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十大画面唯美电影导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7:50
【盘点】中国十大画面唯美电影导演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24张唯美的照片逻辑性的串在一起,就形成了动态的画面,所以我一位喜欢电影的朋友经常找一部画面唯美的大电影,全屏截出一张图像作为桌面。的确,电影画面的唯美性也是考量一位导演镜头运用的基本准则,近些年来,中国导演们也开始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注意电影画面的美观,下面我就列举下十大画面唯美电影导演: 

1、张艺谋《英雄》  纷飞的灵感

《英雄》是老谋子的首部武侠巨制,已经是中国第五代演员领军人物的他自然不会吝啬他在电影方面的创作才能,里面的几个重要桥段至今看来仍十分经典。其中,章子怡和张曼玉仗剑高飞,如蝴蝶般在满山红叶中飞舞的场景就是张艺谋花尽心思打造的。

    世界三大胡杨林源地之一的45万亩额济纳胡杨,成片的胡杨掀起无边的金色海浪,亮得眩目、美得醉人,可是说是戈壁大漠孤烟的奇景,但是这样的场景在老谋子眼中是远远不够的,他还以80元一大口袋的价格,向当地农民收购了大量杨树叶,在拍摄时纷洒,而对于纷洒还有他自己的要求:咱们洒的一定要有质量,从明天开始严格控制,前景的树叶要新的,然后回收,落下地趁着它没脏赶紧回收。把树叶分成一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的级别。特级就是一片一片捡出来的,来拍一些演员的,他们迎着镜头走的时候。风吹的时候,不能有泥土和沙子。

    这样的设计才能留住像前面说的那样传世的画面,之后老谋子还在《十面埋伏》中花了两千美元购得乌克兰的优良花种,并雇了80多个当地的花农播种了金黄色的葵花。那段时间,张艺谋的脑海里除了花,还是花;在《满城尽带黄金甲》花重金购买300万朵鲜菊花,铺满12750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


徐克《蜀山传》  电脑特技的唯美阐释

和外国电影相比,中国电影普遍缺乏想象力,或者是碍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原因,银幕上很少出现壮观、梦幻的超现实场景,不敢轻易尝试科幻、魔幻、漫画等带有异域色彩的题材,也因之类型片种始终不及好莱坞丰富。而徐克自从首作《蝶变》起,就开始探索电影特技,之后武侠经典《新蜀山剑侠》,引领神怪片风潮的《倩女幽魂》系列,以及改编自民间传奇的《青蛇》,到现在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徐克用电脑特技阐释了另一种电影画面的唯美。

   其中,影片《蜀山传》可以说让徐克的创意拥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和展示平台。片中展现了花样繁多的人物造型与千变万化的壮观奇景,如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与独特武器,巍峨雄壮的蜀山奇观,混沌昏暗、天地大乱的末世景象,阴森可怖的太空骷髅阵,绚烂神奇的天雷双剑合璧等等,比20年前的《新蜀山剑侠》场面更宏伟,气象更奇幻,效果更逼真。

   片中最夺目的景象的是剑仙们个个如腾云驾雾般穿梭于浩瀚天际,远景中的白眉率领属下******飞离峨嵋的时候望去像一束束耀眼的白线,俨如一颗颗迅疾的流星划过。我不得不承认那是优美的弧线,纵使夸张得过于离奇,我也推崇徐克那浪漫不羁的想象力,但是正是这种想象力为中国电影贡献了奇特璀璨的风景。


吴宇森《赤壁》  暴力美学升级

谈及吴宇森的电影画面唯美,就不能不谈到他的“暴力美学”,他的画面是通过动静结合的渲染达到的,《英雄本色》的“双枪+白鸽子”已经成为他的LOGO,深深印在了观众的心里。但是《赤壁》这样的历史巨制不光只有群英会,蒋干中计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情节,还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几个大的战争场面,吴氏独步江湖的“暴力美学”是否能从容应对,这些场面如何得以形神兼备的演绎,成了吴宇森对自己的最大挑战。

    但是吴宇森成功了,火烧赤壁之时,大火在江面上迅速绵延,两方士兵在火势中厮杀,尸体飞溅散落,油桶大爆炸、空中投火石等场面均令人触目惊心,一场战争打下来,不分昼夜,从双方战术谋略的对比到将领的英勇牺牲,从场面到细节,均颇为完美地呈现,令人震撼。

    大手笔不一定有大场面,但是大场面一定是大手笔。这也宣告吴宇森在其久负盛名的“暴力美学”上成就其新时代回归的吴宇森的“大场面哲学”,这个转变也是吴宇森跨越自己的一个标志,在其新作《剑雨》中叶有了淋漓极致的展现。


冯小刚《夜宴》  忧郁的色彩盛宴

同张艺谋一样,冯小刚的第一部武侠巨制《夜宴》,冯导当然马虎不得,特意请来了电影美术大师叶锦添,对影片有独到见解的他们联手打造的《夜宴》里所有的色彩都是压抑的,暗的黑,暗的红,甚至于,连绿色都透着一层灰朦,正是由于这样的色彩设置,才让《夜宴》的画面有一种独具匠心的唯美。用冯导自己的话说:曾经在拍摄夜宴那场戏时在突然的停电中获得了灵感,并在更加压抑的灰暗中重新解释了那场盛大的夜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当中的红和黑,在死灰的宫殿里,这两种色彩都试图想要在澎湃开来,但是谁也没有胜过谁,所以从色调上来说《夜宴》是含蓄的,这样一场欲望的弥漫并不是迅雷不及掩耳,而是,一点一点,顶着压力,慢慢地,像婉后浴池里慢慢沁出的水,最终以一股阴柔之力,席卷了一切。

   叶锦添在解释《夜宴》的色彩时说:里面的绿色,不是生机,而是回忆。但是哪怕是回忆也是灰朦朦的,没有浪漫,没有微笑,却充斥着杀机。那些古玉的配饰,讲述的文明和历史,都不是慷慨激昂。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身不由己,看不清命运的方向,并在这样的宏观笼罩中由衷的感觉到恐惧,这才是悲剧的力量。

   如此的《夜宴》,如此的冯小刚!  

姜文《太阳照常升起》  梦想与现实的纠结

我想大家认识姜文应该是通过《红高粱》,但是真正了解姜文应该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演员出身姜文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格,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甚至演员的每一步的举手投足,而正是他的严谨性才成就了一部电影教科书似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想很多人都会认同我的观点。而《太阳照常升起》是姜文转变的一部作品,没有激烈的情节冲突,只有情感的涓涓细流和唯美的画面,他对镜头方位的无微不至、无所不用其极的偏好。

   姜文的镜头语言让这部影片的想象力充斥着强烈的梦幻色彩,尽管周韵矢口否认《太阳》中的“疯妈”一角是姜文为她量身定做的,但她仍承认这个角色最有吸引力和表现力。周韵站在屋顶上唱歌的桥段,强烈的剪影,正是现实与魔幻最激烈的冲击,一种甚至你从来没有想过的可能,一种甚至连姜文自己还没有理解的可能,这就是姜文的矛盾所在。

   当然,《太阳照常升起》同样有着太多的姜文习惯性的用法,且显得变本加厉,如电影中,唐嫂气愤地把脸盆扔了出来,下面一个镜头,就接换成姜文持枪打鸟的镜头,从脸盆换成了鸟,进行了段落之间的衔接,这属于空间上的过度。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当马小军们的书包被扔上天空时,落下来的时候,马小军们却长大了,这是一种时间的跳跃。可以看出,姜文通过空中飞物分别进行了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可以看出姜文对于这种表述方法的衷爱,《太阳照常升起》用画面解释了姜文的对电影的另一种情怀。


李安《卧虎藏龙》  儒家思想的流动

说到电影画面唯美,我个人觉得李安的《卧虎藏龙》就不得不提,在众多的中国武侠片中,《卧虎藏龙》是佼佼者。整个影片有一种优雅的意境在其中,北方的皇城,西北的大漠,南方的弄堂,再加上最后玉娇龙投崖的似如仙境的武当山,不得不说,玉娇龙大气地带我们游历了一次清代中国,许多没有到过中国的外国友人甚至深受这部电影的“流毒”,认为现在的中国人还每人留着一条长辫子。

   李安受儒家思想感染颇为“严重”的导演,“竹林打斗”是《卧虎藏龙》的经典桥段,大家都很了解,在这里也不多说了,其实整个电影也不乏这样唯美的镜头设置:例如李慕白和愈秀莲在竹林长亭中对话的那场戏。摄影采用了画中画,框中框的构图格局。这样的构图方式,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使得影像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呈现出另外一番的空间境遇。

   再如:在影片快结尾处,李慕白和玉蛟龙在江南水乡湖面上追逐的那个镜头。四四方方排列的古宅造型,相映成趣的水中倒影,以及人物蜻蜓点水式运动出来的优雅弧线,都让整幅画面呈现出中国古典式的艺术氛围。线条的曲直相通,影像的虚实成趣,势态的动静分明,使得电影影像在构图上主次分明,疏落有致,韵律协调。这些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电影意境、诗境,也是语言所无法表达和描述的,这便是影像的魅力。

   在影像的色彩方面,李安为了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全片的色彩饱和度都不是很高,柔和、淡雅的影调主宰了影像的全局,大概是为了体现江湖中处处“卧虎藏龙”如此这样的主题。


 

王家卫《花样年华》  像舞蹈一样美

导演王家卫一向以香港影坛的怪才著称,片目不多却部部堪称经典,可能这跟他严谨的电影的风格有关,力求完美的他拍电影从来都是挥霍时间,真用了那句古话“慢工出细活”,他的作品画面精致,色彩搭配华丽却不雍容,他的诸多电影桥段成了日后导演们模仿的教材,《花样年华》应该来说是他最具代表的作品。

   狭窄的楼道、阴暗的房间、悠长的走廊,和其灵感的来源——周璇同名的那支歌相比,《花样年华》的调子显然不够明朗,但王家卫不承认它是个“灰色的故事”。没有太多华丽的成分,仅仅塑造了两外婚外恋的结果而已,但整部电影的视听元素几乎都是呈现出风格化意识和唯美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对于光的运用,光和影的变幻都极其具有个人意象和韵味。一直以来被津津乐道的少不了张曼玉那二十多套变幻莫测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这部电影中也被淋漓尽致的再现出来。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成为最能够烘托整部电影气氛的点睛之笔。老上海的记忆一直存留在王家卫的生命中,而这部相当意境十足的电影也便成为他心中怀旧的影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王家卫的电影,还会有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眩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


陈凯歌《无极》  漫画式的电影

有人说《无极》就是陈凯歌的作品中的一个败笔,无论是情结还是台词都难以跟他之前的作品相比,甚至最后被“馒头事件”掩盖了陈导的才华,直到前年的《梅兰芳》才逐渐翻身,但是从电影要素来衡量这部作品,它的画面美感,镜头张力在同类影片中还是数一数二的。

   故事的开展和讲述都非常饱满流畅,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异常精美,神话和梦境的集合颇有好莱坞奇幻的色彩,日本知名插画大师正子公和金奖美术大师叶锦添先后加入了《无极》的服装造型阵容,他们为这6位主要人物以及其他演员延伸出更多更具魔幻色彩、结合古今特色的造型,视觉上获得更震撼的享受:第一位是一生都在追逐爱情的王妃倾城,透过正子公也的描绘,她的羽毛装散发出梦幻飘渺的感觉,再来是亦正亦邪的命运女神满神,由于她可自由穿越古今,操纵命运,正子公也因此将她描绘成至高无上的象徵,手持权杖、无人能拒。

   陈凯歌借助于漫画的手法讲述自己的电影语言,漫画是一种想象哲学的延伸,通俗的来讲就是想到即能画出来,漫画大师正子公就把陈导的丰富想象插上了翅膀,所以才有那么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


田壮壮《德拉姆》  不能言说的情感

我们被影片的壮美所震撼。《德拉姆》是一部诗一般的作品之外,更是一部永恒的历史教材……影片的音乐、影像及祥和的气氛,总之所有的一切,还有那里的人们,令我们深深地感动。”马丁·斯科塞斯这样评价田壮壮的这部只印了六个拷贝的作品。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部纪录片进入“十大唯美”,因为它给我的画面感染力绝对不逊于上面的那些大制作电影,它呈现的是另一种美丽意境,最原始的画面,不经修饰的搬上荧屏,田壮壮用了近十年的酝酿才完成了这部作品。

   没有刻意的渲染,镜头代替了你的眼睛,停在某个美得能滴出水来的地方长久不动。自然的光照铺满画面,画面里只有怒江两岸的滇藏风光和在那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确切地说是十一个人,他们对着镜头述说着自己的故事。听他们娓娓道来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时光就那样静静地流过了,好像他们身后伟岸山峰间飘浮的雾气,好像古道下面的怒江。世世代代的人,如此来了又走了。

 


李仁港《锦衣卫》 “动作美学”大师

记得武侠片大师张彻当年曾经说过,他、徐克和李仁港是武侠电影的老中青三代,这无形把李仁港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李仁港也不负前辈的期望,在张彻大师已经作古很多年后,他带给了观众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作品,《锦衣卫》就其中之一,李仁港将自己“动作美学”完美展现,画面呈现了另一种唯美程度。

   学习国画出身的李仁港对中国文化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情愫,这也就成就了他对中国武侠片独特的把控力,尤其是之前较少导演运用的近距离跟拍的画面捕捉动感极强,在《锦衣卫》的打斗场面设计时,既能表达混乱不定的场景,又增加了影片的动感和紧张感,给观众以特别的观影感受;另一个动作的设计上,应该说,李仁港是徐克之后这方面比较出色的导演之一,能够把武术、电影和传统的中国文化色彩紧密结合起来,再将甄子丹的动作融合其中,显现“动作美学”的魅力所在,上上下下、悠悠荡荡、若即若离的武打场面直接表现出了导演的唯美主义。

   李仁港这样评价自己作品:我要传递的不是浪漫,是无法呼吸的沉重感觉;颠覆是最敏感的话,我不敢颠覆;对我来讲,学国画、油画、书法都只是一个过程,帮我去了解什么叫美;我感觉最好的商业性作品也是讲很多文艺性的东西。

   的确,他的导演风格硬朗,擅长动作场面,而细腻的人物刻画也是他的拿手好戏,重视对于人生的探索和感情的分析。李仁港最近又接拍星光国际的史诗大戏《鸿门宴》,并且亲自为新片临潼探景,这部融战争,智斗,情感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的电影正好符合李仁港的导演风格,据说剧本马上成型,明年年初就能开拍,相信明年李仁港会带给我们又一部惊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