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0:30
再谈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
文/周新桥
曾几何时,国人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高。但得出这样结论的依据是什么,笔者却不得而知。估计是因为中国中学生每次都获得很多学科奥赛金牌的缘故,抑或加上一些传说如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尤其是美国学生学得多、学得深和学得难等。不过,现在这一结论越来越受到质疑。
以下是关于质疑中国基础教育的两个例子:
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一种潮流:一些家长不惜重金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或是一些高中举办的国际部,这些孩子不走国内高考这条路,而以出国读大学为目标。
大学现在关注中学教育。这源于大学在对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观察之后的自问:我们招到最好的学生了吗?即使在北大,每年也有10%的学生拿不到学士学位。那些90%可以顺利毕业的学生,又有多少具备了目前大学认为他们应该具备的能力呢?事实上,目前大学在招收这些学生后,对于他们之前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培养,是不满意的。据了解,现在的高中生,每天都要花16至18个小时来学习。为什么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可是对学出来的效果,学生、家长、老师、校长都不满意呢。
如果家长和大学对基础教育都不满意,那么只能说明基础教育真有了问题。有哪些问题呢?依笔者看,虽然会有很多很多问题,但根本的问题还是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或者是基础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关注培养的是“两会”的学生,一是“会听话”,二是“会应试”。会听话,当然是指会听老师的话,而老师的背后是教材、教参和教辅,是应考和必考知识的标准化、应试化,是一系列应试体制对学生的要求。会应试,则是指通过高强度的应试训练机械地掌握了应试的技巧,能一字不差地记住标准答案,能在各种考试中应对自如。
常听到有人说学生会听说、会应试也没有什么不好。真是这样的吗?再看两个例子:
中美两国学生去玩过山车,美国学生说,过山车的变化可以用微积分来表达。中国学生没几天就用微积分做了数学建模交给老师。老师问是谁做的,中国学生说是他,老师又问,谁提出了这个想法,美国学生说是他。老师说,这是一份很好的作业,美国学生得80%的分数,中国学生得20%的分数。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国基础教育不输于外国,捧回学科国际大奖已不是新鲜事,然而,一到大学,中外大学生差距明显拉开。今年暑期,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西方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们发出了同样的声音:中国的学生最缺乏挑战权威的勇气,不太愿意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专家”奈斯比特夫妇,近日在他们的新书《梅林:我的中国》中分析说,中国青年进入国际大公司后往往会很顺从,但每到需要他们决断时,总是瞻前顾后,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很难独当一面,成了中国员工被许多大公司炒掉的重要原因。
只会听话和应试的孩子当然缺乏对学习和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旅美学者黄全愈有这样一番经历:
2000年,南京一个房地产老板建的一所中英文学校,邀请黄全愈在学校办了个“素质教育实验班”。开班第一天,黄全愈给刚上小学的孩子们讲第一课。他看到孩子们全都挺直腰安静端坐,就要他们放松自己,可以坐也可以站,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黄全愈讲课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七嘴八舌回答。下课了,一个小女孩走上前问:“黄爷爷,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月亮老是跟着人走呢?”黄全愈心头一热,蹲下身说:“等爷爷明年从美国回来,相信你一定会有答案了。”一年后,黄全愈回国到这个实验班,把上一年的问题又问了一遍,结果所有的问题孩子们都答得很好,还反过来问了不少让他“难堪”的问题。他听孩子们用英语做“拔萝卜”游戏,当“小虎”、“小猴”、“小猪”、“小兔”合力把萝卜拔出来吃,并且用英语说“萝卜真甜”时,他听到那个小女孩自言自语地用英语嘟囔:“老虎是不吃萝卜的!”黄全愈心头一震,这不正是“实验班”要培养的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吗?又过两年,黄全愈第三次到实验班,看到的却是一群怯生生的孩子,虽然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却不见了个性奔放、活泼好问,他们的灵性在两年的应试教育中已经荡然无存。
黄全愈博士看到的孩子还没有经历过更高强度的应试式学习。而只有经历了中考和高考的孩子,才能算是真正经历了高强度或超强度的应试式学习。大量事实表明,许多经历了这种高强度应试式学习的孩子不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乏,而且那种枯燥、反复的应试训练使学生败坏了学习的胃口,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一些如懈怠、懒散、不投入、对人对事都无所谓的不良习惯。虽然在这种高强度应试式学习下,有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或以高分考上了名牌大学,对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也都皆大欢喜,但问题是这种以培养“会听话、会应试”学生的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据了解,高考恢复到今天,各省区市培养的文理科状元有1000多个,但这些状元在社会各行业中的成就,至今没有一人获得社会公认。而高考恢复到今天也有34年了,别说我国教育没有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就连钱学森晚年多次提到的创新人才或杰出人才也没见着培养出来。
在中国做过多年教育工作的奈斯比特夫妇认为:“中国的学生太多考试,太多死记硬背。整体教育缺乏创造力。”众所周知,有些特殊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死记硬背,而死记硬背更不应成为学习的主要或唯一方法、途径。况且,较之自主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批判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这些高段位的学习行为,死记硬背至多算是学习的末流功夫。而我们的基础教育几乎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到学生学习行为的低段位或末流功夫上,这就难怪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人才。
综而言之,面对基础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还须再请人们思考: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基础教育不思考、不解决到底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中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将会愈来愈多,也愈来愈严重。而只有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基础教育才能创造出优质教育来。
参考文献:
1、应试教育影响学习方式 高中教学围绕高考引争议;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4日 ;
2、难以释怀的“钱学森之问”; 《瞭望》新闻周刊。
本文引用的材料均来自于以上两篇文献。
再谈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再谈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 把关教师该把什么关-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人博客 基础教育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 解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过度教育”过度在何处?-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自主学习,“自主”什么-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中国教育之十大怪状-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惩罚的误区-陶李满-中国教育人博客 应试博弈中的“囚徒困境”-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亚里士多德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马尔库塞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维特根斯坦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需要商榷的三个教学观念-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苏格拉底的教师画像-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名教师成长在课堂-周新桥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学反思“思什么”-蓝天白云?-中国教育人博客 我国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鲁安新华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如果教师没有知识【暑期博客征文】-王立宏的教育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当教师遭遇学生的质疑-李红岩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 刘尧: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教育评论中心-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不是培养人材-孙善利教育讲坛-中国教育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