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逻辑学》的重要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2:17
(一)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概况及主要成果
“十五”期间我国逻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理论上有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号逻辑
符号逻辑是逻辑学领域中最基础的部分,符号逻辑的许多问题,如应用问题、哲学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等都已作为逻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专门研究对象。“十五”期间,对这一基础理论部分,学者们并没有忽略,对它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从技术层面研究一些公理系统或者定理自身;用朴素的观点介绍集合论的基本知识;编写适合当作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的逻辑教材,更便于传授和普及经典逻辑理论。
2、哲学逻辑
哲学逻辑是以模态逻辑为代表的一类逻辑的总称,它极大地拓宽了逻辑学的研究视野,把现代精密的演绎方法注入了哲学、伦理、法学等学科。从广义上说,哲学逻辑的范围极其广阔。“十五”期间,该领域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弗协调逻辑、道义逻辑和认知逻辑发展迅速,在引介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有了国内的理论成果;模糊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等分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自然语言逻辑
自然语言逻辑是逻辑学和语言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产物,是介于现代逻辑和形式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目前,作为逻辑的一个分支,自然语言逻辑尚处于草创阶段,但它有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和强劲的生命力。这一分支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十五”期间,该领域的研究已深入到语用的层面,并且语用的思维维度正被作为一种方法用在对悖论等问题的解决上,语用学转向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和信息科学交叉发展;语言逻辑的形式化发展也更近了一步。
4、逻辑哲学
逻辑哲学研究逻辑所提出的哲学问题,是对逻辑的哲学反思,主要对逻辑学家使用的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说来,包括逻辑学的学科对象、研究范围、逻辑真理的性质、逻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等。“十五”期间,该领域对存在问题、逻辑的研究对象等基础问题仍在追问,认为逻辑的内在机制和研究对象并不完全一致;成果斐然的悖论研究和认知问题交叉发展。
5、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是关于或然性推理的逻辑,所谓或然性推理,即其前提真时其结论很可能是真但不必然真。现代归纳逻辑的显著特点是对或然性推理加以系统化和定量化研究,现代归纳逻辑还面临一个传统逻辑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休谟问题,亦即合理的归纳性问题。“十五”期间,该领域加强了对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
6、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属于逻辑学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要实现计算机对人的智能的模拟,使计算机真正体现出人的智能的品质。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思维性。因而,人工智能关心如下课题:诸如关于他人的知识和信念的推理;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的知识,对不正确的处理,容错推理等。“十五”期间,该领域研究取得进一步发展。
7、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必须克服将辩证逻辑和辩证法混淆的错误倾向,走辩证逻辑逻辑化的道路。近些年来,随着国内逻辑走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有些学者根本否定辩证逻辑是逻辑。“十五”期间,对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合理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加强了辩证逻辑形式化的研究。
8、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这一被公认为可通过思维训练提供思维能力的分支,在国外课堂上是一门成熟的大学课程,但于国内只在局部范围内受到了重视,只在少数大学课堂开设了这门课程。但自从有些学者在学术会议上多次倡导后,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浪潮。它作为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其实际意义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重视。“十五”期间,该领域在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并挖掘出我国古代墨家逻辑中的论证逻辑。
9、中国古代逻辑
中国古代逻辑的研究局面热烈,各种角度、不同层面的挖掘在向前推进,各类观点不断推出、相互争鸣。“十五”期间,该领域关于“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的本体研究和反思仍在继续;进一步加强了与西方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不再局限于对墨经的研究,拓展了我国古代逻辑的研究范围。
(二)本学科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上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十五”期间,我国的逻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理论上的分歧尚未统一,还存在一些环节的研究比较薄弱,尚待加强。
逻辑学理论上存在的主要分歧,诸如“究竟什么是逻辑?辩证逻辑能否形式化?究竟怎样的形式化才有意义,才是合理的?什么是本质性?批判性思维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中国古代逻辑是否合法?”等等问题,“十五”期间,逻辑学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试图加以解决,但到目前为止,它们仍然是开放性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学科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逻辑虽然在朝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现代逻辑教学和普及不足,缺乏人才,缺乏人才培养的机制,比如不重视现代逻辑知识的培训。
第二,逻辑学研究领域实际上非常广泛,涉及数理逻辑、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哲学、决策等相关理论科学。但是,逻辑学与这些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三,在应用方面,不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不注重逻辑学科的应用研究。
第四,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学术交流容易停留于问题表面的争论上,缺乏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五,研究学科前沿问题的学者缺乏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条件和主动性,难以参与和进入国际研究的行列。
第六,盲目参照国外同行的逻辑观念和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和结合汉语语言和思维的研究成果。
第七,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这两个逻辑分支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工具性作用,但是,国内的学者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它们的研究不占主流地位。
另外,我国的逻辑教学、传播和普及工作做得还不是太好。首先,近年来,逻辑学者们一直是围绕着逻辑的研究对象和逻辑教学而争论,尤其是用现代逻辑取代其他逻辑的观念严重阻碍了逻辑的教育与普及。其次,学者们在认识上虽然已经意识到,高校逻辑教学应分为两个层次,即逻辑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非逻辑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思维能力的训练)层次,要达到第一个层次的目的,一阶逻辑是基础,同时还需要通过专门的逻辑课程的学习,要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的,非形式逻辑(主要是批判性思维)则比较适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到位的、合适的材料,尤其是面向第二个层次的培训方面的教材目前还没有。
(三)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课题建议
在“十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逻辑学理论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其广度上也会有较大的拓展。“十一五”期间,总的来说,非经典逻辑、模态逻辑包括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和人工智能的逻辑仍然是学科发展的大方向。国外在这些领域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应用逻辑也是个很重要的分支,应予以一定的重视。我们也应该看到,非形式逻辑即批判性思维学科在国外的发展的势头也很猛,我们需要加强批判性思维学科建设。逻辑哲学问题仍然值得研究。中国古代逻辑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方面。接下来的5年里,逻辑学的主攻方向应该包括非经典逻辑、批判性思维和中国古代逻辑。
“十一五”期间,逻辑学科列为规划课题的应该有:
1、模态逻辑与哲学
充分了解模态逻辑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最新进展,考察模态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模态逻辑的哲学基础和意义,密切结合模态逻辑的作用来进行研究。
2、弗协调逻辑
理论特征、历史渊源、三个方面的系统(即正加系统、弃合系统、相干系统)构建情况、具体作用,在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哲学意义尤其对于哲学辩证法的意义。需要全面系统总结弗协调逻辑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3、道义逻辑
道义逻辑在我国的研究起步很晚,与国外差距很大。道义逻辑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道义逻辑的研究丰富了哲学逻辑的内容,拓宽了逻辑学研究的领域。作为一种元一法学研究方法为法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和分析工具。道义逻辑的研究不仅在建立法律专家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对于立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是实施法律公正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道义逻辑的研究。
4、哲学中的逻辑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些学派是重视逻辑的,甚至认为哲学就是逻辑研究,如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也有反对逻辑甚至反对理性思维的。那么在各派哲学的视野中,逻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逻辑对于哲学的总用到底是什么?逻辑对哲学的发展的研究究竟有什么作用?
5、逻辑哲学问题研究
研究逻辑研究中提出来的各种哲学问题。像逻辑的本质是什么?逻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究竟怎样的东西可以说是逻辑?需要有科学正确的逻辑观点和分析方法。
6、自然语言逻辑
系统研究自然语言逻辑的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及其关系。研究自然语言逻辑对于日常思维、计算机语言翻译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充分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7、人工智能与逻辑
在研究各种计算机语言,尤其是描述性语言的基础上,考察逻辑在其中的作用比如各种非经典逻辑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意义。结合应用来研究和考察专家系统。
8、辩证逻辑形式化研究
解决辩证法的逻辑基础问题。必须以经典逻辑为基础和工具,充分吸收国外非经典逻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弗协调逻辑的研究成果。
9、批判性思维和逻辑
逻辑研究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和应用。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合起来。要充分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需要结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的实际,搞案例教学和研究,真正在应用中来发展批判性思维这门学科。
10、名辩学与逻辑
研究名辩学中所蕴含的逻辑思想的本质,需要在三个层面上来研究中国的古代逻辑,即批判思维层面(逻辑应用层面)、论证逻辑层面、方法论层面和逻辑理论层面。需要对中国古代逻辑做更深入的考察,需要运用西方的现代逻辑工具和以批判性思维做基础,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争论。
11、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逻辑
认真考察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实际应用学科中的逻辑问题,提供逻辑在哲学学科中的支持维度。发挥逻辑学在哲学中的真正作用。需要进一步实证化的研究。
12、法律逻辑
法律逻辑是逻辑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即应用逻辑中的一个分支。法律逻辑的性质和研究方向已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所认为的形式逻辑原理加法律内容的例子,法律逻辑不仅仅是逻辑,还要把具体的法律思维内容和特点考虑进来,应当侧重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问题。
13、认知逻辑
认知逻辑已经取得了许多很好的成绩,但是,探讨清楚人类的认知过程,对于研究人工智能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故而认知逻辑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14、博弈逻辑
博弈逻辑也属于应用逻辑的范畴,它研究“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做出行动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都在进行博弈。而这样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逻辑分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