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遗址之上,需要一堵歌哭之墙(潇湘晨报 2008-5-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3:41
社评:遗址之上,需要一堵歌哭之墙
http://www.rednet.cn  2008-5-26 3:31:57  红网  字体: 【大中小】已有评论0条
潇湘晨报评论员 周东飞
5月2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再次来到灾区北川,殷切地对当地干部说,我们要再造一个新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 目前,地震博物馆的资料征集工作已经展开。另据媒体披露,在地震遗址上将设置一面哭墙,上面有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
5月23日本报发表社评,建议“灾区的重建,应以建起一座哭墙开始”。
哭墙,歌哭之所,悲痛之地。在耶路撒冷,有一堵犹太人铭记民族苦难的哭墙。在华盛顿,有一堵铭刻着58000个越战阵亡士兵姓名的哭墙。在南京,有一堵刻有12000多名遇难同胞名录的哭墙。这一堵又一堵歌哭之墙,共同书写了哭墙的普遍价值与功能。它是一个情感的载体,与纪念碑相当,但纪念碑可能表达荣耀,哭墙只承载悲伤。它是一处回忆的场所,与博物馆相当,但博物馆杂识万物,哭墙只保存苦难。它是一份长长的名录,与墓碑相当,但墓碑只记住一个人或几个人,哭墙将记住数以万计的罹难同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8.0级地震发生在以四川汶川为震中的中国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000万人因此受灾,500万人无家可归,35万人受伤,超过6万人遇难,仍有2万多人失踪。此诚国家之殇,民族大难。国旗为之半垂,举国为之号哭,这依旧不够。泪水有可能被风吹干,记忆有可能被时间磨蚀,但生命不能因此而怠慢,亲情不能因此而割断,灾难不能因此而遗忘,在地震遗址之上,我们要建起一堵歌哭之墙。
请建一堵歌哭之墙,镌刻上6万名地震罹难者的姓名。墙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6万个埋没于废墟之间的灵魂,才是哭墙真正的灵魂。给死难者找到他们真实的姓名,这是死者尊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万人,不是抽象的数字,不是以死亡为特征的一群,他们是一个又一个有尊严的人。请不惜代价找到并核实这6万个姓名,在户籍被严格管制的便利之下,这或许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使命。并请以最大的敬意,将6万个逝者之名刻上哭墙。他们的遗体或许已经深埋于泥土,但他们的灵魂终究会看着我们每一个人。
请建一堵歌哭之墙,承载起家人和亲朋的悲伤。这堵墙应当矗立在安静与肃穆之所,愿商业的喧嚣后退,愿牟利的企图走远。地震哭墙与整个博物馆、遗址,都应当永远免费向世人开放。国家理当承担起公共纪念建筑的费用和开销,即便有机构或个人愿意参与其中,也应首先签订合作协议,不得企图以此牟利,不得侵犯死者尊严。在某些烈士陵园,尚有辱没逝者扭曲图财的勾当,大灾难也未必能将人性之恶荡涤干净。我们所能做的,惟有于事前替丑恶设计好牢笼和枷锁,以此保证逝者安宁、生者慰藉。
请建一堵歌哭之墙,铭记灾难并赋予我们在灾难中站立的力量。遗忘灾难,意味着灾难必将重新造访。我们以一座哭墙铭记2008年的大地震,在6万死难者亲友之外,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来到这堵哭墙面前,歌生命之易逝,哭时光之短暂。请抚摸这数以万计的名字,请为自己的劫后余生而感念他们。哭墙之上的每一个姓名,都曾是你我一样梦想着、行走着、欢笑着、悲伤着的活生生的人。而今,他们承担了灾难化为一堵沉默的墙。而我们却活这世上,既然活着就当站定,就当为自己为他人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是一堵哭墙,一堵待建的墙。今天,我们依旧重复这样的建议,请在地震遗址之上,建起一堵哭墙。
http://hlj.rednet.cn/c/2008/05/26/1515501.htm
社评:遗址之上,需要一堵歌哭之墙(潇湘晨报 2008-5-26) 社评:第一次,黎民享国哀(潇湘晨报 2008-5-19) 社评:灾区重建,从建一座哭墙开始(潇湘晨报 2008-5-23) 社评:让哀痛得以表达,让坚韧得以持续(潇湘晨报 2008-5-19) 社评:破解东莞困局功夫应在房租外(潇湘晨报 2008-5-29) 社评:反思跨国公司作为中的双重标准(潇湘晨报 2008-1-12) 社评:民意通道缘何为权力倒逼而成(潇湘晨报 2008-2-29) 社评:政府主导拆迁更需以权利制衡权力(潇湘晨报 2008-3-10) 社评:法律岂能袖手面对耻辱和奴役(潇湘晨报 2008-3-20) 社评:公众的目光即照亮权力的阳光(潇湘晨报 2008-3-28) 社评:请以真相与数据来否认公众的质疑(潇湘晨报 2008-4-2) 社评:家乐福不是我们拒绝世界的理由(潇湘晨报 2008-4-17) 社评:拒绝遗忘:汶川地震一月祭(潇湘晨报 2008-6-12) 社评:沉痛于瓮安不安的真话与真相(潇湘晨报 2008-7-7) 社评:民意通道缘何为权力倒逼而成(潇湘晨报 2008-2-29) 社评:公众的目光即照亮权力的阳光(潇湘晨报 2008-3-28) 社评:北京,到底是谁的北京?(潇湘晨报 2007-7-10) 社评:有保障始能言调控(潇湘晨报 2007-9-4) 社评: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潇湘晨报 2007-8-31) 社评:“华南虎”无意闯开的公共空间/潇湘晨报 社评:“华南虎”无意闯开的公共空间/潇湘晨报 社评:官员集体人道无意识该谁负责(潇湘晨报 2007-6-19) 社评:工资盛宴下的公平遮蔽(潇湘晨报 2007-7-10) 社评:警察权滥用与克服恐惧的路径(潇湘晨报 200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