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怎么改?——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1:19:41
语文教材怎么改?——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语文教材怎么改?
——对话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
《人民日报》2010年04月02日 记者 倪光辉

  记者:从“一纲一本”的“国定制”时代到“一纲多本”的“审定制”时代,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中小学教材呈现多样化态势。多样化给语文教材、教学改革带来的勃勃生机,有目共睹。
  王本华:是这样的。语文教材改革的路是不平坦的,它有很多优秀传统的积淀,也吸收了国外的一些好的理念,中间又经过多次的论争。即以语文性质而论,我们曾经有过强调工具性的时代,有过强调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时代,有过强调为政治服务的时代,有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时代等,每个时期都有着浓郁的时代印迹。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与时俱进,深化了对语文性质的认识。与此相应,还有很多新的改革理念,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激励等评价方式的改变等,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记者:有人说,所谓“教育改革”,实际上更多的体现在教材改革上。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怎么看待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
  王本华:教育改革外延很大,包括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其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包括课程计划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订,而教材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纲一本”的时代,大纲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基本一致,大纲详细规定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材则是将这些内容具体化。也正因为如此,那时的教师,或者说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般只知道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凭借,而很少关注大纲本身。时代发展到今天,在“一纲多本”这个大背景下,如果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教材改革看成几乎是教育改革的全部,就会迷失于某套教材之中,而看不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摸不准课程改革的中坚步伐。
  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教材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变革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有着至深的影响。举例说,以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强调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通过过程和方法建构语文能力,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等,教材中这些新元素的注入,改变了以往教材过于重视学科系统、过于强调技能训练、过多进行肢解分析等弊端,给语文教学吹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
  记者: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趋势和未来是什么?
  王本华:其一,继承语文教材编制的优秀传统和经验,同时融入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的课程认识和理念;其二,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遵循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着眼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人格的教育、品德情操的养成、健全心理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浸润;其三,建设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让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感恩社会、勇于承担的品格;其四,学习经典,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同时在这门意识形态很强的学科中,更多地倡导主流文化,体现国家的主流意识。统而言之,要建设一套符合母语教学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流的中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