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拆村”加速城镇化是拔苗助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47:30

凭“拆村”加速城镇化是拔苗助长

2010-11-05 09:16

    

韩浩月

 

“在我们的走访中,还有一些村民指出,原来的村居被拆、宅基地被拿走后,换到的只是一处小面积的房子。而且住进楼房后,收入没增加,生活开支更大了。”——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博士张远索所在的研究小组经过调查后,得到了上述观点。近日,全国20多个省市正在进行的让农民“上楼”行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刊发文章称,“政策或成少数人渔利工具。”(11月4日《法制日报》)

 

所谓“或成为少数人渔利工具”的“政策”,正是眼下如火如荼在20多个省市进行试点的“宅基地换房”、“土地换社保”等,而一些地方挟“政策”之危,正在把一项操作好了或能为民谋福利的行为,变成一场场野蛮的“拆村”运动。如果这一“政策”再不得以规范操作方式、本着于民为便原则进行,那么很快将会成为“血色拆迁”的组成部门,酿就更大的社会矛盾。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本是国土资源部2008年6月推行的一项政策,政策的本意是节约建设用地,提高耕地质量,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这一说法很快被地方活学活用,成为一些地方模仿大城市“土地财政”的尚方宝剑,推土机大批进入乡村推到民房,逼迫村民“上楼”,导致村民生活成本增加,也对中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乡村文化形成了巨大伤害。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金山银山不如脚底下的土疙瘩”,通过土地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农民,为社会稳定提供着最大保障的同时,也为其他阶层创富输送着最原始的“营养”,只要老百姓能居有其屋、食能果腹,社会秩序就不会遭到大的破坏。而正在20省市开展的“拆村”行动,无疑正在破坏着农民生存的两大需求,本就不多的存款用于购买楼房,暖气、物业、水电等费用的增加,无疑会大大降低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虽然被动地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生活,但他们也由此失去了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状态。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人为干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干预过程中,要有规划、有步骤,不能拔苗助长,城镇化不是建设磁悬浮或高铁,可以集合资源多快好省地完成,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建设好社会福利体系让他们安心成为市民,更不能采取欺骗和强硬手段,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让他们住进他们并不喜欢的城市。“拆村”行为是带有一定暴力色彩的城镇化闹剧,必须立即停止。

 

大量“农二代”向往城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希望生活在城市,乡村缓慢的生活节奏,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仍然保持着一定朴素本质的文化,都让乡村的魅力没有丢失贻尽。在地方官员们想加速城镇化捞取政绩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这样做的后果,别让“拆村”行为即拆了民心,又拆了乡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