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城镇化”的核心是户籍障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13:28
城镇化是目前改革的一个方向,按照2008年的统计,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5.6%,中国的城市人口已达到6.07亿人。但据中国社科院几家研究机构近日报告称,大批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工作、生活在城镇,却不能享受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也不能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对于这种只是空间城镇化的现象,社科院报告称之为“伪城镇化”,并认为关键的问题是现行户籍制度应当改革。
现行户口制度始于195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历史上第一次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严格限制迁徙。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成为没有土地却必须附属在土地上的底层人,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待遇,以至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印象,他们只是“农民”,不是“国民”。
这种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政策,乃是最大的不平等。为了获得一个城市户口,几十年来在我们这里,演出了多少令人心酸的故事。随着改革开放,大批农村人进城务工,他们干最累最脏的活,拿最低的工资,却为城市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扪心自问,我们还要他们怎么样?可由于户口不在城市,农民工只能拿暂住证,经常还要受到歧视,成为生活在城市却又不属于城市的边缘人。
由于户籍壁垒,使得他们的就业保障、看病住院、孩子上学都受到限制,甚至遇到事故,农村户口的赔偿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曾看过一篇报道,北京市一位高中女孩因户口是农村的,不能参加本地高考,结果服药自尽。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10月13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说,“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而实际上,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但这一点却偏偏没有体现,实质上是回避了。
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取消现行户籍制度。这些呼吁,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强调扩大内需、劳动力短缺等因素,或从社会安定的角度,强调防止犯罪等因素。这些都很有道理,我个人更愿意从公民权利与社会公正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户籍制度反映的是传统的身份社会,将人分成不同的社会地位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是契约社会,人们首先是平等的关系。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户口制度反映的都是不平等社会。
迁徙自由是人的基本自由,户籍制度违背了这一准则。在其他发达国家,是没有这个制度的。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因为如果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就通不过,认为这样会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
当然,发达国家也会面临城镇化带来的公共服务问题,如美国就有规定,公民迁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状态必须符合该城市卫生及相关法律规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积,有稳定的收入等。在中国,有的地区早已经开始实行以购房换户籍的政策,这不失为一种临时措施。
因此,如何在维护每一位公民权利的前提下,尽快实行户籍改革,让每一个居住在城市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正是解决“伪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景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