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名著导读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5:30
一、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新课标越来越重视中学生课外阅读,拓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对几所农村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做过一次有关课外阅读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几本?请选择:4、3、2、1、0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0、3、8、89(此数据为几所学校平均中间值,取整数,以下同。)
2、除四大名著外,你读过几本课外书?请选择:10本以上、5-10本、3-5本、1-2本、无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0、9、32、59
3、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吗?请选择:每天、经常、偶尔、从不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0、3、34、63
4、你渴望阅读课外书报吗?请选择:非常渴望、渴望、无所谓、不渴望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9、29、49、13
5、你家里能为你提供课外书报、杂志吗?请选择:能、不一定、不能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14、74、12
6、你家里对你阅读课外书支持吗?请选择:支持、无所谓、不支持(请说明为什么?)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12、57、31(其中主要原因是家长怕影响学生学习占94%;其次是怕看不健康的书籍占5%;另外个别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7、你有机会阅读课外书报吗?请选择:有、不一定、没有(请说明为什么?)
最后调查结果百分比依次是:5、18、77(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也借不到课外书占92%;另外是家长不支持占7%;另外个别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其一是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小。没看过四大名著的同学竟达到89%,连一本课外书也没读过的也达到59%,每天读报刊、杂志的同学没有一个,而从不读报、杂志的同学却高达63%。
其二是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不强。非常渴望阅读、渴望阅读课外书的同学总共只有38%,只占三分之一强一点,而抱无所谓态度的却高达49%,不渴望阅读课外书的也有13%。
其三是农村中学生的家庭、家长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从第5、6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里能提供课外书、并支持课外阅读的都不到15%,不能提供课外书的却达12%,不支持阅读课外书的更是高达31%。
其四是农村学生接触到的课外书、报纸、杂志太少。从第7条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没有机会阅读课外书的比例高达77%,而主要原因是没有、也借不到课外书,占92%。
从上面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也可以想到农村中学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中遇到的尴尬。
二、由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1、转变观念、增强课外阅读意识是当务之急。从调查结果情况来看,在不支持学生阅读课外书的31%的学生家长中,怕影响学习的占94%。绝大多数是观念问题,这些家长还是以往老的观念,认为上学就只是学习课本知识,考个高分。他们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知之甚少,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知之甚少;甚至在学生当中,大多数同学的观念也是陈旧的,对课外阅读抱无所谓态度的占49%,几乎一半。因此,转变观念,增强课外阅读意识是当务之急。而增强课外阅读意识,要先从学生入手,学生意识增强后,进而影响家长,最后使学生、家长的观念发生转变。
2、解决课外书籍的来源问题是关键。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家庭。近些年,我国经济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因此,一些家长舍不得花钱买课外书,订阅报刊、杂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第5条中:“不一定”能提供课外书的家庭占74%。二是学校。从调研的五所农村中学来看,其中一所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三所学校有但只对老师开放,我校虽对学生开放但名额有较大限制(每班只给五个阅览证)。学生连课外书都见不到,又哪里去读呢?因此,解决课外书籍的来源是关键。
三、如何促进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1、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再采取一些措施,如开放课堂的办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兴趣很浓时,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过来的。
所谓开放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作为自由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师在上面讲课本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或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听,在下面自己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促进学生对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开放课堂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堂课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然,开放课堂也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要有正确的指点、引导方法,才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2、多想办法,解决课外书的来源。
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别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而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室。农村学校在硬件设置建设上面可能还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室,里面的图书也不太多。但如果有就应该充分利用,把图书室里的藏书借给学生,增加藏书的流通量,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也能从一个方面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当然,没有图书室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图书室,为学生服务。
勤工俭学,订阅报纸、杂志。课外书本里有些知识可能有许多都是旧的,不够新颖,而报纸、杂志里面的知识、信息则大多是新颖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而报纸、杂志的来源又是一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进行解决。如不行,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积累一定资金,为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我就让学生捡拾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50多元资金,够订两、三种杂志的。学生也很乐意做。
3、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还有些是为了猎奇,“猎奇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更为突出,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取”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课外阅读。
多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严谨,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泛读比较“粗”,只是对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则比较“细”,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反复阅读,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深入研究。要钻进去、勤于思考,对文章开头、结尾等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也就是要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任何资料只要积累十年,就可以成为学者。因此,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不积累则等于白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就可以得到运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祖先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来的关于阅读的要义——我想无论如何,在教师的课堂上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的书,才有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忽略课外阅读的学生会成为“井底之蛙”,会患上“贫血症”。在拓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面,农村中学的教师面临更大的困难,让学生多读、博读是我们永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