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產品 有待普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8:43
創作萬花筒 嚴啟明
創新產品 有待普及  八達通自今年十一月起,多加一個新用途。那是用作賞分之用。
八達通是甚麼?八達通是以地下鐵路為主的公共交通機構組成的一家公司,所發展的聰明卡系統。初期用以替代現金和零錢,方便繳付交通費用。至今已發行了超過一千二百萬張八達通卡,除四歲以下小朋友外,平均每人擁有兩張卡,每天交易金額達八百萬美元(六千二百餘萬港元)。很大程度上已代替了現金(尤其是零錢)的交易。
在九七年它面世的時候,我還記得當年採用沈殿霞作為主角,主要是示範用了八達通是如此的方便快捷,非常的稱心滿意。它成為全球最最成功的電子付款系統,更與時並進,不斷創新應用技術和擴大八達通卡的應用範圍。
八達通於零一年由非牟利機構轉變為商營公司,業務更為積極進取。八達通卡的服務範圍日益擴闊,除了繳付交通費外,更漸漸擴展至零售網絡的付款,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最近兩年更成為全港泊車咪錶的付款工具。此外,又發展非付款業務,例如成為大廈的住戶出入卡、學校圖書證、公眾泳池、運動場及馬會入場證等等。簡而言之,在短短幾年歷史內,不但發展迅速,而且創意十足 ── 他們的網頁更標出「取勝於無窮創意」這口號。
獎賞計劃 化繁為簡
零五年將結束的時候,八達通推出另一項非常大膽的構思:利用八達通卡為平台,市民無用甚麼方式付款購物,均可獲類似信用卡的積分獎賞。
這些賞分可於下一次購物時立即兌換,據該公司主席戴勇牧先生所說,此乃為各商戶「推行最具成本效益,最簡便的獎賞計劃,以回饋全港市民,做到『人人有得賞』」。換句話說,八達通卡多了一個用途,就是用作儲分及把積分作消耗,無需再搞甚麼換獎品等煩惱。由於全港十六至六十五歲市民中,擁有八達通卡的滲透率達九成半,憑著這個概念,本著「一卡多用」的精神,這個八達通卡擴展用途的大計,便應運而生。
《經濟一周》雜誌以「客戶關係三贏方案」來形容此個計劃,筆者則有如下分析:
從商戶角度來看,這個計劃優點有四:(一)無須投入龐大資金發展獎賞計劃,而又可令客戶得到已獲獎賞的感受;(二)此項大型優惠計劃,有八達通代為宣傳;(三)可自由訂定賞分的多少,即是可賞多賞少;(四)如屬大型連鎖店,顧客「回頭」贖回賞分的次數會較多,將會更加得益 ── 缺點則為客戶資料全交八達通管理,換句話說,缺乏了自己擁有「客戶關係管理」的自主權。
從客戶角度來看:(一)此計劃提供了實際的「額外利益」。原本只有信用卡才有儲分,但現在除了信用卡之外,更可在商戶得到「別的獎賞」,這豈不是雙重優惠?明乎此理,即使要麻煩我做些登記工作,也算物有所值。(二)此計劃靈活方便,在任何場所消費的積分,並不指定於同一場所使用,所以我可以有更大的運用自由;(三)各商戶分別印發的積分卡或優惠卡,為我帶來優惠,也帶來麻煩,因為數量多了,銀包也裝載不下。
從八達通的立場,這系統的利益不單在於每次記錄積分時可以「抽佣」,最重要的是擁有可能是全港最龐大的消費資料庫 ── 與卡主的地址和年齡配合,可以知道每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上網所見,登記資料甚為詳盡,包括證件號碼、出生日期、地點、電郵、住址,甚至興趣等等 ── 於此一填,日後該公司可能寄來不少推廣函件或電郵也。有了這些資料,八達通可大做與客戶資料相關的管理和生意。
基於上述的分析,可以肯定八達通此項新猷,真的是「三贏方案」,當然,最大的贏家將會是八達通!可是,當仔細分析其廣告的設計和創作平台,則發覺不足之處頗多。筆者甚至懷疑這些廣告曾否經過播出前測試(Pre-test),一個大好的產品,可能缺乏大眾傳播的專業意見,而花費了不少冤枉錢。
篇幅關係,詳細的分析留待下周掀盅。
(八達通一嘟有賞 二之一)
Caption: 八達通「一嘟有賞」的預告性印刷廣告。其訊息是八達通「除了用作付款,尚有全新驚喜」,這個廣告偏重了「製造商」看法(Manufactor's statement)。
www.admango.com/hkej/index.htm 載有以往的文章及本文作者簡歷 歡迎提出廣告,讓筆者評論,以及與作者討論本欄內容,請電郵 kaimingyim@yahoo.com 。資料提供:AdmanGo
香港市務學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