐败机会。
耒阳市矿征办的权力,就是向耒阳境内所有运煤的车辆按载货量征收税费,一台运煤车辆需缴纳的税费动辄以千元计。而耒阳市“矿征办”员工搞钱的主要方法就是私放煤车及收款不入账。因此,这个小小的“矿征办”,就成为了耒阳市肥得流油的单位,许多耒阳市直各部门和乡镇领导的亲属子女,纷纷设法挤入“矿征办”,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面对这层关系网,地方监管部门投鼠忌器,外部监督形同虚设。而内部则“上下勾结、利益均沾”,耒阳市“矿征办”成了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进的监督盲区。据报道,纪检监察部门多次收到群众举报,但每次查处都是不了了之。直到2009年6月,湖南省纪委接到举报,纪委主要领导批示查处,耒阳市“矿征办”的集体贪腐案件才浮出水面。如此看来,如果不是省纪委领导发话查处,“矿征办”的集体腐败行为仍会持续,地方财政损失还将扩大。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耒阳市“矿征办”的领导集体决策制度,并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也没有达到民主监督目的,反而变味成了“腐败分赃”。在这个案子里,制度沦为利益的牺牲品,集体决策变成腐败者的狂欢节。而且,“矿征办”集体腐败的行为,并非隐藏得很深,“捞钱”手段也不复杂,甚至在耒阳市人所皆知。可见,这个腐败窝案并不神秘,只是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对腐败行为的未能及时遏制,才导致腐败窝案延续多年。
腐败是社会的一大公害,威胁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于腐败,我们要有“零容忍”的态度。目前,腐败行为已遍布每一个角落,类似耒阳“矿征办”的腐败窝案也层出不穷,显示我国反贪腐亦需与时俱进,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公开权力运作,实现公众监督。
搜索更多集体腐败 耒阳市 的新闻
“局长腐败日记”是谁写的重要吗?
整饬学术腐败“零容忍”,说到更要做到
刘少奇如何处理“全党腐败”问题
贫困县的“腐败书记”是谁“养”成的?
“房票”是打通腐败关节的门票
敛财1900万,贫困县“腐败书记”太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