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值:香港的賽馬與馬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19:51:40
物有所值:香港的賽馬與馬票放大圖片有1890年馬場全景的明信片,左方的三孔橋為現時的堅拿道。市價約五百元。
鄭寶鴻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名譽顧問 根據資料,香港最早的賽馬活動始於1844年,地點為黃泥涌谷,後來易名為快活谷。到了1850年,當局為推動賽馬活動和維持馬場的衛生,禁止居民在黃泥涌谷種植稻米。在1850年代,已有各類錦標杯賽的記載。當時的馬主和馬迷,大部分是各商行銀行的外籍職員。 到了1870年代,賽馬活動更受歡迎,每年的周年大賽,政府指定往馬場的轎子、馬車及行人等要「各行各路」以免阻塞交通。1884年,香港賽馬會成立,並建成簡陋的主看台和竹木草棚結構的公眾席。 除常見之賽馬外,直至1904年,馬會亦曾舉辦「跳澗之賽」。據當時的《華字日報》所記載,「跳澗之賽」在賽馬日之第五或第六場舉行,比賽賽程為躍過馬場中之一個小湖,躍過該小湖而馬蹄不沾水和泥者即奪標。但往往不少連人帶馬跌墜水中者。亦因該湖近黃泥涌村,曾有兒童墜入湖中溺斃,於1904年將湖填平,跳澗比賽亦取消。 1910年代,賽馬已普遍受到中外人士所歡迎。在1918年2月26日周年大賽期間,馬場內竹木草棚的看台發生大火,有五百多人喪生。有一段時期,跑馬地被視為鬼域,遊人裹足。到了1922年,馬場又恢復熱鬧,除賽馬外市民亦熱衷於馬票博彩。 早於1922年已有一「德記賽馬會」發售馬票,但因未能全數售罄而被迫取消。1923年馬會在馬場內發售「執籌馬票」和「攪珠馬票」,同時,多間機構包括華商會所、南華會、崇正會、精式體育會等皆有馬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