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魏纪中:亚运不能派业余队员 杨明文章有片面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15:02
广州亚运会开幕当天(11月12日),魏纪中度过了自己74岁的生日。身为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一年中有2/3的时间在瑞士大本营办公;但同时身兼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的他,来到广州督阵亚运会也责无旁贷。
本周四(18日),魏纪中在亚奥理事会下榻的广州花园酒店接受了《体坛周报》的独家专访。作为中国乃至国际体育界的泰斗,魏纪中就中国亚运会金牌战略、广州申奥、中国申世等热点而敏感的话题,对记者毫无保留地道出了他犀利而老到的观点。
Q=体坛周报  A=魏纪中
关于亚运意义
“如果目标只是金牌,这样的思想太功利。”
Q:2010年广州亚运会不可避免地被各界与北京奥运相比,您怎么看这相隔仅2年的大赛?
A: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为什么?第一,奥运的产品是世界的,亚运会的产品是亚洲的。第二,在竞赛主题上不一样。奥运会是精英赛事,并因此设立了一定的参赛标准,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大团圆;亚运会,我们是开放的,欢迎所有人参加,强调的是一个亚洲节日。奥运会强调谁拿金牌第一、第二、第三;亚运会强调的是,金牌涉及的面要广,有多少人能够拿到金牌和奖牌。
Q:但现在似乎有一个矛盾的现象,中国拿得越来越多,超过1/3的金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其他国家拿牌的希望。
A:不一定。我所说的面,是奖牌涉及面,哪怕一个代表团只有一块奖牌,那也是拿到了,而不是从绝对数量或者比率来说。中国之所以多,其实是因为我们设项多,而中国作为亚洲第一体育大国,整体水平高,自然就拿得多。我们为什么要设项多呢?也是为了增加其他国家拿牌的几率。我们亚奥理事会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奖牌,所以把大家的优势项目都放进来了。说实话,不放进来,不少队伍很可能就拿不到(奖牌)。而从数量的角度来看,设项多了,奖牌总数多了,中国的自然也就多了。
Q:其实对中国人来说,澳大利亚加入亚运会的话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亚运会金牌审美疲劳”引发的问题。
A:现在中国的金牌确实拿得多,这让我们思考:该怎么看亚运会?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不是盯着金牌数,而是发挥最好的成绩。但如果你的目标就只是金牌,拿到就好了,成绩好坏无所谓,这样的功利思想就会引起大家不同的看法。所以,从中国来讲,运动员怎么能不拿金牌?不过,我们要提更高要求:不仅金牌,还要世界级的高水平。这不仅仅代表中国,而是代表我们整个亚洲。
关于一骑绝尘
“你怎么能要求别人派好的来,你自己却不派好的?”
Q:最近新华社高级记者杨明的一篇稿件,质疑亚运会的战略问题,说我们金牌多了,但国民素质却下降了……这篇稿子引起了广泛讨论,江苏体育局局长殷宝林也加入到这场论战。
A:我觉得新华社这篇文章,是有片面性的。第一个片面性,他(杨明)说亚运会我们中国派业余运动员参加,这一点,是错的!你要求别人派好的来,你自己却不派好的参加……这其实是个大国主义的思想。我觉得其他观点都可以讨论,但这个观点是不允许讨论的。这是会产生很坏的国际影响的!金牌战略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事,与别人无关。但你怎么能号召我们不派好的来,别人派好的来?!这点是严重缺乏考虑,他不了解这个情况。所谓的金牌战略,要淡化金牌的意义,主要是对政府体育机构而言,但对运动员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意义。
Q:运动员还是要争第一。
A:当然了!要不然他当运动员干嘛?要不然他来干嘛?对于群众来讲,也不存在淡化金牌的概念。他看中国运动员比赛,当然希望中国运动员赢,他难道希望中国运动员输?但现在中国观众的水平也提高了,不但希望中国赢,别的运动员赢他也高兴。对于体育行政当局来讲,竞技金牌和群众体育这两者不是对立的。新华社这篇文章就把两者对立起来,认为此长彼消的。
Q:我的同事张路平在昨天(17日)的《体坛周报》上正好写了一篇文章,他认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体育局的预算分配上,其实是存在矛盾的。
A: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从文化来讲,等于公益文化和产业文化。他们是不同的,不同的政策,不同的财政来源。我们就从钱的角度来讲,竞技体育分两个方面,一种是有市场的竞技体育,一种是没市场的竞技体育。
Q:职业体育和专业体育。
A:对。有市场的应该更多依靠社会,政府逐渐的撤出投入,我不是说以后政府不投入,但对职业体育要逐渐减少,放给市场。现在的错位是:政府投入很多的钱,提高了运动员的水平,运动员根据这些投入所产生的市场回报,都给了运动员(运动队),政府没有得到它应该的回报。这些收入政府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回收,不能被完全分掉,这样可以保证经济上的循环再投入。
再看大众体育。政府要投入,因为这是公益事业,但百姓也要投入,这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一个必要加强。严格来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应该是两个来源。对竞技体育是政府直接投入;而大众体育投入,政府没给钱,给的是政策,比如彩票。体育彩票收入,被规定用于大众体育的发展。销售体育彩票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是不允许用于竞技体育的,除非你挪用。
政府对群众体育设施的投入,主要两个方面:第一基本体育设施的建设,第二是学校体育。我认为,群众体育最基本的是学校。而现在学校体育不归体育部门管,归教育部门管,这就是两者不协调。很简单,现在义务教育制,理论上所有孩子、也就是未来社会的全部人,都出自学校。教育部门提出“德、智、体”,“体”放在第三。对于“体”,教育部门没有硬性指标,投入自然不会太大。对教育部门来说,升学率是硬性的考核,学校体育成为盲点;对体育部门来讲,竞技是衡量的标准,学校体育不归他们管。因此,最大的一块群众体育(学校)就被忽略了。
关于广州申奥
“我们提倡:政府要办市民喜欢办的事情。”
Q:“广州申奥”的话题也是最近一个自然热点。您觉得广州申奥可能性和可行性大么?
A:我觉得对广州来讲,现在先别考虑申奥,把正在进行的亚运会先办完办好。当年北京办亚运会的时候,虽然邓小平也讲了(申奥),但直到1991年,北京亚运真正成功,并得到各方面积极反映后,才正式开始。而在亚运会期间,他们(北京亚组委)什么都没说。需要承认的是:我们有(广州申奥)这种可能性,但不等于我们马上就要去做。先把亚运办好,再总结经验,见机行事。
Q:在您看来,北京之后,中国哪些城市有能力申奥?
A:全世界能办奥运会的城市不少,中国也是。广州之外,上海、武汉、南京也行。第一,还是那个概念:世界上能办奥运的城市很多,不一定都要去申办,要从自身情况和需要出发去全盘考虑。第二,要市民同意,如果大家都不同意,为什么要办?现在我们提倡:政府要办市民喜欢办的事情。
市民支持,还不够,提出申办的权利在中国奥委会;中国奥委会支持还不够,还要中央政府保证……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话题,需要多方面起参与。另外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是,别人会不会想,刚办完北京奥运,你还要办?你老这样办,会影响别人办(奥运)。
Q:现在国际上好像存在一种趋势,让中国人办大赛。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2014南京青奥会,2015年田径世锦赛也即将落户北京(11月20日宣布,北京为唯一申办候选)。
A:青奥会到南京,是因为今年第一届新加坡办得不是太令人满意。新加坡太小,虽然热情很高,但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国际奥委会自然想找一个比较好的候选,能把青奥会这个新的产品价值提升上去。当时只有我们和波兰(波兹南市)争,那个城市比新加坡好不了多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南京。但并不等于说大家都倾向于中国来办大赛。
Q:自从韦迪入主足协后,也传出了中国申办世界杯的声音。
A:办世界杯,一定要考虑国内足球水平。
Q:您是指硬件条件还是其他?
A:足球发展的水平,简单说,就是成绩。我认为,中国申办世界杯,在足球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介入。我们很容易从经济的角度去看(世界杯),确实会有很多好处。但从政治上讲,有可能会是损失——老百姓不高兴,说你花这么多钱办这事儿干嘛,中国队到处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