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门”:沉默的大多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1:58
“李刚门”:沉默的大多数http://news.nen.com.cn     2010-10-22 07:06     东北新闻网     网友评论  _COUNT_条

  几天前,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校园内飙车,将两名女生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在被拦下后,他口出狂言,“看把我车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其父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车祸现场的目击证人以沉默面对媒体,称怕受到学校处分,但是自己感到“良心不安”。

  董卓曾说,我儿吕布战无不胜,谁能奈我何?结果,董老头子就是死在了这位“儿子”手里。当然李刚会不会间接“死在”他儿子李启铭手里还很难说,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李启铭是绝不会比吕布有出息的——吕布尚可以给他的“老子”撑腰,李启铭却是靠他老子来撑腰。

  这位公子哥撞人过后的咆哮,引来了一群人的围攻,即便李刚有“万夫莫开”之勇,估计也免不了败走麦城的悲惨。事发后我没有去吐口水,只是作为“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把口水咽回了肚子里。当“我爸是李刚”这句话蹿红的时候,我也没有去造句,虽然这种调侃不过是在宣泄愤怒与无奈,我也不想“歧义上”成为李刚的“儿子”。

  作为沉默者之一,对那些避而不谈此事的目击者我比他们自己要着急多了。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么一句话:“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要想保持沉默是能够办到的。”这句话影射的是文革时候,大家因为害怕惹祸上身都不敢乱说话,沉默的大多数别人也拿他没办法。我万想不到的是,这个年代,竟也在演绎这些故事。“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龙应台女士说这是因为懦弱。当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手确实太强大了,这便给了懦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个有勇气说出内心不安的人,但没有勇气说出真相,难道正义在这个年代真的一文不值?

  那些个沉默者——当然最大的沉默者无疑是河北大学——难免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痛。我告诉你们,我不仅腰痛,我还头痛、心痛——头痛的是为什么见到这个场面的不是我,不然我就有发言的权利了;心痛的是这么多的目击者都主动放弃了这一发言权。

  前不久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一女生自杀,一冲动就发了一下小感慨,有了一些关注后便被学校查到了,一层层指示下来,到了我这儿的命令是“尽快删掉”,当时某领导的态度还是挺和气的,罗里罗嗦绕了一大圈,我一心软就删掉了。后来我强烈感觉到自己良心不安地厉害,于是恢复了原文。虽然这件事后来还是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但至少我又可以一如既往地安心沉默了。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描述了这样一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氛围:言论、思想被严格监视、控制,在一个充斥着沉默与谎言的世界里,最后让人都相信了这些就是真相与真理。——“英社”里教育孩子“不能乱说话”的方式与河北大学“教育”目击者的方式如出一辙。忘记这一切,就当没看见,当它没发生,“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己顽固的记忆”。如果套用他们自己的话,那就可以理解为“克服你那顽固的良心的不安”。

  其实即便是大多数人沉默,只要有一个人有勇气站出来,那便是胜利;也许说出后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可以证明他自己的和一个社会的良心所在。

(红网 姜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