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创投恋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7:50
www.hexun.com 【2006.02.27 16:46】 来源:新经济导刊
【作者:孙瑞华】
整个2005年,中国的创业投资可用跌宕起伏、积蓄向上来形容。
尽管受外管局11号和29号文件的影响,部分地减弱了本来预期很高的发展速度,使得2005年无论从投资总金额还是投资个案来说,都低于2004年(2005年的投资总金额及投资个案分别为10.57亿美元、233家,而2004年相应的数字为12.69美元、253家),但从整体上看,2005年仍不失为创投业大获丰收的一年。
相对于2004年盛大、中芯国际、掌上灵通、空中网等的集中上市,以及退出盛大后令软银亚洲获得的丰厚回报,2005年也同样演绎了精彩的一幕。百度、分众传媒、德信无线、中星微、珠海炬力、尚德电力等相继火爆上市,退出百度同样让德丰杰、IDG、TDF大获全胜。
更为重要的是,2005年在中国从事创投的境内外机构的募集资金创出了历史新高,是往年募集资金额的数倍,达到40亿美元。软银亚洲更是募集了约6.4亿美元二期基金,成为2005年创投募资最大的赢家。另外,鼎辉创投(CDH)、IDG、TDF、Intel Capital等近20家创投机构也完成了新一轮基金募集。使得未来几年,中国有足够的创业资本投资各类高成长性的企业。
尚德电力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将翻写中国创投史新的一页。它不仅为本土的创投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更为多年来因某些原因只能徘徊于TMT领域的外资创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接下来,包括能源、环保、材料、农业、生物医药等非TMT领域的项目将获得越来越快的发展,创业投资全面介入中国各个核心产业的时代悄然来临。而频繁的上市、并购无疑将会加速这一历史进程。
2006年,中国创投的恋曲已然开始,并将不断地推向高潮,让我们期待并见证这一高潮的来临。
创投步入2.0时代
2005年呈现的一大态势是,硅谷主流VC全面介入中国,由此,VC间的较量也暗自中生。
硅谷主流VC纷纷进入
2006年1月9日,硅谷著名创投机构DCM在北京举行盛大晚宴,高调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北京办事处,几位合伙人包括新加盟的原新浪首席运营官林欣禾也一并亮相。不少创投界人士纷纷前往捧场,联想投资董事长柳传志亦亲率朱立南、王能光、欧阳翔宇等部下到场祝贺。
其实,在此之前,DCM就开始了在中国的投资,包括最早作为LP对联想投资的投资。截止目前,其投资的企业,包括前程无忧(已登陆纳市)、中芯国际(已登陆纳市)、尚阳科技、猫扑网等,有些已取得不错的回报,2004年还名列中国十大创投机构第3位,2005年则列为第12位。只不过,相对于一些在中国有办事处的落地VC,DCM更像是旅行者,经常飞来飞去,2006年才刚刚落地。
相对于DCM,刚刚进入中国的另一家硅谷创投BLUERUN一进来就落地成佛了。同样是在2006年的1月,BLUERUN的几位合伙人及中国区负责人,借助清科公司举办沙龙的机会,也向业内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据合伙人陈维广介绍,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方是诺基亚及其他几家金融投资机构,并且刚刚获得3.5亿美元的新一轮注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投资了三家企业,其中包括掌中无限即PICA。
两家VC如此高调,似乎违反了创投界一贯秉承的低调风范。难道,进入2006年,VC要颠覆以往的传统?还是因为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强化培育自身品牌,以此吸引更多好的项目?
反正,类似DCM、BLUERUN这样的VC越来越多,包括3i、NEA、硅谷银行等,也纷纷在国内设立了办事机构。
将这种进入推向极至的当属Sequoia(红杉基金)。作为美国最成功的创投之一,Sequoial日前携1.68亿美元进入中国,将顶级外资VC登陆中国的风潮推上一个新的台阶。Sequoia曾投资了Google、Yahoo、Apple、Cisco、Oracle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在硅谷声誉卓著,但此前却一直忽视了中国的投资机会。此番Sequoia进入中国,完全采取了本土化团队策略,两位创始合伙人分别是原德丰杰董事张帆和原携程网总裁沈南鹏。
当然,这些国际顶级VC进入中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ACCEL就选择了与IDG合作的形式,自己并不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美国著名创投Mayfield则支持成立了GSR Ventures,NEA和Greylock则支持设立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而另一些希望进入中国的VC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即与熟悉中国状况的VC共同投资项目来试探性进入,比如Bessemer、Mobius等,他们刚刚在软银亚洲和GGV的引领下投资了中国的第一间公司——博客网。
从排名看VC此消彼涨
有关中国的创投机构评选活动从2001年就开始了,通常包括机构50强排名。分析五年的排名变化,多少让人有各领风骚两三年的感觉。短短五年间,当初一些火爆的VC完全销声匿迹了,而一些后起之秀则显得咄咄逼人。由于篇幅所限,只将近两年的排名做一对比,从中也能看出些许变化,此外,我们还可依此预计2006年,又将有哪些VC走下排行榜,哪些新面孔榜上有名。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2005年前十位排名中,除了IDG、软银亚洲和鼎晖创业投资中心还依然健在之外,2004年前十名中的其余七位均被替换。
另外,在2005年前十位排名中,有四家公司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分别是,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DF)、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寰慧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GGV)和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联创策源。
GGV以前表现并不突出,现在却突然闯入前十名,且近两年来,异常活跃,相继投资了博客网、汽车网、博客CN等多家企业;德丰杰则以投资的企业上市多且成功而闻名,短短几年间,其投资的空中网、百度和分众传媒均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且表现不俗,这样的例子在业界并不多见;TDF更是频频出手,收获颇丰,从华友世纪、思华科技,到分众传媒,再到A8音乐,TDF显得越来越焕发活力,其合伙人汝林琪更是一位充满内在魅力的女性,身为新加坡人,普通话却讲得极标准,甚至略带京腔,令许多VC人士望“琪”兴叹。
联创策源则是专门投资早期的一只基金,其领头人为冯波。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联创的冯涛,冯氏两兄弟中,冯波更显得低调,但是2005年我们却看到不一样的场景,在连续投资了3GPP、JOYES后,冯波不再沉默低调,而是频频出现在一些论坛、研讨会上,为他投资的年轻企业鼓与呼。
通过对比我们还看到,2004年前十位排名里,外资与本土创投的比例为6∶4,但到了2005年本土创投除了上海联创策源外几乎全部消失。
我们还发现,几家老牌的VC也不见了踪迹,比如最早进入中国的CHINAVEST,如今已改做投行咨询了,而祥峰中国也越来越没有声息,曾经大名鼎鼎的汉鼎亚太也从创投界隐匿了。
依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些判断,随着BLUERUN、Bessemer、Mobius这些新基金的进入,如果其2006年表现不凡,那么一年后,在2006年的机构排名上可能就榜上有名;一些目前排名靠后的VC,也极有可能因为一个案子的精彩上市或退出,将名次提前许多;同时,那些目前排名靠前的VC,一旦2006年停滞不前,或速度减缓,也极有可能被甩到后面,甚至被甩出排行榜。
从近几年的发展历程看,VC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以前通常是多个项目围着一家VC转,现在则是多个VC挣抢一个好项目,特别是到中后期阶段,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VC甚至感慨,与其这样,不如进入早期阶段,避免与那些才大气粗的VC冲突,包括DCM都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对于VC来说,中后期投资主要是拼资金实力,对于被投企业来说更像是锦上添花,自然比较挑剔;而早期的项目才真正显露VC的眼光,对于创业者则意味着雪中送炭,自然大受创业者的欢迎。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VC加入到早期投资的阵营,而那些一直支持早期投资的VC也未见动摇,他们是IDG、智基创投、华登国际、DCM、联创策源等。
无疑,VC间的适度竞争会加速中国创投业的健康发展。
千万美元大单漫天飞
2006年,VC及其投资的企业的新闻会越来越普通,创投已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一些信息,也不再为专业媒体所垄断,即使在大众化的报刊、信息平台,创投类的信息也会频繁出现,过不了几天,就会听到这样的信息:谁谁又去创业了,谁谁又拿到VC多少美元等类。
回头看,2005年有那么多初创企业获得了VC的投资,这些企业因为有了VC的支持,得以快速成长。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互联网领域浸淫多年的人,只要他能坚持下来,多半都直接或间接地拿到了VC的钱,只不过多少不同而已。比如,方兴东的博客网和刘韧的DONEWS,前者直接获得1000万美元的VC投资,后者则通过被VC投资的企业的并购的方式,间接获得资金。
更有意思的是,2005年,专门从事VC研究的中介机构清科公司与专门从事VC报道的专业刊物“投资与合作”,也都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拿到了几百万美元的投资。
并且,2005年以来有一种势头,千万美元的大单比比皆是,尽管有些媒体因忽略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关系,几乎把所有的VC投资金额都说成了千万美元级。“哪有那么多的千万美元投资,媒体愿意说,我们也懒得去解释”。VC界的朋友笑说,“反正对我们没有坏处”。
但不管怎么说,2005年超过千万美元的大单确实不少。除了尚德电力,还有青牛软件、好椰网、滚石等一大串。
创投人士频频跳槽
从2005年开始,环顾整个主流VC圈,几乎80%的有人事震荡,至少20位VC人士跳槽,特别是高层间的互动。
变动首先发生常青树IDG身上。作为中国最老牌子的IDG,多年来其九位合伙人制度一直被称为大锅饭式的模式,这个在一般人觉得有点问题的模式,在IDG却是制胜的法宝。十来年间,IDG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创业神话,且越战越勇,这九位合伙人关系非常紧密,即使在最低谷的几年,也没有什么变动。但是,到了2005年,IDG也主动被动地开始了自己的瘦身运动,由原来九位合伙人变成7位合伙人。其中,因投资了3721 、金融界、框架传媒等的合伙人王功权受到鼎晖投资的邀请,加盟发起组建一个新的 1.5 亿美元的基金。
IDG的另一位合伙人王树,则称因为身体的原因变为投资合伙人,与后来进入的3721创始人周鸿、金融界原CEO宁君相同,只是投资合伙人,即只负责具体的投资企业,不再有项目的表决权。
继IDG之后,因投资盛大而名声鹊起的软银亚洲也发生了人事变化。
自2004年开始,因投资了盛大而广为人知,后又率先成立了自己的基金,连续不断地大笔出单,其中国区总裁黄晶生也在2005年悄然离开,进入一家叫做BAIN的基金,任董事总经理。黄晶生的离去曾经众说纷纭,有一个解释比较合乎情理,黄夫人是上海人,一直希望居住在上海,而软银亚洲在中国的办事处设在北京。很多人对黄晶生印象深刻,称其不但有学者风范,主持会议非常的幽默。
如果说IDG、软银亚洲的人事变动,还只是局部,并未影响大局的话,那么2005年末的德丰杰,则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事动荡。德丰杰进入中国的几年来,投资的几家公司以极高的比例在纳市上市,这是其他VC所难以企及的,包括空中网、百度以及分众,均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而2001年才进入中国,负责中国区业务的资深副总裁张帆,其职位也一步步地升为高级副总裁、董事,负责亚太区的项目投资。但就在此时,张帆离开了德丰杰,与来自携程网的沈南鹏一起加盟另一家硅谷著名的VC——Sequoia,成为创始合伙人。
更意味深长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张帆的另一位伙伴,曾经负责百度投资事宜的德丰杰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符绩勋也跳槽到了GGV,成为合伙人。目前,德丰杰的中国区负责人则由高级副总裁孙文海担任。
集富亚洲也发生了不少的人事变动。该公司曾经因为投资了3721获得超额回报而闻名。但在2005年,原副总裁钟晓林离职加盟带TDF,成为合伙人,另一位副总裁陈宏伟也进入GGV,担任执行董事。
这是在高层间的变动,在中层中坚力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典型的是联想投资及华登国际。整个2005年,联想至少有三名高级投资经理或投资经理离职。这包括被Sequoia张帆挖去做副总裁的周逵,以及被华登挖走的高级投资经理李煌。两位均是实战人物,曾投资了几个重要案子。
最近传来的消息,挖人的华登自己也被红杉及CDH挖人走了。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动?对于未来的中国创投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应该说这些变动都是积极的。究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伴随2005年中国创投的新一轮基金的募资完成,以及一流外资VC进入中国的热潮,国内VC市场竞争开始加剧,人才争夺战随即拉开,资本和人才的行业内部整合也得以进一步深化,由此,中国创投进入VC2.0时代。长期跟踪创投研究的清科公司CEO倪正东认为。
青睐八大行业
www.hexun.com 【2006.02.27 16:46】 来源:新经济导刊
【作者:孙瑞华】
2006年,根据我们的推算,至少在以下八大领域,将出现或继续出现若干由创投支持的黑马企业。
能源
2005年12月15日,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奏响了中国创投业整体向能源领域挺进的篇章。
实际上,不少主流VC也都表示,2006年会特别关注能源项目,包括刚刚进入中国的BLUERUN。甚至传统重点在TMT领域的一些主流创投,比如IDG都表示今后会试探类似的项目。而此番打响进入能源领域第一枪的VC—龙科创投,此前一直号称只投TMT领域,其投资的一些企业,如讯龙、港湾等均被并购,龙科自己也曾一度落寞,但是2005年因为领衔投资了尚德,如今又声名鹊起,其领头人邵俊也突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能源产业还将充分展示本土创投的优势。相对于专注TMT的外资创投,本土创投在能源领域的悄悄积累也已有数日。大部分的本土创投手里都握有一些能源方面的项目,特别是位居50强的机构,比如联想投资、上海联创、山东高新投、深圳创新投等。
环保
虽然都是政策产业,但与能源相比,环保的机会似乎来得慢些。曾有人打趣说,前者更像急诊,已经到快被勒死的地步,所以国家很着急,迅速制定出可操作的政策;而环保,虽然也重要,但毕竟属于慢性病,当下还死不了人,所以不是很着急。
但从2006年伊始,从环保总局的气势上看,环保产业的机会也快来了。
目前专业做环保投资的创投并不多,清华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算是一个。早在2002年7月,他们就设立了国内第一只环保基金——‘中国环保基金2002’。现在第二只基金——‘中国环保基金2004‘的3000万美元也已经募集到位。
其投资的企业之一——深圳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公司,已于2003年1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其投资的另一家公司北京嘉禾木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造纸行业的黑液回收利用,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清华创投原投资总监吴勇担任CEO。
目前清华创投在环保领域已成为一面旗帜,总裁叶东本人也于2005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清洁技术投资2005年度论坛”上,获得“2005年度先锋奖”。
2006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投入,相信定能出现几匹黑马。
软件外包
2005年12月2日,软通动力成功融资1400万美元,主要投资方来自永威。用其董事总经理谢忠高的话说,“我们寻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了软通动力”,据悉,这是永威在北京投资的第一家企业,而且出手不凡。
2005年软件外包再次成为投资热点,除了软通动力,包括青牛软件、浪潮集团等公司也获得了千万美元的投资。
其实,在此之前,由联想投资支持的软件外包公司中讯就已于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时中讯针对的主要是日本市场,而另一家由集富亚洲投资的大连海辉也是针对日本的外包。
目前,联想投资手里还握有一家软件外包公司,只不过针对的是欧美市场的外包。
据悉,1999年到2004年,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由2.5亿美元上升到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50%。2005年软件出口又有了新的突破,1~8月中国软件产业出口同比增长53.8%,高出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增速27.4个百分点。
软件外包正在走向成熟,2006年有一场热闹的好戏。
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005年,一家叫做铭万的公司再次吸引了软银亚洲的注意。
铭万创始人张冀光表示,该公司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与软银亚洲的谈判。软银亚洲特别看好其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中国产品平台”,门槛低、性价比又高。据悉,该平台推出短短半年时间,付费用户已经超过3万家,而企业自主发布的供求信息也超过21万条。
铭万的野心是,在2007年底或2008年去美国上市。
未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将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铭万这样的小企业积极介入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更是闻风而动。
2005年11 月 25 日,阿里巴巴在北京召集论坛,CEO马云与近千家企业主就企业如何使用电子商务推动业务增长,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搭建厂家、中间商、买家之间的共赢平台进行了交流。这将意味着阿里巴巴在完成对雅虎中国的收购后,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争夺中小企业客户上。
马云觉得,中国的中小企业电子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北京、上海等这样的中心城市,中小企业是经济的主要推动者,更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经济效益。 而像阿里巴巴这类 B2B电子商务网站主要就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帮助这些企业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发布到网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此举被业内称为马云的第三步棋。
2006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必将上演一场激战,关键是看谁最终能让中小企业喜笑颜开。
数字音乐
来自研究机构IRESERCH 的预测,中国的数字音乐市场2006年为42.9亿元,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1.4亿元。
2005年,至少有三家数字音乐企业获得了VC千万美元的支持,他们分别是滚石移动、A8音乐和太合麦田。
2005 年12 月29 日,滚石移动获得300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是数字音乐服务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该笔资金包括华登国际、日本NVCC、高盛、联想投资、智基投资、西门子创投和Nikko Antfactory等。其中,华登国际和日本NVCC是这次融资的主要投资者,两家机构占到3000万美元总额的一半左右。
而早在三个星期前,即12月7日,A8音乐就宣布获得来自TDF牵头的5家投资机构的2000万美元投资。除了TDF,A8此轮的融资还包括JAFCO Asia、英特尔基金、三菱UFJ Securities(HK) Capital Ltd和IDG四家,TDF的投资额约为其余四家之和,其合伙人汝林琪表示,TDF把此次对A8的投资看作是下阶段最大的案子,并希望能助力A8登陆纳斯达克。
而太合麦田也表示自己获得了来自软银亚洲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早在10月25日,软银亚洲就宣布已经和太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麦田母公司)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
2005年,几乎所有的SP转型都首先指向了数字音乐,包括华友世纪、空中网、掌上灵通等。未来,互联网、无线相结合的音乐模式将使音乐产业开拓出更大的空间。
社区
前CHINAREN总裁陈一舟创建的千橡互动在2005年获得了最大的注意力。尽管,最早建立社区并获成功的并非陈一舟,然而几年下来,通过收购几大人气社区猫扑网、UUME,以及DONEWS后,千橡互动俨然成为中国新社区的代言人。未来,在这个社区里,将上演怎样的连台好戏,就看陈一舟有什么秘密武器了。
其实,最早的社区就是交友,慢慢地更加细分,以至有了专门的婚嫁社区。这一次,软银亚洲又瞄上了深圳浩天旗下的两大婚嫁社区—— “嫁我网”与“碰碰网”。经过整合成“交友旗舰”,首批注入资金为1250万美元。深圳浩天负责人表示,软银亚洲这次投入重资,尤其看重“嫁我网”与“碰碰网”的总体布局和“web+mobile+offline”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不仅包括线上,线下还同时打造全国性的地面连锁,在全国20多座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一些小的交友网站也趁机获得了投资。“圈网”号称在2005年10月也获得了一家投资。该网站的核心产品是“免费个人空间 + 自建社交圈子”,提倡实名制,帮助用户快速建立网络社交圈子,包括爱情、友情、事业各方面。
另外,联创策源与华登国际连手投资的3GPP,其实也是个互动社区。
2006年,社区类的网站还会有进一步的大发展,因为大家都意识到,在这些成熟的社区上面,可以运作很多的业务,几乎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大前提是,要伺候好这些社区的社员。用陈一舟的话说,未来的社区将成为整合性的内容营销平台。
健康医疗
2005年,先知先觉的IDG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为他又率先投资了一家叫做健康中国的网站,由原金融界CEO宁君担当董事长,目前正处于整合阶段。其运作模式被业内称为网上安利,其实就是一家保健品直销平台,未来会对现有的直销模式构成一定威胁。
2006年,大健康概念将被特别看好,比如原E-龙CEO张黎刚二次创业建立的爱康网,主要涉及健康管理服务,早就被看好,且已有多家VC与之洽谈,只是张黎刚的要价比较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及相关连锁投资也会有所突破。早在几年前上海联创就投资了北京一家专业医院——新景安太妇产医院。
我们注意到,该医院的近期及远期目标如下:近期,将按WHO标准建立妇产医院,推广RSA诊疗标准,制定WHO不育症标准,进行国际间合作;远期目标则是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出售标准的同时,也出售产品,并转让专利技术,最终实现上市。
健康医疗堪称2006年最火爆的产业之一。几乎所有的VC,华登国际、红杉、美商中经合等都看好类似的项目。
连锁
2005年,经济型连锁酒店投资风潮再起,以IDG为龙头,带动了更多相关战略投资者的介入,2006年,这一趋势依然不减当年。最新消息,2月15日兰馨亚洲10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体育连锁店——运动100。
此外,所有可以实现连锁的领域、盈利模式,都被纳入到投资者的视野。2006年,还有什么不能连锁?
本土创投寄望创业板
www.hexun.com 【2006.02.27 16:46】 来源:新经济导刊
【作者:孙瑞华】
2005年,美国两大资本市场中有两家本土创投支持的企业实现上市,这实在算是一个惊人的消息。
我们看到,两家上市公司中,最为关键的,被认为是雪中送炭的第一轮融资,都来自本土创投,且都是政府支持的创投。
中星微的第一轮投资方——盈富泰克,是一家典型的政府支持的创投基金。属于信息产业部,由财政部划拨,专门用于扶植高新技术企业,总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
中星微的第二轮投资方——加拿大鲍尔太平洋创投,也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介绍的,该投资方看中的就是中星微的政府资金背景。
尚德电力更是如此。
当时,2000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带着40万美元现金,开始创业。“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当时要什么没有什么,风险真的很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施正荣遇到了当时是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的张维国,张认为,太阳能发电是个不错的想法。
于是在张维国的带领和劝说下,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小天鹅集团等八家企业联合出手,融资600万美元,加上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一个800万美元的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了。
并且,尚德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无锡市政府的帮助。除了政府强力介入到前期融资外,还包括后来政府资金的及时退出。有退才有进,正是国有资本的顺利配合退出,才使龙科、高盛、英联、法国NBP等海外机构得以顺利进入,使得尚德真正变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为后来赴纽交所上市铺平了道路。
中星微与尚德电力的融资成功,为今后本土创投参与的项目退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操作模式,也为今后中外创投联手,实现接力棒模式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创业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一些沉默多时的本土VC开始跃跃欲试,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公司——BVCC,就是这样一家政府背景的创投。
作为一家相对实力雄厚的本土创投,BVCC至少在2003年以前还异常活跃,曾投资了若干家响当当的案子(一些已经实现退出),包括灵图软件、锦绣大地等项目,都给他们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2005年开始,BVCC又动作频频。除了注巨资(上亿元人民币)给锦绣大地外,2005年12月28日,BVCC又与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华新源再生水公司”,该公司将取代目前的市自来水集团中水分公司,成为北京市最大的中水供应企业。
目前,他们手中的企业主要涉及几大领域:生物医药与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
对于2006,BVCC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与业界保持互动,特别是外资VC,希望能够实现双赢,包括实现中星微和尚德模式的接力棒模式退出。
当然,2006年,真正让本土创投看到希望的还是未来的创业板。
2005年下半年以来,深圳中小企业板迟迟未发新股,为本土创投的退出设置了障碍。最新消息,据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年底审批新股上市的进度来看,针对中小企业的国内资本市场春天即将到来。
据深交所调查,目前全国达到或基本达到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已辅导企业和后备企业共有3328家。
2005年12月1日中小企业板独立指数的推出,也被众多创投人士看好,认为是中小板扩容的前奏。另外,多位政府高层敦促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其中包括科技部联合其他部委及深交所将推出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成长路线图计划等。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板的新一轮首发融资热潮将要到来,2006年该板上市企业数量极有可能出现倍增局面,届时,本土创投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上市呈现百花齐放
基于回报的考虑,创投退出IPO首选海外资本市场,尤其是纳斯达克市场。
2005年,至少有6家创投支持的企业在纳市及纽交所上市。
2005年3月,由高通及INTEL支持的德信无线率先在纳斯达克登陆;4个月之后的7月份,新媒体公司分众传媒紧随上市;8月份,百度再次掀起上市高潮;11月,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相继上市;到12月,尚德在纽交所上市。从无线通讯、新媒体到互联网(TMT),再到芯片,最后是能源,上市题材可谓变化多端。
2006年,海外上市题材将延续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2006年哪些公司会上市
哪些公司会在2006年率先上市呢?
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0家创投支持的企业公开表示,要在2006年赴纳市或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那么最终花落谁手呢?
据悉,千橡互动正在进行上市前的融资准备。之前,千橡互动旗下拥有猫扑网、Dudu网、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等网站,2005年12月千橡又以完全换股的方式并购了知名IT社区DONEWS,收购DONEWS也是为上市做准备的一步棋。
千橡互动董事长兼CEO陈一舟也曾对媒体表示过,希望2006年登陆纳斯达克,完成IPO。
作为一家新型社区,一家以内容为整合营销的公司,背后又站着DCM和ACCEL这样的硅谷知名VC做后盾,2006年上市似乎是理所应当的。
而原本打算在2007年上市的当当网也可能提前到2006年。新年伊始,当当网联合CEO李国庆就透露,该公司正就出售20%的股份,与5家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谈判。“我们对公司的估值不会低于2亿美元,如果不能同潜在的投资者就此达成共识,我们的上市时间将提前到今年。”当当网原计划2007年赴纳斯达克上市。
另一家打算上市的则是搜房网。早些时候,其首席财务官就已经到位,负责公司上市事宜。而搜房网CEO莫天全早在2005年就表示,公司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纳斯达克上市。
除此之外,2006年上市呼声甚高的就是IDG支持的速达软件。
作为一家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厂,速达2005年11月就宣布已申请撤销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地位,同时将于近期谋求奔赴纳斯达克上市。速达迫切希望成为国内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公司,据称,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及杰佛瑞将联合承担速达下一步的资本运作。
有IDG这样的VC支持, 相信速达的美梦能够成真。
另一家同样呼声甚高的则是橡果国际。软银亚洲的多个合伙人曾在多个场合表示,2006年他们手中将诞生一个类似盛大的公司,那就是橡果国际。
这是一家电视直销公司,名字并不为人熟悉,但提到它直销的产品,背背佳和好记星,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据悉,软银亚洲对此寄予了很高的希望,2006年这应该是一家很有竞争力的公司。
数字音乐公司一样不会放弃赴纳市的梦想。
对于滚市移动来说,2006年争取纳市上市既是内在的需求,也是竞争压力的必然。一方面,已经过三轮融资,上市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面对来自国内像A8、太合麦田这样的竞争对手的压力,上市可以做大规模,提高竞争力。而A8的主要投资方TDF合伙人汝林琪也不示弱,公开表示A8是他们此番投资的一大要案,全力以赴助其上市将是TDF2006年一件要事。
反正,在2006年如果有公司上市,那么音乐公司一定是跑不了的,他们即将成为又一个重要的中国概念。
还有一家,就是网络营销商好椰网。如今,该公司已经历了两次融资,一期是IDG的200万美元,二期则是IDG与OAK的联合3000万美元。
该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当明确,互联网广告管理技术+互联网广告代理+根据效果收费的互联网营销平台。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极有可能成为中国首个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广告综合服务商。
除此以外,中华学习网、飞博创、ATA、博客网等等也都表达过近期上市的愿望。
上市题材分析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纳市上市企业的构成。六年前发起的纳市第一拨行情,是以三大门户为领衔的;2003年底开始,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向好,中国赴纳市的第二拨浪潮掀起,而上市的题材也变得多元化。
先是以互联网服务为题材的携程网在纳市率先打破沉寂,接着是中芯国际,掌上灵通、空中网、华友世纪等纷纷跟随,然后是盛大、百度、分众、尚德电力,那么2006年又将呈现怎样的局面呢?
2004年SP经历整体上市,延续了互联网第一拨整体上市的行情,但到2005年,我们注意到,情况开始发生逆转,特别是以新媒体姿态出现的三家公司分众、聚众和框架,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样集体上市,而是第一家不但并购了第三家,还并购了第二家。从中我们预想到,行业前两位全部上市的愿望越来越难实现了,诸如门户集中上市、SP集中上市的好年代已经不再了,中国概念实在是太多,每个概念上市一家,也很壮观了。
由此,2006年上市题材也将色彩纷呈,包括音乐、社区、网络营销、软件、直销、电子商务、房产中介等均有可能榜上有名,关键看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否保持向好不变,以及企业自身的机会把握。
并购唱响主旋律
纳市的中国概念越来越多,也令中国的企业越发向往赴纳上市,但现实情况是,上市毕竟是少数,按创投公司一年平均投资200个项目计算,充其量也就20家左右的公司能上市,剩下的,多半要通过并购的方式创投才能实现退出。
就创投支持的企业而言,并购也有很大不同。至少从形式上来说,存在三种。
首先是上市后完成的并购。通常为了填充内容,提高自身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并购行动。2006年伊始,分众传媒就导演了两大并购案,某种意义上,预示着新经济并购高峰期的到来。
2006年的元旦刚过,分众传媒就发起了系列攻势。先以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领域的第三大公司——框架传媒,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几天之后,分众传媒又以3.2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其主要竞争对手,原打算也去纳市上市的聚众传媒。
发生在上市公司的第二种并购模式,通常是一些已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战略转型,也势必会通过一系列的并购,TDF支持的华友世纪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转型公司。
整个2005年,纳市上市公司华友世纪,为完成SP的转型而操作的系列并购搞得人们眼花缭乱。
最先是11月15日,华友世纪宣布以756万美元的价格,收购飞乐集团唱片60%的股份。然后紧接着,又对华谊兄弟旗下的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进行超过400万美元的战略性投资,从而获得了华谊兄弟音乐51%的股权。
就在即将跨入2006年的前一天,华友世纪再次导演了一幕手机游戏并购案。投资至少410万美元,全资收购国内领先的手机游戏发行商上海岩浆数。
尽管对于华友世纪如此迅猛的并购行为褒贬不一,但不管怎样说,今后类似的并购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上市公司身上,特别是一些旧题材失去意义,需要新题材来填充的时候。
除了以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外,近期国内发生的系列非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也越演越烈,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种并购模式。
通常这些创投支持的初创公司由于手中资金充裕,为了加快上市的步伐,也会完成系列并购。
千橡互动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由并购发展壮大的公司。
其实,陈一舟后来自己创建的那家小公司并没有多大名气,倒是他系列收购的几家公司影响比较大。
至今千橡互动已完成一系列经典并购:从猫扑网、UUME,到DONEWS。但是,千橡的系列并购与以上上市公司截然不同,其是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完成的。
通过大量并购,目前陈一舟已拥有了猫扑网、DuDu.com、魔兽世界中国网、UUME、DONEWS等五大平台。为上市做了充分的题材准备。
另外一家搜房网,2005年初也启动扩张战略,分别斥资800万元、600万元收购网易、QQ两个门户网站的房产频道,也是为其上市做准备。
滚石移动也在2005年完成了几笔收购中小SP的行为,“这些中小SP生存遇到很大问题,同时他们的业务与我们互补,通过并购不失为双赢的选择”。CEO杨嘉宏如此说。
我们注意到,这些并购往往少不了一些当地的小投行支持。比如华友世纪的多个并购案都是由易凯公司的王冉来操刀的。
最近又有几家小投行小荷始露尖尖角。一家叫做“GREENBRIDGE”的公司,其两位合伙人分别为原清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苏绍文及王明耀。正是他们最近参与了几家创投支持的企业的并购,包括滚石移动及软通动力。
此外,还有南京国金等,都是最近起来的与创投支持的企业并购有关的中介投行。  (注:除标注外,本文所有图表均为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