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三化统筹”开新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6:59:19
吉林 “三化统筹”开新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研行)
本报赴吉林采访组 《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01日   01 版)

山环水绕延吉市。
兴国摄
吉林,站在振兴发展的关键节点上!
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要面对的,既是经济加快发展期,也是转型升级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也面临许多两难问题。
一个个矛盾和难题横亘路上,绕不开,躲不脱。
所有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选择,都指向一个路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怎么转?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举措是: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省委书记孙政才强调:“三化统筹”,吉林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发展与民生、全局与局部等重要关系,在工作中要突出紧迫性、立足长期性、注重系统性,要把“三化”作为系统工程,在统筹和特色上狠下功夫,走出符合吉林省情和特色的振兴发展之路。
在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满载吉林振兴希望的3个文件: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新鲜出炉。
方向既定,路径找准。黑土地上,一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硬仗全面打响。
如何破解不上不下、不温不火的尴尬?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变“不缺啥”的资源优势为“不落后”的经济优势
洪水退去,吉林依然美丽。蜿蜒的松花江恢复了以往的舒缓,瓦蓝的天空中浮着洁白的云朵,无边无际的庄稼腾金吐玉,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宛若一幅壮美画卷。
“一五”之初,国家在全国布局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有11个在这里落户。几十年过去,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吉林工业、尤其是汽车和石化工业,在全国依然雄踞前列。
吉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科教大省名副其实。不仅如此,老工业基地还使吉林拥有另一笔珍贵财富:“办工厂,不愁招不到熟练工人”。
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乏善可陈,“看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没什么”,科教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又着实让吉林人尴尬。
经济发展滞后的症结在哪里?
仔细分析,吉林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枝独大,而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数量少、经济活力不足,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采访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一汽、吉化等几个‘大头’去掉,吉林还有什么?”这话发人深省。仅一个长春市,经济总量就占全省的40%左右,除长春、吉林二市,其他地区的人均GDP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活力不足。”孙政才对吉林经济发展现状和难点的诊断一语中的。
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1。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例。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说农民已经非常富裕了,而是城镇居民收入还不高。吉林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第十位,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却排在全国第二十三位。
省委、省政府开出的“药方”是: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全力实施“富民工程”,而要做好“两快一富”这篇大文章,就必须“统筹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又会推动农业现代化,从而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不快则退,不好不行,不转没有出路!”孙政才的话掷地有声,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绝不能为追求当期增长速度把矛盾和成本留给未来!”
老工业基地如何“脱胎换骨”?
动起来、 快起来、活起来,扩总量,调结构,既要大型企业顶天立地,更要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一汽”和“吉化”,全国都不能小瞧,但去掉这仅有的几个“大家伙”,吉林工业经济的薄弱便有目共睹。
省长王儒林说,吉林要发展振兴,必须加快工业化步伐,扩总量、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两步并作一步行”。
老工业基地怎样走出一条工业化新路呢?
“关键是要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孙政才提出的工作抓手明确有力:实施支柱优势产业跃升、特色资源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型产业培育等“十大计划”。
通过投资注入发展动能,通过项目集聚发展要素,通过创新转化和释放各类要素活力,是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三动”。
“三动”好比“动车组”,让吉林跑得一天比一天快起来。
5月27日,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动车组“和谐号”380A在长客下线。从生产笨重的绿皮车,到流线型的银白色动车组,长客人咬定世界一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10年间完成了由“接轨世界”到“引领世界”的转变,铸就了老企业的新传奇。
“一汽”老当益壮,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上,不仅展出了红旗、解放等27款自主品牌汽车,还展出自主研制的13款发动机及总成;投资68亿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基地,8月已开工建设。
“大块头”有大智慧,更有大作为。上半年,全省59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09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2个百分点。
但吉林人深知自己的不足,在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中,省内汽车零部件产值仅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9%,本地配套率只有32%左右;石化产品基本上被作为基础化工原料拿走了;农产品70%为初加工产品。
吉林工业化的弱点明显,潜力也巨大。
吉林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今年以来,20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迅速推进,50个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正加紧实施,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园等十大基地蓬勃崛起。
技术创新开路,汽车石化联姻,长春吉林两市挽手同行。“如果按全省4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50%的省内配套率计算,零部件配套产值将超过2600亿元,其中橡塑零部件规模可达800亿元。”
汽车工业占比达近70%,没有多业支撑,经济抗风险能力弱,是长春经济的现状。怎么办?市委果断提出:拉长,延伸汽车产业链条;补短,大力发展服务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迅速提高工业化的程度和质量。
吉林市瞄准吉化,大做石化循环经济文章。在新建成投产的亿成石油焦公司,不见废渣废水废气排放,循环新工艺确保了它身处松花江边,而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母亲河。
长春光机所科技实力雄厚,孙政才紧抓不放,4次深入现场调研,共商科技成果转化路线。“高清晰LED全彩色集成三合一显示屏”等高新技术成果正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泽臣说,正是“招大商,扩总量,调结构,重统筹”迎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既走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又推动了长春城市化进程。
省工信厅负责人掰着手指细数令人振奋的三个“新”:
新项目。吉化千万吨炼油项目、长春大成年产225万吨玉米化工醇项目……这样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全省今年将开工100个!
新产品。今年上半年,全省新产品产值实现1522亿元,同比增长50.8%。企业首次投产新产品850种,同比增长43种。
新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大城小镇如何实现“漂亮转身”?
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统筹互动,唱响吉林特色城镇化“协奏曲”
谈起到国外考察,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总忘不了遇到的尴尬:人家知道“一汽”,却不知道长春。
“吉林的城镇化增速慢、质量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吉林省统计局局长冯巍感慨道:在过去5年里,吉林城市化率仅由52.3%变成53.3%,5年才增长1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是每年就增长近1个百分点。
“城镇化对吉林尤为迫切,关乎当前又关乎长远,关乎投资又关乎消费,关乎总量也关乎结构,关乎全局也关乎‘三农’。”吉林省委明确要求,城镇化要从人少地多的省情出发,在“加快”上用力气,在特色上做文章。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推动、长吉一体化率先带动,东中西部区域联动,城镇乡村共进互动。”据此,省委给出了吉林城镇化的“路线图”:推进长吉一体化;加强市州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加快突出发展县城;培育一批特色中心镇。“时间表”是: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60%,2020年达到65%。
“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这是一条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惠及百姓的城镇化道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柳青说。
2011年长吉城际高铁一通,长春吉林两市单程时间不超过20分钟。目前,长吉两市间以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城镇节点正在形成,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格局已开始显现,以“双核”为特征的长吉大都市区将为吉林经济提供巨大的内在动力。
延边州咬定打造超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目标,“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城市组合群已呼之欲出。松原瞄准建设松嫩平原西部中心城市,通化明确了吉林东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各市州都在奔着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发力急进。
“吉林的县城相当于东南沿海的乡镇规模,推进城镇化突出县城是符合实际的。”省发改委主任李福春说,吉林地域辽阔,人口较少,城镇化不可能遍地开花。吉林加大扩权强县改革力度,发展政策向县域倾斜,突出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中小城镇。
一进集安市区,绿柳依依、小桥流水……恍若江南水乡。以高句丽文化为核心,集安着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黑白灰、淡素雅、精秀美”,是集安人对家乡充满自豪的描述。类似的特色县城,正在白山松水之间渐次形成。
与此同时,一批以工业、商贸、旅游、交通枢纽等为依托和支撑的地域中心镇蓬勃兴起。
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建起了高质量的寄宿制中学,周边的富裕农户、县城甚至长春市民都将孩子送去上学,8万人口迅速在此集聚,高档小区、酒店、娱乐设施日见完善。“范家屯不再是屯。”
通过林区、矿区棚改等安居工程,全省有近4万户林、矿工人搬迁到林业局和矿务局所在的城镇,每天由大巴车接送上班,民生工程和城镇化结合,城镇化虚高的水分正在挤出。
“城镇化的目标,就是要让城乡人民生活更美好,让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协调、更全面、更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孙政才说:“我们要高处着眼,细处落笔,统筹兼顾,协调各方,让中国农民融入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减少阵痛,避免陷阱。”
传统弱质农业如何“强身健骨”?
强基础、大投入、深加工,工农联动,现代化大农业在黑土地上昂然挺起
北粮南运,吉林举足轻重。
吉林,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前10位中,吉林独占6席。然而,长期以来,各地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尴尬始终如影随形。
加速农业现代化,是吉林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答题。这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任务,也是加速推进吉林工业化、城镇化的前提条件。
孙政才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三化”是一个互动整体,假如工业化、城镇化是飞机的两翼,农业现代化就是尾翼,尾翼不立,航向必偏。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日益密切,农村与城市依存度日益提高,工农联动、城乡互动,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
“你看!地里长得多满!”春耕投入超历史,粮食长势超常年。汽车在吉林大地穿行,满目青翠,不见尽头。
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16孔泄洪闸建设完备,辅助工程仍然紧锣密鼓。这个枢纽工程可灌溉185万亩稻田,100万亩旱地和草场,估算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3亿斤,占吉林增粮百亿斤的1/3。项目区近50万人,人均收入由此可增加2000元。
这片黑土地上,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吉林加大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力度,总投资80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投入的总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2009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今年集中在30个产粮大县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投资10.3亿元。
吉林省农委主任任克军说,要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农业从黑土地上站起来。吉林省的目标是“五大一强”: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村经济强省。
今天,吉林农产品加工已初步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2009年,吉林形成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1户,建设粮食生产基地3550万亩,优质畜禽养殖量4.2亿只。全省粮食实际加工量290亿斤,占粮食产量的59%,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150亿元,成为继汽车、石化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60亿元,同比增长32%。
科技创新开出灿烂之花。全省相继启动了水稻、蔬菜、人参等6个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产加研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相继投产。
长春大成集团用秸秆等非粮植物糖生产氨基酸和化工醇,技术和工艺世界一流,实现了非粮原料的多元化,战略性替代大获成功。
吉安生化集团以前用玉米生产乙醇,现在改用秸秆和玉米芯,同样生产丁醇、乙醇、丙酮。农民卖秸秆,亩增效益100元。一把钥匙解开了3个“结”: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经典之作。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升级。去年以来,全省启动33个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建设,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30个,推广农业主导品种50个、主推技术21项,推广面积达到6129万亩。“十二五”期间,吉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2%。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两个引擎高速旋转,为现代农业提供强大动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壮大;农村劳动力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开始向优势产区、高效产业、优势项目集中。
“三化统筹”,正为吉林农业现代化张开腾飞的翅膀。
“三化统筹”美好蓝图如何破题开局?
坐不住、等不得、转不停、争朝夕,变“不着急”的心态为“不服输”的士气
永吉县城。灾后重建工地热火朝天。“必须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进新房!”吉林市委书记周化辰态度坚决,“面对困难、机遇和挑战,必须急起来、动起来!”
“人人有动力,个个想创业,吉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会更好、更快、更协调!”省长王儒林说。
采访中,有基层干部这样自问:“我们这里很多人不愿意到南方打工,说怕热。可是,南方人到咱们这里创业,为什么就不怕冷呢?”
吉林缺什么?“缺的就是市场经济的观念,缺那么一股冲劲、闯劲、干劲。”松原市委书记蓝军一针见血。多年来,“撒把种子就够吃”的沃土和“吃喝拉撒单位管”的舒坦养成了“不着急”的心态。
“跳起来看世界,坐下来想问题,扑下身闯出路。”今天,从观念意识到思路做法,吉林人的一切都在快速转变。
“工业化比的是创新,也比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市场就会有多大。”吉林省鸿达高技术公司董事长王欣感触良深。在2006年印尼全球招标中,公司以试试的心态报了名,结果拔得头筹,一举中标。
“山水连三国,鸡鸣中俄朝”,吉林近海,但“可望不可即”。站在珲春防川,极目远眺,15公里外就是日本海。“沿边近海‘四不靠’”——吉林人常这样形容自己区位的尴尬。没有出海通道,成为吉林发展的瓶颈,也滞后了经济国际化的步伐。
去年8月,酝酿已久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先行先试,推动开发开放平台、国际合作机制、跨境贸易区建设,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珲春为桥头堡,以延龙图为前沿,以长吉为腹地支撑,促进边境地区与腹地联动发展。
承载着吉林人拥抱大海梦想的长吉图,不仅成为扩大开放的载体、改革创新的平台,也成为“‘三化统筹’、转身向海”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各级干部马不停蹄地到沿海地区参观学习,找差距,寻不足。“每次回来都感到压力很大。”高广滨说,“最真切的感受是,发展方式要转,体制机制要转,思想观念更要转。”
吉林曾在全国率先下放行政审批权力,眼下,一场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战役又悄然打响。省委省政府再次郑重提出: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坚决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现象,严厉查处乱处罚、乱收费、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实践,锐意创新,少一点患得患失,多一点平和大气,少一点四平八稳,多一点敢为人先,少一点慢慢腾腾,多一点只争朝夕。”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孙政才这样寄语全省干部。
鼙鼓鸣而思良将。8月,吉林启动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干部公开选拔,省内外1.8万余人正在角逐1200多个厅处科级岗位。
“让那些肯干事的受尊敬、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舞台,不让那些老实肯干的吃亏、诺诺连声的占先、投机钻营的得利。”吉林省委态度鲜明。
吉林“三化统筹”转变发展方式的成效已开始显现。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01.6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605.9元和4993.1元,分别增长9.6%和10.6%;前7个月财政收入实现745.4亿元,增长33.8%。
“富民工程”深得民心。11万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欠费短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得以接续、“六路安居”2700多万平方米住房年内拔地而起、“暖房子工程”火热推进、就业、就医、上学、社保等一系列民生难题大大缓解。
正所谓:风清路正好扬帆,众志成城开新局。
(本报记者刘亮明、张毅、汪晓东、刘文波、孟海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