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源消耗殆尽:这次,狼真的来了吗? - 东莞金融投资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2:27
全球资源消耗殆尽:这次,狼真的来了吗?
投资脉动 2008-03-27 12:22:32 阅读154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个宏亮的声音警告说,人类活动最终将把地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人们的悲观预言一次次被证明是错误的。每一次,都会发现新资源、新技术,推动社会继续发展。
如今,这种古老的担忧再度萦绕人们的心头。
尽管马尔萨斯预言的灾难目前看来还不致发生,但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预测的资源短缺情况如今却比这家研究机构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of Growth)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更为明显。石油、粮食、铜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有些甚至在本月创出了历史新高,这都是供应增长难以满足需求高涨的最新迹象。罗马俱乐部是一个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民间智囊团,它汇聚了学者、商业领袖、公务员以及政治家等众多人士就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进行商讨并研究对策。
全球人口在继续增加,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高于目前的66亿,而各国也在变得更加富有。食物、水、金属和能源的人均消耗量都增加了。在分别拥有13亿和11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中产阶级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像发达国家的人们一样,开始注重高蛋白饮食、越来越多地乘坐消耗汽油的交通工具,也喜欢上了各种电子产品。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资源的需求量迅猛上升。如果供应跟不上这种步伐,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富国和穷国的经济都会受到牵制,一些人甚至担忧这会引发暴力冲突。
一些存在大量需求的资源目前并没有替代品。18世纪时,鉴于木材供应减少,英国转向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对于耕地和淡水而言,并不存在这样的替代品。
为了遏制全球变暖,需要限制煤炭等资源的使用。大多数科学家表示,煤炭燃烧时排出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而食物消费量的上升则使现有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捉襟见肘。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主任、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就是全球贫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说,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时代,技术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标准,富裕国家人们的寿命几乎都能达到80岁。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现在的经济活动数量很大,也意味着经济活动还有大幅增长的潜力未能释放。他表示,如果没有新的技术,世界不能保持这种增长水平。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已经令美国人苦不堪言。尽管近几日原油价格有所回落,但决策者和业内人士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并非暂时性的价格上涨。其中一些专家预计,石油和其他商品将长期维持上涨趋势。
今天的可怕预期也可能同以往一样,只不过是杞人忧天。
丹麦统计学家比约恩•隆伯格(Bjorn Lomborg)认为,全球变暖问题被刻意夸大了。他说,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富裕,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我们的确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但聪明才智会解决额外资源的使用问题。
全球合作的加强可能会消除一些局限性因素。在某些国家短缺的资源在其它国家却可能非常丰富。新的作物品种和更好的灌溉技术可能会将今日的不毛之地转变为富饶的沃土;低成本的脱盐技术和将电力从人迹罕至但阳光或风力充沛的地区输送到居民区的技术突破也会为人们带来曙光。
过去,经济力量会催生解决方案。资源稀缺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最终会带来节约和创新。19世纪时,鲸油是普遍使用的照明燃料。19世纪中叶,鲸油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照明方法。1846年,亚伯拉罕•季斯纳(Abraham Gesner)着手开发煤油,这是一种更加清洁的燃油替代品。到19世纪末,鲸油的价格已经低于1831年时的价格。
相似的一幕可能会再度发生。但这次仅依靠经济力量本身可能不足以解决问题。在美国和中国这种存在巨大差别的社会,为鼓励高效利用而提高水价同样都会面临巨大的政治阻力,尤其是来自农民的反对。在边界地区,像水这样的资源需要共享时,定价常常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食品补贴计划减少了涨价推动变革的可能性。
这令一些过去对《增长的极限》一书的描述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学家也深感困惑。30年前,当约瑟夫•史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还是一名年轻的经济学家时,他曾坦率地说,还没有什么很有说服力的案例,说明我们中短期内会遭遇能源耗尽带来的问题。
如今,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担心的是油价还不够高,不足以让人们减少用油从而降低碳排放,他还对人们往往仍能免费消费水等重要资源感到忧心忡忡。“由于市场信号缺位,无法通过市场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他说。“如何能让那些免费用惯了某些东西的人开始为其付钱?这真是件难事。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像现在那样被他人努力模仿,这个世界可能将无法承受。”
《增长的极限》一书的作者之一丹尼斯•米都斯(Dennis Meadows)说,这本书在其论及的一个方面可能太过乐观了。该书的作者们假定如果人类停止伤害自然环境,大自然将会慢慢恢复过来。米都斯说,几个气候变化模型已显示,一旦过了临界点,“即使你停止损害”,环境灾难可能也将无法避免。
世界目前面临的一个危险是,各国政府不会寻求通过全球合作来遏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会致力于在全球资源中为本国攫取更大的份额。
中国一直在为非洲的开发提供资金,一些美国官员认为,中国此举是在为其染指非洲的木材、石油和其他资源铺路。而一度坚定支持缅甸民主运动的印度,最近也与这个军政府统治下的资源富国签署了几项贸易协定。中亚几个政局不稳但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则一直是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争相讨好的目标。
对自然资源的渴望会变成一场赤裸裸的争抢。美国东南部一场历史罕见的干旱曾使亚拉巴马、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等州围绕亚特兰大郊外一座联邦水库爆发激烈的争夺战。而印度塔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对库威里河水资源使用权的旷日持久的争斗在1991年导致25人死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德华•米盖尔(Edward Miguel)和纽约大学的尚克尔•赛提纳斯(Shanker Satyanath)及欧内斯特•瑟金提(Ernest Sergenti)这三位经济学家发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国内冲突总是与降水减少相伴出现的。以塞拉利昂为例,该国1990年降雨量大幅下降,次年便陷入了内战。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已在持久改变着世界的经济面貌,从全球资本的流动到制造业的选址等不一而足。但这仍是两个消费胃口不断扩大的贫穷国家。
位于印度中部的那格普尔曾享有印度环境最佳城市的美誉。但在过去10年中,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从170万增加到大约250万,而印度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目前至少有40座。那格普尔现在满大街的汽车和摩托车鸣笛声响成一片,周围就是悠闲漫步的家畜,交通一团糟,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厚的污浊空气下。
32岁的牙医萨潘•伽吉布(Sapan Gajbe)正在那格普尔一座大型购物中心选购空调,他说,有时自己看到什么喜欢的就会买下来。一个月前,他刚花9,000美元购买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一辆Maruti Zen牌紧凑型轿车。
2005年时,中国的每千人轿车拥有量为15辆,接近日本1963年时每千人13辆的水平。目前日本每千人拥有447辆轿车,全国的轿车保有量为5,700万辆。如果中国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其轿车保有量将达到5.72亿辆,仅比全球目前的轿车总保有量低7,000万辆。
中国目前每天消耗790万桶石油,美国的人口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每天的石油消耗量却达2,070万桶。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首席执行长詹姆士•马尔瓦(James Mulva)对分析师们说,石油需求将继续上扬,但会受到供给的限制。他不认为美国的原油日供应量能超过1亿桶,因为没处去找这么多原油。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夫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说,别听罗马俱乐部的那一套,人们很有可能会转而采用其他能源。他说,世界能够逐渐适应石油产量逐渐下降的局面,一方面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会更多采用核能、风能和太阳能,虽然这一转变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
但水资源却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人们除了节水外没有其他方便选择。海水淡化目前依然成本高昂且耗能严重。在全球许多地方,水价通常过于低廉。农业是第一耗水大户,但农业用水的价格却是最低的,有些农民根本不交水费。
在美国加州,这方面对农场主的补贴已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政治问题。中国的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5%,但中国农民却几乎不用交水费。
庞德荷(Pondhe)是孟买东部一贫瘠高原上的村庄,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吃水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还不是问题。也正是从那时起农夫们开始用柴油水泵将水更快地抽到更远的地方。在这里种了40年地的瓦桑特罗•瓦格拉(Vasantrao Wagle)回忆说,当年,到雨季时水井里的水常常漫出来。而现在井水已低于地表10英尺,旱季时更低。他说,即使下很多雨,村里水还是不够。
在炎热的中国华北地区,地下水供应也在不断减少。在北京,水位下降了几百英尺。在邻近的河北省,面积曾经很大的白洋淀不断缩小,能够幸存到现在主要归功于政府从黄河引水的努力。
气候变化也很可能加剧缺水问题。英国政府关于全球变暖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将主要通过全球范围内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以及季节性和年度变化传递给人类。非洲部分地区、中东、南欧以及拉丁美洲都会遭遇严重的缺水问题。这项研究是由尼古拉斯•斯登(Nicholas Stern)牵头进行的。
中国的农民需要水,因为中国需要粮食。中国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在1998年达到了4.414亿吨,但之后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水平。在中国北方,海水渗入枯竭的蓄水层,使得一些土地面临变为盐硷地的危险。非法占用农业用地的现象随处可见。中国政府去年宣布,不会让可耕地面积低于1.20亿公顷(合2.96亿英亩),并表示将加大土地使用法规的执行力度。
农业用地紧张令政府面临艰难的抉择。在1998年发生洪水灾害后,中国开始要求农民放弃耕地,植树造林,并对这些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个“退耕还林”项目旨在扭转森林面积减少和水土流失的局面,这两个问题往往加剧了洪水的肆虐。去年8月,中国因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以及成本问题停止了对这个项目的推广。
发展中国家对肉类及高蛋白食品的日益青睐增加了饲料的需求,提高了饲料的价格。萨斯喀彻温省化肥生产商Potash Corp.的首席执行长威廉•道尔(William Doyle)说,全球有数亿人正在转向蛋白含量更高的食物,对食物的全球竞争是人类面对的一个新现实。
马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地理学家瓦克拉夫•斯密尔(Vaclav Smil)称,每产出一磅猪肉需要消耗近10磅谷物,产出一磅牛肉所需谷物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斯密尔对食物、能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数据,中国从肉类和其他动物食品中获得的热量自1990年以来提高了一倍多。但是与台湾相比,中国大陆的人均猪肉消费就相形见绌了。如果要赶上台湾,中国大陆的猪肉年消费量需要增加110亿磅,相当于美国人六、七个月的猪肉消费量。
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出的警告在全球引起了共鸣,因为当时正值油价飞速上升之际。美国石油产量 顶,令外界担心能源会发生供不应求的状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开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海外石油产量不断上升,石油价格也随之降了下来。
不过眼下局势发展似乎有所不同。迄今为止,石油行业还没有发现新的大型原油区块。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消费者削减消费量,否则价格很可能持续上升。税收是抑制消费者需求的手段之一。比如,西欧和日本的燃油税高于美国,那里的人均消费量也要低得多。
新技术有助于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农业、脱盐技术以及清洁发电等技术的进步都对此有所助益。
经济学家史蒂格利茨表示,消费者最终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而且调整的幅度要远远大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短缺后的调整。他说,世界各国或许要重新思考一下对经济进步的定义以及衡量标准了,目前还是以产量和消费的增加为基准的。
在过去几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证明它们可以适应能源紧张的局面。但是历史上却满是饱受马尔萨斯危机煎熬的社会范例:中美洲的玛雅人、美国西南部的安纳萨吉人(Anasazi)以及复活岛(Easter Island)上的人们。
当然,这些社会缺乏现代科学技术。不过,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说,他们无法战胜资源困难的境遇表明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有多么危险。布兰德对复活到进行过研究。
布兰德说,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经济数据并思考一下:根据我们现有的消费量、我们所知的经济活动以及我们对价格信号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可行的方案?
事实上,英格兰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为我们带来的真正教训并不是世界注定要灭亡,而是保护人类生生不息需要理智的分析,以及坚定的行动。回顾英格兰的历史,鉴于当时发生的瘟疫和饥荒,马尔萨斯有足够的理由产生这样的疑问:人类社会是否注定要在幸福与悲惨间永久的徘徊。他能够对这种“永久的徘徊”进行分析就使得他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与英格兰之前的历史分道扬镳。而且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也意味着,自那之后的世界就不太可能像马尔萨斯预期地那样发展了。
全球资源消耗殆尽:这次,狼真的来了吗? - 东莞金融投资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外汇交易交易的实质 - 东莞金融投资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这次“猪”真的来了 中国内地证券交易规则 - 金融投资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肉类消耗的资源 肉类消耗的资源 真的很搞笑(喝水时别看,不要喷出来了) - 雨一直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资源链接 - 青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这次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真的很大?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这次心真的疼了 人生与生活,真的品出来了吗? - 天使亦恶魔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难道全球开始比赛印钞票了吗? - 老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全球最强的女孩保养秘方大全 - 闲来清风迎面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如果把炒股当事业来经营----(转) - 投资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15本关于金融与投资的有趣又有益的书 - 哭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狼”真的来了! “我是党员、公务员”这次听着真刺耳 - 湘西老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这小伙子真不是一点牛逼了!太像了!! - 长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幼儿资源大集合 - BOBO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央企负责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 邱海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央企负责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 邱海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央企负责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 邱海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哄老婆“秘籍”真的服了! - o℃ 的浪漫的日志 - 网易博客