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理论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理论基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7:43
交流理论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理论基础2008-04-22 05:19:39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4c87b0100978t.html[查看原文]
交流理论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现在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一哄而上”的风气,对于数字图书馆这样的高科技、高投入项目,有些人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怎么样进行这一伟大事业。而是简单地认为技术条件是现成的,资源就在图书馆内,只要有了资金,很快就可见效。于是在某些人的鼓动下,我国事实上出现了一次数字图书馆运动。到处在上数字化项目,大规模进行馆藏资源数字化转换,不时有某图书馆已建成数字图书馆的报导。
10年过去了,不少人写了10年回顾的文章,总结了成绩,分析了存在问题。冷静思考,主要是缺少理论指导。我们为什么研究数字图书馆,主要达到什么目标,应当怎么样去进行研究,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尤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使纳税人的钱使用得当。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利用信息工具管理的数字化收藏库,而是一个综合收藏、服务和人们开发利用的环境,此环境支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创作、分发、使用、保存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些人就以为,图书馆进入数字时代,要包含这一整个生命周期,不仅保存、使用,还要参与创作。实际上,图书馆只是这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以局部代替整体,必然引发出许多问题。
20年前提出的“交流理论”,是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指导思想。虽然有人认为“数字信息交流方式是对传统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的一种颠覆”,但这只是信息交流有序与无序状态交错出现的一种现象,正是“交流理论”所研究的问题。
不少学者已就此提出了有益见解。
" 系统观念
现在,我们需要更新一种观念,那就是“图书馆只是读者在使用信息过程中一个环节”。作为读者,信息空间在哪儿?是在以他自己为中心的多种信息网络和交流渠道所构成的整体空间,包括所在机构的内部网,也包括Google,但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图书馆。所以,不管图书馆认为自己多么重要,它的职能始终都是为读者服务的。要保证支持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就需要将用户的整个信息空间连贯为一个体系,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
张晓林:第三代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目标”
〈高等教育网络〉
张晓林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图书馆只是读者在使用信息过程中一个环节。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决不是唯一。不少人的误识在于,总是想建立一个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完整体系。“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在数字时代继续作祟,往往总是力不从心。
" 中介地位
数字化信息环境的成熟必将导致以纸质文献的借阅流通为服务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逐步弱化。许多出版商、发行商、文摘索引商已经直接面向读者或用户提供通过网络传递的数字化目录、索引、文摘、全文,而可以不再通过图书馆。而且,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竞争的市场化,信息服务受资源能力、地域分割和行政隶属的影响也越来越弱。但是,随着专业化的加强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在信息的生产者(如出版商)和信息的使用者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个甚至多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的作用在于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加以选择、整理、组织、提炼,以多种渠道提供给用户利用。这个中间环节的角色――信息集散中介,就是图书馆的定位。当然,根据图书馆的职能,定位还可以是终身教育者、文化保藏者,但就图书馆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而言,对信息集散中介的研讨更为关键。
王俨,萧国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网络虽然创造了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手段,但直接交流总是低效的。中介的作用永远不可被替代,而且愈来愈重要。如何使网上大量无序资源有序化,是永衡的课题。
" 宏观思维
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兴起后,中国图书馆学才真正完成了从微观到宏观领域的变革。《宏观图书馆学》一类专著的出现,标志着图书馆学的宏观研究已为理论界认可。图书馆学从微观领域进入宏观领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但这一发展并非研究对象的简单拓广可以实现。传统的科研方法、思想观念和科研组织方式并不能适应宏观研究。为此,需要变革经验图书馆学。在1980年代,图书馆宏观研究领域虽然已经开辟,但微观研究占主体的状况并没有真正改变。
范并思: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
范并思从图书馆哲学高度指出了问题所在。本来,宏观图书馆学研究的兴起,是新图书馆学的重要理论特征,表明图书馆学从“馆内”科学,走向“社会”科学。但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小生产意识,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也是根深蒂固。即使研究宏观,有些学者也只是局限在图书馆事业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范畴内,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走向社会的研究“扩大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而模糊了与其它学科的界限。”正是这样的哲学思想,妨碍了宏观领域研究的深入。
数字图书馆原本是众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社会”科学,但相当一些学者将其作为“馆内”科学进行研究,纳入到图书馆学的范畴。以图书馆职业的微观思维去分析数字图书馆的发生、发展及应采取的对策,导致种种认识误区,这一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200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