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小企业的竞争制胜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7:22
小企业大多属于行业的新进入者和弱小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实现发展壮大是一个难题。有理论认为,小企业应沿着成功企业的技术发展路径,采取跟随和模仿创新战略,以发挥后发优势。然而实践表明,这种做法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姑且不论企业后发优势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就是试图在竞争对手所擅长的领域通过模仿实现赶超的思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这犹如龟兔赛跑,乌龟在兔子擅长的领域与兔子竞争,要想赢得胜利,前提是兔子睡觉,但在现实中像兔子那样的企业并不多见。而且,当一个企业的战略是为了追赶对手而制定时,它就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也就失去了建立竞争优势的前提。因此,真正能够通过模仿或跟随战略来击败行业领头羊的小企业,实属凤毛麟角。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小企业扬长避短、以弱胜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一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滕森提出。他认为,根据对主流市场的影响效果,可将创新分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沿着现有主导厂商的技术进步轨迹展开,它使现有的主导产品性能更加突出,对主导厂商的竞争优势起着维持性作用。破坏性创新则沿着不同的技术进步轨迹展开,它通常发端于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对主导厂商的竞争优势起着破坏性作用。
回顾近代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许多破坏性创新的成功案例:简单、便宜而又走时准确的石英电子表抢占了瑞士机械表的市场份额,傻瓜照相机改变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摄影的局面,日本汽车凭借便宜省油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事实上,破坏性创新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即便是行业领头的大企业在其面前也会显得被动。
那么,破坏性创新有什么特征呢?一是非竞争性。与维持性创新旨在满足高端市场不同,破坏性创新初期通常立足于低端市场或新市场,这使其能够避免过早地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从而为自身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低端性和简便性。破坏性创新产品的性能尽管没有高端市场产品好,但它为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使原本必须由专业人士解决的问题,消费者自己就可以解决。低端和简便使产品的价格更低廉,进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三是顾客价值导向性。破坏性创新能够帮助顾客更容易解决问题,这是其价值所在,即帮助顾客创造价值。四是产业竞争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竞争规则的改变。维持性创新沿着既有主导技术轨迹作进一步改进,对既有产业竞争规则具有强化和维护作用;破坏性创新则走出不同的技术进步轨迹,可能导致新竞争规则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能够凭借破坏性创新击败大企业,其深层原因在于成熟的大企业与小企业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存在不对称性。首先是动机不对称。破坏性创新起初是向市场提供简单方便的低档产品,毛利率较低,它所面对的顾客群在大企业看来是不理想的,因而大企业缺乏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动机。其次是资源不对称。从资源总量上看,大企业远远多于小企业,但大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可还原的资产,这些资产只有与特定的产品、技术或经营方式相联系才有价值。小企业尽管资源少,但投资的灵活性较大。第三是能力不对称。企业能力来源于组织的累积性学习,其路径依赖特征决定了企业在进行能力调整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巨大阻力。小企业处于核心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能力可塑性强,核心能力刚性低。第四是渠道、程序和价值观不对称。大企业往往具有成熟的营销渠道、固定的办事程序和统一协调的价值观,尽管这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其既有竞争优势,但也使其难以作出改变以适应破坏性创新。而小企业的渠道、程序和价值观大都处于形成和发展期,“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