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军: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40:10

贺军: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

2010年10月26日 13:15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安邦咨询 高级研究员 贺军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现在,刚刚进入下半场。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如果说上半场的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大城市的形成和扩张,那么下半场的城镇化可能要看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如何发展了。

实际上,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针一向是抑大扬小,如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方针是“限制发展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到本世纪初,城市化方针改变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韩颜明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称,中国城镇化的结果恰恰与此相反:政策中明确限制的大城市发展最快,如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由于集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城市规模急剧膨胀。而城镇化政策中曾经加以特别鼓励的小城镇建设却整体上滞后,除了长三角、珠三角在加工贸易型经济带动下,以产业聚集为特点发展起了一批工业型中小城镇外,大部分地区的小城镇都发展迟缓。

还有国内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的城市规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种看法认为,近三十年来,中国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处的小城镇起到了分散协调大城市功能的作用。否定小城镇化的观点还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使用。

不过,中央政策对于小城镇的发展却给予了更多的关注。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城镇化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前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称“中国将优先发展大城市群”,引来一片惊呼:中国的城镇化方向改了!后来杨伟民澄清,这是媒体对“优化发展大城市群”的误传。

国内谈到中国城镇化的目标,总会拿中国的城镇化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如发达国家达78%,世界平均水平为49%。今后中国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一个百分点,30年以后,城镇化率将会达到75%。

然而,中国的小城镇化是否能维持过去的增速?即使速度达到了,是否能保证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绝不只是把农民搬到城市里居住,还要有工作、有产业、有医疗和教育、有社会福利、有稳步提高的收入。在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加大的背景下,直接与广大农村“接壤”的小城镇化很快就会变得步履维艰。

在我们看来,国内现在谈城镇化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割裂开来,这样的城镇化就是人往城里走、资源往城里流、企业往城里搬、消费向城里集中,这与过去的大城市扩张并无二致。在这样割裂的城镇化之下,农村经济得不到发展,留下来的农民则出现赤贫化。

因此,在中国基层的城镇化问题,实际上演变成了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仍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我们看来,如果能够让农民从土地中有利可图,让农民组织起来去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农民更多介入产业链、分享更多流通领域的利益,那么,农民未必愿意大量涌向大城市,小城镇化也更容易搞。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配套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如果土地能够真正为农民所有,土地资产能够交易流转,有除了搞房地产之外的其他生财之道,农民也会更愿意来经营土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泛泛而谈的城镇化在农村地区应该调整,在政策和市场层面都应该注意抓住一些要点:一是把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结合,二是推动农民组织化,更多参与流通环节,三是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资产的交易与流传,四是鼓励资本流入农业,五是鼓励科技进入农业。要想真正推动城镇化的下半场,必须发展好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