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想要普及全民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18:16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1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这里真是繁荣啊。”
冉有说:“既然繁荣了,又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
冉有说:“既然富裕了,又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说明】卫国的以兄弟情谊处理政事的精神使卫国出现社会繁荣的景象。然而,为政者的最终目的仅仅是为了人民的繁荣富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从古到今,古今中外,为政者大都是忙于使民安居乐业,但很少有统治者真正能做到使民“安居乐业”的。战争、犯罪迭迭频起,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民众的文化知识过于贫乏,人民的文化素质过低所致。所以孔子要提出“教之”,就是想要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移风易俗,进行文明教化。这与管子的意见一致,管子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即是“礼义廉耻”,也就是说,在人民吃饱穿暖的基础上进行“礼义廉耻”的教化。实际上,经济基础是由文化决定的,文化素养越高,经济就会越发达。因为知识会启动人们的智慧,会打开人们的眼界,生产力就会得到提高。所以现在各国政府也在努力普及教育。如果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普及,那么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就会逐渐端正了。但我们现代的教育却走上了技能教育的弯路,只重视技能教育而缺乏社会教育,人之不懂得做人,再学什么技能也是冤枉的。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受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的,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的。
——————————————————
【注释】1.庶:(shu树)《诗·小雅·天保》:“俾尔多益,以莫不庶?”《诗·大雅·卷阿》:“既庶且多。”《诗·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论语·子路》:“既庶矣,又何加焉?”《春秋考异郵》:“明庶风至。”《说文》:“庶,屋下众也。”《尔雅》:“庶,众也。”这里用为繁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