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夜夜说红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57:11
『闲闲书话』 一千零一夜,夜夜说红楼
作者:庸容  发表日期:2010-8-14 20:07:00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写读书笔记的多,坚持到最后的少。看见书话有网友持之以恒,非常敬佩。从今天起开始把读红感受一篇篇写下来,不求质量有多高,只求坚持。夜夜说红楼肯定是达不到的,以这个题目自我鞭策,使我这个懒人能勤奋一点。
第一篇:我眼中的红楼梦和金瓶梅
读红楼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读人物命运、贵族生活;第二种境界是读人情世态,历史背景;第三种境界则是读情之深、爱之切。这三种境界无关优劣,只关乎感悟。 中国的古典小说起于市井,难免摆脱不了对下层社会趣味的迎合。金瓶梅作为古典小说中的奇葩,对世态人情用笔之老道辛辣、描述之直白露骨,力透纸背,似在红楼梦之上;但它沉溺于描述人性的丑恶,在作者眼里,人生就是为欲望而无情厮杀,有如地狱。直面人性的阴暗固然坦诚,但无限放大人性的丑陋,反而回避了人性高贵之处。这对于作者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自我亵渎。而红楼梦借鉴于金瓶梅,脱胎换骨,一洗恶俗猥琐之气,拓宽了小说的视角,笔触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和人性的两面,用文人文化代替了市井文化,其深度、广度、艺术性使得金瓶梅无法望其项背。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贾府为主的上层社会,作者亲历过江南繁华梦,贵族生活的一屋一瓦、一粥一饭,一书一礼,都随手拈来,优美真切,俨然清朝的浓缩社会简史;文中既有现实,又有理想,字里行间处处都有真情流露;金瓶梅描写的是小小清河县的一位暴发户,小说人物之间只知道相互利用和倾轧,充满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仇恨;至于饮食衣物、家业排场,搜肠刮肚,只为夸富炫奇,笔力时有不逮。显而易见作者本人并没有经历过富贵生活,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应伯爵式的人物。同样是描写女性,红楼梦里的女性们各有性格,虽然平凡却自有人格高尚之处;金瓶梅里的女性虽然色彩鲜明浓烈,但多是淫妇妒妇,心理卑贱扭曲,个性与行为多有矛盾之处。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饱读诗书,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他不流于俗,对女性们怀着纯洁的精神爱慕;而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则是一位内心空虚贫乏的市井无赖,除了谋求财势,就知道淫辱妻妾,寻乐粉头。一位是尊重女性、跨越身份屏障的贵族,一位是淫人妻女,靠娶老婆发财的流氓,孰优孰劣,谁更有内涵可以解读,一眼即明。
做这样的对比并非是要贬低金瓶梅。红楼梦美到极致,是一种生活;金瓶梅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生活。一个社会不是一元化构成,红楼梦是天国和人间,而金瓶梅是人间和地狱。它们一雅一俗,一爱一憎,一悲悯一冷漠,彼此修正,相辅相成,还原了一个中国世俗文化下的真实世界。现在的论坛风气,都是女性读红楼梦,男性读金瓶梅。金瓶梅成了男人的厚黑学,红楼梦成了女人的乌托邦。对两本奇书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沦落。但愿人都能观丑而知美,观美而知无常,观无常而知足。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作者:怀乡病者 回复日期:2010-08-14 20:56:38
对男性不够尊重,似有大女子主义嫌疑。
作者:傻子哥哥 回复日期:2010-08-14 21:01:53
描写女性,一言以蔽之:红楼梦着重在未婚女性。。。。金瓶梅着重在已婚女性。。。。仅此而已:)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4 21:19:29
作者:怀乡病者 回复日期:2010-08-14 20:56:38
对男性不够尊重,似有大女子主义嫌疑。
--------------------------------------------------------------------------
这位同学很敏感,也许是有一点大女子主义,以后会注意避免。
作者:傻子哥哥 回复日期:2010-08-14 21:01:53
描写女性,一言以蔽之:红楼梦着重在未婚女性。。。。金瓶梅着重在已婚女性。。。。
-----------------------------------------------------------------------
红楼梦里也有很多已婚女性,比例当然不如金瓶梅大,但数量也不少。王熙凤、李纨、平儿、香菱、尤氏、尤二姐、尤三姐、夏金桂……。
在你看来,红楼梦和金瓶梅就是处女与非处女的区别?呵呵。

作者:怀乡病者 回复日期:2010-08-14 21:24:32
这个女人太火爆了,用词儿十分猖獗;)
作者:yiping1914 回复日期:2010-08-15 12:06:47
欢迎来这里!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5 20:00:47
二:第三十二回赏析(一)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冲突激烈,涉及人物众多,对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刻画传神,是红楼梦里顶尖的文字。
宝玉挨打,起源于两件事:一件是金钏跳井自尽,另一件是忠顺王府的长史前来寻拿蒋玉菡。金钏因为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误做“下作娼妇”,一巴掌当众驱逐出府。金钏性情刚烈,不同于寻常女子。她难忍羞辱,以一死来抗争卑贱的命运。作为一位弱小的女性,金钏面对耻辱的激愤和决绝,让多少苟活者汗颜。宝钗劝慰王夫人时说,“(金钏)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正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堂皇之词。金钏之死对于贾府来说不是什么大事。“王夫人唤他母亲上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 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他母亲磕头谢了出去”。几句轻描淡写,不过是水上一圈涟漪。正像那个又老又聋的婆子笑着说的,“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在一个愚钝麻木的婆子眼里,奴才一条命不过是草芥,主子赏了银子和衣服,已经值了。这和宝钗的见解一样:“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兔死尚且狐悲,人性冷漠之处甚于走兽。
从红楼梦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男风颇盛,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非正常的同性关系都司空见惯。贾宝玉和秦钟有过亲密往来,直至秦钟病逝才结束;北静王听说宝玉衔玉而生,专门要见他;而蒋玉菡和宝玉用来交换表情的汗巾,正是北静王所送。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 ”,“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蒋玉菡“妩媚温柔”,都是具有女性美的男性。 对于薛蟠之流来说,同性之乐在于性欲。对于宝玉来说,和同性的感情出于敏感的审美,是对女性爱慕的一种情感延续。北静王赠给宝玉的鹡鸰香串,他要转赠黛玉;他用袭人的汗巾换了蒋玉菡的汗巾,心中十分后悔,最后把蒋玉菡的汗巾送给了袭人,并无珍惜之意。这又说明男子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无法和女儿们相比。 宝玉和蒋玉菡的亲密关系为贾府带来了麻烦。蒋玉菡私自逃离了王府,忠顺王“断断少不得此人”,派出长史前来寻找。忠顺王爷为何离不了一个戏子,和蒋玉菡为何要出走,个中原因都耐人寻味。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5 20:02:46
欢迎来这里!
-------------------------------------------------------------------
多谢版主,听说这里是个好地方!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7 18:11:16
第三十二回 (二)
忠顺王府的长史来者不善。贾府与南安、北静、西宁、东平四王关系熟络,和忠顺亲王素无往来。这位亲王在书中虽然没有来历,但不难想象必是当今权臣。按照清制,亲王长史是三品官职。贾府到了贾赦一代,不过是三品一等将军,和亲王的家臣品秩相当。因此贾政对待长史非常恭敬,称对方“大人”,自称“学生”。这位长史对贾政说话客气,礼数周到,但傲慢之态溢于言表。贾政的“赔笑”,对方的“冷笑”,都在暗示在官场之上,步步险恶,贾府这样的富贵大族,也忌惮朝中得势的重臣。所以贾政训斥宝玉说,“你是何等草芥,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一旦得罪权臣,可能给整个家族带来不可预料的麻烦,贾政的暴怒有足够的理由。宝玉面对长史询问,一开始假装不知,甚至还“哭了”。这是宝玉的聪明之处,也是他的天真之处。如果没有足够证据,忠顺亲王焉会派出长史登门。直到长史说出了他和蒋玉菡互换汗巾的事,他怕“再说出别的事来”, 才交代了蒋玉菡的去处。别的事是什么事,不难猜想:宝玉自从在冯紫英的家宴上结识了蒋玉菡后,两人就时常密会。蒋玉菡出走忠顺王府,可能就是为了他。长史告辞时说“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再来请教”,简直是毫不掩饰的警告。到了这里贾政又惊又气,宝玉的一顿打已经免不了。谁能想到贾环又捏造谣言,又把金钏之死栽倒了宝玉头上。两件事一起,宝玉在父亲心中成了一个胆大包天,敢强奸奴婢、敢与亲王争夺男宠,迟早给家族带来横祸的不肖之子。
作者:追山地 回复日期:2010-08-18 23:31:14
个人感觉《红》与《金》所蕴含的中国式精神内核十分相似。只不过在表相物质丰裕的情况下,《红》所描述的氤氲之气令一切“看上去比较美好高贵”罢了。
姐的文字言之有物、平实、看得出有学养功底。

作者:今世唐高宗 回复日期:2010-08-19 01:32:28
这篇不太好,口气有问题,倒不是贬男生,捧女生的问题。
“同样是描写女性,红楼梦里的女性们各有性格,虽然平凡却自有人格高尚之处;金瓶梅里的女性虽然色彩鲜明浓烈,但多是淫妇妒妇,心理卑贱扭曲,个性与行为多有矛盾之处。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饱读诗书,有着丰富的精神追求,他不流于俗,对女性们怀着纯洁的精神爱慕;而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则是一位内心空虚贫乏的市井无赖,除了谋求财势,就知道淫辱妻妾,寻乐粉头。一位是尊重女性、跨越身份屏障的贵族,一位是淫人妻女,靠娶老婆发财的流氓,孰优孰劣,谁更有内涵可以解读,一眼即明。”
这种口含天宪式的盖棺定论,不好。
西门庆也有尊重女性的一面,也许楼主没读出来。宝玉少爷脾气上来了,一样能把袭人踹得吐血。金瓶梅的淫妇妒妇,心理卑贱扭曲,红楼梦的宝钗、袭人杀人于无形之间,读来更加触目惊心。至于淫,红楼梦犹有胜者,金庸在为韦小宝这个人物辩护时,就认为他的性伴侣其实还没宝玉多。如果把那些虚笔全都落实,红楼梦在反映贵族乱伦生活的堕落,比金瓶梅还要入木三分。金瓶梅与红楼梦的区别,一个是数码摄影,一个是印象派画法。西门庆某些人性的闪光处,强过宝玉千万倍。两部作品,比较孰优孰劣,挺无聊。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9 10:51:26
个人感觉《红》与《金》所蕴含的中国式精神内核十分相似。只不过在表相物质丰裕的情况下,《红》所描述的氤氲之气令一切“看上去比较美好高贵”罢了。
---------------------------------------------------------------------------
多谢这位同学谬夸。
个人认为,虽然红楼梦和金瓶梅都表现了中国的传统人际哲学,但它们的分别不仅仅是阶层不同。西门庆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精神上依旧市侩空虚;而贾府的丫鬟们出身贫贱,却各有高洁。可见物质并不决定精神。曹雪芹穷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依旧能写出传世之作,有的人饱食终日,也不知道何谓“灵魂”。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9 11:28:04
西门庆也有尊重女性的一面,也许楼主没读出来。宝玉少爷脾气上来了,一样能把袭人踹得吐血。金瓶梅的淫妇妒妇,心理卑贱扭曲,红楼梦的宝钗、袭人杀人于无形之间,读来更加触目惊心。至于淫,红楼梦犹有胜者,金庸在为韦小宝这个人物辩护时,就认为他的性伴侣其实还没宝玉多。如果把那些虚笔全都落实,红楼梦在反映贵族乱伦生活的堕落,比金瓶梅还要入木三分。金瓶梅与红楼梦的区别,一个是数码摄影,一个是印象派画法。西门庆某些人性的闪光处,强过宝玉千万倍。两部作品,比较孰优孰劣,挺无聊。
----------------------------------------------------------------------------------
我写的那一段带有情绪,也许不够客观。看到最近论坛有很多人褒金瓶梅而贬红楼梦,才决心开这个帖子。红楼梦和金瓶梅孰高孰下是很明显的事。贾宝玉不是完人,他有很多弱点,但不能因为他的弱点否认这个人物的深刻内涵;西门庆也许有可爱之处,但他对于女性毫无尊重可言。李瓶儿死去后他伤心欲绝,似乎有情有义。事实上,对于直接害死李瓶儿母子的潘金莲,他丝毫没有惩罚。西门庆后来还把李瓶儿的一件珍贵的大毛衣服给了潘金莲,李瓶儿要是泉下有知,还不恨死!
金瓶梅的作者是一位社会底层人物,他的经历、见识有限,所以金瓶梅里的人物写实,但是庸俗、市侩,人物的性格不能令人信服;比如集所有丑恶于一身的潘金莲;前淫后贞的李瓶儿;放弃官家娘子不做,非要做西门庆小妾的孟玉楼……。作者虽然披露了不少钱权交易的阴暗,但因为所处的社会地位,他对官场的了解有限,很多描写并不真实。比如西门庆给蔡京贺寿,礼物是四座银人、两套蟒衣、一套金杯,一套玉杯,还有南京绸缎、羊羔美景。蔡京见了大喜过望,竟然当场就给西门庆封了官。对于贿赂之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穷措大的一面。以蔡京的老奸巨猾和身份地位,又怎么会被这些区区之物打动到要当场填写官诰?作者的幼稚可见一斑。

作者:破碎2010 回复日期:2010-08-19 12:43:18
看到最近论坛有很多人褒金瓶梅而贬红楼梦,才决心开这个帖子
================================
你的目的怎么总是那么粗俗呢。
你的文章句子很生硬,还有乱下结论的通病,那个语气轻妄的,令人联想到你读书时咬舌发愤的痛苦表情。
印象中应该是书话一位高人奇才啊,就这个样子啊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9 16:43:48
楼上的ID(或者马甲):我觉得你一定是一位目的总是很高尚的人。你的文章虽然没有拜读过,不过一定很有水平。我没有你丰富的想象力,联想不到你读书时的表情,你所说的“咬舌发愤”用来形容你回帖倒很合适。你才是真正的“高人奇才”呢,呵呵。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9 16:48:23
贾环陷害宝玉,已经不止一次。他“素日原恨宝玉,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他不忿宝玉深受贾府上下宠爱,自己却遭人轻贱。贾环的不平虽然可以理解,但宝玉是正房嫡出,他是庶出;宝玉人品秀丽,宽宏大量,他人物猥琐,常常自轻自贱。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有僭越之想。可是贾环和母亲赵姨娘没有自知之明,常怀嫉妒之心。在第二十五回,贾环得了机会,竟然要用热油烫瞎宝玉的眼睛,“故意装作失手,把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毫不顾忌手足之情,心肠毒辣令人发指。他的母亲赵姨娘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不知收敛,反而勾结马道婆,要做法置宝玉和凤姐于死地。她对马道婆说,“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赵姨娘的心思至此完全暴露:她们母子憎恨宝玉,其内里的根本原因是争夺家产。有宝玉一天在,荣府的继承权就轮不到贾环头上。赵姨娘母子出身低微,为人愚蠢粗俗,却不甘下贱;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伤人、害人,是红楼梦里金瓶梅式的人物。生为奴仆,是命运不幸;但若然妄图迫害他人,以别人的不幸改变自己命运,决不能令人同情。
作者:绦钰轻尘 回复日期:2010-08-19 17:01:13
二者皆经典!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8-19 17:14:00
要是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评价金瓶梅,就是“这些小题目, 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较之红楼梦的悲天悯人远矣。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08-24 20:00:07
懒人记号。
作者:明月了无痕 回复日期:2010-08-25 00:12:11
先标记,再慢慢看。
小时候看红楼梦,和长大后看,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长大后才发现,红楼里的故事,好多都没有写出来,需要读的人细细体会才会发现。
作者:红若 回复日期:2010-08-25 13:44:57
认真读过。。
作者:明月了无痕 回复日期:2010-08-27 13:58:22
这楼没有下文了么?
原本不明白楼主干什么将红楼梦和金瓶梅比,原来如此。
如果说到女子,红楼梦应该和聊斋志异的那些精灵对比一下,才更有趣。聊斋志异的女子语言,也十分生动,但是却也明明白白的看出来,都是平民百姓的小女子,跟红楼梦的贵族女子大家闺秀比,别有一番动人之处。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01 20:51:16
多谢楼上的同学顶贴!哪怕只有一个知音者,写贴也是值得的。最近一段时间忙的焦头烂额,是在没有余力写东西。明天起时间开始宽裕,一定尽量补功课。
回明月了无痕:聊斋不是白话,没有下功夫去读过,不敢妄加判断。里面的女子也是十分可爱有个性的,但我个人觉得总有穷书生艳遇的情结在里面,幻想多过于现实,难逃男欢女爱。就精神的超脱之美和对命运的反思而言,和红楼梦还是有距离。不知这位同学有没有时间点评一下红楼梦和聊斋的女子,一定又是新角度。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01 21:26:20
第三十三回(三)
无论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还是“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都是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贾政并非不喜宝玉,而是期望太高。爱之深责之切,是严父常情。他怒笞宝玉之前,“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完全是望子成龙却不成的悲伤。其心痛心怒,读来令人鼻酸。好了歌中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非做人父母者不能体会。贾政是推崇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的儒生,他期望宝玉能成为一个正统观念下的好儿子;贾宝玉喜欢诗词曲赋,偏爱魏晋风度,厌恶仕途经济,两人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其实宝玉情深而悲悯,比贾环之流不知要强多少地步。惜乎自己的父亲都不能理解,又如何被俗世理解。对于仕途经济,宝玉不是不能为之,而是不屑为之。官场黑暗,互相倾轧,他不愿做沧浪之水的变通,而甘愿做怀石自沉的一搏。
贾政怒笞宝玉,最先有反应的是众门客。一开始贾政大怒,门客们猜到是为宝玉,一个个“连忙退出”,可见贾政常为宝玉动怒,大家都习以为常,这种家事当然是回避为妙。但后来见贾政“打得不祥了”,众门客又进来劝解。劝解不成,又找人送信入内,表现的十分识趣。这些门客半客半仆,平时所做的不过是察言观色、谈笑奉承,也有游园吟诗的风雅差使。和孟尝君门下冯谖的弹剑而歌相比,早已失去了寒士的傲骨;不过和西门庆的帮闲整天扯皮条、打秋风相比,还是高了不止一个层次。兰陵笑笑生大概没有见识过贵族的生活,富甲一方的西门庆还要沦落到和地痞结拜兄弟的地步,为了些阿谀奉承、前拥后簇就得意洋洋,甚至把应伯爵引为知己。可见西门庆虽然肉体欲壑难填,但精神上十分容易满足,他的人生大概不知何为痛苦。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01 21:28:54
回帖怎么看不见?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03 18:38:21
第三十三回 (四)
红楼梦和金瓶梅、儒林外史这样的古典小说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情”字。这个情并非“世态人情”,而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国人丑陋的一面、兽性的一面,金瓶梅已经表现的太多,兰陵笑笑生写来不留余地,让人心惊。红楼梦不再冷眼相看世故,而是投入了一腔热血,字字有情,字字有泪。发现人性之丑何其容易!洞察现实黑暗,却仍然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放弃自我轻言屈服,又是何其之难!年少轻狂时自以为很懂红楼,有了人生经历后再读,处处都能使人落泪(不是矫情),才知道什么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在现实里缺失的一切,真,善,美,人伦之情,都能在红楼梦里找到。在坚持理想之余,曹雪芹并没有回避现实,红楼梦里一样有人性的阴暗面,只是作者意不在此。金瓶梅只见丑行、罪恶,不见愤怒、惋惜,我想不是作者不愿意表达个人感受,而是他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感受。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丑恶,这说明了什么?曹雪芹的一双慧眼和心胸,又岂是兰陵笑笑生之流可以相提并论。
第三十三回,围绕宝玉挨打一事,表现出了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夫妇之情等种种人之常情。任凭是平民还是贵族,良善之辈还是凶徒,谁也越不过这道人性底线。金瓶梅失去了这道底线,满纸只剩下了欲望,西门庆、潘金莲都少了一点人味儿。王夫人驱逐金钏、晴雯出府冷漠无情,但为宝玉伤心痛哭之时,谁能说她不是一位慈母?事实上,她不但是一位慈母,还是一位贤妻。贾政毒打宝玉,她并不直接阻拦,而是先以情动人:“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她是希望贾政顾忌贾母,能够停手。不料贾政不听,反而气愤贾母一向袒护,使宝玉不成器,竟要拿绳子勒死宝玉。到了这种地步,王夫人也没有忤逆夫君,而是哭诉,“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 只有这个孽障……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最终以夫妻之情打动了贾政,“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在这一回,贾政多次落泪,“泪流满面”,“泪如雨下”。痛笞宝玉,不是他不念父子之情,而是由爱生恨,一位刚直倔强的父亲形象呼之欲出。

作者:taoanyuabc 回复日期:2010-09-04 20:02:43
红楼梦不再冷眼相看世故,而是投入了一腔热血,字字有情,字字有泪。发现人性之丑何其容易!洞察现实黑暗,却仍然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放弃自我轻言屈服,又是何其之难!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05 10:43:24
多谢楼上顶贴!
三十三回(五)
即使情节紧凑激烈,作者行文仍然滴水不漏。王夫人听说宝玉挨打,来不及告诉贾母,不顾外面书房里有没有人,就急忙“穿衣”过来。这里是指王夫换上更为正式隆重的外出衣服。再是危急关头,大家族的礼仪是一点少不得的。红楼梦里对“穿衣”的描写很多。比如王熙凤去见邢夫人,要“穿戴一番,坐车过来”,邢夫人见贾母,要换衣服;宝玉去向贾赦请安,也要穿衣备马。虽然是一家人,只要过府和长辈见面,就免不了烦文缛礼,以示敬重。就连兄弟之间,也是“贾府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在三十三回里可以看到,贾环有事禀告父亲,要先“上前拉住贾政的袍襟,贴膝跪下”,方才回话;贾母动怒,贾政要“苦苦叩求认罪”;书房里的众门客和小厮见到女眷回避不迭。这些生活细节曹雪芹写来不厌其烦,却又不见刻意,令人对清朝大族的礼法等级森严慨叹之余,对作者亲历过贵族生活也深信不疑。这种可信度不是金瓶梅里靠绫罗绸缎、山珍海错所能堆积出来的。鲁迅曾经说过,“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用来形容红楼梦和金瓶梅,再贴切不过。

作者:追山地 回复日期:2010-09-06 08:46:56
今世唐高宗的观点有道理。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13 09:17:41
没人看那。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18 18:31:45
之所以要赏析第三十三回,是因为最近重看红楼梦,看到这一回眼睛红了好几次。写来才觉得想说的太多,理不出头绪。扯的太远怕无法收尾,逐句分析又太生涩,干脆就先放着吧,先写一写我一直非常想写的某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谈谈薛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梦里几乎是一个完人。她在容貌上“艳冠群芳”,才学上博学洽闻;她举止大方、行为豁达,比起林黛玉的敏感孤僻,胜之远矣。年少时读红楼,对端庄沉稳的宝姐姐和宝玉一样心存敬重,敬而远之。现在冷暖自知,再看红楼梦,才读出曹雪芹对宝钗的褒贬。莺儿曾经对宝玉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 模样儿还在次” 。“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固然珍贵难得,但宝钗一派亲厚随和,不过为明哲自保,欠缺一份真心实意。就这一点来说,纵然处处强过世人,不过是空谈罢了。宝钗颇得人际关系的真谛, 为人处事“随分从时”,回目中定论她“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时”就是指宝钗审时度势,善以情势为己用,处事周全而分毫不损。对于这种境界,曹雪芹在理智上给予了肯定。红楼梦曲子里称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自古进仕退隐,以隐求名,是官场手腕。用高士喻宝钗,因为她洞察人情、进退自如,视人生若棋局,举子步步计算运筹,是经营人生的成功典范。一个年轻女性能有这样的见识气度,令人叹服;但在感情上,曹雪芹又对宝钗世俗化的功利哲学表达了不满和不屑。贾宝玉视林黛玉为知己,纵使黛玉刻薄小性也始终不移,就是因为他们至情至性,彼此志趣相投,审美相类。对于宝钗,宝玉批评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 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措辞严厉。最后虽然和宝钗结为夫妇,但宝玉始终怀念着逝去的黛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以情感的选择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取舍。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18 18:33:28
宝钗的平和稳重、胸有丘壑,只有袭人可以相比。脂批多次说“袭为钗副”,不无道理。但她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袭人天性温柔宽厚,对他人的宽容体贴既是生来如此,又是作为奴仆不得已的一种生存方式;宝钗贵为豪门千金,无须委曲求全、四处斡旋,为人处世小心谨慎是后天刻意为之。她的本性其实相当犀利,在书中也露过锋芒。第三十回,宝玉和黛玉因为张道士提亲的缘故互相试探争吵,闹的天翻地覆,惊动了贾府上下。殊不知宝玉的婚事牵一发而动三人,也牵涉到了宝钗。宝钗一反平时的大度,先讽刺宝玉借故不去参加薛蟠的生日宴会,令宝玉深感无趣;在遭到宝玉以杨妃比喻后,又“勃然大怒”,以向她寻扇的小丫头靛儿为由,向宝玉指桑骂槐:“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 你该问他们去!”言辞锋利,直指宝黛二人,不留情面,“说的个靛儿跑了”。与平日那个与上下和睦的宝姑娘判若两人,翻脸无情。可见宝钗的雍容娴雅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苦修来的。用袭人话来说,就是“真真有涵养”。对于宝钗的本性,红楼梦里特意有一段典故加以暗示。第七回提到,宝钗“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必须吃“冷香丸”压制。这冷香丸的制作也十分艰难繁琐:“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乾,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一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一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和了药,再加十二钱的蜂蜜,十二钱的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冷香丸以花为料,新奇雅致,芳香宜人,听来高雅异常;但细想之下,却有摧花折柳、矫柔做作的嫌疑。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19 12:44:30
黄柏味苦性寒,有清热去火之效,正对宝钗的“热毒”之症;冷香丸以花蕊加以白糖、蜂蜜制成,味道香甜,大概难有药效。香甜的药丸要以苦涩的黄柏煎汤服送;药丸不治病,送药的药汤才治病。这种矛盾、不近情理真让读者难以揣摩其中寓意。宝钗生来带有“热毒”,指世人大多有名利热望、贪嗔痴;用“冷香”克制“热毒”,就是用学识和道德去压抑欲望。宝钗克己守礼,处处以德为先,谦逊忍让。林黛玉咄咄逼人,她从不轻易动怒,面对宝玉,她也极少流露少女情怀。宝玉憎恶她致力仕途的劝告,抬脚就走,使她“登时羞的脸通红”,“讪了一会子去了”,但“过后还是照旧一样”。超人的自制力使她回避了人性的某些弱点,和宝黛二人的任性恣情相比,宝钗的冷静克制既有益于己,又授益于人,这是她处世哲学中积极的一面,令人佩服;但如果本性热衷名利,用后天的修养去掩饰、克制,失之勉强。正如冷香丸根除不了热毒,只能时时服用,而药方又穿凿刻意:薛宝钗的涵养难以改变她的天性,使她看似无可挑剔,其实难免惺惺作态。聪明绝顶的林黛玉曾经对宝玉讽刺过冷香丸的矫情:“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1:23:19
先天的热毒和后天的冷香、花蕊之香甜和黄柏之苦味,这种矛盾在薛宝钗身上表现的非常明显。一方面,她器量宽大、行止从容、恪守礼教,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另一方面,她又蕴含心机,凡事以保护自身利益出发,外表与人为善,内心却冷淡自持。礼教贤德,不过为私心所用,沦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宝钗长于人情世故,讽和螃蟹咏显示了她的通达老辣;她也认可人情世故,生活中以此为纲,面面俱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宝钗所领会的中国式价值观之精髓,偏偏最为贾宝玉所痛恨。秦氏当初为宝玉午睡安排房间,就因为屋内有这句对联,使他大为憎恶,“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圉,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贾宝玉视须眉男子为浊物、视女儿为天地灵秀,就是因为他痛恨以道德文章为标榜,其实以人际关系为主导、以利益为追求的社会规则。真才实学无用武之地、善良之辈每被欺压,钻营苟且之徒却如鱼得水。而女性生于闺阁,无需经营生计,真挚单纯的个性没有被世俗扭曲,仍焕发出精神之美和人性之善。宝钗对世俗哲学的热切迎合,正和宝玉崇尚美、自然人性背道而驰,所以宝玉对宝钗试图劝服自己非常生气,“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相反,“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作者:深入发言 回复日期:2010-09-20 12:00:05
本人对红楼梦不是很喜欢,大还是顶一下,\(^o^)/~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2:02:17
呵呵,谢谢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0 15:59:27
比如西门庆给蔡京贺寿,礼物是四座银人、两套蟒衣、一套金杯,一套玉杯,还有南京绸缎、羊羔美景。蔡京见了大喜过望,竟然当场就给西门庆封了官。对于贿赂之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穷措大的一面。以蔡京的老奸巨猾和身份地位,又怎么会被这些区区之物打动到要当场填写官诰?作者的幼稚可见一斑。
--------
从这点上看,楼主没有在官场混过。
中国官场,包括现在,提拔一个人,就是领导一句话,很简单的事情。另外,官商勾结,严重点说讲的是缘份,可以举赖昌星例子,不能说小商人就不能串到大官。
如果你不清楚的事情,最好不要乱批评。《金瓶梅》描写官场非常真实,而且《金瓶梅》有些东西已经不敢太明目张胆写了。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0 16:09:56
以前有种说法,说宝钗黛玉原为一人,当时很不理解,现在理解了。宝钗是现实化的黛玉,黛玉是理想国的宝钗。红楼梦的名字起的不错,是梦终会醒,总会回到现实中。以前不是没想过曹雪芹写书的目的,其实曹雪芹自己一开篇就说清楚了。
宝钗论起身份地位,那是大大不如贾府,皇商虽然带个皇字,终归是商。先不论林如海是不是皇帝嫡系,只说林薜的出身就相差很远,贾府占了黛玉现成的便宜(林家的财产),还想着娶宝钗。王夫人实在是个蠢人,要不然以赵姨娘的段位,早就被拿捏得死死的了。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0 16:19:10
其实宝姐姐、林妹妹这个年龄也满有意思的,世上谁没有文青过呢?小的时候我们喜欢林妹妹,如果长大了还喜欢这类人,并且认为不需改变,那是年纪活到狗身上出了。红楼梦用贾府倒掉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是重要的,礼义世家也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尽出些“无材补天”的文青,那就一代不如一代啦。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6:27:57
楼上这位和兰陵笑笑生犯的是一个毛病。在基层摸爬滚打几年,坐井观天,就以为底层那些生存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了。西门庆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商人,想靠一点金钱一跃攀附上宰相蔡京,那是绝无可能的事。就像一位平民女子,能嫁给市委书记那叫缘分;嫁给国家主席,那叫YY。我之所以批西门庆卖官一节幼稚失实,是因为一,做到宰相的地步,不可能轻易被西门庆所送来的寻常之物轻易打动;二,任命官员有程序,并不是由宰相直接填写官诰;三,一个县城的科级官员哪里无需总理亲自任命,蔡京更不会傻到授人以柄。
过去的高官,不是世家就是科举出身,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哪里像现在的官员都是泥腿子上岸。简单直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请吃饭喝酒、再找两个妓女陪睡,那是低层次的交易方式。兰陵笑笑生缺少对上层社会的了解,却极力去描写西门庆的富贵生活,正是金瓶梅的硬伤。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6:30:16
晕,没看见纯心捣乱的帖子。我说的楼上是指“沙岗头”。

作者:怀乡病者 回复日期:2010-09-20 16:40:17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0 16:19:10
其实宝姐姐、林妹妹这个年龄也满有意思的,世上谁没有文青过呢?小的时候我们喜欢林妹妹,如果长大了还喜欢这类人,并且认为不需改变,那是年纪活到狗身上出了。红楼梦用贾府倒掉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是重要的,礼义世家也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尽出些“无材补天”的文青,那就一代不如一代啦。
====================
一个极其愚蠢的俗奴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0 16:42:59
我知道你是说我。哈哈。我相信还是比你清楚一点的。就好象卖水的人知道水多甜,卖菜的人知道菜有多脆。我能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一定说你是正确的。那就算了。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8:16:52
其实宝姐姐、林妹妹这个年龄也满有意思的,世上谁没有文青过呢?小的时候我们喜欢林妹妹,如果长大了还喜欢这类人,并且认为不需改变,那是年纪活到狗身上出了。红楼梦用贾府倒掉的事实告诉我们:教育是重要的,礼义世家也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尽出些“无材补天”的文青,那就 一代不如一代啦。
呵呵,这话绝对了。宝姐姐再通晓人情世故,最后还是进了薄命司;文青里有无才补天的,也有能仰望星空的。命运之诡蟊莫测岂是你这样的人所能理解。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0 18:21:59
楼主姐姐能理解“命运之诡蟊莫测”,佩服。以前有人对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要弄混了:一个是充分条件,一个是必要条件,要不然本来是想看别人笑话,恰恰是自己让人看了笑话而不自知。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0 18:29:17
其实整个红楼梦里我倒是没什么讨厌的人,谁让这些人一个个都那么活色生香呢?小的时候不懂事,觉得妙玉这样的人有个性,现在觉得这类人满讨厌的:自以为有点小才气,就目下无人了,连话都不会好好说,尊重人都不会,从明白这件事开始,是深以为此人为戒的,这点看法,愿意与各位分享。
至于何人到薄命司,我根本就不关心,如何活着才能更好的地适应社会才是问题,但适应社会就有好出路,不适应社会就要死?世间还有一种东西叫命运,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这才有意思。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0 18:30:36
不好意思,还有些想补充一下:一、旧时的官与现时有所不同,就如旧时县令其实还兼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等,一职多能。以前官员比现在精简。二、蔡京是通知人事部门安排西门庆职位,请细看书。正如现在一省长提一人在县当个公安局长,打招呼可以了,难度不大。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19:21:42
“(蔡京)于是唤堂候官抬书案过来,即时签押了一道空名告身扎付,把西门庆名字填注上面,列衔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山东等处提刑所理刑”。
自宋以后,文武不兼,不存在“旧时县令其实还兼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等,一职多能”。读红楼梦和金瓶梅,怎能不读历史?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0 20:43:24
回帖匆忙有误,纠正一下。县令兼任“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明朝县级长官只负责杖刑以下轻微犯罪,其具体工作由相应的县丞、典狱主管,和今天公安局隶属县政府一样;西门庆所任“山东等处提刑所理刑”,级别在县令之上,掌管某一地区的刑狱,相当于地区法院、检察院。
金瓶梅第四十九回,陪蔡御史过夜的妓女董娇儿嫌蔡御史赏的一两银子少,“西门庆笑说道:‘文职的营生,他那里有大钱与你!这个就是上上签了。’”在兰陵笑笑生眼里,文职就是穷官,像提刑这样的武职才有额外钱财收入。巡盐御史是众人皆知的肥缺,认为巡盐御史没有钱,说明金瓶梅的作者对朝廷的官员职能并不了解。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0 21:28:35
请不要断章取义。
一、在你引用《金瓶梅》那句话的前面,有:太师道:“既无官役,昨日朝廷钦赐了我几张空名告身札付,我安你主要在你那山东提刑所,做个理刑副千户,……,请注意,“告身札付”是指委任官职的文凭叫告身。上司行下的公文称札付。楼主就认为蔡京亲自下令给西门庆等人任命了。却没有看完下文,下文描述翟谦对来保和吴典恩说:“如今我这里替你差个办事官,同你到下处,明早好往吏、兵二部挂号,就领了勘合,好起身。”……,约定明日绝早,先到吏部,然后到兵部,都挂号讨了勘合。……金吾卫太尉朱面力即时使印,佥了票帖,……说明西门庆等的任命还是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的。
那为什么楼主误认为是蔡京直接任命西门庆等小官呢?那是对中国官场的不熟悉所致。要知道,人事权、财权是官员追逐的目标,为了平衡关系及利益,通常会对人事权上作一定的分配,亦即是说,每名大官给多少多少名额任免权你自由分配。也即蔡京说的“昨日朝廷钦赐了我几张空名告身札付”的来由。蔡京是在使用自己的人事分配份额。
二、我翻了辞海:提刑,提点刑狱公事的简称。宋初设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其官署称司,号“宪司”。京畿地区设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掌畿内县镇刑狱、治安、场务、河渠;南宋称提点京畿刑狱。
作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监督管理所属各州府狱政工作。各州府死囚案除报告中央外,也要申报提刑司,提刑司巡察州府的狱政工作,并将情况直报皇帝。提刑司类似于检察长。这是宋朝提刑官的正式定义。当然《金瓶梅》作为小说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加工。
举两个行政长官的例子,1、包拯。《宋史.职官志六》:“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又“崇宁三年,蔡京奏:‘乞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包拯在审案。2、海瑞。明初分县为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七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县从七品。已并为正七品。”(《明史. 职官志》)知县掌一县的刑名钱谷等事,狱讼、治安、征收赋税等均须亲自过问。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海瑞在办案、审案。
宋、明两朝行政长官有审案、办案的经历,即有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的职责。当然,肯定不会涵盖所有现在这些职务的所有职责。
所以,如果象楼主所说,如此显浅的常识都搞错了,那作为世情小说名著也太离谱了,毕竟它是以写实写丑为基础的,况且是明写宋朝,实写明朝,即是写本朝的事,不会错得如此低级的。
大家探讨,如有不妥,请多多指正。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0 21:30:19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金瓶梅》同样也是。可能我对《金瓶梅》的研究多于《红楼梦》。有兴趣请指点拙帖《黑暗寒冷是它的主色调――看《金瓶梅》有感》。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0 22:04:37
唉。看来,读金瓶梅还真和读红楼不一样,金瓶中的官职科普之路,任重道远呀。
关于西门庆的官职,楼主被兰陵笑笑生骗过矣!
何为“提刑”?金瓶梅中的提刑去查辞海?牛!宋初设于各路。《宋史职官志》:“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也就是司法兼监察官,职责是很大的。金代设提使使,时代有提刑按察使。而金瓶梅中的“提刑”不是文职,“比军卫有司不同”,意思就是“锦衣卫”!
而提刑所并不是严格的称呼,是宋代和明代的合称,详细点说就是宋官职+明官署的混合。宋代“提刑”不叫所而叫司。明代才开始设所(千户所),《明史职官五》,所以提刑所是一种白花的表示方式。
再说说“金吾位衣左所副千户”。这里面的金吾卫又叫“执金吾”,是皇帝禁卫军的别称。明代禁卫军有上直卫,南北京卫。锦衣卫就是其中的一卫。在明代的小说中,习惯性的以金吾或者金吾卫来指代锦衣卫!锦衣卫又有前后中左右五所。
而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锦衣卫没有派出京师以外的掌刑机构,而西门庆不在京师任职,所以呀,楼主被兰陵笑笑生骗过矣!所以,这就是隐射!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0 22:13:50
楼主,下面我再跟你说说为何小说中,巡盐御史为啥嫖娼后只给1两银子,等下,我喝口水回忆下唐到明的制度。给你详细的说说。
哈哈。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0 22:27:37
两淮巡盐和盐运司到底有何不同。这个一定要分清楚,不要以为和盐有关的都是肥差!
盐运司,这是肥差!主管盐政的官署《明史职官四》:“都转运盐使司凡六,曰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官员是都转运使,是从三品的官员。而转运司下辖盐科提举司、盐仓及批验所等单位。这个是职能部门!有权!放到现在就是机构系统的。《明史食货四》上记载了盐商和他们直接接触,这是管他们的官员。一般的盐商是无法直接面对上面的从三品的。而直接面对的是盐运司下辖的转运司。也就是金瓶梅中的盐运司指的是后者。官员是从五品,这趟线的人是有钱的,一个是中央机构,一个是地方机构。是一趟线,一个“口儿”的。
下面再说说两淮巡盐是什么意思!
这个“监察御史”,我若没记错应该是始自唐代。是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现在楼主明白这啥意思了吗?
放到现在的话说,就是谁tm那么大胆子,敢明目张胆的给纪检委直接送礼呀!巡盐监察御史就是来查他们的,他的功绩就从这帮贪官身上来,也是得皇帝信任的人。
楼主,知道我国目前的最有名的清水衙门是哪里吗?哈哈。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0 22:31:38
以后关于明代官职有不明白的,也别查什么辞海了,直接短信问孤王就ok。哈哈。
西门庆为啥看不起这个两淮巡盐,一从钱财上,而从地位上,西门庆还查着他呢!虽然这里兰陵笑笑生是暗写,锦衣卫并不能在京师以外有掌刑机构,但是为了小说,让西门庆有了这个官职!
知道了吧?两淮巡盐和盐运司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是监察部门,后者是行政机构!
而西门庆,不是文职,但是其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是军队系的,而且还是直属的部门,比特务机构都牛X呢!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09:17:02
多谢二觉先生补充。
《金瓶梅》内很多细节,貌似犯了非常多低级错误,如每章都有很具体时间,但到最后一核,却是错的,如按时间计算,孝哥渡化时,应是9岁,但最后却是15岁,很明显的错漏。这些是作者故意所为,一是为文字狱,另一是为了隐瞒一些什么。因为文章是针砭时政的。三是有反讽作用。
好了,本帖是讨论《红楼梦》的,不要让《金瓶梅》给占了。楼主是非常熟悉《红楼梦》,我们还是让出地盘,继续听取楼主的精彩解读。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1 10:18:15
告身顾名思义,是说明个人情况的履历。蔡京声称“告身札付”是朝廷钦赐,可见他授予西门庆官衔,是朝廷公然允许的“捐官”。买官鬻爵历朝均有,是朝廷弥补国库虚空之策。捐官多为虚衔,比如“金吾位衣左所副千户”。若要实职,就要等待候补。西门庆的“山东等处提刑所理刑”正好补了原千户贺金的缺,可以直接走马上任。金瓶梅之前提到,贺千户升了新平知寨,西门庆还去参加过酒宴,正为后回的加爵做铺垫。蔡京在告身札付上填写官职,就是直接任命。金瓶梅对于上层官场不熟悉,与高官交接的情景写来不实。杨戬倒台祸及西门庆,他派来保进京打点。来保贿赂了管家,用区区一个五百石米的拜帖就见到了蔡京的儿子蔡攸;又得到蔡攸指点,轻易就见到了右相李邦彦,用五百两银子买通他改了西门庆的名字。作为一个小商人的家奴,花了银子就能直达宰相级,真是异想天开,充分暴露了兰陵笑笑生以金钱为万能的小民思想。文中的右相,见到五百两银子就见钱眼开,亲自取笔改名。和蔡京亲自任命西门庆一样,一国之相,这些须末小事竟然还要经手,岂不是大笑话!
红楼梦中也有捐官的情节,贾珍意欲为贾蓉捐一个官衔,以便秦可卿的葬礼好看。他求于太监总管戴权,戴权为之安排了一个五品龙禁卫。这一过程十分简单清晰:“回来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儿我来兑银子送去。” 清朝捐官,向户部缴纳银两,然后领取捐官凭证——执照。这才是捐官的真实情景。小小五品的虚衔,太监就有权买卖,何须宰相出马。贾珍之所以能轻松就买到官,一来本是达官贵族,二来与戴权是世交。戴权也说,“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虽为张致之语,但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官职用钱就可以买,还需要关系。
红楼梦里对上层社会的描写非常真实可信,大家的风俗礼仪历历在目。不要说历史上等级森严,就说今天,作为一位外地普通商人,西门庆避罪打点、捐官买官,能有书中所说那么容易?
另外,金瓶梅是明人所写,写的当然是明朝的事情。明朝县令对于狱讼权利有限,不能和宋朝时的县令相比。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1 10:24:49
一位位高权重的首脑级官员,竟然知道山东清河某一小小提刑的官职有空缺,这是说明兰陵笑笑生无知的最简单证据。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0:38:55
汗!
你没有看到二觉的回帖吗?有一定的反讽在里面。作者是特意把那官职写得这么小,如那“一两银”的意味。我也查过了,其实提刑的官是很大的,作者特意放在县里去,去反讽蔡京(实指严嵩)。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0:42:23
就是说,蔡京做的黑暗面,是事实存在的,作者把它刻画出来。但作者故意把一些不合常理的东西加进去,以混淆视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可是小学生分辨出来的东西,作者不可能不清楚的。
书中有很多这样子的例子,也有很多评论家对此分析过。请不要过于执着于此无谓争执。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1 10:44:57
两淮盐运使主管两淮盐务,是肥的流油的差使。清朝时两淮盐政所收税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所以此任此官职者必为皇帝心腹。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经担任过这一重要职位。康熙时两淮盐政一年一换,就是因为其中利益过于巨大,防止官员贪污之举。曹寅与李煦都是康熙密臣,两家私交深厚,轮流执掌盐政长达七年之久,红楼梦里的钟鸣鼎食、繁花似锦由此而来矣。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0:47:24
《金瓶梅》中一句:火到猪头烂,钱到官事办。虽然说得很俗,但却与《金瓶梅》的基调很一致:非常真实!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1:00:29
清朝时两淮盐政所收税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
你是拿清朝的“菜刀”去砍明朝的官呀!!哈哈。现在买菜刀可要身份验证呀!
你看看二觉的关于“盐”官的分析吧。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1 11:02:20
蔡御史给董娇儿的那是赏银,不是嫖资。你请领导去夜总会,让领导买单?
一点常识都没有就到处蹦跶,这都什么人那。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1:26:32
哈哈。
不说了。继续关注并拜读你的文章。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1 11:30:14
你是拿清朝的“菜刀”去砍明朝的官呀!!哈哈。现在买菜刀可要身份验证呀!
你看看二觉的关于“盐”官的分析吧。
大清律例沿用明律,这个你应该不知道。“二觉“直接无视。
金瓶梅的话题先到这吧。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1 11:39:56
OK。
“大清律例沿用明律,”这句话可能有问题的。不过,真的不说了,没有了期。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1 13:56:09
我前面不是说了吗?两淮巡盐御史,全称是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这个官职和盐运司一脉是两回事。曹家是盐运司那一派的。
现在明白了吗?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1 14:06:40
盐运司是都转运司,这是肥差,是从三品。
一个巡,一个运字。官职的属性差距就大了。
两淮巡盐和盐运司到底有何不同。这个一定要分清楚,不要以为和盐有关的都是肥差!
盐运司,这是肥差!主管盐政的官署《明史职官四》:“都转运盐使司凡六,曰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官员是都转运使,是从三品的官员。而转运司下辖盐科提举司、盐仓及批验所等单位。这个是职能部门!有权!放到现在就是机构系统的。《明史食货四》上记载了盐商和他们直接接触,这是管他们的官员。一般的盐商是无法直接面对上面的从三品的。而直接面对的是盐运司下辖的转运司。也就是金瓶梅中的盐运司指的是后者。官员是从五品,这趟线的人是有钱的,一个是中央机构,一个是地方机构。是一趟线,一个“口儿”的。
下面再说说两淮巡盐是什么意思!
两淮巡盐御史全称:两淮巡盐监察御史
这个“监察御史”,我若没记错应该是始自唐代。是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现在楼主明白这啥意思了吗?
放到现在的话说,就是谁tm那么大胆子,敢明目张胆的给纪检委直接送礼呀!巡盐监察御史就是来查他们的,他的功绩就从这帮贪官身上来,也是得皇帝信任的人。
楼主,知道我国目前的最有名的清水衙门是哪里吗?哈哈。
作者:二觉 回复日期:2010-09-21 14:09:01
在明代,一个官员被成为某某御史,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隶属权限是什么。和盐运司是不相干的。
这御史虽然有巡盐二字,但是实际上,他所隶属的部门和盐运司这个肥缺部门,是两个部门。
读金瓶怎么能不读历史?恩?
就说这么多,还存在争议那就随意。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2 12:00:34
拿着辞海、参考书就敢和人谈红楼梦金瓶梅,还大言不惭。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呵呵。
言归正传。
薛宝钗的人生哲学注定了她立意明哲保身而无真心热肠。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宝钗头一个擎签,签上写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令“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无情和动人结合于一身,使宝钗身上有人性的多重复杂体现。金钏投井自尽,听到这个消息,袭人尚且“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却“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一个“忙”字,可见薛宝钗在王夫人身上的用心。她曾送过自己的旧衣服给金钏,和金钏平日私交不错。但对于金钏的死亡,宝钗不但没有分毫伤感、怜悯,为了逢迎王夫人,反说金钏是“失脚掉下井”, “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 “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其冷酷麻木令人侧目。当初和金钏来往,不过是着意于王夫人而已。宝钗做事的目的性之强,可见一斑。史湘云单纯直爽,深敬爱宝钗,多次在人前称赞宝钗,甚至说“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宝钗在湘云做东起诗社时为湘云出谋划策,主动提出开设螃蟹宴,既解决了湘云之急,又以己之名宴请了贾母和王夫人,一石二鸟,两边都做了人情,交际手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姐妹之情对宝钗来说也不过是人情的一部分。第三十二回,袭人告诉宝钗,她烦请湘云帮她做些针线活计,宝钗“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 “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我看着他, 也不觉的伤起心来”。 “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湘云信任宝钗,无话不说;宝钗却将湘云的难言之隐转手兜售于袭人,换取袭人的交情。对湘云纵然再体己,不过是宝钗一贯的“体贴人情”而已,无关姐妹情谊。湘云每来贾府都在宝钗处安歇,在抄检大观园后,宝钗不堪贾府之乱,决定回家居住,但她怕湘云劝阻,把湘云“先打发找探丫头去了”,再来李纨处告别。如此决绝岂不叫湘云心寒!在七十六回,湘云也对黛玉诉说了对宝钗的失望:“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 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09-22 12:57:11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2 12:00:34
拿着辞海、参考书就敢和人谈红楼梦金瓶梅,还大言不惭。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呵呵。
----------
哈哈。算了。不与小女子一般见识。
作者:刚考完试 回复日期:2010-09-23 12:54:11
m
作者:纯心捣乱 回复日期:2010-09-25 22:24:29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22 12:00:34
拿着辞海、参考书就敢和人谈红楼梦金瓶梅,还大言不惭。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呵呵。
言归正传。
========================
哈,哈,哈。。。。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09-27 04:05:08
楼主很性情,但若与作者一样同怀悲悯之心去看的话,会看到一个薄命不亚于黛玉的宝钗。虽然作者偏爱的是黛玉,但对宝钗,并不是敌视。
作者:xuGKJkfk 回复日期:2010-09-27 07:55:26
楼主更新好慢,不过我会默默等待
作者:Bgc4u2Mag 回复日期:2010-09-27 09:29:41
呵呵,挺有意思的,mark一下
作者:jBRNlJWNI 回复日期:2010-09-27 11:18:33
百年不遇的好帖子,不得不顶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09-30 10:49:19
楼主很性情,但若与作者一样同怀悲悯之心去看的话,会看到一个薄命不亚于黛玉的宝钗。虽然作者偏爱的是黛玉,但对宝钗,并不是敌视。
悲悯不代表没有褒贬,更不代表作者没有喜恶。曹雪芹既然写得宝钗的行径出来,自然有他的寓意。关于宝钗的薄命后面我还会写到,欢迎发表意见!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1 08:46:53
等着高见。
作者:几回梦魇 回复日期:2010-10-01 10:36:38
看完了,马克之。
此帖发自掌中天涯:wap.tianya.cn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10-01 20:40:53
我说的悲悯之心,更多的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怜悯。
人之喜恶,是主观情绪,作为批评家可以自由选择站在一个角度表达,如金圣叹。但如果红楼梦也是完全被主观情绪左右的小说,它便配不上“伟大”二字。
楼主的“曹雪芹既然写得宝钗的行径出来”这些用词,显然一厢情愿地将曹雪芹当成楼主一样的主观了。曹雪芹自然也有他的喜恶,对宝黛一干人之喜;但是恶,楼主,请问曹雪芹对宝钗有你分析的那般嫌恶?啥都往恶处想。宝钗果真如此不入流,只怕对黛玉不是抬高,反是贬低。
曹对宝钗,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种理解自然不是偏爱,但也不是嫌恶。人有七情六欲,不是只有两极,要么喜要么恶,请允许其他存在。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5:09:49
在和林黛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显示了胸有城府。宝钗来到贾府,携带来“金玉之论”,而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给宝黛的婚姻带来了直接威胁。黛玉认为她“心里藏奸”,怀疑她有目的而来,所以时常旁推侧敲,嘲讽宝钗。比如第八回,黛玉曾说,“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第二十九回,唯有宝钗记得湘云佩有一个金麒麟,黛玉又借机讽刺她:“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处处表现出对“金玉姻缘”的敌意。面对黛玉的多疑,宝钗安之若素,最后借黛玉不小心以西厢记、牡丹亭行酒令之事,谆谆善诱,一举使黛玉折服。黛玉心服宝钗并不是因为宝钗的一番“读书无用论”,而是宝钗的气度。一位贵族小姐脱口而出涉及情爱的西厢记、牡丹亭,连黛玉都认为自己“有失检点”。 黛玉也说,“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言外之意,如果不检点的是宝钗,黛玉定然会毫不留情加以嘲笑,当众予以宣扬;但宝钗却不计较黛玉的一向刻薄,宽容其失言失礼,并苦心劝导,显示出自己待人以诚,从未因金玉之言而以黛玉为对手。黛玉羞愧于往日的以己度人,她向宝钗剖白内心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此将宝钗引为知己。黛玉一直以宝钗为婚姻假想敌,但宝钗却以实际行动打消了她的疑虑。所以钗黛二人言归于好的回合名为“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以自己的通融达练再下一城。宝钗工于人情,亦有原则。她凡事顾及自己的利益,如有余地,又不吝于成他人之美,处世高明,利人利己;纵使无情,也无碍于“君子”之称。打动黛玉,亦因为此。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5:12:49
但以大度消除黛玉心中芥蒂,并不意味宝钗无意于“金玉良缘”。薛姨妈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是极为露骨求婚配的暗示,所以宝钗“总远着宝玉”。虽说总远着宝玉,但这并不妨碍宝钗时时探访怡红院。第二十一回,“袭人进来,看见这般光景,知是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忽见宝钗走来, 因问:“宝兄弟那去了?”,此为清早;第二十六回,晴雯抱怨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此为夜晚;第三十六回,“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此为中午。由此看来,疏远宝玉是假,亲近宝玉是真。宝玉收藏了张道士给的金麒麟,不但黛玉疑心大起,生恐宝玉和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宝钗也不顾夏日正午太阳炎热,赶来打探情况。她听说宝玉出去会客,抱怨说“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 叫他做什么!” “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恰巧说中自己情形。和黛玉不同,宝钗另有手段:她在袭人身上一向用心,通过袭人打探湘云和宝玉:“云丫头在你家做什么呢?” 袭人回答“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之后宝钗又以湘云处境艰难为由,卖人情予袭人,将湘云所做宝玉的贴身针线揽下,是断绝湘云、宝玉二人私下往来之意。其实黛玉和宝钗对湘云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史湘云是唯一一个曹雪芹给予“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评价的女儿。宝玉挨打,宝钗前来看望相赠药丸,她对宝玉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一反平日雍容大方,做小女儿扭捏之态,“心疼”二字,娇羞之态,直是向宝玉诉说内心情意,其矫柔做作令读者愕然。在袭人心急,说出对薛蟠告密导致宝玉挨打的怀疑之后,宝钗又立刻回复往常的严肃老练。她先责备宝玉自己行为不检点,“你们也不必怨这个, 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又替薛蟠开脱,“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 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大大方方将薛蟠撇的干干净净,弄的袭人倒“更觉羞愧无颜”。最后走时还要嘱咐袭人不要将薛蟠有关此事声张:“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话、心思密不透风,反客为主,真让人只有赞叹的份儿。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5:29:18
素约:
对于宝钗理性、处事高明的一面,曹雪芹是给予了肯定的。所以他说宝钗是“艳冠群芳”,“山中高士”。但对于宝钗矫情、无情,过于工心计的一面,作者也给予了批评。对于宝钗的缺点,书中并没有回避。宝钗偷听丫鬟密谈、又以黛玉为名为自己开脱,还有对于金钏死亡的冷漠等节,是怎么也不能理解成为宝钗的优点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里,就连淫丧的秦可卿、极少露面的巧姐都有曲子,偏偏宝钗没有,这难道不能说明作者的好恶么?
悲悯是一种胸怀,任何有这种胸怀的人都能让人肃然起敬。但悲悯不代表天真,作为一位经历了沧桑巨变的男性,曹雪芹博大复杂的情怀绝不能仅仅用女性的善意去简单理解。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5:39:52
个人认为,薛宝钗这一形象是脱胎于金瓶梅里的吴月娘。张竹坡评价吴月娘是“奸险好人”,“假”。文龙评价其“假的大方”。和宝钗有部分神似之处。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5:45:25
沙岗头,多谢你顶贴。虽然很不喜欢你说的什么不和女子一般见识,但看你有几分绅士风度,就不和你做口舌之争了。我对于金瓶梅的熟读程度虽然远不如红楼梦,但对它是十分有兴趣的,也有很多一家之言想说。。金瓶梅止于技巧,红楼梦则有思想。以后还会写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一些人物比较。欢迎来发表意见!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2 17:38:37
呵呵。你在我的帖子那里狂喷一通之后,就再不出现了。只好来这与你讨论一下。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10-02 18:58:19
站在黛玉的角度,我喜欢读你的文章,就是性情,过瘾。但也正是这角度,造成了你对宝钗的解读显得肤浅,一般红迷都作如是想。当然,并不是,有别于他人的解读就是深沉。
建议从人物的设置去看,宝钗就是个吃了“冷香丸”的黛玉。
钗黛一体。宝钗说得很明白,她的幼年跟黛玉是一样的。她的热毒,跟黛玉的情孽,殊无二致,都是与生俱来。不同的是,黛玉没听从癞头和尚的话出家或者不许哭等等诸多药方;而宝钗则完全听从,冷香丸。
但这个冷香丸,并不是一丸下去,热毒便永不发作,还是时常发作的,第七回宝钗回答周瑞家的“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可以看出。所以,宝钗说出“心疼”二字时的娇羞,并非矫揉造作,而是真情流露。当然,这个你如果仍要看成是做作,也可以理解,谁让眼前还有个贾宝玉在场呢。
但是,宝钗扑蝶,应该没其他人在场吧,这种自然的少女情怀也很做作?
还是那句话,不必从一个角度,把另一个角度上的人物,事事都往坏处想。黛玉是我们的少年时代,宝钗就是接受了现实社会的成年黛玉。套句张爱玲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认为这话非常切合曹雪芹对宝钗的情感。
另外,红楼十二曲,“终身误”写的主要人物是宝钗,而非黛玉。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2 19:56:37
呵呵,批判和悲悯并不矛盾。曹雪芹批判薛宝钗的某方面,不等于曹雪芹就对宝钗不悲悯了。红楼梦里的人物,上至钗黛,下至赵姨娘、尤二姐,作者都给予了褒贬。悲悯不是简单的理解一切、同情一切,而是看透众生皆苦之后的宽容。我之所以说宝钗矫柔做作,因为“心疼”、低头娇羞弄衣带这样的言行举止,和她平时以端庄自持、举止坦然、时刻推崇礼教的个性大相径庭。并不是说这些行为本身有什么问题。
终身误内容实际说的是宝玉。你对于宝钗女性化、感性的理解,是一种解读方式,但不必去否定其他方式的解读。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10-02 21:25:12
曹雪芹自然有他的批判,一些用词完全体现了这一点。如“葫芦”僧,金寡妇“贪利”权受辱,见熙凤贾瑞起“淫”心,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弄小巧用“借剑杀人”,“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等等。
举这些回目上的例子,是想说明,曹的批判并不隐讳,甚至是激烈的,对王夫人都用上了“惑奸谗”。所以我们应当相信,曹雪芹如果对宝钗的批判有你分析的那般激烈,调子也定不留情。那么,可否找出一些毫无争议的直接给出的贬义词?而不是根据某事件自己分析得来的。
“心疼”之娇羞并不是矫揉造作,借宝钗之语:“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终身误,求同存异。只别以争议点作论据。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2 21:25:38
我是不同意张竹坡等人对吴月娘的评价的。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3 14:29:13
宝钗的心胸气度、权谋机变,远在寻常女子之上。也正因为此,她才能做得群芳之首,力压湘黛。滴翠亭偷听小红、坠儿私语一节,是宝钗无时不有机心的表现。以千金小姐的身份偷听丫鬟密语,见其阴暗,有失磊落;仅仅听到小红换帕,就看出其中的私相授受,见其老辣,失女儿之天真;评价小红、坠儿“奸淫狗盗”,见其严苛,有失宽柔;为了掩饰自己的偷听行径而牵涉黛玉,机变敏捷,却累及无辜。这一情节是曹雪芹对于宝钗深藏不露的另一面最为明显的揭示。虽为春秋笔法,但明眼人读之即了然也。宝钗工于心计、长于人情,其实人情即是无情。史湘云把宝钗当成亲姐姐一样看待,宝钗却事事有保留,将湘云的隐私用作人情往来;黛玉心服宝钗的气度,和宝钗以“姐、妹”称呼,而宝钗赠黛玉燕窝却有始无终,最后仍需要贾府开支,有违当初黛玉之愿。邢岫烟遭刁仆留难,宝钗一边说“咱两个一来就好”,一边劝她“忍着”,还要教岫烟节俭本分。贾府荣耀之时,宝钗与母亲日日趋奉贾母、王夫人,功夫用到上下众人;当贾府有败乱之像,她又断然搬离贾府,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连中秋佳节也不过府相聚,其决绝自保,令人可叹。张竹坡曾评价吴月娘是“奸险好人”,角度犀利独特。“奸险”与“好人”看似矛盾,其实揭露了人性的复杂。薛宝钗正是一位拥有复杂人性的典型形象,跳脱脸谱人物之窠巢,是红楼梦中的三国式人物。内涵之深,作者借以抨击世情之隐晦,无出其右者。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3 14:37:22
宝钗善于利用周围的人、事为自己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又极识避祸就福,化不利为有利。她事事谨慎、处处留心,就人际关系和利益最大化而论,行事已无可挑剔。尽管如此,她还是未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对于宝钗,曹雪芹一唱三叹:以宝钗之见识、心胸、谋略,生于闺阁,有如鹰隼置于花园,才志不得舒展。“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所做的柳絮词既是内心对于名利的渴望,又是才非所用的感叹。宝钗生于薛家末世,孀母寡兄,身世堪怜。她虽然人情通达,但也为人情所累:“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心劳力苦,此种生活有何乐趣可言,分明是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哲学付出了繁重代价。宝钗以后天之力克制先天欲望,行必有礼,言必称德,情绪从不外露;她写诗要姿态,住所如雪洞,穿凿刻意,女性的纯真天性泯然无存,令人惋惜“面若银盆、眼如水杏,眉不描而翠,唇不点而红”的自然之美。宝钗最后嫁给宝玉,是作为女性生命中最大的悲剧。她虽然有“停机德”,但宝玉始终不忘黛玉,人生价值取向也和宝钗背道而驰,两人注定无法拥有幸福的婚姻。宝钗的薄命,是曹雪芹宿命论的体现;又是曹雪芹对被奉为社会规则的伪儒家思想的否定。人力难以胜天,个人再识得明哲保身、趋吉避凶,也难以和强大的命运相抗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以宝钗一己之力,又岂能逃离四大家族的运数已尽、劫难来临。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3 14:41:20
宝钗终于写完了,虽然有些草草,但总算交了作业。关于宝钗其实还有很多想说,暂时先不赘述了,期待有见识者出现,那时再讨论。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10-03 21:29:59
呵呵,楼主终于期待自己界定的有见识者出现,并讨论了。看来,那些疑问楼主是不肯正面作答了。
作者:gewen37 回复日期:2010-10-03 22:20:31
顺着标题进来,细细待看。
作者:庸容 回复日期:2010-10-05 13:04:01
宝钗说完了,再起一篇。
谈王熙凤、探春、宝钗的的理家之才
凤姐、探春、宝钗三人都是红楼梦里具管家之能者。三人性格各异,治家之法也各有不同。王熙凤在三人中最具胆识魄力。她从小假充男儿教养、胜似男儿;头脑精明,心机细深,“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言谈爽利,诙谐善谑,“十个男人也说他不过”;性格果敢泼辣,“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生性又喜弄权势,天生是治家之材。所以王夫人极重用她,将荣府家务全权交由打理。凤姐不但将荣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在秦可卿出殡时协理宁府家务,一人照管两府,事无巨细,上能迎意,下能服众。其能力之强、手段之老练,阖府公认。凤姐不读书识字,未经诗礼熏陶,所以带有市井粗俗之气。一方面,这使她充满有别于贵族小姐的旺盛生命力,理家勤勉不辍、言行简练大方、行事更有效率。另一方面,这又使她道德底线低、自控能力弱,对金钱、权力索求无度。凤姐专权擅权、贪财敛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视家规国法为无物。又独断专横,对上只逢迎贾母、王夫人,以固地位;为保威重令行,对下又苛责严厉,惨礉少恩。虽然管理手腕强硬,表面上管理卓有成效,但上行下效,使贾府内里人事腐败,营私舞弊、争权夺势之风日盛。荣府人口众多,奴仆数以百计,内外事务繁琐,用度庞大,本来管理不易;而且贾府规矩大、礼数多。“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又涉及各房主子,关系复杂,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平儿就曾说过这些豪奴难服钤束:“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心术利害,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再加上元妃省亲修建大观园,支出无数;宝玉与众姐妹入园居住,奴仆剧增,导致人员冗杂、人事混乱、钱粮入不敷出,弊端越积越深。对于这些弊病,王熙凤并非没有认识到:“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但凤姐自私自利,缺乏远见,只知道一味搜刮钱财、热衷权势,不愿意改变现状、触动各方利益,以免得罪贾母、王夫人,影响多年苦心经营,对于种种弊端竟无能为力。贾母、王夫人等合宅有官职、诰命者为老太妃送葬守灵时,贾府缺少长辈镇压,积累多年的人事矛盾激烈爆发,奴仆相互争斗倾轧,大观园内混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凤姐因身体抱恙,心绌力竭,退意萌生,本已无法管理家务;王夫人将管家之责交予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正乐得不闻不问,与己无涉。她对平儿说:“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她知道裁减人手、省俭支出涉及利益,必有麻烦纷争,不愿意开罪上层,背负骂名,将乱局交由探春去处理,实在狡猾。贾琏的小厮兴儿对凤姐的评价一针见血:“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凤姐有治国之才,可惜眼光短浅,贪财恋势,只知逞私欲之快,诸事必然起始肃然而结尾败乱。抄检大观园的丑行看似起于绣春囊,其实起于凤姐。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5 15:53:29
楼主及各位谈了很多关于宝钗的,无非还是那个:机心重、低调、谨慎、好利……当然也谈到一些她对爱情的质朴等等优点。
其实,这是对宝钗的误解,正如对吴月娘的误解一样。
我们要处于宝钗的处境来思考一下:她是一个大家闺秀,而且薛家还要维持,依靠她那没有良心的哥哥薛蟠是靠不住的,薛姨妈大小事其实不是相当依赖宝钗。你说,宝钗能不有机心吗?在如此险恶的社会,没有机心,早给淘汰了,宝钗是有家族生存压力的,包括她与宝玉的政治婚姻,纵然她对宝玉有真情,那就对公对私都有利了。
宝钗是真正的有人性的人物。更加接近现实的人物。
黛玉有什么压力,她是了无牵挂,只身一人,无生存之虞,更无家庭之负,她唯一的目标就是嫁给一个她满意的丈夫,当然可以不用机心、低调……
想来,一般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会看过《金瓶梅》。
说实在话,我对《红楼梦》的研究不如《金瓶梅》深,既然楼主说到宝钗与吴月娘相似。我倒可以找一些以前帖子里关于吴月娘的评点,以供参考宝钗的分析。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5 16:00:07
不好意思,借用楼主的地盘,来讲讲吴月娘,来反衬人们对宝钗的误解:
吴月娘,现在很多评论她,一是伪善;二是吝啬(寡恩薄幸);三是妒忌心重(记仇)。我觉得,吴月娘首先是一个好人,这是评价这个人的基础,包括书中也一直坚持这个基础,她也是仅有几个的得到善终的人。至于她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缺点,也仅不过是能力及性格上有点小缺陷,其本心是善良的,起码是没有害人之心。
西门庆死后的二十回,不仅是春梅和陈经济做主角,另一大主角还要算上吴月娘。因为前八十回虽有吴月娘,但真正着墨不多,真正凸显出她的性格及处事方式还是在西门庆死后。本人为详细了解吴月娘,细细地把《金瓶梅》后二十回再看了一次。就在这二十回,我看到了吴月娘的无奈和无助,看到她的凄惨和悲哀。
西门庆在临死前,跟吴月娘说:“我死后,你若生下一男半女,你姊妹好好待着,一处居住,休要失散了,惹人家笑话。”指着潘金莲对吴月娘又说,“六儿从前的事,你耽待他罢。”这里,西门庆预知到两件事:一是吴月娘可能操持不了这个家,这个家可能要散了。另一是吴月娘不会善待潘金莲的。西门庆勉为其难地让吴月娘去做,吴月娘也真的用心用力去维系着这个眼看很快会分离崩析的大家庭。只是事情发展超过她的想像,也超出了她的控制能力。
当西门庆暴亡,吴月娘产子的时候,大家乱作一团。而当月娘醒来,发现箱子大开,即大骂管理箱子的玉箫。很多人都认为吴月娘这个举动也太敏感、太小心眼了,孟玉楼更是对潘金莲说:“原来大姐姐恁样的,死了汉子头一日,就防范起人来了。”殊不知李娇儿这时已偷了五锭元宝在屋里去了。李娇儿在西门庆出殡那天就商量离家,才过了西门庆五七,李娇儿就与吴月娘大吵大闹,要死要活的,要先回妓院,再嫁张二官,“月娘慌了,与大舅子计议,请将李家虔婆来,可打发他归院。”所以说不是吴月娘小心眼,而是她清楚地知道,如果这个家没有了西门庆,很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她只能用防御保守的方法来维系。随着后来的各人偷的偷,骗的骗,拿的拿,赔的赔,家业逐渐凋零。当春梅作为“守备夫人”回到西门府省视时,吴月娘本想隆重接待,但也只“戴着稀稀几件金翠首饰,上穿白绫襖,下边翠蓝段子裙”,与春梅的“戴着满头珠翠金凤头面钗梳,胡珠环子。身穿大红通袖四兽麒麟袍儿,翠蓝十样锦百花裙,玉玎珰禁步,束着金带”形成极大的反差。春梅看到家里很多东西都没了,连潘金莲的大床也卖了时,吴月娘无奈地说:“一言难尽。自从你爹下世,日逐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也是家中没盘缠,抬出去交人卖了。”所以说,西门庆要吴月娘维系这个家,真真难为她了。如果不是她的守成、她的小心,可能这个家败得更快。
吴月娘性格的缺陷,最明显是在与西门庆因李瓶儿事造成嫌隙,竟然互不理睬。只是后来,她的“善”解救了这次信任危机:她在大雪天在大院里祷告上苍,祈求西门庆“弃却繁华,齐心家事。不拘妾等六人之中,早见嗣息,以为终身之计”。西门庆听到后,原谅了吴月娘。潘金莲说,会那么巧吗?这些祷告本是很私底下做的事情,难道还要高声说出祈语来,怎么会给西门庆听到呢?以此来说吴月娘机心深不可测。我认为,非也。假如吴月娘真的聪慧到有此机心,西门家也不会衰败得如此之快。相信如果是让春梅或潘金莲来主持这个家,总会比吴月娘支持得更久一点。
玳安与傅伙计议论各房太太时,评价吴月娘是“虽故俺大娘好,毛司火性儿”,“你只休恼着他,不论谁,她也骂你几句儿。” 玳安与傅伙计是一直忠于西门府的两个奴仆,他们所言也是中肯之言。吴月娘的“毛司火性儿”偶有显现,但结果并不是每次都好。当西门庆死后也,王六儿代表韩道国来探丧。谁知,吴月娘因为过去王六儿勾引西门庆的事而大骂王六儿,虽然后来在吴大舅的劝说下让李娇儿、孟玉楼代表还了礼,但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其实,韩道国是西门庆重要的伙计,因为韩道国掌握着西门庆采购的重大任务。吴月娘辱骂王六儿直接导致后面的韩道国的拐财潜逃事情发生。韩道国拐财潜逃的事与之前发生的李娇儿要离家宁愿回妓院的事,拉开了西门府(吴月娘)众叛亲离的序幕。
吴月娘的“毛司火性儿”也有发作好的时候。当陈经济残忍地逼死西门大姐,吴月娘知道后,“率领家人、小厮、丫环、媳妇七八口,往他家来,见了大姐尸首吊的直挺挺的,哭喊起来。将经济拿住,揪採乱打,浑身锥子眼儿也不计数”,“把门窗户壁都打得七零八落,房中床帐粧奁都还搬的去了”。由此可见,说吴月娘的软弱可欺是不对的,只是她的能力与智慧限制了她,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忍让。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5 16:02:36
来保欺负吴月娘,吴月娘可怜得让人难过,使人感到怒其不争,哀不其幸,同时也可以看出吴月娘的软弱和无能。来保骗了西门家的布匹生意,自开店铺后,更在韩道国拐财的事情上恐吓吴月娘,吴月娘大气不敢出一个。韩道国投奔翟管家后,翟管家通过韩道国知道西门府有出色女子,竟来信索取。吴月娘千不该万不该,竟找来保来计议。毫无办法,后来让来保把玉萧和迎春送了过去,“不料来保这厮,在路上把这两个女子都奸了。”试想想,玉萧是吴月娘的贴身丫环,都保不住,其他人会怎么想,怎不令人心寒?!更可恨的是,来保还“常时吃醉了,来月娘房中嘲话调戏。两番三次,……”由此可见,吴月娘无能之极,“毛司火性儿”一点儿也不见,任由强仆欺负,只有忍气吞声,别无它法。归根到底,吴月娘还是软弱的性格。
在对待潘金莲、春梅的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吴月娘的另一面。当吴月娘在秋菊的三番四次的举报下,终于知道了潘金莲和陈经济的奸情(他们连小孩都怀上了,吴月娘还不知,吴月娘对事情也太不敏感了),而且还牵涉到春梅。吴月娘非常无情地遣卖春梅,“打发她,箱笼儿也不与,又不许带一件衣服儿,只教他罄身儿出去。”后来,潘金莲也呆不住了,吴月娘让王婆过来,领她出去,作价卖了。也因为这样,王婆贪心一百两银,陈经济取钱未回,张二官、周守备等人嫌贵,最终导致武松有机会杀嫂祭兄。由此,人们认为吴月娘是一个绝情的人。其实我觉得,潘金莲、春梅、陈经济的乱作非为,肯定是有过错的。当时整个西门府的人都会看吴月娘如何处置,也可以说想看看吴月娘的笑话。吴月娘能怎样做呢?赏功罚罪,这是主人处事的原则。在处理这件事上我觉得吴月娘没有错。她就应该用强力的处罚来让所有人都有所畏惧,有所忌惮。
吴月娘其实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并不是如人们说她对待春梅态度上的“前倨后恭”。吴月娘上坟时,路上顺便去了周守备的香火院――永福寺游玩。说来也好笑,吴月娘进入寺里后,与方丈正聊着,刚好春梅也来拜祭潘金莲,正进入寺里。吴月娘在里间偷看出来,发现是春梅,颇为尴尬,又不想出来碰见,“把吴月娘众人拦在内,又不好出来的。”正是进退维谷,左右不是。最后,她们还是相见了,当然书这个情节也是为了显现春梅的大气,知恩图报,要用月娘的窘迫和尴尬来反衬春梅。我觉得,月娘不想见春梅不是因为心有愧色,而是面薄,不想尴尬而已。因为她之前所做的根本没有错。后来,吴典恩这个托西门庆扶携任了个巡检的家伙,却恩将仇报,不但不帮月娘,还要制造冤案,屈玳安与吴月娘有染。当时吴月娘正与薛嫂聊天,不禁悲从中来,“死了汉子,败落一齐来,就这等被人欺负,好苦也!”吴月娘并没有想到要去求已经做大奶奶的春梅。我想,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万无一策的时候,吴月娘也不想去求春梅,虽然春梅是一个大度的不象记仇的人。吴月娘属于那种宁愿自己苦,也不想丢脸面的极度自尊的人。
最后,吴月娘唯一的精神寄托――她的儿子孝哥,也给普静法师度化去做和尚了,而且一辈子也不能相见。月娘问孝哥“如今你跟了师父出家?”,书中没有说孝哥怎么回答,只是说孝哥在佛前剃头,摩顶受记。“可怜月娘,扯住恸哭了一场,干生受养了他一场,到十五岁,指望承家嗣业,不想被这老师幻化去了。”在临别时,月娘还跟法师说:“师父,你度托了孩儿去了,甚年何日我母子再得见面?”没有听到法师的回应时,吴月娘“不觉扯住,放声大哭起来。”读到这个时候,我心里也是一阵难受:谁能理解到一个孤独的母亲要放弃唯一的儿子时的感受呀!我想,此时,月娘的心已经死了,因为她的所有希望都死了,她在西门庆死后,惨淡经营,最终连最后的儿子都没能留在身边,她对这个悲凉的世界已经绝望了。虽然她能活到七十岁,但她其实也象余华《活着》的福贵,那悲伤都只能藏在心里,这人生的苦榄会在不经意间翻到嘴里再咀嚼一遍,苦不堪言。
作者:沙岗头 回复日期:2010-10-05 16:12:01
再次表示歉意,在楼主的地盘,讲了那些不关红楼的人物。
我高中时读完《红楼梦》,对众多女子,由自己心里去认为,那些是自己最喜欢的。我记得当时还写在本子上。
后来某天,回去翻资料,看到了以前的本子,上面写着三个名字:紫娟、探春、平儿。
有机会,也想看看楼主对以上三人是如何评点的。
作者:闲看花落_ 回复日期:2010-10-05 16:42:12
对《红楼梦》读的比较透的。
作者:素约 回复日期:2010-10-05 21:50:27
你以为楼主在恶搞了,可楼主偏偏又很认真的样子。你也认真吧,楼主的喜感又接连出来。
楼主说“当贾府有败乱之像,她又断然搬离贾府,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连中秋佳节也不过府相聚,其决绝自保,令人可叹。”
那,宝钗后来嫁入贾家,敢情是看到贾家复苏了又来趋炎附势?
此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同样失控的拥钗派人士进来,少了很多喜剧效果。
加入收藏夹
复制给朋友
分享到外站谷歌书签嘀咕QQ书签新浪微博百度搜藏开心网雅虎收藏人人网Delicious白社会MSN空间豆瓣


关于天涯 |广告服务 |天涯客服 |隐私和版权 |联系我们 |加入天涯 |手机版
© 1999 - 2010 天涯社区
举报

请选择举报类型
举报对象:在sdfas
举报原因: 广告 谩骂 色情 违法 其他
举报内容:
载入中...
0您如果想要使用举报功能,必须先登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