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网欢迎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44:53
真诚做人 专注做事
(2009-03-25 05:04:20)
作者:(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网)
——访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立军

张立军,男,1968年11月19日出生,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任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人事处劳资科科长;1997年任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办经理,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总经理、总裁助理、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现任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自我介绍的时候,张立军喜欢说自己是典型的东北人。生于长于东北农村的他,除了不具备典型东北人高大魁梧的身材外,那些许的口音,那坚毅执著的性格,那敢想敢拼、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很典型,很东北,很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还不足以充分展现他在职场中的披荆斩棘,在为人上的睿智豁达,对于一个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成功者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
从乡村到城市 一次飞跃 烙印终生
在没到北京读大学之前,张立军是一个生长于吉林省公主岭市某农场的乡下娃,家中六个孩子,他排行老五。由于子女众多,家境困难,他的哥哥姐姐们都纷纷辍学了。怀着改变生活的朴素想法,成绩一直十分优异的张立军,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一路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并在高考中一举中的,成为人大工业经济系在吉林省招生唯一名额的不二人选。
“我感觉一路下来,我性格的生成,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你要了解你自己,包括你自己本身、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基础上,确立你现实的目标,就这么一路过来。我当时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今天比昨天过的好,明天比今天过的好。”
怀揣着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立军一个人踌躇满志的踏上了前往首都北京的旅程。“在农村上学,除了我家和学校,我没有去过第三个地方,当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乡去的第二个地方就是北京。我是从公主岭到长春上了车到北京,在长春都没有停。北京的生活对我来说完全是另外一个环境和境界,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一到北京,张立军第一个愿望就是马上去看一眼天安门,然而正是这一举动,为初入京城的张立军上了一堂心理课。“我从北京站出来直接到了天安门,第一眼看到天安门的感觉是特别失望,落差很大,影响了我好几天的情绪,感觉北京也就不过如此。后来我把这个事情想通了:天安门有几百年历史,他本来就是那个样子,他是没有责任的、无辜的,问题出在我以前的判断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想明白这件事情,对我一步迈入大学校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我以后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你不必期待大学有多么好,好也罢坏也罢,实际上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有可能你有了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在这所学校里面,首先需要摆好心态。所以,我不会认为人民大学是我以前想象中的第二党校,中国经济改革的摇篮,精英辈出的一个学校,出来都能当官。对于我来说,到人大读书相对有个务实的心态,这种想法,对我去人大以后的适应还是比较有好处的。”
人大四载 务实求学 母校情深
张立军一家三口其实都是人大人,爱人是哲学系毕业,孩子则在人大附中读书。谈起对母校的感情,自然多了几分亲切。“我们对母校的感情像其他校友一样,很关注,平时她有什么变化我们都会及时的留意。”
八十年代的人大校园,给张立军留下的印象是充满了人文情怀,宽松的环境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处轻松自然。那时的人大在学术上也有一些思辨的校园文化,一些思潮不断涌现,大家对很多问题的讨论也是比较开放的。作为班里的支部书记,系里面的党支部书记,张立军一边忙于学业,一边参与社团活动,也积极到校外去开展项目。“当时在工商系的带领下我们也做了一些项目,像当时海尔的青岛电冰柜厂,是我带着他们去做的,包括现场管理,还带着同学回老家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等。”
“我们这一届也经历了89年的动乱,从人大走出来后,确实留给了自己一些看问题、为人处世的方法。实际上给我留下的深刻烙印是,‘做人’比‘做工作’重要。我总是告戒自己:尊重,理解,不伤害他人。”
“大学四年对我影响最深的,能够最终沉淀下来的,是文化。人大的文化并不是用‘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就能高度概括出来的,而是一种面对现实,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和其他院校的学生比,人大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系统思维能力强,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三是不犀利,做事肯投入,塌实。因此,人大毕业生在很多企业的社会评价都是比较高的。”
扎根中青旅 一路走来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1991年,张立军由人大毕业就直接来到中青旅工作,从一个顶多骑自行车去过十三陵,完全不知道旅行社是做什么的毕业生,到如今坐上中青旅总裁的位子,他一路走过了十几年,在如此纷繁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那份执著的坚持是有目共睹的。
说起如何来到中青旅,当年还有一段笑谈。“当时我到团中央去报到,组织部的同志问我想到什么单位去,有中国青年报、出版社等等选择。我就问,什么地方挣钱多。那个同志就笑了,说这么多大学生里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问的,你要这样说吧,青旅挣钱多一些。我说那好,你要征求我个人意见,我就去青旅。我就是这么来到青旅的。”“当时我都不知道青旅是干什么的,那个年代人们根本不可能有条件去旅游,只是接待入境的、港澳台的客人,但是每个月的确能比其他同学多挣七八十块钱。毕业后第一年回家过年,公主岭的书记县长把我们这些留京的人请到一起,大家都说自己在哪里哪里工作。论到我,我说我在旅行社,结果还被听成了‘旅社’。”(笑——)
“当初分配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包袱,都希望进有头有脸的大公司、大的机关。我之所以考虑哪里挣钱多,其实是从家庭条件的现实出发,多一些收入对我很重要。工作以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给家里寄钱,很朴实的想法,没有什么大道理。”
初入中青旅时,张立军从事的是人事劳务科最底层的工作,这与他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并不对口,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拎着水壶给老同志们打水,填填养老保险的单子,办办手续。“你在一个岗位,并不意味着你一辈子在这个岗位,可是不管你干什么,对自己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要求,也就是底线,做什么都要做好。我那个时候的状态是,只要有工作干,我就很高兴,不捡活,不挑活。”
“人们经常会讲,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而我的观点是,机遇完全是靠自己创造的。”一向有想法的张立军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为自己创造机遇的人。在熟悉人事基本工作当中,他发现中青旅的工资制度和企业的先进性有很大的落差,会阻碍企业发展,却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张立军提出尝试打破过去的制度,搞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工资制度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而企业的整体效益是跟企业的分配制度改革密切相关的。从93年开始,我每年都能搞一套自己内部的分配制度改革。”
1997年,中青旅筹备上市作为公司内部筹建办的一员,张立军的所学有了用武之地,真正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机遇,成为中青旅上市最大的受益者,被大家称为“坐着直升飞机上去的”。公司上市前,张立军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公司上市挂牌以后,第一年他就是证监部总经理,第二年总裁助理,第三年副总裁,第四年董秘副总裁,第五年董事副总裁,第六年常务副总裁,第九年成为中青旅总裁。“在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这一类人能够始终不断的把自己置身于其中,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与企业同进退,企业发展了,个人职业生涯也随之发展,这就是结构性机会。”
善于思索 学习取舍 四十不惑的人生哲学
如今作为中青旅总裁的张立军,工作中更多担当的是一个整体协调沟通,使企业达到最大限度共识的角色。同时,中青旅已经从一个高速发展状态演变成一个成熟状态,如何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激情四溢的状态,也是他需要思考的课题。他提出“二元管理模式”,主张在企业内部再造体系,进行二次革命,提供新的事业发展机会,实现二次创业等等观点,努力带领中青旅始终保持创新的状态,始终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
与张立军交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理论学习的过程,因为他经常会在陈述中穿插很多自己的思考与总结,其中很多观点新颖奇特、别开生面,充分折射出他睿智的思维与丰富的人生阅历。
成为好领导的三个关键词:信念 信心 信任
“做企业在市场中是非常需要信念的,那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信念’,你如果有,最终这件事情不一定能成,你如果没有,这件事情肯定不会成。接下来作为管理者要有‘信心’,信心来源于换角度,要超越于常人看不到的角度。信心不是没来头的,而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的。落实到人身上,你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用人所长。第三个层面是‘信任’,事情做成了是由于信任,事情做不成最终都是由于不信任。信任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100%的信任,一种是一点都不信任,没有中间状态。所以我们要100%信任你的同事,信任你的部下。信念、信心、信任这三个层面,就是领导者所要做的事情。”
成为好职员的三个关键词:职业 敬业 专业
“‘职业’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一种习惯,对待工作就象每天都要刷牙一样,习惯成自然了。还有一个是‘敬业’,敬业的最高状态已经超越了习惯,变成了一种嗜好。比如不加班你会感觉缺什么,觉得不舒服,无所侍从,浅意识里你就已经把工作作为一种嗜好了。还有就是我们讲的‘专业’,专业其实是一种权威,权威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境界。不可能人人都做官,都成为领导者,但是在你所从事的领域是专业的,那么你就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