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6:50
--------------------------------------------------------------------------------
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的载体(媒介)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直到手机。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原本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介之间已经悄然兴起一场新的融合,即“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 。
作为与业态发展紧密联系的前沿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媒介融合的定义尚在探讨中, 呈现多样化的视角, 学者专家、新闻从业人员均从各自的研究和实践角度,对这一定义进行了界定或诠释,至今未有共识。
一、媒介融合的定义
(一)现存的国内外媒介融合定义
2002 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西方学者就开始了有关这个概念的争议。两年后,南卡罗来纳大学大众传播学院主任 Charles Bierbauer回忆当时那场争论时认为,“大家观点不同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同的媒介文化环境下,媒介融合有着不同的表现。” [1]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 伊契尔 ·索勒 ·普尔( Ithiel De Sola Pool)提出。 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 (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 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 [2]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 Andrew Nachison 将 “融合媒介 ”定义为 “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 。 [3] 他强调的 “媒介融合 ”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4]
科隆( Colon, 2000)曾指出,媒介融合的实际运作早已有之。早在 20世纪 50年代,一些报社就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并且共享一些信息资源。不过,从那个时候开始,媒介融合的概念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坦帕模式所代表的现代媒介融合方式充分说明了其更丰富的内涵。 [5] 道尔( Doyle, 2002)认为媒介融合是指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的融合。 [6] 詹金斯( Jenkins, 2001)详细阐述了媒介融合的五种形式: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 [7]
其实早在 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李奇·高登 (Rich Gordon) 便根据不同传播语境下 Convergence 所表达的含义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 “融合新闻 ”的类型 : 1 、 所有权融合 ( Ownership convergence ) :大型传媒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媒介,以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 2 、 策略性融合 (Tactical convergence) :所有权不同的媒介之间在内容上共享 ; 3 、结构性融合 (Structural convergence):与新闻采集与分配方式相关,如报纸新闻加工打包后出售给电视台; 4、 信息采集融合 (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 :新闻报道层面上一部分新闻从业者需要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 5 、 新闻表达融合 (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 :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来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8]
李奇· 高登教授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描绘了融合新闻在美国当时条件下的真实状态,但就如 蔡雯教授所说的,这种分类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前三种类型是基于媒介组织行为的一种划分,而“ 新闻采访技能融合 ”和“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则是基于新闻采编技巧的划分了。 [9]
另外,戴默( Lori Demo)等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 (Ball State University)任教的学者在向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学会提交的论文 —— 《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中提出了 “融合连续统一体 ”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 “融合新闻 ”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 1.交互推广( 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 2.克隆( 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 3.合竞( 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 4.内容分享( 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 5.融合( 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10]
戴默 教授的划分明确了媒体之间合作的方式,融合程度依次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并真实概括了业界实践中都存在的这几种 “媒介融合 ”的例子,比如报业集团、媒体联盟以及平面媒体电子化等现象。
蔡雯 教授结合自己的美国访学经历,对近几年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或“融合媒介”所做出界定的观点进行了评介。如美国南佛罗尼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Kenneth G. Killebrew2004年出版的专著《管理媒介融合:记者合作的路径》 (Managing Media Convergence : Pathways to Journalistic Cooperation )以及 2005年美国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媒介组织与融合:媒介融合先驱案例研究》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Convergence: Case Studies of Media Convergence Pioneers ),都是在这个研究层面上获得的成果。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或“融合媒介”做出界定。她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 Larry 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 24小时的周期运行。” [11]
当然,要理解 “媒介融合 ”这个概念,界定其指向范围,我们必须先理解“融合 ”,也就是 Convergence这个词的意思。宋昭勋和陈浩文分别对于“媒介融合”中“融合”( Convergence )一词进行了追根溯源。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它 最早源于科学领域 , 如 1713 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德汉 (William Derham) 谈到光线的汇聚或发散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 of the rays) 。随后 , 该词被逐渐运用于气象学、数学、进化生物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 [12]从字面上看 Convergence 有两个意思:第一,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第二,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用于比喻义)。 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也应该具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 “会聚 ”“结合 ”,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两层意思是有区别的。 “会聚 ”或 “结合 ”虽然有一些 “融合 ”的意思,却是低层次的 “融合 ”,是物理意义上的,是在做 “加法 ”,将同种的媒介或者不同种类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如中国很多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等;而 “融合 ”则是将不同的媒介功能和传播手段 “融化 ”为一种。在此基础上,陈浩文提出将“媒介融合”分成组织融合、资本融合、传播手段融合、媒介形态融合四个阶段。 [13]
其余中国学者对于这一概念,更多侧重于对于国外理论的评介,以及“媒介融合”实践操作中案例的分析,以及对于未来前景的展望,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定义界定。在中国学者 陶喜红最近的论文中这样描述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 陶喜红认为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并不仅仅指媒介产业内部各不同形态的媒介之间的融合,它还包括媒介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整合,比如新闻媒介与电信产业的融合、媒介与先进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等。 [14]
(二)作者的定义
在前人的研究和业界实践中,我们看到, “媒介融合 ”的概念基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仅仅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 “融合 ”在一起,由“量变”产生 “质变 ”,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手机报纸、网络广播等等。而广义的概念则涵盖广阔范围和丰富内涵,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汇聚与融合。
笔者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范围来考查和研究媒介融合。它的演进是递进式、立体式的。“媒介融合”包括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资本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它既指各种融合的结果,也涵盖各方融合的过程。 因此,本文的研究视角,拟从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报道文体、视觉呈现风格融合,新闻从业人员技能融合,媒介融合的国家政策立法等方面展开, 并且会侧重对媒介之间的合作方式的研究。
二、 媒介融合研究的意义
首先,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业界发展的新趋势。媒介融合的应用,在当今中西方的传媒界实践中已经相当普遍。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章于炎等通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 15名亲历媒介融合的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证明了媒介融合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性。 “媒介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对于媒介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媒介之间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可以使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巨大的变化,将会大大增强媒介影响力,使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媒介集团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此, “媒介融合能够带来利润、带来优质的新闻业务,并且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为实施融合的新闻机构带来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客观有力地促进了业界媒介融合的推进。 [15]
其次,媒介融合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 媒介融合 ”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前沿课题。但究竟什么是“媒介融合”,至今未有定论。对于 “媒介融合 ”概念的认识,在中西方不同的学者那里也仍有所区别,还没有在学理上达成共识。本书拟对媒介融合历史、 媒介融合研究视角及国内外实例、媒介融合的驱动因素和利益、媒介融合中的问题与教训、媒介融合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建议,以及对于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阐述。
另外,媒介融合也为新闻传播教育开拓了新思路。 “大学的新闻课程也开始走向融合 , 因为融合新闻技能培训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 跨平台传播训练已经或即将纳入课程规划。以前 , 记者通常学习一种媒体的传播技能 , 然后便将自己所选定的这一领域作为终生职业场所。然而 ,21 世纪的记者应该认清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 努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 , 成为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记者 (convergence journalist) 。” [16] 融合媒介的兴起,对于高校现有格局新闻传播教育中教学环节设置也提出了强烈的改革呼声。
三、媒介融合研究的国际发展
“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 伊契尔 ·索勒 ·普尔( Ithiel De Sola Pool)提出。 1983年他在其《自由的科技》 (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提出了“传播形态融合”( the convergence of modes)。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媒介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 [17]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或“融合媒介”做出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利伯格传播学院教授 Larry Pryor认为,“融合新闻发生在新闻编辑部中,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 24小时的周期运行。” [18]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 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19]
对于“媒介融合”这个前沿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视角,有从技术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所有权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文化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媒介组织结构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从新闻采编技能融合角度展开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可以说铺展到了与媒介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媒介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涉及到媒介经营与新闻传播的各个角落。
2003 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李奇·高登 (Rich Gordon) 便根据不同传播语境下 Convergence 所表达的含义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 “媒介融合 ”的类型 : 1、 所有权融合 ( Ownership convergence ) ; 2 、 策略性融合 (Tactical convergence) ; 3 、结构性融合 (Structural convergence); 4、 信息采集融合 (Information-gathering convergence) ; 5 、 新闻表达融合 (Storytelling or presentation convergence) 。 [20]
同一年,美国的另一位学者 戴默( Lori Demo)和其他几位在美国鲍尔州立大学 (Ball State University)任教的学者在《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一种模式》中也提出 “融合连续统一体 ”这个新概念。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媒介当时的实际情况界定了 “融合新闻 ”的几种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的具体含义: 1.交互推广( Cross-promo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相互利用对方推广自己的内容,如电视介绍报纸的内容。 2.克隆( Clon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不加改动地刊播对方的内容。 3.合竞( Coopetition),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如一家报社的记者编辑在某电视台的节目中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某一媒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提供部分新闻内容等。 4.内容分享( Content sharing),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定期相互交换线索和新闻信息,并在一些报道领域中进行合作,如选举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彼此分享信息资源,甚至共同设计报道方案,但各媒介的新闻产品仍然是由各自的采编人员独立制作的。 5.融合( Convergence),指作为合作伙伴的媒介在新闻采集与新闻播发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报道新闻。多个媒介的记者编辑组成一个共同的报道小组,策划新闻报道并完成采编制作,并且决定哪一部分内容最适合在哪个媒介上播发。 [21]
美国南佛罗尼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Kenneth G. Killebrew在 2004年出版的专著《管理媒介融合:记者合作的路径》 (Managing Media Convergence: Pathways to Journalistic Cooperation ) [22],以及 2005年美国出版的一本论文集《媒介组织与融合:媒介融合先驱案例研究》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Convergence: Case Studies of Media Convergence Pioneers ), [23] 都是在媒介组织研究层面上获得的成果。
西方学者还研究了“融合新闻”在媒介集团中的流程管理。 “在多媒体的或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制片人和分配总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他们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什么与如何报道,他们必须决定如何最好地同时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在线平台上完成新闻报道。” [24]
西方学者关于“融合新闻”研究的一个更有意义的观点是:新闻编辑部在融合媒介的时代将由传统的新闻传播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Stephen Quinn的《融合新闻:多媒体报道基础》用了整个第七章来谈这个问题,标题就是“智慧的新闻编辑部:知识管理与融合”。他认为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知识生产与管理的工作。 [25]
2006 年 4 月 ,美国 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 Brian Brooks 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沿学术讲座中,也专门指出“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6]
四、媒介融合研究的国内现状
在全球化大规模媒体融合的形势之下,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直接加快了中国国内多媒体融合的步伐。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内就有一些学者从单个或者多个媒介融合的实例(比如网络与电视、报纸与电视、手机与报纸等)出发,进行了媒介融合的思考,但是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中国人民大学 蔡雯 教授是根据自己出访美国的经历,较早在中国内地提出并推介西方“融合媒介”理论和实践的学者。她在文章中推介了近年西方学者尝试对“融合新闻”或“融合媒介”做出的界定,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蔡雯指出, “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是目前传媒业全球性发展的前沿课题。传统大众媒介的数字化生存和普通公众对新闻传播的“分享”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她通过文章对中外新闻传媒最新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 分析了“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业务正在发生的变化 , 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 [27]
自 蔡雯教授之后,国内关于 “媒介融合 ”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大多数都仍停留在讨论、介绍西方的经验,以及强调媒介融合的重要性和对媒体、对记者的新要求等理论层面上,对其概念内涵和指向并不清晰,导致大多数学者只是对媒介发展的趋势做出一定的阐述和预测,并没有对 “媒介融合 ”做出清晰的界定和解释。但是,最近两年,随着传媒产业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我们可以梳理一下最近两年在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香港树仁学院新闻传播系宋昭勋针对新闻传播学中 Convergence 一词进行了溯源及内涵分析。文章分析了新闻传播学中 Convergence 一词的不同涵义,汉语翻译,最后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 21 世纪的记者应该认清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 努力加强跨媒体传播技巧训练 , 成为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记者 (convergence journalist) 。” [28]
2006 年,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昝廷全在《传媒产业的产业融合及组织创新趋势》一文中,就媒介现有的四大产业――电信、互联网、多种类出版和广播电视的融合,提出传媒产业融合基本上要经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三个阶段。并指出,技术革新开发出了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上述四大产业各自拥有的分立的信息传输平台逐渐走向统一,信息接收终端也在形式与功能上实现了统一,并且各个产业的信息传输机制逐渐都能够实现双向和单向并存的信息传输,在大容量信息内容需求的推动下,带宽的要求都逐渐由低向高转变,从而各产业的技术、业务和市场范围出现了多方位的渗透、融合与交叉,产业间企业由原来无竞争走向竞争,并在竞争中谋求各种各样的合作,以期在新的市场、新的业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9] 也有学者认为,融合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合”是为了更好的“分”。通过融合达到更高层次的多样化,这才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 [30]
郑瑜在《 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中指出,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新媒体不可能“速胜”,传统媒体也不可能像某些学者精算的那样“速亡”。但有一个事实又不容争辩:如果离开网络和数字服务,报纸将没有未来。报纸的未来必须建立三个平台:数字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平台。这就需要实现媒介融合。作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即两种或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新传播技术。对报纸而言,便是纸质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资源与受众资源上的深度开发与互动,重塑传统报纸的业务形态,实现报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文章指出目前一些报纸把媒介融合简单理解为报纸的数字化,等同于多媒体叠加和数字化产品的多向发布,甚至希望通过“报纸 +网站”形式实现纸质媒体向数字化转型。而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必将消除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娱乐业、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业的传统行业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共同整合在内容产业的旗帜下。从长远看,媒介融合也不止于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流程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前景是,纸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不可避免,但双方的合作更广阔。这就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媒介生态与现实。 [31]
陶喜红指出: “媒介融合的多元化趋势对于媒介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媒介之间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融合可以使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巨大的变化,将会大大增强媒介影响力,使媒介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媒介集团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当今美国最大的 25家企业集团,都是融合了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音像、出版、电影、娱乐、体育等多个产业在内的庞然大物。复合多元化的经营使企业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补性极强,并且形成了从制作、销售到服务以及衍生产品开发的一条龙,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媒介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发达国家媒介融合的操作模式,我们应学习其有效的运作方法,摒弃其消极影响,使媒介产业的多元化融合既适合中国的国情,又能够给媒介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带来足够的动力。” [32]
匡文波、王丹黎在《 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中提出媒介融合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媒体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力图在传媒业中以规模出效益。二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主要指在不同媒体自荐,传播方式和内容的相互借用,以促进共同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广告的新技术价值,以此为例来说明新媒介融合的趋势和优势。 [33]
关于媒介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王鸿涛指出数字技术打破了媒介的介质壁垒,使同一内容多介质实现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媒介融合凸显出来的竞争优势:一、不同价值链之间的联结点实现交叉销售;二、价值系统确立的竞争结构可以树立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三、实现广告的规模销售。文章指出,媒介融合的过程就是“一”型媒介向“ X”型媒介过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媒介融合将从最简单、最低级的形式开始,如信息采集阶段的合作,逐渐向较复杂、较高级的形式发展,最终到达媒介所有权的融合。当然,媒介融合的实现还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 [34]
另外,有相当量的论文从具体微观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正在或者(已经完成的)媒介融合业界案例,并进行了普适化应用思考。也有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具有媒体融和技能的新闻人才进行了探讨。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 “融合媒介 ”与 “融合新闻 ”如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宽带网的普及, “融合新闻 ”必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传统新闻媒介走向网络化生存亦是大势所趋。其实在学界正式提出“媒介融合”以前,它早已经在业界自发进行之中。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不断沿着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媒介融合即是社会要求传播媒体多元化发展态势的表现。今天媒介的融合趋势,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已经超越以往。相信媒介融合必然会在曲折行进中成为一种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 徐沁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东南传播》 2008年第 6期,第 71-73页。
--------------------------------------------------------------------------------
[1] Quinn, S, 2005, Convergent Journalism: The Fundamentals of Multimedia Reporting,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2] 孟建:《媒介融合 : 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 2006, 7,第 24页。
[3]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人民大学谈媒体融合》,许日华、郭嘉,人大新闻网站 , 2006 年4 月11 日。
[4] 《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 ——从美国新闻传播的变化谈起》,蔡雯,《新闻采编》, 2006, 2,第 71页。
[5] Colon , A. , 2000 , The multimedia newsroom ,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 39, P24-27
[6] Doyle, G., 2002, Media Ownership: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onvergence 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UK and European Media,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7] Jenkins, H., 2001, Convergence? I Diverge. Technology Review, 104, P93-94
[8] Rich Gordon, 2003, The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 of Convergence In Kawamoto, K. , Ed. Digital Journalism: 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 , New York : ILowman& Litdefield, P57-73
[9] 蔡 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10] 蔡 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 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11]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12] 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 Convergence 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 2006 , 1 ,第 51 页
[13] 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 ),紫金网, 2008年 1月 11日。
[14] 陶喜红:《 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 2007, 6,第 160页。
[15] 章于炎:《 媒介融合:从优质新闻业务、规模经济到竞争优势的发展轨迹》,《中国传媒报告》稿件。
[16] 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 Convergence 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 2006, 1,第 53页。
[17]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国际新闻界》, 2006, 9,第 51页。
[18]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19]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 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20]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21]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22] Killebrew, K.C., 2005, Managing Media Convergence: Pathways to Journalistic Coopera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3] Lawson-Borders, G., 2006, Media Organizations and Convergence: Case Studies of Media Convergence Pioneer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es, Publishers
[24]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25] 蔡雯:《 从 “ 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 》,《中国记者》, 2007, 1,第 81页。
[26] 《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 ——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 Brian Brooks教授系列讲座》,《国际新闻界》, 2006, 5,第 73页。
[27]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界》 2006 , 5,第 31页- 35页。
[28] 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 Convergence 一词溯源及内涵》,《现代传播》, 2006, 1, 51页- 53页。
[29] 崔保国主编:《 2006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 4 ,第 62 页- 81 页。
[30] 彭兰:《 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国记者》, 2007, 2,第 87- 88页。
[31] 郑瑜:《 媒介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观 》,《当代传播》, 2007, 3,卷首语。
[32] 陶喜红:《 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 2007, 6,第 161页。
[33] 匡文波、王丹黎:《 新媒介融合:从零和走向共赢》,《广告大观》, 2007, 8,第 115页- 117页。
[34] 王鸿涛:《 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中国记者》, 2007, 6,第 72- 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