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日本兵要地志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6:57:24
隐秘的日本兵要地志图

隐秘的日本兵要地志图­
­沈克尼 文/图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过一幅1937年平型关之战,八路军115师缴获日本关东军测量队调绘的山西怀安1:10万地形图。此图由周恩来签名作为战利品送给了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的李华英(号小川)。图中除黑色线描绘地形外,还对作战行动有影响的地形地物加红色简明的文字注记说明。其中对道路,注记有“胡家堡—太平庄道砾石多,大雨时交通断绝。夏家屯以南沙地、湿地解冰期(三月中旬—四月上旬)道路特别泥泞。”这种地形图加兵要注记的军用地图称之为“兵要地志图”。我在研究侵华日军军用地图的同时,也很注意收集研究这些鲜为人知的兵要地志图。­
 
何为兵要地志图­
何谓兵要地志图?我认为“兵要”即是用兵之要。兵要地志图是将对部队军事行动有影响的地形、地物要点,用符号和文字­
­
­
 
八路军115师指挥员在平型关前线(左一为师长林彪)­

­
八路军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兵要地志图­
标绘在地形图上的特殊军用地图。而昔日日本军人和现代日本学界对比做何解释?我翻阅1939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参谋本部、北支那方面军司令部编印的明治时期《外邦图测量沿革史》和1941年日军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外邦兵要地图整备志》都不得要领。而后者仅有一页数行的文字《兵要地志图的调制》讲述了自1937年至1941年日军在中国调绘的兵要地志图的种类(比例)和图幅范围。但对兵要地志图的性质并未提及。­
­
日军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外邦兵要地图整备志》中有关内容­
 
对此,近年日本东京茶之水女子大学宫泽仁等《茶之水女子大学所藏外邦图的特征》一文有简要说明,“兵要地志图是在已制作的地形图上记载军事行动的地志情报。”并说由参谋本部的兵要地志资料加现地部队和空中侦察,以及传教士、当地人的谍报制作而成。对于兵要地志图涉及的内容,我在1984年出版的日本研究者生江有二《ガゲルカナルの地图》一书中也有发现,大意为:对作战地域的山地的位置及凹凸形状,以及道路对一列纵队的步兵及战车通行能力的描述,河川的深浅对桥梁架设的难易,以及村落对部队饮食饮水的补给能力等项。­
另据日本研究者今里悟之、久武哲也《美国收藏的外国地图——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地理学会图书室的调查》一文说,日军当年调绘的中国、苏联和太平洋诸岛等地“兵要地志图”内容涉及,(地形)夏、冬季通行的可能性、河川涉渡点、给水地、船舶靠岸可能地、飞机起降的可能地、森林的疏密、湿地的程度和时期、雨期的解冰期的泥滥地等。另外,对苏联作战,其兵要地志图关注寒区气候、冰雹、原始森林状况、冬和夏季的地表状态等项目。而日军针对南洋诸岛的美军作战,其兵要地志图特别关注的项目有:海象、潮流、通信、卫生、岩礁、海蚀崖、珊瑚礁、环礁、­
­
­
 
­
日军岛屿兵要地志图
­
暗礁、饮用水、沙洲、好锚地、可能的登陆点、可供飞机临时起降地、通过困难的热带阔叶林、烧木林、倒木地、椰子园以及密林中多刺多肉的植物等等。日本学者推测,昔日日军调绘的各个侵略战场的兵要地志图约600—750种。­
­
日军兵要地志图图式­
 
我在研读日军兵要地志图,特别是兵要图式符号之后,对日军兵要地志图调查关注的整体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主要是:­
1、对单兵行动困难的地域,以醒目的红色图形标示其范围。­
2、道路:自动车(汽车)道、野炮道、辎重车道,驮马道、湿涧道、冬季道、桥梁,其中包括建筑中和车辆可通的符号。­
3、铁道:机车库、供煤所、给水所。­
4、河川:汽船可通航区域、民船可通航域、河川状况、船渡场、徒涉场。­
5、湿地:干燥地带、干燥期干燥地带、除冻结期外常年湿地、草根地带、沼泽地、雨季泛滥区域。­
6、森林:疏林、密林、是否可以通过人和火炮。­
7、居民地:户数(人口)、水井数、宿营力。­
8、给水:水井、水质、水位、水深、水量、地下水位、泉、水流、湖沼。­
9、飞机场:既设和后补地地点。­
10、其他:展望良好的地点,对某一方向通视良好的地点,以及“好目标”,即具有方位物意义的独立明显地物。­
以上与军事有关的项目,日军用红色或蓝色(水系)的文字,辅以兵要图式的符号注记在地形图上,特别是1:10万兵要地志图在筹划战术行动,以及1:50万兵要地志图谋划战役行动时,对较大区域(图幅)内的地形对其军队行军、作战、观察、宿营等等有简明、直观的了解,便于迅速作出判断。­
­
1936年版日本《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参考书》­
 
­
我在1936年由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签发的《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参考书》中见到该书附有“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图图式”。其符号与日军通用的兵要地志图图式符号大同小异,如飞机场等。对照1937年平型关之战,八路军115师缴获的日本关东军测绘的1:10万山西地形图,其图式即采用关东军兵要地志图式。­
­
关东军兵要地志图式­
­
我曾就日军红、蓝两色约40种符号的兵要地志图图式,与40年代末国民党国防部编印《陆军兵要调查令》中的中国兵要图式进行对比。中国的规定远比日军详细,是用红、橙、蓝、绿四色,150余种兵要符号标示地质、地形、河湖、道路、村落、给水、资源、海、空、武备等调查项目。而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李达指挥的西南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兵要图式》手册,较国民党军的还详细。­
日军调制的中国兵要地志图­
据1941年日军参谋本部编印的《外邦兵要地图整备志》一书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因作战需要,1939年后日军参谋本部依据调查资料调绘了西伯利亚、蒙古、我国东北,以及我国北部、中部、南部等地域1:10万和1:50万两种比例尺的兵要地志图。另从近年来日本研究者长冈正利《陆地测量部外邦图制作的记录》一文的列表发现,当年日军还有扬子江(长江)中段1:5万,以及中国北部、南部1:10万兵要地志图,甚至还有西伯利亚、蒙古、我国东北1:20万的兵要地志图。另有专题的蒙疆地方给水及卫生兵要地志概要图。大阪大学教授小林茂在大阪大学综合学术馆《旧日本军制作的兵要地志图》展示说明文附有日军1938年调制的1:50万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兵要地志图。不仅是这些,我在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香港作战》一书看到,1940年9月,日军为进攻香港还编制了1:5万和1:10万两种香港、深圳附近兵要地志图。­
根据现存的中国和美国军队当年在各个战场缴获的日军兵要地志图看,日军绘制的中国兵要地志图较早的是1932年关东军测量队调绘的苏联东部和中国东北1:2.5万的兵要地志图,共有66幅,其中北部大兴安岭是空白。1938年日军参谋本部制作了1:5万内蒙古包头西北部,以及包头东北部1:10万兵要地志图。较完备的是1941年前后,日军参谋本部调绘1:50万中国东部各省的兵要地志图。­
­
日军部分1:50万兵要地志图接图表­
1936年日本《关东军兵要地志调查参考书》中提到:五十万分之一兵要地志图主要用于高级军官对主要对战场地势、交通网、河川和湿地、森林和机场等大面积的地形进行判断。而十万分之一兵要地志图则主要用于部队作战,对兵要图式中各项要素显示较具体。并对气候和季节变化也有记述,以补充普通地形图的不足。­
1:10万地形图属中比例尺地图,是当时日军地面部队作战主要用图。而日军1:10万兵要地志图,我所见不多,手头仅有收集到的河南、山西寥寥数幅,因而对其的见解只能是管中窥豹。­
­
日军1:10万山西兵要地志图­
 
我军著名战将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曾在1941年《司令部工作的制度建设》中指示,对侦察人员要讲授“华北兵要地理,特别是山西”。而今,我的目光也从研读我收集的1940年日军参谋本部调绘的1:10万山西兵要地志图开始。日军对山西省会太原这个战略要地附近的兵要调查注记较详细。太原附近机场,特别是南北通道沿线的村落人口户数、宿营力、水井位置、水质、道路两侧的路堑、梯田高度、离开道路部队越野行进的难易、单兵难以通行的地段、崖壁面南的“穴居”即窑洞等都有标注。而在山西晋城县和榆次的图幅中,兵要注记不似太原附近那么详细,仅在沿交通线两侧有简要说明,如“本道路两侧的山地5-10米阶状田地”,我想,应是指梯田。又如“此附近电光形道路”,我想,应该是道路的急弯。­
综观日军各种以文字为主的《兵要地志》注重“作战道路”的调查,是其第一章《用兵的观察》中的重要内容。日军兵要地志图也是如此。日军山西1:10万的兵要地志图的侦察重点沿主要道路两侧实施。或是限于力量,日军对道路两侧纵深的侦察和注记多为空白。我见到日军1:50万山西兵要地志图对于八路军主要活动地域的五台山、太行山等不便于军队行动的地段用红线标绘较细。惜未见到1:10万上述地区的日军兵要地志图。­
我见到较为详细的1:10万兵要地志图,是我收集的1944年日军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部调绘的河南遂平、柘城两幅图。图中以红色文字注明山地的形状,如“山形锯齿状”、“大波状地带”、“急峻的山岳地带、岩石暴露”等,并用相应的兵要符号标明通视展望良好的地点。对山间具有方位物意义的独立庙宇,则标为“好目标”。图中沿道路两侧主要村庄,标有人数、户数和宿营力。水系方面,标出黄河、惠济河泛滥区,如“此线以西昭一八夏泛滥,现在干涸”等语。而且图幅加上了4×4厘米日军称之为“方眼”的平面直角坐标,便于标定目标位置和炮兵精确射击。从制图的时间看,此图虽然较详细,但日军败亡已近。­

­
日军1:10万河南兵要地志图­
1:50万地图属于小比例尺地图,通常供高级司令部组织战役行动使用。日军1:50万兵要地志图我见过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福建以及京汉沿线等地域的地图。这些图多为1939年调制,1941年修正改版。由于这些图编绘者的不同,军事素养的不同,其侧重点和详略程度也不一样。我特别留意日军四川、陕西两省的兵要地志图。因为日军铁蹄未能踏进这两个省,所需兵要资料完全靠谍报侦察进行,此图应该是其军事情报能力的反映。­
­
日军1:50万四川兵要地志图­
 
1:50万四川兵要地志图特点有三:­
1、注重山间通道的走向,并且注明情报来源为“谍者报”;对于情况不明的道路注以“要侦察”。­
2、注重对城镇有防御作用的“城壁”,即城墙的调查,并注记城壁的周长和城门数,这是其它省同比例尺兵要地志图所未见。­
3、注重通航河段的水运调查,如“成都一江口间,增水期上航六日,下航二日。减水期,上航八日,下航四日。”又如“灌县—茂县,增水期民船可通”等等。同时注意重要桥梁的调查,如著名的“泸定桥”,图中注记“桥长约六百米,吊桥,为木、铁索结构。”­
­
日军1:50万陕西兵要地志图­
 
1:50万陕西兵要地志图的特点也有三:­
1、注意重点地形的文字概述。如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地形(日军甲集团参谋部1942年编印的《陕西省兵要地志概说》有《西安平地的特点》专章)、秦岭、华山等山脉都有概略文字介绍。­
2、关注河流通航情况。如渭河“主要渡河点8处,舟运甚少,唯潼关—咸阳间常通小舟”,“中卫—靖远间附近舟运不可能”。“靖远、红山峡及和尚峡急湍,五方寺上流舟运不可能。”­
3、关注民族分布。陕西图幅包括宁夏、甘肃各一部,在宁夏境内注有“灵武、金积附近回教徒多”。因我对宁夏情况较熟悉,当年日军对宁夏水运和民族情况的情报是准确的。­
此外,日军调绘的我国江淮地区的1:50万兵要地志图对道路的晴雨通行能力、路面铺装和水网、湖泊注记较细。如“太湖西岸湖岸30米,水深1.5米,湖底泥土,武装士兵约1—0.5米即陷入深泥”。又如沿海省份的1:50万兵要地志图,除陆路通道外,并标注便于海上登陆的地点、泊船的锚地,飞机场及备降场。如江苏的连云港,图注“系船能力,第一码头350米,3000吨级3艘;第二码头350米,3000吨,三艘,吞吐能力90万吨”。福建省泉州湾注明“湾口沙多,适于登陆,湾外也是适当的登陆点”。石狮附近海湾,标注“锚地”可停泊10艘2—3000吨级的船只。金门岛,日军兵要地志图上标绘了包括料罗湾在内三处备降的机场和面积。­
日军兵要地志图在战争中一部分被我国军队缴获,如前面讲到的1937年我军首战平型关即缴获的1:10万山西怀安兵要地志图,以及1945年国民党军接收台湾缴获的13幅1:50万台湾兵要地志图和6幅台湾横断道兵要地志图等等。这些图在其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为国、共两军作为“堪用品”继续使用。而日军各个侵略战场的大部分兵要地志图,连同其他机密作战资料和军旗,于1945年9月19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4天奉命烧毁。战后,只有极少数的兵要地志图保留下来,国外的大多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日本的一些大学地理教研窒中。因而这些日军的兵要地志图过去属军事机密,如今依旧隐秘而鲜为人知。­
每当我展阅日军兵要地志图,图上那红色符号和注记,似当年中国军民历经抗战所流的鲜血那般触目。同时这些图也反映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略野心的指使下,从战役、战术角度对中国军事地理、地形的着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